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罗沙司他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Meta分析 被引量:23
1
作者 李家青 杨晴 +5 位作者 袁敦禄 黄晶晶 常青 聂静雯 周竹 李青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04-710,共7页
背景贫血是慢性肾脏病患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也是肾脏疾病的主要并发症,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加速疾病进展并增加患者死亡风险,纠正贫血和监测改善肾性贫血药物的疗效及安全性意义重大。目的比较罗沙司他与红细胞生成刺激剂在治疗维持... 背景贫血是慢性肾脏病患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也是肾脏疾病的主要并发症,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加速疾病进展并增加患者死亡风险,纠正贫血和监测改善肾性贫血药物的疗效及安全性意义重大。目的比较罗沙司他与红细胞生成刺激剂在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FMRS、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以及ClinicalTrials.gov,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2-01-19。筛选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龄≥3个月的随机对照试验,其中试验组口服罗沙司他,对照组注射红细胞生成刺激剂。由2名研究者独立完成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篇文献,包括6项随机对照研究、901例患者。其中试验组549例,对照组35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罗沙司他在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血清铁〔MD=2.49,95%CI(0.82,4.16),P=0.004〕、转铁蛋白〔MD=0.31,95%CI(0.17,0.44),P<0.00001〕、总铁结合力〔MD=7.51,95%CI(5.01,10.01),P<0.00001〕水平方面均优于红细胞生成刺激剂。两组总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10,95%CI(0.99,1.22),P=0.07〕。结论罗沙司他在升高血清铁、转铁蛋白、总铁结合力方面较红细胞生成刺激剂效果更好;短期内使用罗沙司他未增加血液透析患者不良事件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罗沙司他 低氧诱导因子-脯氨酰羟化酶抑制剂 红细胞生成刺激剂 肾性贫血 有效性和安全性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和低频脊髓电刺激治疗慢性疼痛有效性和安全性比较的Meta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胡慧敏 毛鹏 +4 位作者 李怡帆 张毅 刘星 王泊宁 樊碧发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25-229,共5页
慢性疼痛常发生于中低收入国家,给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负担[1]。中国慢性疼痛的发病率为35.9%,且有研究显示21%~50%的慢性疼痛病人存在自杀倾向[2,3]。在过去的十几年,脊髓电刺激(spinal cord stimulation,SCS)广泛应用于疼痛治疗且诸多... 慢性疼痛常发生于中低收入国家,给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负担[1]。中国慢性疼痛的发病率为35.9%,且有研究显示21%~50%的慢性疼痛病人存在自杀倾向[2,3]。在过去的十几年,脊髓电刺激(spinal cord stimulation,SCS)广泛应用于疼痛治疗且诸多临床研究证实了其在慢性疼痛治疗中的优势。据美国神经外科医师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Neurological Surgeons)的数据统计,全球每年大约植入5万个脊髓刺激器[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收入国家 脊髓电刺激 神经外科医师 慢性疼痛 META分析 自杀倾向 疼痛治疗 有效性和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赛拉瑞韦钾片联合索磷布韦片治疗慢性HCV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被引量:1
3
作者 KONG F WEN X +2 位作者 WEN X 孔菲 牛俊奇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89-689,共1页
本研究为多中心、单臂、开放的Ⅲ期临床试验。评估HCV非结构蛋白3/4A抑制剂赛拉瑞韦钾片联合索磷布韦片在中国慢性丙型肝炎非肝硬化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赛拉瑞韦钾片,100 mg,2次/d;索磷布韦,400 mg,1次/d,联合给药12周或24周治疗非... 本研究为多中心、单臂、开放的Ⅲ期临床试验。评估HCV非结构蛋白3/4A抑制剂赛拉瑞韦钾片联合索磷布韦片在中国慢性丙型肝炎非肝硬化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赛拉瑞韦钾片,100 mg,2次/d;索磷布韦,400 mg,1次/d,联合给药12周或24周治疗非肝硬化、初治或干扰素经治的中国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主要终点是停药后12周时的持续病毒学应答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丙型肝炎 Ⅲ期临床试验 联合给药 疗效和安全性 索磷布韦 有效性和安全性 赛拉 慢性HCV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万古霉素治疗药物监测时间提前能否切实提高药物有效性和安全性 被引量:4
4
作者 李星洁(译) 范亚新(译) 张菁(校)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39-640,共2页
万古霉素是住院患者最常使用的抗菌药物之一。2020年万古霉素治疗药物监测(TDM)的共识指南进行了更新,评估了自2009年以来大量万古霉素疗效和毒性新数据,提高了建议中证据的强度和质量,提供了儿童患者等特殊群体监测和治疗的推荐项。对... 万古霉素是住院患者最常使用的抗菌药物之一。2020年万古霉素治疗药物监测(TDM)的共识指南进行了更新,评估了自2009年以来大量万古霉素疗效和毒性新数据,提高了建议中证据的强度和质量,提供了儿童患者等特殊群体监测和治疗的推荐项。对“疑似或确诊为严重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患者”,推荐在万古霉素治疗最初的24~48 h即可监测药时曲线下面积与最低抑菌浓度比值(AUC/MIC),以优化万古霉素暴露量并降低毒性。该指南推荐项基于的数据证据有限且质量不高,推荐的级别不强。在万古霉素治疗初期进行AUC测定可能是徒劳或没有必要的,应避免过度的TDM。现有证据表明万古霉素经验性使用很普遍,其中大多数患者治疗不超过48~72 h,而万古霉素引起急性肾损伤(AKI)的风险增加主要发生在大剂量治疗第5天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药物监测 药时曲线下面积 最低抑菌浓度 万古霉素 有效性和安全性 感染患者 暴露量 儿童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磺酸帕拉德福韦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多中心、随机、双盲Ⅱ期临床研究
5
作者 GAO YH KONG F +1 位作者 SONG XW 高沿航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892-2892,共1页
【据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 2021年10月报道】甲磺酸帕拉德福韦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多中心、随机、双盲II期临床研究(作者Gao YH等)甲磺酸帕拉德福韦片是一种口服的肝靶向阿德福韦前药,可显著抑制HBV的复制。
关键词 Ⅱ期临床研究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阿德福韦 有效性和安全性 甲磺酸 肝靶向 双盲 帕拉德福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肿瘤临床》文章推荐:新辅助免疫治疗在微卫星高度不稳定胃肠肿瘤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病例探讨
6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377-377,共1页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现已被批准用于不可切除胃肠肿瘤的晚期姑息治疗,然而新辅助形式的免疫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还未被阐明。错配修复缺陷(dMMR)或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SI-H)群体是否能从术前ICIs联合手术治疗中获益,有待进一步探索...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现已被批准用于不可切除胃肠肿瘤的晚期姑息治疗,然而新辅助形式的免疫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还未被阐明。错配修复缺陷(dMMR)或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SI-H)群体是否能从术前ICIs联合手术治疗中获益,有待进一步探索。为此,2021年第3期《中国肿瘤临床》胃肠外科肿瘤研究进展专栏邀请了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副所长、消化肿瘤内科主任沈琳教授撰写了《新辅助免疫治疗在微卫星高度不稳定胃肠肿瘤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病例探讨》一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副院长 有效性和安全性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胃肠外科 免疫治疗 姑息治疗 副所长 内科主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肿瘤临床》文章推荐:新辅助免疫治疗在微卫星高度不稳定胃肠肿瘤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病例探讨
7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623-623,共1页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现已被批准用于不可切除胃肠肿瘤的晚期姑息治疗。然而新辅助形式的免疫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还未被阐明。错配修复缺陷(dMMR)或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SI-H)群体是否能从术前ICIs联合手术治疗中获益,有待进一步探索...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现已被批准用于不可切除胃肠肿瘤的晚期姑息治疗。然而新辅助形式的免疫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还未被阐明。错配修复缺陷(dMMR)或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SI-H)群体是否能从术前ICIs联合手术治疗中获益,有待进一步探索。为此,2021年第48卷第3期《中国肿瘤临床》胃肠外科肿瘤研究进展专栏邀请了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副所长、消化肿瘤内科主任沈琳教授撰写了《新辅助免疫治疗在微卫星高度不稳定胃肠肿瘤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病例探讨》一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副院长 有效性和安全性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胃肠外科 免疫治疗 姑息治疗 副所长 内科主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roke:0.6 mg/kg阿替普酶更适合发病时间不明的缺血性卒中患者? 被引量:2
8
作者 杨中华 《中国卒中杂志》 2020年第9期1017-1017,共1页
最近,基于MRI指导的醒后卒中患者静脉溶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试验(Efficacy and Safety of MRI-Based Thrombolysis in Wake-Up Stroke,WAKE-UP)显示,对于发病时间不明的急性缺血性卒中,如果存在DWI和FLAIR序列不匹配,0.9 mg/kg阿替普酶... 最近,基于MRI指导的醒后卒中患者静脉溶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试验(Efficacy and Safety of MRI-Based Thrombolysis in Wake-Up Stroke,WAKE-UP)显示,对于发病时间不明的急性缺血性卒中,如果存在DWI和FLAIR序列不匹配,0.9 mg/kg阿替普酶是有效和安全的。在日本,基于单臂试验、观察性研究的证据及指南建议,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采用了更低剂量(0.6 mg/kg)的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急性卒中静脉溶栓及强化降压研究(Enhanced Control of Hypertension and Thrombolysis Stroke Study,ENCHANTED)显示,尽管该试验未达到非劣性的主要终点,但0.9 mg/kg和0.6 mg/kg阿替普酶的疗效差异很小,平衡有效性和安全性后总体结果类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替普酶 急性缺血性卒中 观察性研究 有效性和安全性 静脉溶栓 急性卒中 FLAIR序列 疗效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两阶段疫苗试验设计 被引量:1
9
作者 金华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3期1-4,共4页
一个设计良好的Ⅱ期疫苗试验,应当同时关注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比如要求疫苗的有效反应率至少达到30%,而不良反应率不超过10%.CONAWAY和PETRONI(1996年)给出一种设计方法,对响应与毒性赋予相同的权重.该文提出新的想法来处理安全性与... 一个设计良好的Ⅱ期疫苗试验,应当同时关注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比如要求疫苗的有效反应率至少达到30%,而不良反应率不超过10%.CONAWAY和PETRONI(1996年)给出一种设计方法,对响应与毒性赋予相同的权重.该文提出新的想法来处理安全性与疗效之间的平衡关系,根据实际需要将反应率和毒性的第一类错误分别确定在不同的显著性水平上;方法较其它设计方案更稳健,而且能控制反应率或毒性的第一类错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疫苗试验设计 有效性和安全性 第一类错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