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致密砂岩油藏流体赋存特征及有效动用研究 被引量:22
1
作者 杨正明 骆雨田 +2 位作者 何英 郭和坤 赵玉集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5-92,共8页
利用核磁共振和离心仪,研究了不同渗透率致密岩芯流体的赋存特征。研究表明:致密油藏流体可流动的喉道半径下限值为0.05μm;岩芯中纳米级喉道所控制的流体百分数随着岩芯渗透率降低而急剧上升,而纳米级喉道所控制的可动流体体积随渗透... 利用核磁共振和离心仪,研究了不同渗透率致密岩芯流体的赋存特征。研究表明:致密油藏流体可流动的喉道半径下限值为0.05μm;岩芯中纳米级喉道所控制的流体百分数随着岩芯渗透率降低而急剧上升,而纳米级喉道所控制的可动流体体积随渗透率的减小呈逐渐增加趋势;微米级喉道所控制的流体和可动流体百分数随岩芯渗透率降低而急剧下降,亚微米级喉道所控制的流体和可动流体百分数随岩芯渗透率降低而先增加后减小,呈抛物线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利用油藏数值模拟方法,通过研究分段压裂水平井不同井型组合不同开采方式对致密油藏有效动用的影响,得到分段压裂水平井采用注CO_2补充能量开发效果最好,采用注水补充能量开发效果一般,衰竭开采的效果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藏 可动流体 赋存 有效动用 分段压裂水平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启动压力影响下确定油藏有效动用半径 被引量:20
2
作者 陈民锋 李晓风 +1 位作者 赵梦盼 赵晶 《断块油气田》 CAS 2013年第4期462-465,共4页
低渗透稠油储层具有启动压力梯度,油藏储量的有效动用受到更多条件的限制。基于低渗储层基本渗流特征,文中分析了油藏弹性能量开发中的不稳定渗流过程,并采用稳定逐次逼近法求解包含启动压力梯度项的渗流方程;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影响,建... 低渗透稠油储层具有启动压力梯度,油藏储量的有效动用受到更多条件的限制。基于低渗储层基本渗流特征,文中分析了油藏弹性能量开发中的不稳定渗流过程,并采用稳定逐次逼近法求解包含启动压力梯度项的渗流方程;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影响,建立了在低渗透油藏衰竭开发过程中满足油井开井日产油量要求的有效动用半径的求解方法;结合油田实际情况,分析了低渗透储层中压力和压力梯度分布规律,以及油藏储量极限动用、有效动用半径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对于此类油藏,要综合考虑技术和经济条件确定油藏储量有效动用的界限,才能合理部署油藏开发井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稠油油藏 启动压力梯度 极限动用半径 有效动用半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低渗透断块油藏不规则三角形井网有效动用系数计算及应用 被引量:12
3
作者 齐亚东 雷群 +3 位作者 杨正明 何英 骆瑛 杨鹏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065-1071,共7页
针对断块油藏的布井方式,考虑特低渗透储层流体非线性渗流特征,从非线性渗流基本公式出发,应用流管积分法推导不规则三角形井网有效动用系数计算公式,并分析注采压力差、井网几何形状及非线性渗流曲线等因素对有效动用系数的影响,进而... 针对断块油藏的布井方式,考虑特低渗透储层流体非线性渗流特征,从非线性渗流基本公式出发,应用流管积分法推导不规则三角形井网有效动用系数计算公式,并分析注采压力差、井网几何形状及非线性渗流曲线等因素对有效动用系数的影响,进而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江苏油田花17断块井网评价中并提出井网调整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均质各向同性特低渗透断块油藏适合部署等腰或近等腰三角形井网;当井网形状偏离等腰三角形程度较高时,存在引起有效动用系数突变的注采压力差和井距;渗透率较大的储层,宜通过放大注采压力差来提高有效动用系数,而渗透率较小的储层,缩小井、排距为更有效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低渗透率 断块油藏 不规则三角形井网 非线性渗流 流管积分法 有效动用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差储层有效动用井距和合理井排距比研究——以大庆油区杏六东块为例 被引量:9
4
作者 梁爽 刘义坤 +2 位作者 于倩男 陈实 张宁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8-80,116,共3页
随着油气田开发的深入,水驱开发的主要对象已由中高渗透层转变为薄差储层,薄差储层开发井网部署存在注采关系不完善、地层压力水平低、动用程度低等问题。以大庆油区杏六东块为例,通过油藏工程方法计算出不同渗透率条件下的有效动用井距... 随着油气田开发的深入,水驱开发的主要对象已由中高渗透层转变为薄差储层,薄差储层开发井网部署存在注采关系不完善、地层压力水平低、动用程度低等问题。以大庆油区杏六东块为例,通过油藏工程方法计算出不同渗透率条件下的有效动用井距,以流管模型为基础,求解菱形五点法井网不同井排距比的有效动用系数。结果表明,薄差储层的平均渗透率为12×10-3μm2,对应的有效动用井距为180 m,合理井排距比为1.8。数值模拟法验证结果表明,井排距比为1.8时,薄差储层的波及范围最大,见水最早,采出程度最高,与理论计算结果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差储层 渗透率 有效动用 井距 井排距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油藏七点井网的有效动用程度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军磊 周明旺 +1 位作者 罗二辉 韩海水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02-106,117,共6页
为表征剩余油的分布规律,以及井网后期加密调整提供理论参考,利用叠加原理,求解考虑启动压力梯度的七点井网稳态压力方程,用压力公式推导流函数模拟井网单元间的流线分布.结果表明:考虑启动压力梯度时井网单元内存在流体流动区和不动区... 为表征剩余油的分布规律,以及井网后期加密调整提供理论参考,利用叠加原理,求解考虑启动压力梯度的七点井网稳态压力方程,用压力公式推导流函数模拟井网单元间的流线分布.结果表明:考虑启动压力梯度时井网单元内存在流体流动区和不动区,定义为流动面积与井网单元面积比值的有效动用因数随储层参数变化而变化,启动压力梯度越大,有效动用程度越低,增加储层有效渗透率(如酸化、压裂)、增大注采压差和缩小注采井距能提高有效动用因数;储层物性较差时,缩小井距是提高有效动用因数的有效方式,储层物性较好时增大生产压差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启动压力梯度 七点井网 流线 有效动用因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井改造对低渗透稠油油藏有效动用半径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陈民锋 陈璐 +1 位作者 王兆琪 张琪琛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第5期103-108,共6页
低渗透稠油油藏具有原油粘度高和启动压力梯度的双重特性,油藏储量的有效动用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而储层近井改造是提高产量和储量动用程度的有效措施.基于低渗储层基本渗流特征,分析了油藏弹性能量开发中的不稳定渗流过程,并采用稳定... 低渗透稠油油藏具有原油粘度高和启动压力梯度的双重特性,油藏储量的有效动用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而储层近井改造是提高产量和储量动用程度的有效措施.基于低渗储层基本渗流特征,分析了油藏弹性能量开发中的不稳定渗流过程,并采用稳定逐次逼近法求解包含启动压力梯度项的渗流方程;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和改造措施对近井储层物性的影响,建立低渗透油藏衰竭开发过程中,满足油井开井日产油量要求的储量有效动用半径的求解方法.结合实际油田情况,分析了油井产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了不同储层近井改造规模条件下,油藏储量极限动用、有效动用半径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对于低渗透稠油油藏,要综合考虑技术和经济条件的要求,确定储量有效动用的范围,才能合理部署油藏开发井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稠油油藏 启动压力梯度 储层改造 极限动用半径 有效动用半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油藏垂直裂缝井有效动用半径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杨金欣 陈民锋 +2 位作者 屈丹 杨子由 毛梅芬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9-125,共7页
低渗透油藏渗流阻力大,储层压裂改造是提高产油量和开发效果的有效措施。基于油井压裂改造的基本渗流特征,分析油井在弹性能量开发中的不稳定渗流过程,利用裂缝微元法及压降叠加原理,建立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影响的不同动用半径时压裂油井... 低渗透油藏渗流阻力大,储层压裂改造是提高产油量和开发效果的有效措施。基于油井压裂改造的基本渗流特征,分析油井在弹性能量开发中的不稳定渗流过程,利用裂缝微元法及压降叠加原理,建立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影响的不同动用半径时压裂油井产量计算方法。结合实际油藏条件,分析不同储层参数和压裂参数等对产油量的影响,以及产油量与储层中压降传播范围的变化规律,进而确定油井在裂缝延伸方向和垂直裂缝延伸方向的极限动用半径及满足经济日产油量界限条件下的有效动用半径。结果表明,对于低渗透油藏压裂改造开发,要综合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和裂缝参数的影响,确定油井在裂缝延伸方向和垂直裂缝延伸方向的有效动用半径,才能合理部署油藏开发井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启动压力梯度 压裂改造 裂缝微元法 有效动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塑性油藏注采渗流场分布及储量有效动用规律 被引量:1
8
作者 秦立峰 陈民锋 +1 位作者 付世雄 荣金曦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28-136,共9页
一般弹塑性油藏存在启动压力梯度和压力敏感效应,使得开发过程中渗透率发生变化,因此,其渗流特征和储量有效动用规律与常规油藏相比存在很大差异,导致常规井网井距设计方法不能满足实际开发需求。基于经典渗流力学理论,建立典型注采井... 一般弹塑性油藏存在启动压力梯度和压力敏感效应,使得开发过程中渗透率发生变化,因此,其渗流特征和储量有效动用规律与常规油藏相比存在很大差异,导致常规井网井距设计方法不能满足实际开发需求。基于经典渗流力学理论,建立典型注采井网条件下考虑压力敏感效应、启动压力梯度影响的渗流模型,并采用稳定逐次替换法得到注采渗流场分布规律;根据弹塑性油藏特点,建立储量有效动用效果的评价方法,得到不同条件下储量有效动用界限。结果表明,受到压力敏感、启动压力梯度的影响,注采单元中的储量动用范围、有效动用强度存在明显的变化;在给定油藏开发条件下,确定了储量有效动用界限,并计算得到满足储量有效动用目标的注采井距变化图版,可为油田井网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塑性油藏 压力敏感 启动压力梯度 有效驱动压力梯度 有效动用 注采井距界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压力敏感油藏储量有效动用规律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苏彦春 陈民锋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第6期104-110,共7页
低、特低渗透油藏具有明显的启动压力梯度和压力敏感效应,在低速非达西渗流条件下,其储层压力分布和储量动用规律与常规油藏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基于其基本渗流特征分析,并考虑启动压力和压敏效应的综合影响,建立了低渗透储层渗流方程;结... 低、特低渗透油藏具有明显的启动压力梯度和压力敏感效应,在低速非达西渗流条件下,其储层压力分布和储量动用规律与常规油藏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基于其基本渗流特征分析,并考虑启动压力和压敏效应的综合影响,建立了低渗透储层渗流方程;结合油田开发实际,分析了低渗透油藏弹性能量开发中的不稳定渗流过程,并采用稳定逐次替换和外推搜索法求解复杂渗流问题,得到了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和压力敏感影响下的衰竭开发过程中储层压力分布和储量动用规律;进而,在满足实际油田开发中油井开井日产油量要求的情况下,建立起了油藏储量有效动用界限的求解方法,并结合实例计算分析得到了给定油藏生产条件下的储量有效动用界限.研究表明,对于低、特低渗透油田非达西渗流条件,需要综合考虑技术和经济条件的限制来确定储量有效动用的界限,以指导油藏开发井网的合理部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开发 低渗透油藏 启动压力梯度 压力敏感 开发井距 有效动用界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北盆地深层致密储层“甜点”表征及体积压裂参数优化方法
10
作者 唐建东 张顺康 +2 位作者 林式微 葛政俊 林波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49-356,405,共9页
按照“油层下面找油层”的思路,江苏油田的勘探开发逐步向深层进军,苏北深层致密、特低渗油藏已逐步成为油田增储建产的重要领域。受复杂构造、沉积、裂缝等因素影响,苏北深层致密储层效益开发难度大。围绕苏北深层致密油藏储量有效动... 按照“油层下面找油层”的思路,江苏油田的勘探开发逐步向深层进军,苏北深层致密、特低渗油藏已逐步成为油田增储建产的重要领域。受复杂构造、沉积、裂缝等因素影响,苏北深层致密储层效益开发难度大。围绕苏北深层致密油藏储量有效动用进行了研究:“甜点”描述方面,针对苏北深层致密油藏特点,通过融合地质、物探、油藏、工程、经济等多学科的资料,形成了地质-地震一体化致密砂岩储层表征方法、多参数综合表征和评价方法,实现了致密储层的精准刻画,有效地指导了致密储层分类与“甜点”优选;体积压裂方面,通过采用提高压裂缝控体积、暂堵转向提高裂缝复杂程度、组合加砂提高裂缝充填体积等工艺,并结合区块储层特征开展针对性优化,初步形成了适合江苏深层致密储层特征的体积压裂改造技术;技术政策优化方面,通过开展井型、开发方式、压裂参数的优化和井网方案的迭代优选,保障致密油藏稳产;钻井高效提速配套方面,通过优化钻井工艺和布井方案,实现了提速降本、节约投资。研究成果有效指导了矿场试验,在X17、F125、Y48区块部署实施7口常规井和1口水平井。其中,常规井单井平均产油量超过6 t/d,水平井产油量稳定在10 t/d以上,实现了苏北深层致密油藏储量有效动用,研究方法和现场试验可以为其他致密油藏储量的开发提供技术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致密 有效动用 一体化 “甜点”描述 体积压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垣南部扶余油层未动用储量储层评价及优选 被引量:10
11
作者 姜福聪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1-32,共2页
长垣南部油田下部扶余油层的开发尚处于试验阶段。针对未动用储量区块的实际情况,以储层的分类评价及预测为基础,以经济评价等技术为手段,以试验区各项实际数据为参考,通过多项技术联合应用,开展石油富集区块潜力优选和储量经济有效动... 长垣南部油田下部扶余油层的开发尚处于试验阶段。针对未动用储量区块的实际情况,以储层的分类评价及预测为基础,以经济评价等技术为手段,以试验区各项实际数据为参考,通过多项技术联合应用,开展石油富集区块潜力优选和储量经济有效动用研究,确定了主力油层砂体发育规模、注水开发合理井网形式、有效开发方式及有利含油富集区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用储量 分类评价 潜力优选 经济有效动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开发储量动用界限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民锋 王振鹏 +1 位作者 尹承哲 山珊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81-288,共8页
在储层改造基础上进行蒸汽吞吐是低渗透稠油油藏的可行开发方式,探究开采过程中不同条件对储层原油流动能力的影响,并定量确定储量动用范围的变化规律,可为此类油藏的有效开发提供科学依据.分析基于蒸汽吞吐过程中的温度剖面变化和储量... 在储层改造基础上进行蒸汽吞吐是低渗透稠油油藏的可行开发方式,探究开采过程中不同条件对储层原油流动能力的影响,并定量确定储量动用范围的变化规律,可为此类油藏的有效开发提供科学依据.分析基于蒸汽吞吐过程中的温度剖面变化和储量动用过程,定量描述了储层中原油流动能力的变化规律,建立了反映低渗透稠油油藏热采储层中渗流特点的数学模型,计算得到低渗透稠油油藏注热开采后压力分布及产量的分段式变化规律;提出通过原油流动及储量动用的极限动用半径、易流动半径和经济有效动用半径,来刻画低渗稠油储层注热开采后储量动用特点;通过研究不同动用半径的非线性变化规律,得到不同开采条件下的储量有效动用范围,为低渗透稠油油藏蒸汽吞吐热采开发合理井网设计提供关键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稠油油藏 蒸汽吞吐 渗流模型 启动压力梯度 有效动用 开发界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各向异性油藏菱形井网储量动用评价及设计优化 被引量:10
13
作者 陈民锋 杨子由 +2 位作者 秦立峰 付世雄 荣金曦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223-1233,共11页
确定菱形注采井网的合理注采井距和井排比,是低渗透各向异性油藏实现储量有效动用和注采均衡驱替开发部署设计的关键。基于一般低渗透油藏特点,建立了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和渗透率各向异性影响的渗流方程,利用经典渗流力学理论,得到了菱形... 确定菱形注采井网的合理注采井距和井排比,是低渗透各向异性油藏实现储量有效动用和注采均衡驱替开发部署设计的关键。基于一般低渗透油藏特点,建立了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和渗透率各向异性影响的渗流方程,利用经典渗流力学理论,得到了菱形反九点井网注采单元中渗流场分布的解析解;基于注采单元中平面渗流速度变化的分析,提出了评价储量有效动用状况的方法,得到了不同条件下低渗透各向异性油藏储量动用变化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以满足注采单元中“有效动用范围要求和均衡驱替系数最大”为优化目标,建立了低渗透各向异性油藏菱形反九点井网优化的计算模型,实现了菱形井网合理井距和最佳井排比的联立优化求解。实例分析表明,根据建立的低渗透各向异性油藏菱形井网优化设计方法,可以得到适合油藏实际条件和满足开发要求的合理井距和最佳井排比,为此类油藏的有效开发和注采井网的优化部署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量有效动用 均衡驱替 优化设计 各向异性 菱形注采井网 低渗透油藏 油藏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普光高含硫气田长周期高产稳产关键技术 被引量:26
14
作者 曾大乾 张庆生 +4 位作者 李童 宿亚仙 张睿 张诚 彭松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5-75,共11页
普光气田是我国探明储量最大的高含硫气田,储层以礁滩相为主,具有非均质性强、边水能量强、高含硫等特点,面临礁滩储层地震预测精度低、气藏边水推进快、产能快速递减、硫沉积逐步析出、气井产能和气藏储量动用效果差等一系列技术难点... 普光气田是我国探明储量最大的高含硫气田,储层以礁滩相为主,具有非均质性强、边水能量强、高含硫等特点,面临礁滩储层地震预测精度低、气藏边水推进快、产能快速递减、硫沉积逐步析出、气井产能和气藏储量动用效果差等一系列技术难点和挑战。为此,针对普光气田开发面临的难点和挑战,全面、系统总结了自“十三五”以来,为实现气田长周期高产稳产而开展的技术攻关与矿场实践。研究结果表明:①建立了台内滩储层预测岩石物理量版,提出了有效动用对策,研发了“自转向清洁酸+降阻滑溜水+缝内暂堵”造复杂缝酸压工艺,实现了超深礁滩相低品位台内滩储层有效动用;②建立了礁滩相储层气水前缘运动方程,研发了新型抗硫三元复合泡排剂、高抗硫超高膨胀率比桥塞,设计了过油管注塞堵水工艺,实现了高含硫气井全生命周期控水稳气;③揭示了高含硫天然气单质硫析出机理,建立了高含硫气藏硫沉积分布模型,研发了快速分散型溶硫剂,配套射流冲洗工艺,形成了井筒硫沉积治理技术。结论认为,普光气田目前边水突进导致剩余气分布复杂、硫沉积逐渐从井筒扩展到地层、井口压力接近外输压力,下一步需要开展剩余气精细描述与挖潜、精准堵水、储层硫沉积治理、集输系统增压开采等技术攻关,以期进一步改善气田开发效果进而提高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光高含硫气田 低品位储层 有效动用 全生命周期 控水稳气 硫沉积 精细描述与挖潜 增压开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油藏非达西渗流地层压力计算方法及分析 被引量:13
15
作者 孙玉凯 宋洪庆 +2 位作者 朱维耀 王明 黄小荷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2期138-141,共4页
低渗透油藏非达西渗流时,地层的压力分布与常规达西流动情况下不同,储层存在压力波及不到的区域,难以有效动用。为此,基于渗流理论中质量守恒和动量守恒方程,建立了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存在的新的不稳定渗流数学模型,推导出非达西径向流解... 低渗透油藏非达西渗流时,地层的压力分布与常规达西流动情况下不同,储层存在压力波及不到的区域,难以有效动用。为此,基于渗流理论中质量守恒和动量守恒方程,建立了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存在的新的不稳定渗流数学模型,推导出非达西径向流解析解和产能方程,形成了低渗透油藏新的地层压力计算方法,为低渗透储层的油藏评价和开发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计算分析表明:低渗透油藏非达西流动下压力分布不同于以往有激励即有响应的达西流动情况,近井地带能量递减远快于常规油藏达西流动的情况,储层波及范围小,井筒外围有很大一部分面积的油藏没能有效动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 非达西渗流 压力分布 有效动用 启动压力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稠油油藏蒸汽吞吐产能预测新模型 被引量:9
16
作者 朱维耀 李兵兵 +2 位作者 翟勇 刘雅静 岳明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4-69,共6页
针对稠油非达西流动特征,引入稠油油藏有效动用理论,根据蒸汽吞吐开发时井筒周围流体的流动状态进行分区,采用等值渗流阻力法,考虑拟启动压力梯度,分别推导直井和水平井蒸汽吞吐开发方式下的产能预测公式。通过数值计算,分析生产压差、... 针对稠油非达西流动特征,引入稠油油藏有效动用理论,根据蒸汽吞吐开发时井筒周围流体的流动状态进行分区,采用等值渗流阻力法,考虑拟启动压力梯度,分别推导直井和水平井蒸汽吞吐开发方式下的产能预测公式。通过数值计算,分析生产压差、拟启动压力梯度、开发方式以及开发井型等因素对稠油油藏有效动用范围和产能的影响。分析结果认为:生产压差越大,油藏有效动用半径先增加,后趋于平缓,日产油量增加;拟启动压力梯度越大,有效动用半径逐渐变小,且递减幅度逐渐变缓,日产油量逐渐降低;拟启动压力梯度对天然能量和蒸汽吞吐开采的影响均不能忽略,且对蒸汽吞吐开采影响较大;直井和水平井产能均随拟启动压力梯度增加而减小,且水平井产能降低幅度较大。该研究为现场准确评估油井产能,选择合理开发方案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油藏 拟启动压力梯度 蒸汽吞吐 产能预测 有效动用半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差层极限注采井距求解新方法探讨 被引量:8
17
作者 刘义坤 唐慧敏 +2 位作者 梁爽 王永平 汪金明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5-78,154,共4页
针对薄差层注采井距不合理与储层动用程度低的问题,根据低渗透油藏五点井网注水开发特点,利用面积波及效率公式计算薄差层二次加密井网2套开发层系面积波及效率;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拟合面积波及效率数学模型,计算不同注采压差下极限注采... 针对薄差层注采井距不合理与储层动用程度低的问题,根据低渗透油藏五点井网注水开发特点,利用面积波及效率公式计算薄差层二次加密井网2套开发层系面积波及效率;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拟合面积波及效率数学模型,计算不同注采压差下极限注采井距;利用有效动用系数计算极限注采井距。对比2种方法计算结果,误差在5%以内,证明利用面积波及效率数学模型对极限注采井距求解的正确性,该结果可用于调整薄差层注采井距,改善薄差层开采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差储层 极限注采井距 面积波及效率 有效动用系数 大庆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合理开发井距的确定——以叙利亚O油田为例 被引量:8
18
作者 宋传真 曹丽丽 曹立迎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10-214,共5页
以叙利亚O油田SH_B油藏为例,研究了低渗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开采时考虑变启动压力梯度影响的有效动用范围和合理开发井距。首先采用驱替实验测定不同渗透率、不同原油黏度条件下油相的启动压力梯度,确定启动压力梯度与流度呈幂函数关系;然... 以叙利亚O油田SH_B油藏为例,研究了低渗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开采时考虑变启动压力梯度影响的有效动用范围和合理开发井距。首先采用驱替实验测定不同渗透率、不同原油黏度条件下油相的启动压力梯度,确定启动压力梯度与流度呈幂函数关系;然后基于水平井焖井结束后,开井生产时的水平井沿程温度变化和建立的黏温关系,首次揭示了水平井沿程的变启动压力梯度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建立考虑变启动压力梯度的数值模型,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低渗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开采时考虑变启动压力梯度的油藏有效动用范围,论证了油藏合理开发井距,为O油田SH_B油藏蒸汽吞吐开发方案编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稠油油藏 变启动压力梯度 有效动用半径 合理井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芳屯油田芳17区块井网调整对开发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宋国亮 张承丽 +1 位作者 魏明国 韩福成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6-120,共5页
针对大庆宋芳屯油田芳17区块目前井网的适应性差,应用理论和数值模拟方法,分析芳17区块井网调整对主要开发指标的影响,推导出考虑有效驱动因数的水驱采收率与注采井距关系式.结果表明:考虑有效驱动因数的水驱采收率与注采井距关系式,可... 针对大庆宋芳屯油田芳17区块目前井网的适应性差,应用理论和数值模拟方法,分析芳17区块井网调整对主要开发指标的影响,推导出考虑有效驱动因数的水驱采收率与注采井距关系式.结果表明:考虑有效驱动因数的水驱采收率与注采井距关系式,可快捷进行水驱采收率计算;反九点井网平均地层压力低于五点法井网的平均地层压力;井网加密后,采液指数提高;通过分析井网调整对地层压力、采油速度、递减率等开发指标的影响,表明五点法注水、对角线加密方式优于其他注水方式和加密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芳屯油田 水驱控制程度 地层压力 采液指数 注采井距 有效动用因数 水驱采收率 采油速度 递减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北部致密油体积压裂裂缝形成机理及控制方法 被引量:12
20
作者 袁菁华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7-170,共4页
松辽盆地北部中央坳陷区,致密油资源丰富。这种致密储层一般孔吼比大、吼道窄、启动压力高,储层孔隙度小于12%,渗透率小于0.1×10^(-3)μm^2,储层基质向裂缝供油能力较差,常规技术难以有效开发。为致密油储层的有效动用,研究应用了... 松辽盆地北部中央坳陷区,致密油资源丰富。这种致密储层一般孔吼比大、吼道窄、启动压力高,储层孔隙度小于12%,渗透率小于0.1×10^(-3)μm^2,储层基质向裂缝供油能力较差,常规技术难以有效开发。为致密油储层的有效动用,研究应用了体积压裂技术。通过对大庆油田外围致密储层形成体积缝的延伸机理及特征研究,研发了有效的工艺控制及设计方法,并建立了致密油体积压裂压后产能分析图版。现场试验16口井,增产效果显著,有效指导了设计优化,降低了致密油工业动用孔隙度下限,为大庆油田致密油储层有效开发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藏 体积缝 工艺控制方法 有效动用 松辽盆地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