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生型”农民合作的有效因素分析——以鄂西南桔村修路为例 被引量:4
1
作者 张良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2期77-82,共6页
农民合作有"内生型"和"外生型"两种。税费改革之后,随着国家权力逐步从农村社会退出,基层组织动员能力不断降低,"外生型"合作的条件不如之前,村庄社会力量主导的"内生型"合作的重要性逐渐就凸... 农民合作有"内生型"和"外生型"两种。税费改革之后,随着国家权力逐步从农村社会退出,基层组织动员能力不断降低,"外生型"合作的条件不如之前,村庄社会力量主导的"内生型"合作的重要性逐渐就凸显出来。文章以鄂西南桔村修路为个案,探讨了在基层政府和村级组织的引导下实现"内生型"农民合作的四个有效因素,具体包括:适当控制合作规模、发挥积极分子带动作用、建立合理的成本分担机制和利益分享机制、完善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公共物品供给机制,同时这四个因素也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合作 公共物品供给 “内生型”农民合作 修路实践 有效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砂岩气藏储层物性下限及控制因素分析 被引量:34
2
作者 黎菁 罗彬 +2 位作者 张旭阳 侯文锋 岳晓军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4-62,共9页
长庆油田苏里格气田东区盒8、山1段致密砂岩储层具有典型的低孔-低渗及多层系含气特征。储层下限标准的研究是划分有效储层的基础,砂岩储层的储集性能受控于沉积环境、岩石组成、沉积埋藏史及在埋藏过程中的成岩作用。采用多种方法对该... 长庆油田苏里格气田东区盒8、山1段致密砂岩储层具有典型的低孔-低渗及多层系含气特征。储层下限标准的研究是划分有效储层的基础,砂岩储层的储集性能受控于沉积环境、岩石组成、沉积埋藏史及在埋藏过程中的成岩作用。采用多种方法对该区储层物性下限进行研究,通过产能模拟法验证了物性下限值,探讨了有效储层的控制因素及各因素间的主次关系。结果表明:盒8砂岩孔隙度下限为5.0%,渗透率下限为0.100mD,含气饱和度下限为45%。山1段孔隙度下限为4.0%,渗透率下限为0.075 mD,含气饱和度下限为45%。岩性、沉积微相起主控作用;机械压实作用是造成砂岩孔隙度下降的重要因素;溶蚀、蚀变作用的强弱决定着砂岩储集性能的好坏;砂体厚度对有效性的控制作用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里格 多层系储层 产能模拟 储层物性下限 有效储层控制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中国能源需求未来走势预测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韩咪 李洪兵 刘可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1-37,共7页
“双碳”目标下准确掌握能源需求对社会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文章采用灰色相对关联度对各变量间的相关性进行定量刻画,并诊断自变量是否存在明显多重共线性;运用逐步回归分析法精细化分析能源需求影响因素,挖掘能源需求有效驱动因素,构建... “双碳”目标下准确掌握能源需求对社会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文章采用灰色相对关联度对各变量间的相关性进行定量刻画,并诊断自变量是否存在明显多重共线性;运用逐步回归分析法精细化分析能源需求影响因素,挖掘能源需求有效驱动因素,构建“最佳”能源需求函数模型。结果表明:(1)能源价格、消费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是中国能源需求的有效驱动因素。(2)基于有效影响因素建立的“最佳”逐步回归双对数能源需求函数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性能,可用于中国能源中长期需求预测,预测结果可作为科学制定能源政策的重要参考依据。(3)未来20年中国能源需求增长量主要来源于清洁能源需求量的增长,到2040年中国能源需求量约62.6亿吨标准煤,年均增长率约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需求预测 有效驱动因素 双对数需求函数 灰色关联分析 逐步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翻转学习探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唐滢 许敬琳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5-67,共3页
翻转学习是现代先进信息技术和科学学习法相结合的产物,颠覆了传统教学模式。文章从"翻转学习网络"(FLN)对翻转学习的定义入手,分别探索了翻转学习的特征、有效影响因素以及翻转学习的理论基础,进而提出有效地进行翻转学习,... 翻转学习是现代先进信息技术和科学学习法相结合的产物,颠覆了传统教学模式。文章从"翻转学习网络"(FLN)对翻转学习的定义入手,分别探索了翻转学习的特征、有效影响因素以及翻转学习的理论基础,进而提出有效地进行翻转学习,教师必须改变教学观念,提高信息素养,走专业化发展道路,从而达到让绝大多数学生"掌握学习"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转学习 翻转学习特征 有效影响因素 理论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波神经网络预测多相动态管道腐蚀速率 被引量:13
5
作者 范峥 付文耀 +3 位作者 赵笑男 李亚洲 李稳宏 毛振兴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904-2911,共8页
利用小波神经网络模型预测多相动态环境下油气集输管道腐蚀速率。首先通过室内多相动态腐蚀实验,获得了不同工况条件下的挂片腐蚀速率,用于训练和检验小波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然后利用多因子方差分析研究了温度、压力、流率、硫化氢含量... 利用小波神经网络模型预测多相动态环境下油气集输管道腐蚀速率。首先通过室内多相动态腐蚀实验,获得了不同工况条件下的挂片腐蚀速率,用于训练和检验小波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然后利用多因子方差分析研究了温度、压力、流率、硫化氢含量、二氧化碳含量、溶解氧含量、含水率、盐含量和p H对腐蚀速率的影响程度,实现了各因素的有效性筛选,最后在确定隐含层节点数基础上通过训练、测试建立起适宜的小波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并进一步验证了模型可靠性。结果表明:除了压力外,各因素对腐蚀速率均有十分显著的影响,属于有效输入信号。当隐含层节点数为17时,8-17-1型小波神经网络结构表现出良好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利用Levenberg Marquardt优化算法对模型进行了反复训练,直至其均方根误差小于容许收敛误差限0.001,预测值与实际值近似呈线性关系,训练、测试阶段决定系数分别为0.9992、0.9967,相关性较高,模型预测值和验证值亦不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小波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对多相动态环境下油气集输管道腐蚀速率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网络 因素有效 结构 腐蚀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