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线电能有效传输距离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19
1
作者 李阳 杨庆新 +3 位作者 闫卓 张超 陈海燕 张献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6-112,共7页
针对在无线电能传输系统中提高电能传输距离与缩小传输装置体积这一热点、难点问题,首先利用空间两线圈的互感耦合模型,从电路角度分析了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频率特性,得到了接收线圈归一化电压的表达式,并基于此提出了有效传输距离的概... 针对在无线电能传输系统中提高电能传输距离与缩小传输装置体积这一热点、难点问题,首先利用空间两线圈的互感耦合模型,从电路角度分析了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频率特性,得到了接收线圈归一化电压的表达式,并基于此提出了有效传输距离的概念。然后通过对最大传输距离影响因素的分析得到了线圈优化设计方法。最后,本文设计了相关的实验电路,实验结果与理论、仿真分析具有较好的一致性,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这为提高无线电能传输距离和线圈的优化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电能传输 磁耦合谐振 有效传输距离 频率特性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生态环境监测中无线传感节点信号有效传输距离的确定 被引量:24
2
作者 徐兴元 章玥 +1 位作者 季民河 宋洋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164-170,共7页
农业生态环境的物理形态和结构复杂多样,对WSN(wireless sensor networks)的无线信号传输造成不同衰减影响。为确保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农业环境中经济、合理、高效部署,有必要明确典型农业环境中无线传感节点间的有效传输距离。该文基于Sh... 农业生态环境的物理形态和结构复杂多样,对WSN(wireless sensor networks)的无线信号传输造成不同衰减影响。为确保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农业环境中经济、合理、高效部署,有必要明确典型农业环境中无线传感节点间的有效传输距离。该文基于Shadowing信号衰减模型,利用当前通用的CC2530和CC2591无线通信模块,分别选定4种不同农业环境(湖泊、草地、农田、树林)开展单跳组网试验,通过设定不同距离测试传感器节点的接收信号强度指标(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ion,RSSI),分析不同环境中RSSI与传输距离间的变化特征。试验结果表明,所有测试环境获得的RSSI值与有效距离遵从Shadowing模型,其拟合度在0.9232~0.9846之间。通过对实测数据建立拟合模型,以接收节点的灵敏度为临界值,计算出湖泊、草地、农田、树林4种环境的理论传输距离分别为663.3,419.3,208.0和79.5m,而实测有效传输距离与理论值之间的相对误差在22%~34%之间。从误差分布看,复杂环境的实测值更接近理论值,而特殊结构的复杂环境似对实际信号传输有增强作用。该文的研究方法和模型估算获得的信号衰减系数可为实际环境监测组网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传感器 无线网络 有效传输距离 农业环境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谐振式无线供电系统最大有效传输距离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邓亚峰 薛建国 +1 位作者 乔向杰 张绪鹏 《电工电能新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82-86,共5页
谐振式无线供电系统中加入增强线圈能有效地弥补系统耦合系数小的不足,从而增大无线供电系统的传输距离。文章以双增强线圈电磁谐振式无线供电系统为研究对象,首次推导出了系统在临界耦合状态下的最大有效传输距离的理论计算公式。通过... 谐振式无线供电系统中加入增强线圈能有效地弥补系统耦合系数小的不足,从而增大无线供电系统的传输距离。文章以双增强线圈电磁谐振式无线供电系统为研究对象,首次推导出了系统在临界耦合状态下的最大有效传输距离的理论计算公式。通过实验证明了最大有效传输距离的存在和其理论计算公式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供电 增强线圈 最大有效传输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有效传输距离表达的高斯光束光斑变换公式
4
作者 卢亚雄 《量子电子学》 CSCD 1989年第1期54-56,47,共4页
从另一角度导出了有效传输距离的表达式。使用有效传输距离,高斯光束光斑变换公式表示为几何成像因子与衍射发散因子的乘积,具有较大的普遍性。
关键词 有效传输距离 高斯光束 光斑变换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对称多线圈并联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参数优化 被引量:2
5
作者 肖蕙蕙 易皓鹏 +2 位作者 张路 胡佳伟 万梓豪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29-236,共8页
针对宇称时间(parity-time,PT)对称多线圈并联无线电能传输(wireless power transfer,WPT)系统参数相互关联,系统参数配置困难,提出一种基于PT对称的多线圈并联WPT系统参数优化设计方法。建立基于PT对称多线圈并联WPT系统数学模型,给出... 针对宇称时间(parity-time,PT)对称多线圈并联无线电能传输(wireless power transfer,WPT)系统参数相互关联,系统参数配置困难,提出一种基于PT对称的多线圈并联WPT系统参数优化设计方法。建立基于PT对称多线圈并联WPT系统数学模型,给出系统输出功率、传输效率以及有效传输距离的一般性影响规律表达式。采用一种非线性规划和遗传算法相结合的优化方法,以输出功率为目标函数,以传输效率和有效传输距离为约束条件,对系统发射-接受线圈数及谐振参数进行寻优。根据优化结果搭建实验样机,实验结果表明系统在满足所需传输效率及有效传输距离下,系统功率输出达到设计要求,验证了理论分析和优化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对称 多线圈并联 非线性规划遗传算法 输出功率 传输效率 有效传输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内径钻柱中微波传输衰减规律 被引量:8
6
作者 夏文鹤 孟英峰 +1 位作者 唐波 官文婷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00-506,共7页
为确定钻柱内孔微波传输的最佳工作频点,获取微波信道的衰减规律及有效传输距离,将钻柱内孔视为超长不规则有耗圆波导,采用电磁波耦合理论计算了微波传输最佳工作频点,分析了波导中的微波模式,采用微波传输等效电路法建立了信道模型及... 为确定钻柱内孔微波传输的最佳工作频点,获取微波信道的衰减规律及有效传输距离,将钻柱内孔视为超长不规则有耗圆波导,采用电磁波耦合理论计算了微波传输最佳工作频点,分析了波导中的微波模式,采用微波传输等效电路法建立了信道模型及信号衰减规律模型。针对超长钻柱,提出单位长度功率衰减系数从而对有效传输距离进行简化分析。研究表明,139.7 mm(5.5 in)和127.0 mm(5 in)API标准钻杆最佳工作频点分别为2.04 GHz和2.61GHz,钻柱内孔沿轴向存在多个内径渐变段和突变点,微波传输存在大量反射过程,信道的阻抗变化是影响传输性能的主要因素。室内及现场测试结果表明,建立的微波传输衰减规律模型计算结果准确,可用于微波传输随钻监测系统的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钻井 随钻测量 微波传输 钻柱内孔 最佳频点 圆波导 有效传输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农田信息采集节点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116
7
作者 蔡义华 刘刚 +1 位作者 李莉 刘卉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76-178,共3页
研究基于ZigBee协议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结合嵌入式处理器开发了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和汇聚节点。网络节点规则分布在被监测区域,负责采集土壤水分信息,并自组成网,将信息发送给汇聚节点,实现对信息的动态显示和大容量存储;节点天线分... 研究基于ZigBee协议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结合嵌入式处理器开发了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和汇聚节点。网络节点规则分布在被监测区域,负责采集土壤水分信息,并自组成网,将信息发送给汇聚节点,实现对信息的动态显示和大容量存储;节点天线分别在0.5、1.0、1.5和2.0m4个高度下,对小麦苗期、拔节期和抽穗期3个典型的生长时期进行试验,得出无线电信号在小麦不同生长时期,最佳天线高度下的有效传输距离,为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农业中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传感器网络 设计 农业 农田信息采集 嵌入式 节点高度 有效传输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布式网络中进度密度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娜娜 陈昌海 +1 位作者 甘勇 丁汉青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1-54,59,共5页
基于分布式网络中目的接收机位于有限远处这一假设,重新定义了有效传输距离,从理论上推导了有效传输距离期望值和进度密度的上下界,研究了网络参数对进度密度的影响,为分布式网络建设最大化网络容量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数值分析和仿... 基于分布式网络中目的接收机位于有限远处这一假设,重新定义了有效传输距离,从理论上推导了有效传输距离期望值和进度密度的上下界,研究了网络参数对进度密度的影响,为分布式网络建设最大化网络容量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数值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有效传输距离期望值的仿真值介于理论推导的上、下界之间,并且随着中继接收机选择区域角度的增加而减小;进度密度的仿真值介于理论推导的上下界之间,且更趋近于上界,进度密度主要由有效传输距离期望值和最大中断概率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容量 进度密度 中断概率 有效传输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农田环境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部署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周良 沈明霞 +3 位作者 孙玉文 马奉先 林相泽 熊迎军 《浙江农业科学》 2010年第3期665-668,共4页
传感器节点能量的消耗和电池电压的降低,会影响节点信息的传输距离和传输质量。根据洪泽湖农场麦田中的实测试验数据,分析节点放置高度、电池电压、有效传输距离与接收信号强度指示之间的关系,最终得出节点部署时的单节点有效传输距离... 传感器节点能量的消耗和电池电压的降低,会影响节点信息的传输距离和传输质量。根据洪泽湖农场麦田中的实测试验数据,分析节点放置高度、电池电压、有效传输距离与接收信号强度指示之间的关系,最终得出节点部署时的单节点有效传输距离范围。进一步讨论对某一监测区域面积全覆盖时,采用蜂窝网格方式所需部署节点的最少个数,并得出所求节点个数能覆盖的最大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传感器网络 农田信息 电池电压 有效传输距离 节点部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布式网络中随机接入传送容量的研究
10
作者 李娜娜 邹东尧 陈昌海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8-91,共4页
为解决分布式网络的容量研究局限于单跳网络容量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用于研究分布式网络中端到终端的随机接入传送容量的中继接收机选择策略,证明了数据经过有限跳数的中继后可以到达目的接收机处,在建立的网络模型基础上对随机接入传送... 为解决分布式网络的容量研究局限于单跳网络容量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用于研究分布式网络中端到终端的随机接入传送容量的中继接收机选择策略,证明了数据经过有限跳数的中继后可以到达目的接收机处,在建立的网络模型基础上对随机接入传送容量进行了理论推导,得到了随机接入传送容量的理论表达式.数值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随机接入传送容量随着最大中断概率的增大而增大,随着传输距离的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接入传送容量 中继 中断概率 有效传输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