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高产水稻的分蘖特性观察 被引量:18
1
作者 杨惠杰 李义珍 杨高群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03年第4期205-208,共4页
在云南省永胜县涛源乡,追踪观察了21个水稻超高产品种的分蘖生育过程,分析结果表明,有效分蘖临界期在移栽后20~25 d,历4个出叶周期;分蘖高峰期在移栽后35 d左右,又历2个出叶周期。说明,本田期有效分蘖的同伸叶为移栽后头4片新生叶,无... 在云南省永胜县涛源乡,追踪观察了21个水稻超高产品种的分蘖生育过程,分析结果表明,有效分蘖临界期在移栽后20~25 d,历4个出叶周期;分蘖高峰期在移栽后35 d左右,又历2个出叶周期。说明,本田期有效分蘖的同伸叶为移栽后头4片新生叶,无效分蘖的同伸叶为移栽后第5、6片新生叶。研究结果可作为分蘖调控的叶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分蘖特性 云南 永胜县 品种 生育 有效分蘖临界期 出叶周期 移栽 分蘖高峰期 叶龄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稻分蘖调控研究Ⅱ不同栽植密度分蘖成穗的追踪观察 被引量:7
2
作者 姜照伟 李义珍 +3 位作者 蔡亚港 黄继生 苏连庆 陈进明 《福建稻麦科技》 1999年第3期13-16,共4页
为了探索杂交稻分蘖调控技术, 对不同栽植密度中不同出生期分蘖的性状进行追踪观察, 明确: (1) 主茎、秧田分蘖和栽后头10d 分蘖的出生数, 随栽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 成穗率100 % , 穗大粒重, 构成总穗数的47 % ~8... 为了探索杂交稻分蘖调控技术, 对不同栽植密度中不同出生期分蘖的性状进行追踪观察, 明确: (1) 主茎、秧田分蘖和栽后头10d 分蘖的出生数, 随栽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 成穗率100 % , 穗大粒重, 构成总穗数的47 % ~83 % 、总产量的61 % ~89 % ; (2) 栽后11 ~20d 分蘖出生数也随栽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 成穗率与栽后20d 的总茎蘖数和最高茎蘖数成负相关( r=- 09841 * * , - 09525 * * ) , 构成总穗数的50 % ~17 % 、总产量的39 % ~11 % ; (3) 在栽后20d, 1m2 总茎蘖数为300 、400 、500 个时, 有效分蘖临界期分别在栽后20d、15d 和10d; (4) 栽后21 ~30d 出生的分蘖, 成穗率很低, 穗小粒轻, 只构成总穗数的0 ~3 % 、总产量的0 ~1 % ;(5) 嫩秧早发, 具有单位面积较大的穗容量和库容量。研究结果表明: 杂交稻培育多蘖嫩壮秧、适量密植、促进早发、抑制移栽后20d 以后分蘖萌发, 控制总茎蘖数, 是建立高成穗率、兼容穗多、穗大的高产群体的组合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栽植密度 有效分蘖临界期 分蘖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