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9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送粉式激光熔覆热和熔覆材料有效利用率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刘喜明 连建设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2000年第3期34-37,共4页
通过改变激光熔覆工艺参数获得相应的熔覆层并对其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对激光热有效利用率、熔覆材料有效利用率、熔覆层稀释率及有关界面问题进行了综合评述。找出了工艺参数对其影响规律,指出了送粉装置与工艺参数间的合理匹配能获得... 通过改变激光熔覆工艺参数获得相应的熔覆层并对其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对激光热有效利用率、熔覆材料有效利用率、熔覆层稀释率及有关界面问题进行了综合评述。找出了工艺参数对其影响规律,指出了送粉装置与工艺参数间的合理匹配能获得最佳的激光热有效利用率、熔覆材料有效利用率。同时,对搭接熔覆时的搭接率的确定原则进行了详细的评述。为获得良好的结合界面提供了实验证据,为制定送粉激光熔覆工艺规程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覆 激光热有效利用率 熔覆材料有效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药有效利用率与喷雾技术优化 被引量:143
2
作者 袁会珠 杨代斌 +1 位作者 闫晓静 张琳娜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4-20,共7页
提高农药的有效利用率是植保工作者非常关心的问题。本文阐述了农药有效利用率的广义和狭义涵义,并分析了农药使用中存在的药剂浪费、有效利用率低的问题。根据喷雾技术中的“剂量传递”过程,分析了农药有效利用率的狭义涵义,在春季... 提高农药的有效利用率是植保工作者非常关心的问题。本文阐述了农药有效利用率的广义和狭义涵义,并分析了农药使用中存在的药剂浪费、有效利用率低的问题。根据喷雾技术中的“剂量传递”过程,分析了农药有效利用率的狭义涵义,在春季果园和作物苗期,常规啧雾法的农药有效利用率只有20%~30%;在夏秋季果园和作物中后期,随着作物叶面积系数(LAI)的增加,农药的有效利用率可达到50%~60%。论文分析了造成农药有效利用率低的原因,提出喷雾技术的优化措施:(1)大田喷雾时采用机动喷杆喷雾替代背负式手动常规喷雾,可以改善雾滴沉积分布的均匀性;(2)添加喷雾助剂可以提高药液在靶标表面的润湿性;(3)优化雾滴粒径,采用细雾滴替代粗雾滴可以提高雾滴的中靶率;(4)降低施药液量可以减少药液流失;(5)加装挡板可以减少雾滴飘失等。通过以上技术的优化,可以大幅度提高农药的有效利用率,达到减量增效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使用 剂量传递 有效利用率 喷雾技术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田农药有效利用率的喷雾法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冯超 张成省 +5 位作者 王静 孔凡玉 牛柱峰 李世博 周建 李淑英 《中国烟草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2-55,共4页
为提高烟田农药有效利用率,以食品染色剂诱惑红作示踪剂,添加Silwet喷雾助剂,研究了3种喷雾方法喷雾后药液田间的沉积分布及对烟蚜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诱惑红最大吸收波长501 nm,光照2~6 h,分解率2.1%~3.4%,见光稳定性良好;在烟叶... 为提高烟田农药有效利用率,以食品染色剂诱惑红作示踪剂,添加Silwet喷雾助剂,研究了3种喷雾方法喷雾后药液田间的沉积分布及对烟蚜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诱惑红最大吸收波长501 nm,光照2~6 h,分解率2.1%~3.4%,见光稳定性良好;在烟叶和培养皿上的洗脱回收率高,可作示踪剂测定喷雾过程中药液在烟田的沉积分布。与手动喷雾器相比,采用静电喷雾法,药液量减少20%,农药有效利用率提高0.8倍;加入Silwet后,农药有效利用率为原来的1.07~1.19倍,7d后对烟蚜防治效果均在97%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田 农药有效利用率 诱惑红 烟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杀虫剂防治水稻褐飞虱的有效利用率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顾中言 徐广春 徐德进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04-714,共11页
通过综合分析杀虫剂对水稻褐飞虱的毒力测定结果、褐飞虱田间防治指标、杀虫剂田间推荐剂量及杀虫剂经稻田叶面喷施后在田间的分布等文献资料,发现杀虫剂防治褐飞虱的田间推荐剂量的有效利用率不足0.1%。理论上,通过室内毒力测定可获得... 通过综合分析杀虫剂对水稻褐飞虱的毒力测定结果、褐飞虱田间防治指标、杀虫剂田间推荐剂量及杀虫剂经稻田叶面喷施后在田间的分布等文献资料,发现杀虫剂防治褐飞虱的田间推荐剂量的有效利用率不足0.1%。理论上,通过室内毒力测定可获得杀虫剂杀死褐飞虱种群90%个体的致死剂量(LD90,单位:μg/头),用稻田中褐飞虱的发生量乘以LD90值即为杀死90%田间虫量的杀虫剂有效用量;而实际上杀虫剂的田间推荐剂量却是其有效用量的千倍以上。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有:1)在褐飞虱为害的水稻孕穗期和扬花期,采用手动喷雾器进行叶面喷雾时,杀虫剂在水稻上的沉积率为34.25%~46.10%,但其中82%以上分布在水稻冠层以上部位,分布在水稻基部茎秆部位的不足2%,只占杀虫剂使用量的0.5%左右;2)褐飞虱获取致死剂量的杀虫剂后死亡,但杀虫剂和褐飞虱在田间的分布极不均匀,当最低剂量的杀虫剂和最多虫量的褐飞虱出现在同一株水稻上时,该剂量必须能够控制褐飞虱的为害,那么对于有更多杀虫剂和更少褐飞虱的植株而言,就必然造成杀虫剂的浪费,从而降低其有效利用率;3)约有50%以上的杀虫剂洒落在稻田水中,经田水稀释后的质量浓度远远低于杀死褐飞虱种群10%个体的致死浓度(LC10值,单位:mg/L),不能有效杀死褐飞虱。作者认为,通过人工智能,将杀虫剂直接喷洒在褐飞虱发生为害的部位,并根据虫量进行变量施药,必将大幅提高杀虫剂防治水稻褐飞虱的有效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减量 杀虫剂 水稻 褐飞虱 农药推荐用量 有效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液反应器中气泡有效利用率(Ⅰ)——新概念的提出和理论计算式 被引量:3
5
作者 胡华 刘芳 +2 位作者 刘铮 丁富新 袁乃驹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660-666,共7页
针对气液反应器,提出了一个新概念——气泡有效利用率。通过理论分析及推导,得到在假定条件下的单气泡有效利用率η_s与准数φ_b的关系式。准数φ_b关联了物性条件、设备条件和操作条件,它间接反映了这三个条件对气泡有效利用率η_s的... 针对气液反应器,提出了一个新概念——气泡有效利用率。通过理论分析及推导,得到在假定条件下的单气泡有效利用率η_s与准数φ_b的关系式。准数φ_b关联了物性条件、设备条件和操作条件,它间接反映了这三个条件对气泡有效利用率η_s的影响。并推导出不同大小和不同停留时间分布的气泡群的气泡利用率的计算式,对气液反应器的设计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泡 有效利用率 气液反应器 传质 反应器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液反应器中气泡有效利用率(Ⅱ)──实验验证与应用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胡华 刘芳 +2 位作者 刘铮 丁富新 袁乃驹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59-64,共6页
通过空气氧化亚硫酸钠水溶液验证了单气泡有效利用率的参数关系,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符合较好;利用气泡有效利用率对化学法和物理法测量气液间传质系数的差别进行修正.以鼓泡塔为例用气泡有效利用率修正了鼓泡塔反应器模型,讨论了气... 通过空气氧化亚硫酸钠水溶液验证了单气泡有效利用率的参数关系,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符合较好;利用气泡有效利用率对化学法和物理法测量气液间传质系数的差别进行修正.以鼓泡塔为例用气泡有效利用率修正了鼓泡塔反应器模型,讨论了气泡有效利用率在反应器设计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泡有效利用率 传质系数 气液反应器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接收塔阴影的定日镜有效利用率计算 被引量:5
7
作者 郭苏 刘德有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182-1187,共6页
经几何光学分析,导出了考虑接收塔阴影影响的太阳能塔式热发电站的定日镜有效利用率计算公式,并通过算例比较了考虑与不考虑接收塔阴影影响的定日镜有效利用率计算结果,验证了这些计算公式的正确性和考虑接收塔阴影影响的合理性。
关键词 太阳能 塔式 镜场设计 定日镜 有效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熔覆工艺的成形特征及粉末有效利用率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郗文超 宋博学 +3 位作者 王钊 张天琪 于天彪 王军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11-218,共8页
目的针对激光熔覆层的表面形貌难以达到加工工艺要求和粉末利用率较低的问题,对激光熔覆铁基合金粉末中的工艺参数与成形特征的关系以及粉末的有效利用率进行研究。方法设计了激光表面熔覆试验方案,分别采用不同的工艺参数在45号钢基板... 目的针对激光熔覆层的表面形貌难以达到加工工艺要求和粉末利用率较低的问题,对激光熔覆铁基合金粉末中的工艺参数与成形特征的关系以及粉末的有效利用率进行研究。方法设计了激光表面熔覆试验方案,分别采用不同的工艺参数在45号钢基板上进行铁基合金粉末单道激光熔覆试验。采用正交试验法对每道激光熔覆试验的工艺参数与成形特性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随着激光功率的增加,熔宽、熔深、稀释率均呈上升趋势,浸润角和熔覆层的高宽比呈下降趋势,粉末的有效利用率由12.9%上升到42.6%;随着送粉速度的增加,熔高呈现上升趋势,熔深呈现下降趋势,粉末的有效利用率由27.9%下降到14.7%;随着激光扫描速度的增加,熔宽和熔高均呈下降趋势,粉末的有效利用率先增加后下降。结论送粉速度的增加造成粉末有效利用率的降低,增加了激光熔覆的作业成本。适当增加激光功率不仅可获得更加良好的激光熔覆层形貌,也使得粉末有效利用率增加。在激光功率为450 W,送粉速度为9.6 g/min和激光扫描速度为390 mm/min的条件下,不仅可以使粉末有效利用率处于较高的状态,也可以获得良好的熔覆层形貌。以上研究结果对激光熔覆的应用具有指导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覆 成形特征 浸润角 高宽比 稀释率 有效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牧压梯度下高寒草甸实际蒸散量及植物生产水分有效利用率的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贺慧丹 祝景彬 +3 位作者 未亚西 李红琴 杨永胜 李英年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488-1493,共6页
以青海海北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禁牧(对照,CK)、轻度放牧(light grazing,LG)、中度放牧(moderate grazing,MG)、重度放牧(heavy grazing,HG)试验地土壤贮水量和利用水量平衡法计算的植被实际蒸散量动态变化,并对不同牧压梯度下高... 以青海海北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禁牧(对照,CK)、轻度放牧(light grazing,LG)、中度放牧(moderate grazing,MG)、重度放牧(heavy grazing,HG)试验地土壤贮水量和利用水量平衡法计算的植被实际蒸散量动态变化,并对不同牧压梯度下高寒草甸的水分有效利用率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牧压梯度下土壤贮水量在生长季的变化特征基本一致,表现为5月、6月高,7月低,8月以后缓慢升高。5月8日到9月28日0~50 cm土层平均土壤贮水量为CK>HG>LG>MG,分别为(222.82±7.07),(199.71±4.52),(189.00±4.37)和(187.69±3.93)mm,表明放牧使土壤贮水量减小,统计分析表明,禁牧与放牧地之间贮水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不同牧压梯度上高寒草甸植被实际蒸散量在生长季的变化特征基本一致,表现出5月低,6月开始升高,7月蒸散量达最大,以后逐步下降;整个生长季CK、HG蒸散量较高,LG、MG蒸散量较低,分别为(389.37±3.39)、(355.74±5.54)、(350.17±8.6)3和(346.15±1.31)mm。从土壤水分亏缺来看,重牧不利于水源涵养,但禁牧亦影响水源涵养功能的提高,只有适度放牧有利于水源涵养。植被实际蒸散量与降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高寒草甸植被地上地下净初级生产力在生长季的水分有效利用率表现为LG、MG较高,HG较低,CK的水分有效利用率最低,分别为0.55%、0.56%、0.50%和0.37%,说明适度放牧能够提高植被水分有效利用率,而禁牧显著降低植被水分有效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牧压梯度 高寒草甸 土壤贮水量 植被实际蒸散量 水分有效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农业科研档案信息有效利用率初探
10
作者 陈成瑾 林莺 《上海农业科技》 2005年第3期19-20,共2页
关键词 有效利用率 农业科研档案 档案信息管理系统 科研成果转化 信息管理工作 信息利用率 保存价值 农业生产 科学技术 技术手段 科研管理 生产实践 科研活动 技术资料 生产力 音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丝工艺参数对梗丝形态及有效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纪晓楠 李晓 +3 位作者 姚二民 张俊岭 朱国成 李书芳 《湖北农业科学》 2016年第1期96-99,共4页
为了改善梗丝形态分布,提高丝状梗丝比例,采用正交试验,考察物料水分、压梗间隙和切梗丝宽度对丝状梗丝比例、梗丝物理质量的影响,确定成丝工艺参数组合;将梗丝以15%的比例添加到卷烟配方中,分析梗丝形态分布改善对梗丝有效利用率及卷... 为了改善梗丝形态分布,提高丝状梗丝比例,采用正交试验,考察物料水分、压梗间隙和切梗丝宽度对丝状梗丝比例、梗丝物理质量的影响,确定成丝工艺参数组合;将梗丝以15%的比例添加到卷烟配方中,分析梗丝形态分布改善对梗丝有效利用率及卷烟物理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物料水分含量在29%~31%范围内波动对梗丝形态分布及物理质量的影响不显著,压梗间隙是影响梗丝形态分布及填充值的关键因素,切梗丝宽度是影响梗丝物理质量的关键因素。确定最佳烟梗成丝参数为物料水分含量30%,压梗间隙0.8 mm,切梗丝宽度0.18 mm;在最佳成丝条件下,丝状梗丝比例提高101.90%,片状梗丝比例降低49.00%,烟支中梗丝含量提高6.08%,标准偏差降低65.90%,端部落丝量降低15.15%,吸阻标准偏差降低21.15%,烟丝密度标偏降低16.56%。通过优化的成丝工艺参数,梗丝形态分布得到改善,卷烟物理质量及稳定性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丝工艺参数 梗丝形态分布 梗丝有效利用率 卷烟物理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药器械田间农药有效利用率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郝东川 田瑞钧 +4 位作者 陈育民 冯伟明 吴颖仪 温华良 张均功 《农业与技术》 2023年第20期92-95,共4页
为提高田间农药有效利用率,比较不同施药器械分别在水稻和蔬菜上对农药有效利用率的影响。应用诱惑红溶液作为农药喷雾示踪剂的方法,分析了手推式高压喷雾器、植保无人机、电动喷雾器3种喷药器械在田间喷雾下的农药有效利用率。结果显示... 为提高田间农药有效利用率,比较不同施药器械分别在水稻和蔬菜上对农药有效利用率的影响。应用诱惑红溶液作为农药喷雾示踪剂的方法,分析了手推式高压喷雾器、植保无人机、电动喷雾器3种喷药器械在田间喷雾下的农药有效利用率。结果显示,农药有效利用率无论是水稻还是蔬菜均表现为植保无人机>电动喷雾器>手推式高压喷雾器。所以,植保无人机喷施农药田间有效利用率高,能够减少农药浪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药器械 农药有效利用率 植保无人机 水稻 蔬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水产饲料稳定性和有效利用率的因素 被引量:2
13
作者 辛丰 《当代畜禽养殖业》 2010年第6期53-54,共2页
1影响水产饲料稳定性的因素 水产颗粒饲料的水中稳定性是指饲料入水浸泡一定时间后,保持组成成分不被溶解和不散失的性能。水产饲料的稳定性一般以单位时间内饲料在水中的散失量与饲料质量之比来表示,也可用饲料在水中不溃散的最少时... 1影响水产饲料稳定性的因素 水产颗粒饲料的水中稳定性是指饲料入水浸泡一定时间后,保持组成成分不被溶解和不散失的性能。水产饲料的稳定性一般以单位时间内饲料在水中的散失量与饲料质量之比来表示,也可用饲料在水中不溃散的最少时间来表示。通常要求鱼饲料的散失率小于20%(浸泡30分钟)。影响水产饲料水中稳定性的因素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中稳定性 水产饲料 有效利用率 水产颗粒饲料 单位时间 组成成分 饲料质量 水浸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提高农药的有效利用率
14
作者 屠予钦 《中国农村科技》 1995年第3期17-17,共1页
农药的科学使用十分重要。调查表明,我国各地由于使用农药不科学,农药有效利用率只20%~30%,有的甚至低于10%。 农药有效利用率低的原因: 1、科学使用农药知识宣传普及不够 农药科学迅猛发展。
关键词 有效利用率 农药喷洒 如何提高 科学使用 湿润能力 手动喷雾器 农药知识 病虫害 不同作物 机具的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肥料有效利用率四模式
15
作者 伍卫 《农家科技》 2012年第1期15-15,共1页
1.尿素与农家肥混施。尿素与农家肥二者混施可提高尿素的肥效。尿素一旦与土壤、农家肥料及其他有机物接触,因受土壤脲酶的作用,迅速产生生化反应释放出氨,尿素的分解产物速度与土壤肥力、农家肥的质量、气温、潮湿度有关。冬季在低... 1.尿素与农家肥混施。尿素与农家肥二者混施可提高尿素的肥效。尿素一旦与土壤、农家肥料及其他有机物接触,因受土壤脲酶的作用,迅速产生生化反应释放出氨,尿素的分解产物速度与土壤肥力、农家肥的质量、气温、潮湿度有关。冬季在低肥力土壤上,尿素施后10天左右才能表现出肥效;夏秋季节,在高肥力土壤中只需3~5天就能表现出明显的肥效。若在尿素中混入少量的饼肥或粪尿,则会使氮的转化高峰大大提前。如果尿素与优质农家肥混合使用,还可延长肥效时间,除当季作物增产外,下茬作物也能增产。 2.磷肥与农家肥混合堆沤保氮促磷。农家肥在腐熟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腐植酸类物质,它们均有助于非水溶性磷肥的溶解,可以提高肥料的质量。如在每50千克人粪尿中加入2.5千克过磷酸钙,搅拌均匀后存放5~7天,能使人粪尿中极易挥发的碳酸铵转化成性质稳定的磷酸铵,从而防止了氮素的挥发流失,增加了人粪尿中磷元素。特别是难溶性的磷肥,如磷矿粉等在施用前最好与优质农家肥混合堆沤。此外,农家肥堆沤时,含氮物质氰化,在翻动时常会引起氮的挥发损失,如果添加过磷酸钙,就可收到以磷保氮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家肥料 有效利用率 水溶性磷肥 氮的转化 土壤脲酶 混合使用 腐植酸类物质 土壤肥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内送粉激光熔覆快速成形粉末利用率实验研究 被引量:16
16
作者 石皋莲 石世宏 +1 位作者 吴少华 邵其文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52-154,161,共4页
应用自主研发的光内同轴送粉成形工艺与装置,进行了变参数条件下粉末利用率试验,与光外送粉工艺粉末利用率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是新的送粉工艺其粉末利用率可达68%以上。
关键词 激光熔覆 光内送粉 同轴送粉 快速成形 粉末有效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装药结构对药孔爆破初始压力及能量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宋克健 龙源 +2 位作者 胡新印 赵华兵 谢全民 《爆破器材》 CAS 2011年第3期1-3,共3页
采用应力波基础理论分析了耦合装药及不耦合装药在炮孔中的爆炸情况,得到了各种情况下装药产生的初始冲击压力的计算公式。对于空气不耦合装药提出了新的计算公式,并通过对比计算验证了它的可行性,分析了装药爆炸的初始能量传递效率,得... 采用应力波基础理论分析了耦合装药及不耦合装药在炮孔中的爆炸情况,得到了各种情况下装药产生的初始冲击压力的计算公式。对于空气不耦合装药提出了新的计算公式,并通过对比计算验证了它的可行性,分析了装药爆炸的初始能量传递效率,得到了影响初始压力和有效利用率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药结构 爆破 初始压力 有效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提高土壤中磷肥的利用率 被引量:1
18
作者 白文丽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08年第11期19-19,共1页
农田施用肥料中,以磷肥的有效利用率最低,主要原因是磷肥的有效成份(即水溶性磷肥)在土壤中极易转化成难溶状态而被固定,其固定的速度和形态,与土壤酸碱度(即pH值)、有机质含量以及磷在土壤中的移动性大小等有关。不过,磷在土... 农田施用肥料中,以磷肥的有效利用率最低,主要原因是磷肥的有效成份(即水溶性磷肥)在土壤中极易转化成难溶状态而被固定,其固定的速度和形态,与土壤酸碱度(即pH值)、有机质含量以及磷在土壤中的移动性大小等有关。不过,磷在土壤中被固定而形成难溶性状态后,在适宜条件下(如微生物等作用下),又可以转化成速效磷,表现了磷肥供磷的长效性。如何利用磷肥的这些特点,来提高磷肥利用率,通常采取以下综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溶性磷肥 土壤酸碱度 有效利用率 有机质含量 磷肥利用率 有效成份 适宜条件 PH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油在加工过程中的碳氢优化分布及有效利用的探索 被引量:14
19
作者 许友好 何鸣元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7,共7页
重油加工过程就碳和氢二元素的变化而言,不外乎是脱碳和加氢两种情况,相应的技术路线则为脱碳技术路线和加氢技术路线。为了比较和判断重油在加工过程中的碳、氢有效利用程度,以中东常压渣油为原料,采用不同重油加工技术,得到相应的产... 重油加工过程就碳和氢二元素的变化而言,不外乎是脱碳和加氢两种情况,相应的技术路线则为脱碳技术路线和加氢技术路线。为了比较和判断重油在加工过程中的碳、氢有效利用程度,以中东常压渣油为原料,采用不同重油加工技术,得到相应的产物分布及产品的碳、氢分布,引用碳、氢有效利用率两项指标,计算出重油在不同重油加工过程中的碳、氢有效利用率。结果表明,从多产汽油产品角度来看,渣油加氢处理和催化裂化组合较优;从多产柴油角度来看,延迟焦化和馏分油加氢裂化组合较优。但加氢技术路线的CO_2排放要高于脱碳技术约20%以上。只有采用深度加氢处理和催化裂化集成技术路线,既可提高石油烃的碳、氢的有效利用率,又能降低炼油厂CO_2排放,从而实现石油资源高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油提质升级 脱碳技术 加氢处理技术 有效利用率 有效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氮肥利用率的技术要点 被引量:1
20
作者 雷树仙 《现代农村科技》 2016年第3期50-50,共1页
氮肥利用率是指作物对氮肥中养分吸收的数量占施用氮肥的百分数。当前,我国氮肥的有效利用率普遍很低,水田一般为20%~50%,旱地为40%~60%,提高氮肥利用率是农业生产中普遍需要解决的问题。提高氮利用率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根据各种作物... 氮肥利用率是指作物对氮肥中养分吸收的数量占施用氮肥的百分数。当前,我国氮肥的有效利用率普遍很低,水田一般为20%~50%,旱地为40%~60%,提高氮肥利用率是农业生产中普遍需要解决的问题。提高氮利用率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根据各种作物的需氮特性确定施肥量和选择最佳施肥时期需氮量较多的作物(如叶菜类及以叶为收获物的作物),需多次补充氮肥使得氮索均匀地供给作物生长需要,不能把全生育期所需的氮肥一次性施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利用率 技术 有效利用率 养分吸收 农业生产 施肥时期 需氮特性 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