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柑橘、龙眼园土壤有机质与有效性养分质量分数的相关性 被引量:18
1
作者 谢志南 许文宝 +1 位作者 庄伊美 王仁玑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7-39,共3页
对福建省 781个柑橘园和 315个龙眼园的土壤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这 2种果园多数的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处于良好水平 ;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与有效性养分质量分数关系密切 ;土壤有效性养分质量分数随有机质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加 ;柑橘园与... 对福建省 781个柑橘园和 315个龙眼园的土壤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这 2种果园多数的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处于良好水平 ;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与有效性养分质量分数关系密切 ;土壤有效性养分质量分数随有机质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加 ;柑橘园与龙眼园土壤的有机质质量分数分别为 15- 35和 10 - 30 g· kg-1,其土壤有效性养分质量分数较为适宜 .因此 ,上述 2种果园的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可作为较为适宜范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质 有效性养分 相关性 柑橘园 龙眼园 质量分数 土壤肥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恢复植被对煤矸石基质有效性养分及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刘元生 陈祖拥 +2 位作者 刘方 朱健 卜通达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7-54,共8页
为探讨不同自然植被类型下煤矸石基质养分和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变化及其关联性,对贵州中部关闭煤矿区煤矸石堆场自然恢复的马尾松幼林、光皮桦+茅栗幼林和类芦草丛3类植被进行调查,采集其优势植物(马尾松、光皮桦和类芦),分析煤矸石基质... 为探讨不同自然植被类型下煤矸石基质养分和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变化及其关联性,对贵州中部关闭煤矿区煤矸石堆场自然恢复的马尾松幼林、光皮桦+茅栗幼林和类芦草丛3类植被进行调查,采集其优势植物(马尾松、光皮桦和类芦),分析煤矸石基质样品。结果表明:植被自然恢复过程中煤矸石基质的有机碳及有效性氮、磷和钾含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作用的大小顺序为光皮桦+茅栗幼林>马尾松幼林>类芦草丛,3种植被类型之间煤矸石基质的碱解氮含量出现显著性差异,光皮桦+茅栗幼林和马尾松幼林下煤矸石基质的有机碳及碱解氮含量均显著地高于类芦草丛。自然恢复植被后煤矸石基质的微生物群落丰富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均显著高于裸露的煤矸石基质,特别是光皮桦+茅栗幼林。煤矸石基质的微生物群落丰富度指数与有机质碳、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存在显著性正相关,而微生物群落优势度指数与碱解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自然恢复植被后煤矸石基质的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明显增加,对增进煤矸石基质养分转化和物质循环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恢复植被 煤矸石 有效性养分 微生物群落多样性 煤矿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土壤结构改良剂对重金属污染土壤养分有效性与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平 聂浩 +3 位作者 郎漫 施明杨 杨彬妍 罗小三 《环境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99-609,共11页
重金属污染是我国耕地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土壤中重金属的有效性可能会对土壤养分状况产生潜在影响。为探究土壤结构改良剂对重金属污染土壤养分有效性与酶活性的影响,以铜(Cu)、镉(Cd)污染水稻土为对象,开展水稻盆栽试验,分析施用0.1%... 重金属污染是我国耕地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土壤中重金属的有效性可能会对土壤养分状况产生潜在影响。为探究土壤结构改良剂对重金属污染土壤养分有效性与酶活性的影响,以铜(Cu)、镉(Cd)污染水稻土为对象,开展水稻盆栽试验,分析施用0.1%和0.4%(质量比)的聚丙烯酸(PAA)、聚丙烯酰胺(PAM)、聚乙烯醇(PVA)和腐殖酸(HA)这4种土壤结构改良剂后土壤有机质、速效养分与酶活性的变化,并阐明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与不施土壤结构改良剂的对照(CK)处理相比,施用土壤结构改良剂处理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增加了7.4%~22.7%、4.9%~68.9%、5.3%~20.7%和5.1%~108.5%,土壤结构改良剂施用量越高,各养分含量增幅越大。施用0.1%和0.4%的PAA后收获期水稻根中全磷含量较CK处理分别增加了78.8%和90.6%,其余处理水稻根中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则分别降低了11.6%~41.7%、26.4%~70.6%和18.3%~58.7%;施用4种土壤结构改良剂处理水稻秸秆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较CK处理分别增加了14.0%~87.1%、62.0%~524.2%和6.4%~31.9%;施用0.1%和0.4%的PAM后稻米全氮含量较CK处理分别降低了15.1%和12.2%,而施用PAA、PVA和HA后稻米全氮含量增加了6.1%~23.1%,施用4种土壤结构改良剂后稻米全磷和全钾含量较CK处理分别增加了7.3%~21.1%和2.4%~20.1%。施用4种土壤结构改良剂处理土壤蔗糖酶、酸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较CK处理分别增加了17.8%~94.3%、18.5%~163.0%和2.0%~22.0%,施用PAA和HA后土壤脲酶活性较CK处理降低了3.3%~5.0%,而施用PAM和PVA处理土壤脲酶活性较CK处理增加了3.8%~71.0%。综上,施用土壤结构改良剂能够提高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养分有效性及蔗糖酶、酸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有利于土壤肥力和生产力的保持,研究结果可为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修复过程中的养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改良剂 重金属污染 养分有效性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部高寒灌丛土壤养分有效性对增温的响应及其影响因素
4
作者 刘美 马志良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2-52,共11页
高寒生态系统植物生长和土壤微生物生态过程受土壤氮、磷养分有效性的严重限制。全球气候变暖可显著改变青藏高原高寒生态系统植物群落生长与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活性,深刻改变土壤养分矿化与循环过程,进而影响土壤氮、磷养分有效性。... 高寒生态系统植物生长和土壤微生物生态过程受土壤氮、磷养分有效性的严重限制。全球气候变暖可显著改变青藏高原高寒生态系统植物群落生长与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活性,深刻改变土壤养分矿化与循环过程,进而影响土壤氮、磷养分有效性。然而,我们对气候变暖如何影响青藏高原高寒灌丛土壤氮、磷养分有效性的认识还不够深入。为了揭示气候变暖对高寒灌丛土壤养分有效性的影响,以青藏高原东部典型的窄叶鲜卑花高寒灌丛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探讨高寒灌丛生长季不同时期可溶性有机碳(DOC)、无机氮(DIN)和有效磷(AvP)含量与化学计量比的动态变化及其对增温的响应,并分析影响土壤养分有效性的主要环境因子。研究结果表明:高寒灌丛生长季土壤有效养分含量季节动态明显。土壤DOC含量表现出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在生长季中期达到最低值;土壤DIN含量、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含量及土壤AvP含量在整个生长季均表现出增加的趋势,均在生长季末期达到最大值。增温没有显著改变高寒灌丛整个生长季空气温度,增温使整个生长季土壤温度显著提高1.3℃,同时使土壤水分显著降低2.2%。增温使高寒灌丛整个生长季土壤DOC和AvP含量分别显著增加3.5%—9.9%和4.8%—33.7%。然而,增温仅在生长季中期使土壤DIN含量显著增加17.5%,在生长季末期使土壤DIN含量显著降低21.8%;生长季末期土壤DIN含量降低主要源于土壤硝态氮含量降低;但增温对整个生长季土壤铵态氮含量没有显著影响。同时,增温使生长季末期土壤DOC:DIN比显著增加37.3%,使生长季中期土壤DOC:AvP比显著降低17.9%,使生长季中期和末期土壤DIN:AvP比显著降低12.2%—25.7%。冗余分析和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温度、土壤水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和脲酶活性是影响高寒灌丛土壤养分有效性的主要因子,它们能解释土壤有效养分含量大部分变异。这些结果表明,未来全球气候变暖可通过提高土壤温度、促进土壤养分矿化过程,加速土壤有效养分转化与循环速率,从而显著影响土壤有效养分含量。以上结果可为深入认识气候变暖情景下青藏高原高寒灌丛土壤养分转化与循环过程提供基础数据,同时也可为青藏高原高寒灌丛生态系统可持续经营与管理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温 高寒灌丛 养分有效性 养分矿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植烟土壤酸碱度对土壤养分有效性的影响
5
作者 王婷 尚志伟 +8 位作者 张广东 陶超 郭瑞 杨吉 何彦辉 赵梦迪 杨春华 汤利 周芳芳 《中南农业科技》 2025年第4期29-32,51,共5页
以云南省石屏县主要植烟土壤类型红壤土、沙壤土为研究对象,对石屏县5个主要植烟乡镇采用五点取样法采集耕层土壤样品,对比分析2种土壤酸碱度变化对有机质、大量元素、中量、微量元素有效性的影响,探讨不同酸碱度条件下红壤土、沙壤土... 以云南省石屏县主要植烟土壤类型红壤土、沙壤土为研究对象,对石屏县5个主要植烟乡镇采用五点取样法采集耕层土壤样品,对比分析2种土壤酸碱度变化对有机质、大量元素、中量、微量元素有效性的影响,探讨不同酸碱度条件下红壤土、沙壤土中养分有效性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红壤土和沙壤土中pH与有效铁、有效铜、有效磷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有效钾、有效钙、有效镁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变化趋势较为一致。有效磷含量以较低pH(pH<4.5)更高,显著高于高pH处理(pH>6.5)。有效锰、有效铁、有效铜在红壤土和沙壤土中略有差异,沙壤土中有效锰、有效硼含量在不同处理间无显著差异,红壤土中有效锌、有效铜、有效硼在不同处理间无显著差异,但上述指标与pH相关性趋势较为一致。pH>6.5土壤中速效钾含量显著高于pH为4.5~5.5的处理,交换性钙、交换性镁含量以pH>6.5处理最高,显著高于低pH处理(pH≤5.5)。可见,在红壤土和沙壤土不同酸碱度条件下,土壤大量、中量、微量元素有效性变化趋势较为一致,这为深入理解不同类型土壤酸碱度对养分有效性的影响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烟土壤 红壤土 沙壤土 土壤酸碱度 养分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酸碱性对姜荷花生长及土壤养分有效性影响
6
作者 张晨璟 陆銮眉 +2 位作者 朱丽霞 余惠文 张琼 《福建热作科技》 2024年第4期25-28,33,共5页
设置5个土壤pH梯度pH 2.85、pH 3.66、pH 7.50、pH 8.24和pH 10.37,研究土壤pH对姜荷花生长及土壤养分有效性影响。结果表明,土壤pH显著影响姜荷花生长及土壤养分有效性;在土壤pH 3.66处理时,姜荷花株高、地上生物量、叶绿素b、无植株... 设置5个土壤pH梯度pH 2.85、pH 3.66、pH 7.50、pH 8.24和pH 10.37,研究土壤pH对姜荷花生长及土壤养分有效性影响。结果表明,土壤pH显著影响姜荷花生长及土壤养分有效性;在土壤pH 3.66处理时,姜荷花株高、地上生物量、叶绿素b、无植株种植速效钾、有植株种植碱解氮、植物氮及磷达到最高;在土壤pH 7.50处理时,叶绿素a、有植株种植速效钾、植物钾达到最高;而土壤有效磷在pH 8.24和pH 10.37处理时较高;土壤pH与株高、叶绿素b、碱解氮、有效磷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碱解氮与植物磷呈显著相关关系。由此可见,姜荷花适宜生长在酸性或者中性土壤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荷花 土壤酸碱性 土壤养分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翻压等量紫云英条件下不同化肥用量对土壤养分有效性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5
7
作者 谢志坚 徐昌旭 +3 位作者 许政良 苏全平 李水荣 秦文婧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9-82,共4页
在翻压等量紫云英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化肥用量对土壤养分有效性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早稻田翻压紫云英22 500 kg/hm2后配施化肥,与施用100%化肥(MF100)相比,施用60%~80%化肥,土壤中碱解N、速效钾含量均有增加,增幅为10%~59%;施... 在翻压等量紫云英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化肥用量对土壤养分有效性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早稻田翻压紫云英22 500 kg/hm2后配施化肥,与施用100%化肥(MF100)相比,施用60%~80%化肥,土壤中碱解N、速效钾含量均有增加,增幅为10%~59%;施用40%化肥,土壤中有效磷含量显著增加25%~80%。翻压紫云英后适当减少(20%左右)化肥施用量,有利于早稻有效穗数、穗粒数及实粒数等经济学性状的形成,提高早稻产量,但是过量减少(40%~60%)化肥用量,水稻产量显著降低,降幅达10%~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紫云英 化肥 土壤养分有效性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磷养分有效性对森林凋落物分解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48
8
作者 林成芳 彭建勤 +2 位作者 洪慧滨 杨智杰 杨玉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4-62,共9页
通过对相关研究文献的综述结果表明,氮(N)和磷(P)是构成蛋白质和遗传物质的两种重要组成元素,限制森林生产力和其他生态系统过程,对凋落物分解产生深刻影响。大量的凋落物分解试验发现在土壤N有效性较低的温带和北方森林,凋落物分解速... 通过对相关研究文献的综述结果表明,氮(N)和磷(P)是构成蛋白质和遗传物质的两种重要组成元素,限制森林生产力和其他生态系统过程,对凋落物分解产生深刻影响。大量的凋落物分解试验发现在土壤N有效性较低的温带和北方森林,凋落物分解速率常与底物初始N浓度、木质素/N比等有很好的相关关系,也受外源N输入的影响;而在土壤高度风化的热带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中,P可能是比N更为重要的分解限制因子。然而控制试验表明,N、P添加对凋落物分解速率的影响并不一致,既有促进效应也有抑制效应。为了深入揭示N、P养分有效性对凋落物分解的调控机制,"底物的C、N化学计量学"假说、"微生物的N开采"假说以及养分平衡的理论都常被用于解释凋落物分解速率的变化。由于微生物分解者具有较为稳定的C、N、P等养分需求比例,在不同的养分供应的周围环境中会体现出不同的活性,某种最缺乏的养分可能就是分解的最重要限制因子。未来的凋落物分解研究,应延长实验时间、加强室内和野外不同条件下的N、P等养分添加控制试验,探讨驱动分解进程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和酶活性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落物分解 N P 养分有效性 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性硫酸盐土壤上施用磷矿粉对水稻养分有效性的影响 被引量:16
9
作者 臧小平 张承林 +2 位作者 孙光明 郑少玲 严小龙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03-207,共5页
1998~2001年在已垦和未垦酸性硫酸盐土壤上连续进行6季作物的磷矿粉肥效试验,4种磷矿粉分别为摩洛哥CALCINE和BRUT,ALGERIA及昆阳磷矿粉,另外加上过磷酸钙和重过磷酸钙及对照。2000年起每小区均分成2个裂区,其中裂区Ⅰ继续按以前磷肥... 1998~2001年在已垦和未垦酸性硫酸盐土壤上连续进行6季作物的磷矿粉肥效试验,4种磷矿粉分别为摩洛哥CALCINE和BRUT,ALGERIA及昆阳磷矿粉,另外加上过磷酸钙和重过磷酸钙及对照。2000年起每小区均分成2个裂区,其中裂区Ⅰ继续按以前磷肥用量施肥,裂区Ⅱ则将后4季作物的肥料1次施下。试验结果表明,在未垦地上,施用磷矿粉处理水稻稻草P含量比对照显著提高,植株吸收N、P、K量、土壤含P量显著增加。磷矿粉为水稻生长提供了稳定有效的P源;水稻根部吸收P并主要储存于稻草中;2种施用方法无显著差异。已垦地上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虽然缺P是制约水稻生长的一个关键因素,但在此类土壤上还存在更多的限制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硫酸盐土壤 磷矿粉 水稻 养分有效性 肥效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煤沉陷坡面土壤氮磷钾养分有效性的空间变异性 被引量:10
10
作者 孟红旗 郭晓明 +1 位作者 杨英 王明仕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44-854,共11页
探索采煤沉陷坡面上土壤氮、磷和钾养分迁移转化的作用机理,对促进矿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的科学决策有重要理论和实践价值。以焦作九里山矿典型低潜水位采煤沉陷坑内的耕地和林地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土壤氮、磷和钾全量及有效态养分含... 探索采煤沉陷坡面上土壤氮、磷和钾养分迁移转化的作用机理,对促进矿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的科学决策有重要理论和实践价值。以焦作九里山矿典型低潜水位采煤沉陷坑内的耕地和林地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土壤氮、磷和钾全量及有效态养分含量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耕地和林地)、沉陷坡位(中心、坡底、坡中、坡顶和对照)和剖面深度(0~10、10~20、20~30、30~40、40~50 cm)的空间变异性。结果表明,沉陷坡面土壤养分含量空间变异性从大到小依次为:有效磷(118%)、有效氮(69%)、全氮(41%)、速效钾(27%)、全磷(19%)、全钾(4%)。相对于耕地,林地全磷和有效磷含量显著(P<0.001)降低,速效钾含量显著(P<0.001)升高。在沉陷坡面上,耕地土壤氮和钾的有效性在坡底凹陷区最大,而磷有效性在坡顶裂缝区最大;林地土壤氮、磷和钾的有效性均在坡底凹陷区最大,在中间坡面区最小。通过对土壤养分有效性在沉陷坡面上空间变异作用机理的分析,提出了低潜水位沉陷区土壤可持续管理的具体区划模式,以实现采煤沉陷区土地复垦改造的最小经济投入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沉陷 土地利用 低潜水位 养分有效性 土壤可持续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N素形态对落叶松苗木根/土界面pH值及养分有效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陈永亮 周晓燕 韩士杰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34-139,共6页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sources on pH and the availability of mineral nutrients in the root/soil interface of Larix gmelinii seedlings were studied by means of root-mat method. The results show...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sources on pH and the availability of mineral nutrients in the root/soil interface of Larix gmelinii seedlings were studied by means of root-mat metho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ddition of NH+4-N decreased the pH in the root/soil interface, while the addition of NO-3-N increased the pH in contrast with the control treatment. The sort of the P sources and the distance from the root plane remarkably influenced the changes of pH in the root/soil interface induced by the addition of the nitrogen sources. Compared with the addition of only NH+4-N, the extent to which the pH in the root/soil interface decreased was obviously smaller when treated by NH+4-N and rock P. When treated with different P sources, the contents of available P in the root/soil interface were affected by the sort of the N sources. When treated with soluble P, the contents of the available P in the root/soil interface obviously increased for the addition of both NH+4-N and NO-3-N. When treated with rock P, the contents of the available P increased only in the area 0~3 mm from the root plane for NH+4-N, whereas the contents of available P in the root/soil interface changed little for NO-3-N. The results above showed that the protons excreted by the roots were the main driving force for the solution of the rock P in the root/soil interface. The availability of Fe in the root/soil interface increased as a result of acidity induced by the NH+4-N, whereas the availability of Fe in the root/soil interface decreased because of the pH increase induced by the NO3-N.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N sources on the availability of Fe in the root/soil interface was also affected by the sort of P sources. The concentrations of P、Fe in the leaves remarkably differed when treated by different N、P sources and concentrations of the P、Fe in the root/soil interface were correlated to those in the leaves of the seedling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叶松苗木 根/土界面 N素形态 PH值 养分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硫及含氯化肥对湘南水田土壤酸度和养分有效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12
作者 陈铭 孙富臣 刘更另 《热带亚热带土壤科学》 CSCD 1993年第4期189-194,共6页
1990年5—11月,在湖南祁阳中国农科院红壤实验站水稻田布置田间试验,研究结果证实,在早稻和晚稻生长期间,与含氯化肥相比,施含硫化肥更能降低土壤pH而使土壤酸化,因而在南方水田施用含硫化肥时,必须和石灰及生理碱性肥相配合。同时,施... 1990年5—11月,在湖南祁阳中国农科院红壤实验站水稻田布置田间试验,研究结果证实,在早稻和晚稻生长期间,与含氯化肥相比,施含硫化肥更能降低土壤pH而使土壤酸化,因而在南方水田施用含硫化肥时,必须和石灰及生理碱性肥相配合。同时,施含硫化肥能提高土壤有效性磷和钾的含量,增强土壤保肥与供肥能力。对大田水样中养分离子监测的结果表明,施含硫化肥减少钾离子的淋失;而施含氯化肥则减少硝态氮的淋溶,提高水田氮肥的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田 土壤酸化 养分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活性有机碳·养分有效性与作物产量的关系 被引量:7
13
作者 赵明东 罗晓红 刘淑霞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32-733,748,共3页
以吉林省德惠市的典型黑土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了2001~2003年不同耕作施肥措施下,土壤活性有机碳、速效养分和作物产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相互关系,探讨了土壤活性有机碳在土壤肥力中的地位及与其他养分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从2001年起土壤... 以吉林省德惠市的典型黑土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了2001~2003年不同耕作施肥措施下,土壤活性有机碳、速效养分和作物产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相互关系,探讨了土壤活性有机碳在土壤肥力中的地位及与其他养分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从2001年起土壤活性有机碳、土壤有效养分和作物产量均呈增加的趋势;土壤活性有机碳的不同类型对土壤养分的有效性贡献不同,易氧化有机碳与碱解氮之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r0.01=0.403**),而微生物量碳与速效磷间也呈正相关(r0.05=0.312);易氧化有机碳与土壤速效钾间呈显著的负相关(r0.05=-0.537**);而微生物量碳与土壤速效钾间呈正相关(r0.05=0.428);作物产量与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呈显著的正相关,与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的相关性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活性有机碳 碱解氮 速效磷 速效钾 养分有效性 作物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肥减量条件下不同施用方法对土壤养分有效性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谢志坚 徐昌旭 +3 位作者 许政良 李水荣 苏全平 秦文婧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0年第10期10-12,共3页
大田试验条件下,采用裂区试验研究了翻压紫云英后化肥减量施用条件下不同施肥方法对土壤养分有效性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翻压紫云英22500kg/hm2后,配施80%化肥,底肥:分蘖肥:穗肥=5:5:0,与习惯施肥方法相比,早稻和晚稻收获后土壤... 大田试验条件下,采用裂区试验研究了翻压紫云英后化肥减量施用条件下不同施肥方法对土壤养分有效性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翻压紫云英22500kg/hm2后,配施80%化肥,底肥:分蘖肥:穗肥=5:5:0,与习惯施肥方法相比,早稻和晚稻收获后土壤中有效氮分别平均增加5.6%和9.8%;而底肥:分蘖肥:穗肥=3:4:3更有利于提高有效K含量,分别平均增加8.9%和13.2%;配施60%化肥,按底肥:分蘖肥:穗肥=5:5:0施肥显著增加早稻收获后土壤中有效K含量,增幅为27.1%;肥料全部用作分蘖肥时降低晚稻或早稻收获后土壤有效N、K含量;配施60%~80%化肥,早稻和晚稻产量均以施肥方法底肥:分蘖肥:穗肥=0:7:3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肥减量 试验条件 施用方法 土壤养分有效性 水稻产量 Mineral Application Rice Yield Soil Nutrient 施肥方法 蘖肥 早稻 穗肥 底肥 紫云英 晚稻产量 收获 含量 土壤有效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有机无机肥配施对烟田土壤养分有效性的影响 被引量:15
15
作者 吴智敏 申燕 +3 位作者 肖谋良 陈香碧 胡文玮 张振华 《湖南农业科学》 2016年第7期42-48,共7页
通过采集烤烟不同生长时期的土壤样本,分析土壤中全氮、全磷、全钾、速效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和p H值等指标,研究了不同有机无机肥配施对烟田土壤养分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酒糟部分替代和全部替代农家肥和商品有机肥并且添加... 通过采集烤烟不同生长时期的土壤样本,分析土壤中全氮、全磷、全钾、速效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和p H值等指标,研究了不同有机无机肥配施对烟田土壤养分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酒糟部分替代和全部替代农家肥和商品有机肥并且添加微生物肥料时,有利于提高土壤养分有效性,但对土壤p H值的影响不显著。因此,用酒糟代替有机肥和农家肥种植烤烟的做法是可取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无机肥配施 土壤养分 养分有效性 烟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叶草浸提液对寒富苹果根际土壤生物活性和养分有效性的影响
16
作者 王英 吕德国 +2 位作者 秦嗣军 马怀宇 刘国成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97-801,共5页
为了明确果园覆草后根际环境变化,以2 a生盆栽寒富苹果为试材,通过施入不同类型三叶草浸提液,研究三叶草风干和腐解后对根际土壤生物活性和养分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三叶草浸提液提高了根际微生物量碳、微生物商和微生物量碳/微生物... 为了明确果园覆草后根际环境变化,以2 a生盆栽寒富苹果为试材,通过施入不同类型三叶草浸提液,研究三叶草风干和腐解后对根际土壤生物活性和养分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三叶草浸提液提高了根际微生物量碳、微生物商和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比值,降低了微生物量氮和微生物量氮与全氮比值;施入三叶草浸提液促进根际土壤脲酶、蛋白酶和中性磷酸酶活性增加,但抑制了过氧化氢酶活性;三叶草浸提液增加了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等养分的有效性。不同类型三叶草浸提液对根际土壤生物活性和养分有效性的影响有差异,鲜草浸提液处理对根际环境的改善作用效果最明显,干草浸提液处理次之,腐草浸提液处理效果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富苹果 三叶草浸提液 微生物量 酶活性 养分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秸秆源有机物料对黑土养分有效性与酶活性的提升效应 被引量:22
17
作者 侯建勋 张水梅 +6 位作者 袁静超 程松 刘剑钊 刘松涛 梁尧 任军 蔡红光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10-618,共9页
【目的】研究以玉米秸秆为主要原料制备的不同类型有机物料对东北黑土土壤肥力和玉米产量的影响,为黑土地保护和秸秆资源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田间定位试验连续进行了5年。试验设不施肥对照(CK)、单施化肥(NPK)、化肥配施秸秆... 【目的】研究以玉米秸秆为主要原料制备的不同类型有机物料对东北黑土土壤肥力和玉米产量的影响,为黑土地保护和秸秆资源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田间定位试验连续进行了5年。试验设不施肥对照(CK)、单施化肥(NPK)、化肥配施秸秆(NPK+ST)、化肥配施生物炭(NPK+BR)以及化肥配施堆肥(NPK+CP)5个处理,各有机物料每年均为等碳量投入(C 3200 kg/hm^(2))。5年后,采集耕层(0—20 cm)和亚耕层(20—40cm)土壤样品,测定土壤有机碳(SOC)、活性有机碳(LOC)、速效养分与酶活性,并结合年际间玉米产量变化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与NPK相比,NPK+BR处理显著增加了耕层及亚耕层SOC含量,增幅分别为28.2%和11.2%;NPK+CP和NPK+ST处理增加了耕层SOC含量,增幅分别为15.5%和7.6%,对亚耕层SOC含量影响不显著;配施有机物料处理显著增加了0—40 cm土层LOC含量,且NPK+CP和NPK+ST处理LOC含量在0—20 cm土层显著高于NPK+BR,增幅分别为13.2%和8.7%,各种有机物料处理LOC含量在20—40 cm土层差异不显著;3个配施有机物料处理均显著增加了0—20 cm土层有效磷含量,仅NPK+CP和NPK+BR处理显著提高了20—40 cm土层有效磷含量;配施有机物料处理对0—40 cm土层土壤速效氮和速效钾含量影响均不显著,但配施堆肥处理0—20 cm土层土壤速效氮含量显著高于配施秸秆和生物炭处理。配施有机物料处理比NPK处理显著增加了0—40 cm土层土壤纤维素酶、蔗糖酶和磷酸酶活性。NPK+ST和NPK+BR处理比NPK+CP处理更利于提高耕层纤维素酶活性,NPK+ST处理耕层蔗糖酶活性显著高于NPK+BR和NPK+CP处理;配施有机物料处理亚耕层土壤纤维素酶和蔗糖酶活性差异不显著。NPK+ST和NPK+CP处理较NPK+BR处理显著提高了0—40 cm土层土壤磷酸酶活性。不同处理玉米产量在年际间波动变化,配施有机物料处理玉米产量高于NPK处理,NPK+CP和NPK+ST处理对玉米产量的提升在第一年即有明显效果,而NPK+BR处理对玉米产量的积极效果在4年后才表现出来。各处理平均玉米产量的高低表现为NPK+CP>NPK+ST>NPK+BR>NPK>CK。【结论】化肥配施生物炭对0—4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的积累作用最突出,而配施秸秆和堆肥更利于提升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含量。配施堆肥0—20 cm土层土壤速效氮含量显著高于配施秸秆和生物炭处理,三者0—20 cm土层土壤有效磷含量无显著差异,但配施堆肥和生物炭20—40 cm土层有效磷含量显著高于配施秸秆处理。配施秸秆或生物炭增强了0—40 cm土层土壤纤维素酶活性,而蔗糖酶和磷酸酶活性以配施秸秆和堆肥处理为最高。随着土壤肥力的提高,配施有机物料处理促进了玉米产量的提升,以配施堆肥处理对玉米平均产量的增加幅度最高。因此,对于基础肥力较高的黑土而言,生物炭还田可实现黑土有机碳的快速提升,而堆肥和秸秆直接还田对玉米产量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直接还田 生物炭 堆肥 有机碳 养分有效性 酶活性 黑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释氮肥与普通氮肥配施对东北春玉米氮素利用及土壤养分有效性的影响 被引量:21
18
作者 刘诗璇 陈松岭 +3 位作者 蒋一飞 巴闯 邹洪涛 张玉龙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39-947,共9页
控释氮肥与普通氮肥配施能够有效提高氮素利用效率及经济效益,研究控释/普通氮肥配比与减量单施对东北春玉米氮素利用及土壤养分有效性的影响,对指导该地区的玉米种植科学施氮具有重要意义。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设置不施氮肥(CK0)、... 控释氮肥与普通氮肥配施能够有效提高氮素利用效率及经济效益,研究控释/普通氮肥配比与减量单施对东北春玉米氮素利用及土壤养分有效性的影响,对指导该地区的玉米种植科学施氮具有重要意义。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设置不施氮肥(CK0)、普通氮肥(CK)、控释氮肥常量(CR1)、控释氮肥减量10%(CR2)、控释氮肥减量20%(CR3)、控释氮肥与普通氮肥3∶7配施(CR4)、控释氮肥与普通氮肥5∶5配施(CR5)、控释氮肥与普通氮肥7∶3配施(CR6),探讨控释/普通氮素肥料不同配比对春玉米产量与产量构成、氮素利用、经济收益及土壤养分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控释氮肥与普通氮肥配施有利于叶片氮素积累,增强光合作用能力,增加产量和施肥收益;配施试验各处理产量和施肥收益显著高于单施控释氮肥各处理,CR4产量最高,达到14 695 kg·hm^-2,与CK相比增产率为25.68%。配施有利于提高成熟期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与CK相比分别提高14.18%-40.70%、88.32%-113.23%,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含量低于CK,表明施用控释氮肥能够促进植株对养分的吸收。施用控释氮肥显著提高了氮肥利用效率,CR3氮肥利用率、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均显著高于CR1,与CK相比分别提高了21.79%、14.17 kg·kg^-1和23.68 kg·kg^-1。配施处理与CK相比氮肥利用率提高了18.23%-19.11%,氮肥表观损失率降低了35.04%-40.01%,减量处理与配施处理的氮肥表观平衡指标无显著差异。综上,配施处理优于本试验其他处理,其中CR4的产量、施肥收益、各氮肥利用指标均显著高于单施控释氮肥处理,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显著高于CR6,氮肥表观平衡指标与CR5无显著差异且优于其他处理。因此,东北春玉米最佳施氮方式为控释氮肥与普通氮肥3:7配比施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产量 控释氮肥 土壤养分有效性 氮素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和AM真菌提高矿区土壤养分有效性的机理 被引量:25
19
作者 悦飞雪 李继伟 +2 位作者 王艳芳 石兆勇 刘领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325-1334,共10页
【目的】矿区土壤贫瘠、有效养分含量低,而生物炭和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 AM)真菌能够改善土壤养分,提高植物对环境胁迫的抗性和养分的利用。因此探究生物炭和AM真菌对矿区土壤的改良效果,可为矿区污染土壤生态恢复和新型... 【目的】矿区土壤贫瘠、有效养分含量低,而生物炭和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 AM)真菌能够改善土壤养分,提高植物对环境胁迫的抗性和养分的利用。因此探究生物炭和AM真菌对矿区土壤的改良效果,可为矿区污染土壤生态恢复和新型肥料的开发提供参考。【方法】温室盆栽试验的土壤采自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江春矿区,以玉米"弘单897"为试验材料。试验设计4个处理,分别为原状土壤对照(CK)、添加生物炭(B)、接种AM真菌(M)、添加生物炭和接种AM真菌(BM),每处理重复8次,完全随机区组设计,玉米于矿区土壤中培育2个月后收获,测定根系生长、生理特性和土壤养分含量。【结果】施用生物炭和接种AM真菌均能够促进玉米生长,提高玉米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_n)、蒸腾速率(T_r)、气孔导度(G_s)、叶色值(SPAD值)和抗氧化酶活性,提高土壤养分含量。接种AM真菌对促进玉米生长、改善生理特性和磷吸收的效果优于生物炭,而生物炭提高土壤pH值和玉米对钾吸收的效果较好。生物炭和AM真菌联合处理玉米的总根长、根部和地上部干重分别较CK增加了84.22%、176.67%和45.84%,玉米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分别较对照提高35.42%、56.44%和88.31%,叶色值比CK提高了22.77%,菌根侵染率较CK提高234.20%,菌丝密度可达到4.37 m/g,总球囊霉素和易提取球囊霉素分别达到4.32 g/kg和1.60 g/kg,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较对照提高24.23%、43.26%、98.63%和33.93%。【结论】生物炭和AM真菌单独或复合处理均能够促进玉米生长和提高土壤养分有效性,生物炭和AM真菌联合处理可促进玉米生长、改善生理特性、促进养分吸收、提高土壤养分效果,可作为退化土壤生态修复和农业生产安全的一项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丛枝菌根真菌 煤矿区 玉米生长 土壤养分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用生物炭对土壤养分有效性和离子交换性能影响的整合分析 被引量:14
20
作者 冉继伟 齐昕 +4 位作者 武栋 黄敏 蔡泽江 黄亚萍 张文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449-1459,共11页
为准确评估施用生物炭对土壤养分有效性及交换性盐基离子的影响,通过收集2000—2020年发表的文献,获得不施生物炭(空白无添加)和单施生物炭648组匹配数据、不施生物炭和生物炭配施化肥430组匹配数据。采用数据整合分析(Meta-analysis)方... 为准确评估施用生物炭对土壤养分有效性及交换性盐基离子的影响,通过收集2000—2020年发表的文献,获得不施生物炭(空白无添加)和单施生物炭648组匹配数据、不施生物炭和生物炭配施化肥430组匹配数据。采用数据整合分析(Meta-analysis)方法,分析了不同方式施用生物炭对土壤氮磷含量(总氮、NH_(4)^(+)-N、NO_(3)^(-)-N、Olsen-P)、交换性盐基离子(K^(+)、Ca^(2+)、Na^(+)和Mg^(2+))及阳离子交换量(CEC)的影响。结果显示:施用生物炭(单施或与化肥配施)土壤氮磷含量增加14.0%~128.1%、盐基离子含量增加22.5%~270.2%。对不同方式施用生物炭的效果比较可知,生物炭与化肥配施对土壤养分的提升效果更加显著,单施生物炭对土壤盐基离子提升效果更高。进一步分析显示,当生物炭原料pH≥8时,单施生物炭显著增加土壤Olsen-P含量达10.3%~58.5%;制备温度>500℃时,单施生物炭对土壤盐基离子含量的增加幅度为33.9%~384.7%;生物炭施用量<10t∙hm^(-2)时,生物炭与化肥配施对土壤Olsen-P含量增加幅度(374.1%)高于单施生物炭(2.1%);在pH<6.5土壤施用生物炭提高土壤氮磷及交换性钙含量,其中单施生物炭土壤Olsen-P含量和CEC的增幅分别达45.0%和17.9%。因此,施用生物炭能有效改善土壤养分有效性和离子交换性能,降低环境风险。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不同目的选择生物炭单施或配施化肥,同时综合生物炭特性、施用量和土壤属性条件,有效利用生物炭提升土壤肥力是未来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点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土壤养分有效性 交换性盐基离子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