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7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美和日本对中国物化技术溢出的有效性对比 被引量:2
1
作者 黄凌云 蒲勇健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6-18,共3页
论文对比分析了由北美和日本到中国的物化技术溢出的有效性。假设技术知识通过贸易传递 ,贸易产生知识溢出 ,出口地区的技术创新由此传输到进口地区 ,进口地区的知识资本由此得到提高。中国能否充分利用国外技术取决于吸收能力及其与出... 论文对比分析了由北美和日本到中国的物化技术溢出的有效性。假设技术知识通过贸易传递 ,贸易产生知识溢出 ,出口地区的技术创新由此传输到进口地区 ,进口地区的知识资本由此得到提高。中国能否充分利用国外技术取决于吸收能力及其与出口国或地区之间的结构相似性。论文采用国家 (或地区 )的平均入学年限和第三产业产值占GDP的比率来表示吸收能力和结构相似性。通过实证分析表明 ,中国对源于日本的技术溢出的利用能力 (0 .32 2 8)大于源于北美的技术溢出 (0 .18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美 日本 中国 有效性 物化技术溢出 吸收能力 结构相似性 对比分析 技术进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气体探测对磷酸铁锂电池储能舱过充安全预警有效性对比 被引量:25
2
作者 石爽 吕娜伟 +4 位作者 马敬轩 尹康涌 孙磊 张宁 金阳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452-2462,共11页
研究储能舱内不同探测器预警有效性对储能系统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本工作首先介绍了磷酸铁锂电池热失控过程和产气机理,以13 Ah和50 Ah方形硬壳磷酸铁锂电池为研究对象,搭建了典型储能舱环境,采用1 C电流对电池单体过充至热失控,... 研究储能舱内不同探测器预警有效性对储能系统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本工作首先介绍了磷酸铁锂电池热失控过程和产气机理,以13 Ah和50 Ah方形硬壳磷酸铁锂电池为研究对象,搭建了典型储能舱环境,采用1 C电流对电池单体过充至热失控,同时监测电池表面温度、电压及舱内可见光和红外图像,采用H_(2)、CO、VOC、可燃气探测器、烟感和温感进行安全预警,分析了不同探测器对电池热失控预警的有效性。试验结果表明,在电池过充至热失控的过程中,所有探测器报警由先到后排序为H_(2)、CO、VOC、感烟探测器,可燃气探测器和感温探测器未报警。电池的容量越高,过充后产气的量越大,产生的白烟也更明显,且H_(2)、CO、VOC这些特征气体探测器报警的时间越早,更有利于大容量电池的热失控预警;其中H_(2)探测器报警时间早、变化特征明显,更适合预警电池热失控;烟感的报警时间过晚,不能有效预警。研究结果可为磷酸铁锂储能舱热失控预警提供有效的试验和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铁锂电池 热失控 储能舱 气体预警 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碳市场的价格有效性评估与优化设计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刘自敏 李莉 李兴 《统计与信息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7-91,共15页
实现碳排放权交易价格有效性预测与设计是稳定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基础。在利用机器学习预测碳排放权交易价格的基础上,对碳市场的碳价进行了评估与设计。以湖北碳交易市场碳价格为例,基于2014-2022年的碳交易价格日度数据,构建混合... 实现碳排放权交易价格有效性预测与设计是稳定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基础。在利用机器学习预测碳排放权交易价格的基础上,对碳市场的碳价进行了评估与设计。以湖北碳交易市场碳价格为例,基于2014-2022年的碳交易价格日度数据,构建混合遗传粒子群神经网络(GAPSO-BP)定价模型,对碳达峰目标下的区域碳市场及全国统一碳市场的碳价进行有效性评估与优化设计。研究发现:GAPSO-BP模型预测的碳交易价格误差小,通过使用更高精度的GAPSO-BP模型对变量进行降维筛选,发现经济发展水平和太阳能、天然气、煤炭能源价格对碳价格影响最大。场景分析显示,发展绿色清洁能源在经济高速增长的情况下碳交易价格效果最好,在经济中等发展的情况下会受到抑制,在经济低速发展的情况下效果不显著。基于碳达峰目标,通过比较试点碳市场的现有平均价格和模拟预测的平均价格,评估出天津碳试点的碳价最为有效,而上海碳试点的碳价有效性最差。为顺利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目标,全国统一碳市场最优碳价应设定为50.27元/吨较为合适。基于研究结论,从宏观调控决策因素、发展绿色清洁能源、考虑区域碳减排成本差异和建立相应的配额缓冲机制提出具体建议,为顺利实现试点碳市场与全国碳市场有效衔接及碳达峰提供了有益的理论支撑与路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达峰 碳市场 GAPSO-BP模型 价格有效性 碳价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宣肺止嗽合剂治疗急性支气管炎(风邪犯肺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的随机、安慰剂对照、双盲、多中心临床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杨道文 张洪春 +19 位作者 崔红生 高峰 封继宏 杨佩兰 罗光伟 朱佳 李明 郭栋伟 梁爱武 何咏 耿立梅 林志成 黄燕 刘杰军 赵建清 邝敏 苏海华 李兴芳 令乾 吕红霞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10,共6页
目的评价宣肺止嗽合剂治疗急性支气管炎(风邪犯肺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在19个平行中心进行观察,将240例急性支气管炎(风邪犯肺证)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20例。试验组口服宣肺止嗽合剂,对照... 目的评价宣肺止嗽合剂治疗急性支气管炎(风邪犯肺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在19个平行中心进行观察,将240例急性支气管炎(风邪犯肺证)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20例。试验组口服宣肺止嗽合剂,对照组口服宣肺止嗽合剂模拟剂,疗程均为7 d。比较两组咳嗽视觉模拟(VAS)评分、咳嗽缓解和消失情况、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最终完成试验者232例,其中试验组118例,对照组114例。治疗后,两组咳嗽VAS评分降低,且试验组降低更为明显,两组上述指标在治疗第4天后较基线的差值、治疗后较基线的差值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试验组咳嗽缓解率及消失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PS与FAS分析结果一致。试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7.44%(FAS)和97.37%(PPS),高于对照组的81.42%(FAS)和81.25%(PPS)(P<0.001)。两组患者一般生命体征和实验室检测指标治疗前后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7名受试者发生11例次不良事件,对照组4名受试者发生4例次不良事件,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分析,上述不良事件均可能与试验药物无关。结论宣肺止嗽合剂治疗急性支气管炎(风邪犯肺证)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咳嗽症状,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宣肺止嗽合剂 急性支气管炎 风邪犯肺 安全性 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土壤结构改良剂对重金属污染土壤养分有效性与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平 聂浩 +3 位作者 郎漫 施明杨 杨彬妍 罗小三 《环境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99-609,共11页
重金属污染是我国耕地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土壤中重金属的有效性可能会对土壤养分状况产生潜在影响。为探究土壤结构改良剂对重金属污染土壤养分有效性与酶活性的影响,以铜(Cu)、镉(Cd)污染水稻土为对象,开展水稻盆栽试验,分析施用0.1%... 重金属污染是我国耕地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土壤中重金属的有效性可能会对土壤养分状况产生潜在影响。为探究土壤结构改良剂对重金属污染土壤养分有效性与酶活性的影响,以铜(Cu)、镉(Cd)污染水稻土为对象,开展水稻盆栽试验,分析施用0.1%和0.4%(质量比)的聚丙烯酸(PAA)、聚丙烯酰胺(PAM)、聚乙烯醇(PVA)和腐殖酸(HA)这4种土壤结构改良剂后土壤有机质、速效养分与酶活性的变化,并阐明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与不施土壤结构改良剂的对照(CK)处理相比,施用土壤结构改良剂处理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增加了7.4%~22.7%、4.9%~68.9%、5.3%~20.7%和5.1%~108.5%,土壤结构改良剂施用量越高,各养分含量增幅越大。施用0.1%和0.4%的PAA后收获期水稻根中全磷含量较CK处理分别增加了78.8%和90.6%,其余处理水稻根中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则分别降低了11.6%~41.7%、26.4%~70.6%和18.3%~58.7%;施用4种土壤结构改良剂处理水稻秸秆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较CK处理分别增加了14.0%~87.1%、62.0%~524.2%和6.4%~31.9%;施用0.1%和0.4%的PAM后稻米全氮含量较CK处理分别降低了15.1%和12.2%,而施用PAA、PVA和HA后稻米全氮含量增加了6.1%~23.1%,施用4种土壤结构改良剂后稻米全磷和全钾含量较CK处理分别增加了7.3%~21.1%和2.4%~20.1%。施用4种土壤结构改良剂处理土壤蔗糖酶、酸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较CK处理分别增加了17.8%~94.3%、18.5%~163.0%和2.0%~22.0%,施用PAA和HA后土壤脲酶活性较CK处理降低了3.3%~5.0%,而施用PAM和PVA处理土壤脲酶活性较CK处理增加了3.8%~71.0%。综上,施用土壤结构改良剂能够提高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养分有效性及蔗糖酶、酸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有利于土壤肥力和生产力的保持,研究结果可为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修复过程中的养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改良剂 重金属污染 养分有效性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口老龄化对宏观政策有效性的影响——基于宏观政策“三策合一”数据库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陈小亮 刘沁璇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1-54,共14页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对宏观调控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有必要研究人口老龄化对宏观政策有效性的影响。本文使用宏观政策“三策合一”数据库中的稳定政策效率指数,基于中国2000年一季度至2022年四季度的宏观数据进行实证...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对宏观调控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有必要研究人口老龄化对宏观政策有效性的影响。本文使用宏观政策“三策合一”数据库中的稳定政策效率指数,基于中国2000年一季度至2022年四季度的宏观数据进行实证研究,验证了人口老龄化对宏观政策有效性的非线性影响。相比“低老龄化”阶段,“高老龄化”阶段下老龄化对宏观政策的负向影响会大幅提高,导致宏观政策有效性加速下降。之所以人口老龄化会对宏观政策有效性产生非线性影响,是因为人口老龄化对企业部门投资信心的影响具有非线性特征,在“高老龄化”阶段,企业部门投资信心的大幅度下降,使得宏观政策有效性进一步下降。基于研究发现,本文建议政府除了通过提高生育率等举措缓解老龄化进程,还要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加强预期管理,提振企业投资信心;二是加强对增长政策和结构政策的使用,通过优化经济结构和提升经济增长动力来提高政策传导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宏观政策有效性 非线性效应 宏观政策“三策合一”数据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腹股沟止血带压迫止血的有效性分析
7
作者 刘鹏飞 孙灏 +5 位作者 豆梦杰 刘亚华 柴韶斌 陈思羽 吕发勤 陈威 《解放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88-694,共7页
目的评估一种新型腹股沟止血带在健康人体应用的有效性,分析腹股沟局部压迫与股动脉血流阻断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自身对照研究。自2024年11月9日-11月30日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招募11名志愿者,通过手指按压、新型腹股沟止血带和... 目的评估一种新型腹股沟止血带在健康人体应用的有效性,分析腹股沟局部压迫与股动脉血流阻断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自身对照研究。自2024年11月9日-11月30日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招募11名志愿者,通过手指按压、新型腹股沟止血带和SAM交界部位止血带(SJT)3种方式分别在受试者双侧腹股沟压迫股动脉直至远端血流信号消失,每种压迫方式应用22人次,每次操作间隔5 min。比较两侧腹股沟压迫止血效果的差异及不同方式压迫止血效果的差异。然后应用新型腹股沟止血带以加压装置内压强120 mmHg整数倍的形式逐级增压,分析腘动脉血流速度的变化趋势。观察指标包括止血带加压装置内压强、腘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腹股沟表面压强大小、腹股沟表面压强分布,以及疼痛评分(采用单维度数字评分量表完成)。结果阻断两侧腹股沟股动脉血流所需要的最小压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型腹股沟止血带、SJT和手指按压在腹股沟阻断股动脉血流成功率均为100%,新型腹股沟止血带疼痛评分最高,为5~8分。在新型腹股沟止血带加压装置内压强达到360 mmHg和480 mmHg时腘动脉PSV明显减慢(P<0.05),在360~600 mmHg时止血有效率为95%。肢体活动后腘动脉血流是否恢复与腹股沟压强分布无明显关联(P>0.05)。腘动脉PSV与腹股沟表面压迫区域内的平均压强负相关程度最强(r=-0.79,P<0.001),线性回归拟合线为y=69.69-0.13x(P<0.001,R2=0.58)。结论新型腹股沟止血带能够有效阻断股动脉血流,其加压装置的止血压强范围为360~600 mmHg,伴有中重度疼痛。新型腹股沟止血带主要通过增加压迫区域内的平均压强阻断腹股沟股动脉血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 止血带 止血 有效性研究 压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FD的LNG水上泄漏后果计算模型的有效性评价
8
作者 谢澄 孙兰心 +3 位作者 郝国柱 汪瑞 朱明昌 黄立文 《中国航海》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8-126,共9页
随着国家“双碳”目标下内河液化天然气(LNG)燃料在能源结构中的占比不断提高,LNG水上泄漏后果成为其推广营运过程中首要考虑的风险因素。已有研究对LNG地面泄漏模型的有效性进行验证,然而与地面相比,水面与LNG之间存在剧烈的热交换过程... 随着国家“双碳”目标下内河液化天然气(LNG)燃料在能源结构中的占比不断提高,LNG水上泄漏后果成为其推广营运过程中首要考虑的风险因素。已有研究对LNG地面泄漏模型的有效性进行验证,然而与地面相比,水面与LNG之间存在剧烈的热交换过程,其对LNG泄漏后果的影响不可忽略。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LNG水上泄漏水面传热模拟方法,耦合多相流模型、湍流扩散模型和燃烧模型等,利用大型LNG水上泄漏试验Falcon-1号试验和Phoenix-1号试验数据,引入相对偏差(FB)、几何平均偏差(MG)、几何平均方差(VG)、相对均方误差(MRSE)、归一化的均方误差(NMSE)和FAC2等统计学参数作为定量评价指标,对LNG水上泄漏后果计算模型进行有效性验证。结果表明:基于LNG水上泄漏水面传热模拟方法对LNG水上泄漏扩散和燃烧后果进行模拟时,各定量评价统计指标的取值均能满足模型有效性评价标准的要求,该模型未来可有效应用于LNG水上泄漏后果仿真模拟中,对LNG燃料内河营运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其安全保障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化天然气水上泄漏 液化天然气试验 计算流体动力学模型 统计偏差分析 有效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酶法辅助提取的桑葚多糖结构表征及生物有效性
9
作者 李学玲 李梦绮 +2 位作者 李素丽 郭洁 任四妹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9-125,共7页
为优化复合酶解法桑葚多糖提取工艺条件,采用复合酶(纤维素酶、果胶酶、碱性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法提取桑葚多糖,运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其提取工艺条件;采用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对桑葚多糖进行结构表征,建立体外消化模... 为优化复合酶解法桑葚多糖提取工艺条件,采用复合酶(纤维素酶、果胶酶、碱性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法提取桑葚多糖,运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其提取工艺条件;采用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对桑葚多糖进行结构表征,建立体外消化模型模拟桑葚多糖的体外消化过程探究其生物有效性。结果表明,桑葚多糖的最佳复合酶提取工艺条件为:纤维素酶、果胶酶、碱性蛋白酶、木瓜蛋白酶添加量分别为2.0%、2.0%、1.4%、0.2%;料液比1∶80(g∶mL),酶解pH值5,酶解时间20 min,酶解温度50℃。在此最佳工艺条件下,桑葚多糖得率达65.64%。结构表征表明,桑葚多糖分子质量为250139 kDa,主要由葡萄糖(26.25%)和半乳糖(25.20%)构成。桑葚多糖不具备晶体结构,形态结构为层状和孔隙结构。生物有效性分析结果表明,复合酶解法制备桑葚多糖生物利用度(37.69%)优于单一酶提取法(25.32%)和热水浸提法(17.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葚多糖 复合酶法 提取工艺 结构表征 生物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部高寒灌丛土壤养分有效性对增温的响应及其影响因素
10
作者 刘美 马志良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2-52,共11页
高寒生态系统植物生长和土壤微生物生态过程受土壤氮、磷养分有效性的严重限制。全球气候变暖可显著改变青藏高原高寒生态系统植物群落生长与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活性,深刻改变土壤养分矿化与循环过程,进而影响土壤氮、磷养分有效性。... 高寒生态系统植物生长和土壤微生物生态过程受土壤氮、磷养分有效性的严重限制。全球气候变暖可显著改变青藏高原高寒生态系统植物群落生长与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活性,深刻改变土壤养分矿化与循环过程,进而影响土壤氮、磷养分有效性。然而,我们对气候变暖如何影响青藏高原高寒灌丛土壤氮、磷养分有效性的认识还不够深入。为了揭示气候变暖对高寒灌丛土壤养分有效性的影响,以青藏高原东部典型的窄叶鲜卑花高寒灌丛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探讨高寒灌丛生长季不同时期可溶性有机碳(DOC)、无机氮(DIN)和有效磷(AvP)含量与化学计量比的动态变化及其对增温的响应,并分析影响土壤养分有效性的主要环境因子。研究结果表明:高寒灌丛生长季土壤有效养分含量季节动态明显。土壤DOC含量表现出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在生长季中期达到最低值;土壤DIN含量、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含量及土壤AvP含量在整个生长季均表现出增加的趋势,均在生长季末期达到最大值。增温没有显著改变高寒灌丛整个生长季空气温度,增温使整个生长季土壤温度显著提高1.3℃,同时使土壤水分显著降低2.2%。增温使高寒灌丛整个生长季土壤DOC和AvP含量分别显著增加3.5%—9.9%和4.8%—33.7%。然而,增温仅在生长季中期使土壤DIN含量显著增加17.5%,在生长季末期使土壤DIN含量显著降低21.8%;生长季末期土壤DIN含量降低主要源于土壤硝态氮含量降低;但增温对整个生长季土壤铵态氮含量没有显著影响。同时,增温使生长季末期土壤DOC:DIN比显著增加37.3%,使生长季中期土壤DOC:AvP比显著降低17.9%,使生长季中期和末期土壤DIN:AvP比显著降低12.2%—25.7%。冗余分析和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温度、土壤水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和脲酶活性是影响高寒灌丛土壤养分有效性的主要因子,它们能解释土壤有效养分含量大部分变异。这些结果表明,未来全球气候变暖可通过提高土壤温度、促进土壤养分矿化过程,加速土壤有效养分转化与循环速率,从而显著影响土壤有效养分含量。以上结果可为深入认识气候变暖情景下青藏高原高寒灌丛土壤养分转化与循环过程提供基础数据,同时也可为青藏高原高寒灌丛生态系统可持续经营与管理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温 高寒灌丛 养分有效性 养分矿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环境下CFRP布加固混凝土圆柱约束有效性系数分析
11
作者 高婧 吴书航 周月明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9-117,共9页
为研究海洋环境下CFRP布加固混凝土圆柱构件的约束有效性系数,设置正常环境与海洋环境2种工况,进行了5组共27个混凝土圆柱试件轴压试验,对比分析各组试件的破坏形态、轴向变形、极限破坏荷载值,并计算出了海洋环境下CFRP布约束混凝土圆... 为研究海洋环境下CFRP布加固混凝土圆柱构件的约束有效性系数,设置正常环境与海洋环境2种工况,进行了5组共27个混凝土圆柱试件轴压试验,对比分析各组试件的破坏形态、轴向变形、极限破坏荷载值,并计算出了海洋环境下CFRP布约束混凝土圆柱理论模型的约束有效性系数。结果表明:海洋环境下,CFRP布与混凝土圆柱的黏结作用得到增强,改变了混凝土圆柱构件的破坏形态;CFRP布加固的层数对混凝土圆柱极限承载力的显著提升并不受海水腐蚀条件影响,海洋环境下的约束有效性系数对该理论模型仍然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RP布 混凝土圆柱 海洋环境 轴压性能 破坏形态 约束有效性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确定环境下网络信息救济有效性研究
12
作者 安璐 唐辞 《图书与情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8-58,共11页
探究不确定环境下网络信息救济有效性的评估方法和影响因素,对于政府、相关机构和媒体提高信息救济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文章针对突发事件造成的不确定环境,基于社会支持理论将河北暴雨事件的网络信息分为社会支持需求和社会... 探究不确定环境下网络信息救济有效性的评估方法和影响因素,对于政府、相关机构和媒体提高信息救济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文章针对突发事件造成的不确定环境,基于社会支持理论将河北暴雨事件的网络信息分为社会支持需求和社会支持供给两个维度,基于信息救济的定义,将社会支持供给信息视作救济型信息,以不确定性缩减理论为基础,从减少不确定性策略的被动、主动、互动三个维度构建网络信息救济有效性评估体系,然后基于启发-系统模型,构建回归预测模型和SHAP模型,揭示影响网络信息救济有效性的关键因素。研究发现,不同生命周期和主题类型的信息救济有效性存在显著差异,爆发期和蔓延期信息救济有效性得分整体相对较高,潜伏期的态势消息、爆发期的救援信息、蔓延期的建议信息和恢复期的情绪信息在其所处阶段的救济有效性得分更高。发布者影响力和及时性对信息救济有效性有显著正向影响,信息情感性与信息救济有效性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救济 有效性 不确定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学习者视角的来华预科中文教材有效性实证研究
13
作者 刘涛 乔梦羽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4-93,共10页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实验对比与半结构化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230名接受来华预科教育的学习者进行教材有效性研究。结果显示,使用《学在中国》教材的实验组在短期内语言能力的提升显著优于对照组;教材部分板块内容对学习者学习动机...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实验对比与半结构化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230名接受来华预科教育的学习者进行教材有效性研究。结果显示,使用《学在中国》教材的实验组在短期内语言能力的提升显著优于对照组;教材部分板块内容对学习者学习动机与策略有正向调控与促进作用;教材具有内容丰富、结构清晰等特点,能满足短期内提高中文水平的需求。本研究为进一步优化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材开发与教学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在中国》教材 实验对比 来华预科生 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城市公共中心建设有效性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服务设施与人群活动匹配关系的数据分析视角
14
作者 高文秀 易敏仪 +1 位作者 王洁 刘泉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0-67,共8页
文章利用手机信令和POI等多源数据分析公共服务设施集聚区域和人群公共活动集聚区域的空间协同性,甄别深圳市公共中心的建设有效性及关键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深圳市公共中心的建设有效性具有较为显著的地理区位差异,且在服务设施构成、... 文章利用手机信令和POI等多源数据分析公共服务设施集聚区域和人群公共活动集聚区域的空间协同性,甄别深圳市公共中心的建设有效性及关键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深圳市公共中心的建设有效性具有较为显著的地理区位差异,且在服务设施构成、到访人流规模和实际服务覆盖范围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别,公共中心周边居住人口规模、公共交通可达性、各类服务设施实际服务效用对公共中心建设有效性有着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公共中心 公共服务设施集聚区 公共活动集聚区 建设有效性 多源数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泡石配施石灰对水稻镉和中微量元素有效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嘉林 许超 +5 位作者 王华静 肖敏 朱捍华 黄道友 张泉 朱奇宏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32-540,共9页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试验设置对照(CK)、低量海泡石处理(S1)、高量海泡石处理(S2)、石灰处理(L)、低量海泡石和石灰处理(S1L)、高量海泡石和石灰处理(S2L)6个处理,探究海泡石和石灰单施及两者配施对土壤Cd和中微量元素(Fe、Mn、Zn和Cu)有...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试验设置对照(CK)、低量海泡石处理(S1)、高量海泡石处理(S2)、石灰处理(L)、低量海泡石和石灰处理(S1L)、高量海泡石和石灰处理(S2L)6个处理,探究海泡石和石灰单施及两者配施对土壤Cd和中微量元素(Fe、Mn、Zn和Cu)有效性以及水稻籽粒Cd和中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为酸性Cd污染稻田的稻米安全生产和中微量元素营养管理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海泡石和石灰单施及两者配施均可显著提高土壤pH值、交换性Ca和有效态Si含量,显著降低土壤有效态Cd、Fe、Mn、Zn和Cu含量;S2L处理土壤CaCl_(2)提取态Cd含量显著降低98.0%。海泡石和石灰单施及两者配施均显著降低稻米Cd、Mn和Cu含量;S2L处理稻米Cd含量降低62.0%,Cd从水稻根部向稻米的转运系数(TF_(米/根))显著降低48.7%。海泡石和石灰通过提高土壤pH值、交换性Ca和Mg以及有效态Si含量而降低土壤Cd有效性,土壤Cd有效性和TF_(米/根)降低是稻米Cd含量降低的主要原因。海泡石和石灰配施对土壤Cd有效性和稻米Cd含量的降低效果优于两者单施,高量海泡石和石灰配施处理土壤Cd有效性和稻米Cd含量降幅最大。海泡石和石灰单施及两者配施处理土壤有效Fe、Zn和Cu含量处于“丰富”水平,土壤有效Mn含量水平降低1~2个等级,稻米Mn和Cu含量处于正常营养范围内。海泡石和石灰配施可降低Cd的植物有效性和土壤有效态Mn水平,需结合其他措施提高土壤有效态Mn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钝化修复 中微量元素 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调理剂种类及施用量对石灰性褐土镉有效性及小麦镉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雪晴 赵欧亚 +6 位作者 刘蕾 肖广敏 孙世友 侯利敏 王策 王凌 茹淑华 《麦类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99-807,共9页
为探讨施用土壤调理剂对镉(Cd)污染石灰性褐土的钝化效果,通过盆栽试验,以不施用土壤调理剂为对照(CK),选择4种土壤调理剂(无机类调理剂、有机无机复合类调理剂、铁改性有机类调理剂和巯基改性黏土矿物类调理剂,分别用SF、GF、IMP和SGP... 为探讨施用土壤调理剂对镉(Cd)污染石灰性褐土的钝化效果,通过盆栽试验,以不施用土壤调理剂为对照(CK),选择4种土壤调理剂(无机类调理剂、有机无机复合类调理剂、铁改性有机类调理剂和巯基改性黏土矿物类调理剂,分别用SF、GF、IMP和SGP表示)为对象,每种调理剂分别设置两个施用量(SF:0.75%和1.5%;GF:1.5%和3.0%;IMP:1.5%和3.0%;SGP:0.75%和1.5%),分析了土壤调理剂种类及施用量对种植在Cd污染石灰性褐土上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各器官干重和Cd含量、籽粒微量元素和Si含量、土壤有效态Cd含量和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施用土壤调理剂处理后小麦根、茎秆、叶片和颖壳的干重与小麦籽粒Fe和Cu含量均无显著变化,而IMP和SGP处理的籽粒干重均显著增加;施用土壤调理剂处理均显著降低了小麦各器官Cd含量,且高剂量处理的效果均优于低剂量处理,其中1.5%SGP处理的小麦籽粒Cd降幅最大(90.25%);除3.0%IMP处理外,其余施用土壤调理剂处理均可显著降低小麦籽粒Zn含量;IMP和SF处理可显著降低小麦籽粒Mn含量;3.0%IMP、1.5%SF、GF和SGP处理的小麦籽粒Si含量均显著升高。与CK相比,SF、GF和SGP处理均显著降低土壤有效态Cd含量(降幅24.71%~92.37%),其中0.75%SGP处理的效果最佳;SF、GF、3.0%IMP处理均显著提高了土壤pH值(0.27~2.24),除SF处理外,其他施用土壤调理剂处理均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0.75%SF处理对土壤电导率无显著影响,但显著降低土壤有效锌、有效锰、有效铜和有效铁含量,显著增加有效Si含量。综合考虑土壤调理剂对土壤化学性质、土壤Cd的钝化效果、小麦籽粒Cd吸收和对小麦产量的影响,推荐0.75%SGP为Cd污染石灰性褐土上最佳土壤调理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镉污染 土壤调理剂 小麦 石灰性土壤 有效性 镉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交媒体报道对高管股权激励有效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赵文卓 张新民 杨道广 《管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42-1151,共10页
以高管股权激励有效性为切入点,选取2013~2019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微信财经公众号数据,实证检验社交媒体的治理效应。研究表明:社交媒体报道越多,高管股权激励的有效性越高;区分不同企业情境发现,对于分析师跟踪越少、投资者... 以高管股权激励有效性为切入点,选取2013~2019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微信财经公众号数据,实证检验社交媒体的治理效应。研究表明:社交媒体报道越多,高管股权激励的有效性越高;区分不同企业情境发现,对于分析师跟踪越少、投资者关注度越高以及股东保护越完善的企业,社交媒体更能提高股权激励有效性;区分媒体报道类型发现,当企业更可能被媒体详细报道、被原创类媒体报道以及被高影响力媒体报道时,社交媒体的治理效果越显著;进一步区分股权激励阶段发现,社交媒体主要影响的是高管授予阶段而非行权阶段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媒体报道 股权激励有效性 高管激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硒与有机质的作用机制及其对生物有效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来素涵 孙阳阳 +1 位作者 李帅 王晓波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8-230,共13页
硒(Se)是一种天然存在的类金属元素,缺乏和过量均会对人体造成危害,由于饮食是人体摄入硒的主要来源,了解环境中硒的分布和生物有效性是评估硒相关健康问题的关键。土壤有机质是控制硒生物有效性的重要土壤组分,因此深入了解土壤硒与有... 硒(Se)是一种天然存在的类金属元素,缺乏和过量均会对人体造成危害,由于饮食是人体摄入硒的主要来源,了解环境中硒的分布和生物有效性是评估硒相关健康问题的关键。土壤有机质是控制硒生物有效性的重要土壤组分,因此深入了解土壤硒与有机质的作用机制及其对生物有效性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对土壤硒与有机质的生物和非生物的作用机制进行总结发现:土壤有机质对硒的生物作用与非生物作用过程实际上是相关联的;对于非生物作用机制来说,现有假说并不能完全解释硒与有机质的相互作用,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硒与有机质的作用机制;有机质结合态硒的形成和分解产生源汇效应,在硒的生物有效性中发挥双重作用,维持着土壤中生物有效硒的动态平衡;此外,施用有机肥影响着硒形态的转化及有机质与硒的相互作用进而影响土壤中硒的有效性。但目前依然面临着土壤有机质结合态硒(OM-Se)的表征方法、在微生物介导的过程中土壤有机质对硒形态转化及生物有效性的影响、有机质与硒非生物作用机制、OM-Se对生物有效性增加或降低的影响等难题亟待解决。厘清土壤硒与有机质的作用机制,有助于评估土壤有效硒的含量,丰富硒生物强化的应用,有效避免硒缺乏和硒中毒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硒 有机质 作用机制 生物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配物料对污染土壤镉铅生物有效性与玉米镉铅累积的影响
19
作者 和嘉璇 刘梦丽 +5 位作者 梁新然 李博 吴龙华 魏恒 李元 湛方栋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4-162,共9页
【目的】探讨复配物料对镉铅污染土壤的钝化效应。【方法】采集云南某矿区周边镉铅污染农田土壤,开展室内盆栽试验,研究6种物料(0.10%石灰、1.00%海泡石、0.07%钙镁磷肥和1.00%腐殖性有机肥)两两复配施用对土壤化学性质、镉铅形态与有... 【目的】探讨复配物料对镉铅污染土壤的钝化效应。【方法】采集云南某矿区周边镉铅污染农田土壤,开展室内盆栽试验,研究6种物料(0.10%石灰、1.00%海泡石、0.07%钙镁磷肥和1.00%腐殖性有机肥)两两复配施用对土壤化学性质、镉铅形态与有效性、玉米镉铅含量的影响。【结果】添加复配物料可使土壤pH值和阳离子交换量分别提高4.8%~24.3%和23.6%~86.1%;使镉铅在土壤胶体中的分配比例分别显著提高35.8%~87.3%和43.1%~87.4%;使土壤镉铅低活性形态占比提高,其中,施用石灰+海泡石可使土壤弱酸提取态镉占比(14.5%)显著降低、残渣态镉占比(22.5%)显著升高,施用石灰+钙镁磷肥可使土壤弱酸提取态铅占比(16.1%)显著降低、残渣态铅占比(28.8%)显著升高。与对照相比,石灰+钙镁磷肥处理对土壤镉铅的钝化效果较好,土壤DTPA提取态镉铅含量分别降低16.6%和18.9%,玉米地上部镉铅含量分别降低23.2%和9.1%;石灰+腐殖性有机肥处理对玉米生长效果最好,玉米根和茎生物量分别提高22.8%和56.9%。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镉铅有效态含量与土壤pH呈显著负相关;土壤镉铅弱酸提取态含量与玉米地上部镉铅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结论】复配物料可改善污染土壤理化性质、降低土壤镉铅生物有效性及玉米植株镉铅含量,其中,石灰+钙镁磷肥复配施用可使土壤镉铅向低活性形态转变,显著降低了土壤镉铅有效态含量和玉米地上部镉铅含量,可作为镉铅污染土壤修复的较佳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配物料 污染土壤 镉铅 化学形态 生物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无机肥配施增加土壤团聚体中芳香碳比例和土壤养分有效性
20
作者 郭昕宇 赵巍 +5 位作者 吴春艳 唐旭 尹昌 孙涛 郭彬 李艳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95-1108,共14页
【目的】团聚体粒级大小及其有机碳的化学结构,会影响土壤养分的储存与转化,也会影响由胞外酶活性驱动的磷素转化等过程。探究有不同施肥措施对水稻土团聚体粒级比例及相应的有机碳化学结构的影响,为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稻... 【目的】团聚体粒级大小及其有机碳的化学结构,会影响土壤养分的储存与转化,也会影响由胞外酶活性驱动的磷素转化等过程。探究有不同施肥措施对水稻土团聚体粒级比例及相应的有机碳化学结构的影响,为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稻油轮作长期定位试验始于2011年,试验包括不施肥对照(CK)、氮钾肥(NK)、氮磷钾肥(NPK)、有机肥(M)、有机无机肥配施(NPKM)5个处理。2023年5月对油菜进行测产,同时采集土壤样品,用筛分法测定土壤团聚体的组成,分析土壤中磷含量、胞外酶活性及各粒径团聚体中的氮磷钾含量,利用13C-NMR分析土壤有机碳结构组成。【结果】与NPK处理相比,NPKM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及全量和速效氮、钾含量,提高了土壤和各粒级团聚体中有效磷含量,对各粒级团聚体中有机磷含量无显著影响;NPKM处理大团聚体、小团聚体和微团聚体中碱性磷酸酶、脲酶活性分别显著提升(P<0.05)。本试验条件下,NPKM处理获得了较高的油菜籽粒和秸秆产量,是CK、NPK处理的2~4倍左右。与CK、NPK处理相比,NPKM处理降低各粒级团聚体中烷基碳比例,提高芳香碳和羰基碳比例,但是烷氧碳比例仅在粉黏粒级团聚体中增加。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大、小粒级团聚体中芳香碳和羰基碳比例与土壤有效磷、无机磷含量呈现正相关关系,并且分别与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存在正相关关系。【结论】与长期不施肥或NPK化肥处理相比,有机无机肥配施提高了团聚体土壤有机碳中芳香碳、羰基碳含量,促进了土壤中有机磷的转化,减少了磷的固定,进而提高了土壤磷的有效性,更有利于油菜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素有效性 土壤团聚体 土壤胞外酶活性 有机碳化学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