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火花放电能量及其损耗的计算 被引量:24
1
作者 刘庆明 汪建平 +2 位作者 李磊 张云明 宇灿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255-1260,共6页
为了准确计算不同放电条件下的电火花放电能量,对系统中的能量损耗进行了量化分析。对3种常用放电能量的计算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系统地研究了不同放电过程中电容残余能量和电路损耗能量的损耗率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当电... 为了准确计算不同放电条件下的电火花放电能量,对系统中的能量损耗进行了量化分析。对3种常用放电能量的计算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系统地研究了不同放电过程中电容残余能量和电路损耗能量的损耗率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当电容储存能量在2 mJ^2 J之间时,随着储存总能量的增大,因电容残余能量造成的能量损耗率由1%增大到20%,电路损耗能量占总能量的比例由70%减小到5%,而整个系统的能量损耗率由70%减小到20%。因此,直接通过电容上的储存能量来计算火花放电能量会产生一定误差,应采用积分求解法来计算火花放电能量。当电容储存能量较大时,误差较小,可以直接通过电容上的储存能量计算得到放电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火花放电 点火电压 有效放电能量 电容残余能量 电路损耗 能量损耗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面放电的可见光图像RGB颜色分析及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陈锐民 吴骜 +3 位作者 谭丹 叶齐政 李兴旺 王增彬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38-42,48,共6页
针对放电可见光图像的背景干扰影响图像的空间分布问题,在对可见光电晕图像的灰度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RGB颜色系统提取沿面放电有效放电区域的新方法。对沿面放电可见光图像的红(R)、绿(G)、蓝(B)三分量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发现:... 针对放电可见光图像的背景干扰影响图像的空间分布问题,在对可见光电晕图像的灰度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RGB颜色系统提取沿面放电有效放电区域的新方法。对沿面放电可见光图像的红(R)、绿(G)、蓝(B)三分量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发现:G分量所占比例低,主要反映放电主干部分,R、B分量能很好地反映放电的空间结构,分布区域较为相似。然后利用R+B的合成分量对放电图像进行了降噪处理。研究结果表明,此方法优于通过设定单一灰度级作为背景阈值的方法,为后期定量研究沿面放电图像提供了一套高效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GB颜色系统 有效放电区域 沿面放电 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秀短距离女子速滑运动员途中滑单步周期腿部肌肉肌电特征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吴新炎 陈月亮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63-568,共6页
通过分析短距离速滑运动员途中滑单步周期腿部肌电特征,探讨途中滑单步周期腿部肌肉动作和协调模式。运用表面肌电遥测系统和高速摄像机同步测试,对原始肌电图进行RMS时域转化,再进行均化处理。结果:途中滑单步周期中胫骨前肌有效放电... 通过分析短距离速滑运动员途中滑单步周期腿部肌电特征,探讨途中滑单步周期腿部肌肉动作和协调模式。运用表面肌电遥测系统和高速摄像机同步测试,对原始肌电图进行RMS时域转化,再进行均化处理。结果:途中滑单步周期中胫骨前肌有效放电时间最长,臀大肌最短,股四头肌和股后肌群有效放电时间集中在蹬冰期;除胫骨前肌在弯道左单步周期落腿阶段出现振幅峰值外,其余肌肉肌电峰值都出现在蹬冰期;直道左、右和弯道右单步周期腿部主要用力肌肉依次是股内肌、胫骨前肌和股外肌,弯道左单步周期腿部主要用力肌肉依次是股内肌、胫骨前肌和腓肠肌。结论:因弯道技术形成的腿部肌肉激活惯性导致股内肌在直道左单步周期落腿阶段出现多余放电;直道单步周期左右腿动作模式一致,肌肉协调模式不一致,弯道单步周期左右腿动作模式和肌肉协调模式都不一致;女子短距离速滑训练实践过程中对胫骨前肌和臀大肌可能存在认知上的误区,应加强非平衡状态下胫骨前肌力量。在实践训练中应把握这些细节,有针对性地发展腿部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度滑冰 单步周期 有效放电 振幅峰值 肌肉贡献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细电火花铣削加工电极损耗补偿研究
4
作者 聂子龙 张晨馨 +2 位作者 蒋毅 俞建峰 化春键 《电加工与模具》 2023年第6期17-21,共5页
针对电火花铣削加工中的电极轴向损耗问题,建立了一种基于放电脉冲个数检测进行电极损耗预测的网络模型,通过对加工参数、有效放电脉冲个数及实际电极损耗量的训练,在实际铣削过程中产生一个预测值进行电极轴向补偿;通过高速AD模块实时... 针对电火花铣削加工中的电极轴向损耗问题,建立了一种基于放电脉冲个数检测进行电极损耗预测的网络模型,通过对加工参数、有效放电脉冲个数及实际电极损耗量的训练,在实际铣削过程中产生一个预测值进行电极轴向补偿;通过高速AD模块实时采集放电极间的电压信息反馈至FPGA,将电压数据缓存在异步FIFO中,通过滑动窗口算法识别有效放电脉冲个数;通过FPGA将有效放电脉冲数传至上位机,上位机采取相应的补偿策略进行平面铣削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进行补偿,能有效减少铣削加工中电极轴向损耗引起的平面误差并实现精密加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极损耗 径向基函数 有效放电脉冲数 电极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