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多因素对散堆填料吸收塔内有效传质面积的影响
被引量:
1
1
作者
唐建峰
桑伟
+5 位作者
毕逢东
刘云飞
花亦怀
陈静
姚宝龙
许义飞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48-1154,共7页
为了明确高压下散堆填料吸收塔内有效传质面积随不同因素的变化规律及影响程度,利用实验室θ环散堆填料塔实验装置,采用添加丙三醇的低浓度NaOH溶液吸收CO_(2)进行有效传质面积测定实验,并对各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研究表明:1 MPa为有...
为了明确高压下散堆填料吸收塔内有效传质面积随不同因素的变化规律及影响程度,利用实验室θ环散堆填料塔实验装置,采用添加丙三醇的低浓度NaOH溶液吸收CO_(2)进行有效传质面积测定实验,并对各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研究表明:1 MPa为有效传质面积从骤增到平缓增加的分界点压力;吸收温度对有效传质面积的影响幅度较小,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随着气体流量、溶液流量以及溶液黏度的增大,有效传质面积呈现近似线性增加的趋势;有效传质面积对各因素的敏感性由大到小顺序为溶液黏度、溶液流量、吸收压力、气体流量、吸收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
散堆填料
吸收塔
二氧化碳
有效传质
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大尺寸岩板测定酸液有效传质系数新方法
2
作者
刘飞
罗志锋
+4 位作者
周长林
陈翔
李力
冉田诗璐
何飞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3-58,共6页
H+有效传质系数是酸岩反应动力学的关键参数之一,是碳酸盐岩储层酸压设计的基础参数。目前,通常采用旋转岩盘仪或常规尺寸平行板流动实验对该参数进行测定。但是,旋转岩盘仪测试不能模拟酸液在裂缝中流动条件下的反应,而且对高黏液体测...
H+有效传质系数是酸岩反应动力学的关键参数之一,是碳酸盐岩储层酸压设计的基础参数。目前,通常采用旋转岩盘仪或常规尺寸平行板流动实验对该参数进行测定。但是,旋转岩盘仪测试不能模拟酸液在裂缝中流动条件下的反应,而且对高黏液体测试结果存在偏差。在平行板流动实验中,若岩板尺寸短小,采用岩板质量差或者酸液浓度差来计算H^+传质系数误差较大。针对现有测试方法的不足,设计了一种大尺寸岩板线性动态驱替方法测试裂缝中酸液流动反应的H^+有效传质系数。在过酸前后,对大尺寸岩板进行三维激光扫描,测量出岩板过酸后的酸蚀体积,进而计算酸液消耗速度和H+有效传质系数。实验测量川西下二叠统栖霞组白云岩与胶凝酸和转向酸的H^+有效传质系数介于(1.50~2.31)×10^-5 m/s之间。大尺寸岩板酸液H+有效传质系数测定方法为酸压裂缝模拟、酸压设计及酸压效果评价提供了更可靠的关键动力学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压
大尺寸岩板
酸岩反应动力学
H^+
有效传质
系数
三维激光扫描
刻蚀体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乳化酸酸岩反应动力学实验研究
被引量:
17
3
作者
何春明
陈红军
翟锐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45-249,共5页
简述了酸岩反应实验方法,讨论了酸岩反应动力学参数的表达式。动力学测定采用旋转岩盘法,岩盘直径2.54 cm,使用塔河油田灰岩岩心(碳酸钙含量大于98%)和加有铁离子稳定剂、缓蚀剂、助排剂的油外相乳化盐酸,实验温度90℃,实验压力8 MPa...
简述了酸岩反应实验方法,讨论了酸岩反应动力学参数的表达式。动力学测定采用旋转岩盘法,岩盘直径2.54 cm,使用塔河油田灰岩岩心(碳酸钙含量大于98%)和加有铁离子稳定剂、缓蚀剂、助排剂的油外相乳化盐酸,实验温度90℃,实验压力8 MPa。实验过程中盐酸浓度(H+浓度)由Ca2+、Mg2+浓度测定值求出。取岩盘转数为500 r/m in,测定4个初始酸浓度(和4个反应时间)下的酸岩反应速率,反应速率的对数与初始酸浓度的对数之间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由此求得乳化酸与灰岩之间的反应级数m为1.3269,反应速率常数为7.6595×10-7(mol/L)-m.(mol/cm2.s)。乳化酸与灰岩间的反应速率仅为文献报道的胶凝酸1/2-1/3,普通酸的1/5-1/8。取初始酸浓度分别为5.674、4.475、3.813 mol/L,反应时间180 s,改变岩盘转数(300-1000 r/m in),视乳化酸为幂律流体,求得实验乳化酸与灰岩之间的有效传质系数分别为2.314×10-8、8.363×10-9、2.978×10-9cm2/s,仅为文献报道的胶凝酸的1/10-1/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化酸
盐酸液
酸岩反应
灰岩
反应动力学
反应速率
有效传质
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气液洗涤器内喷嘴结构与操作优化研究
被引量:
4
4
作者
李萌
范怡平
《炼油技术与工程》
CAS
2016年第11期40-44,共5页
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模拟了气液逆流接触洗涤器内两相流场并进行了实验验证,主要分析了洗涤器内两相速度,气含率等参数。结果表明,气液撞击区域内气液两相切向速度较大,且此区域内气相分布均匀,气含率在0.80-0.90。撞击区相间相对速度很...
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模拟了气液逆流接触洗涤器内两相流场并进行了实验验证,主要分析了洗涤器内两相速度,气含率等参数。结果表明,气液撞击区域内气液两相切向速度较大,且此区域内气相分布均匀,气含率在0.80-0.90。撞击区相间相对速度很大,为传递提供了极佳的条件,此区域为有效传质区,可用气含率表征。"有效传质区"占整个流场的比例随气液质量流量比的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0.375左右达到峰值;且其随着进液轴-切质量流量比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在0.66左右达到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洗涤喷嘴
有效传质
气含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考虑幂律特性的胶凝酸酸岩反应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
2
5
作者
张德政
王世彬
郭建春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11期192-196,11,共5页
讨论了考虑幂律特性的胶凝酸与灰岩的酸岩反应动力学规律,并在8MPa条件下利用旋转圆盘仪测试了胶凝酸反应动力学相关参数。研究表明,在30、50、70℃条件下的酸岩反应动力学方程分别为J=3.9582×10-6 C0.2364,J=5.9088×10-6 C0....
讨论了考虑幂律特性的胶凝酸与灰岩的酸岩反应动力学规律,并在8MPa条件下利用旋转圆盘仪测试了胶凝酸反应动力学相关参数。研究表明,在30、50、70℃条件下的酸岩反应动力学方程分别为J=3.9582×10-6 C0.2364,J=5.9088×10-6 C0.2621,J=7.5509×10-6 C0.3258,反应活化能为14.009kJ/mol。稠化剂质量浓度为2、4、6、8g/L时胶凝酸的H+有效传质系数分别为6.2756×10-7、6.1732×10-7、5.8692×10-7、5.7815×10-7cm2/s。试验条件下,稠化剂质量浓度对传质速率的影响较小。研究结果可用于指导酸压设计施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凝酸
幂律特性
反应动力学
稠化剂
有效传质
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多因素对散堆填料吸收塔内有效传质面积的影响
被引量:
1
1
作者
唐建峰
桑伟
毕逢东
刘云飞
花亦怀
陈静
姚宝龙
许义飞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
中国石油天然气与管道分公司
北京市煤气热力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中海石油气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技术研发中心
出处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48-1154,共7页
文摘
为了明确高压下散堆填料吸收塔内有效传质面积随不同因素的变化规律及影响程度,利用实验室θ环散堆填料塔实验装置,采用添加丙三醇的低浓度NaOH溶液吸收CO_(2)进行有效传质面积测定实验,并对各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研究表明:1 MPa为有效传质面积从骤增到平缓增加的分界点压力;吸收温度对有效传质面积的影响幅度较小,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随着气体流量、溶液流量以及溶液黏度的增大,有效传质面积呈现近似线性增加的趋势;有效传质面积对各因素的敏感性由大到小顺序为溶液黏度、溶液流量、吸收压力、气体流量、吸收温度。
关键词
高压
散堆填料
吸收塔
二氧化碳
有效传质
面积
Keywords
high pressure
random packing
absorption tower
carbon dioxide
effective mass transfer area
分类号
TE644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加工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尺寸岩板测定酸液有效传质系数新方法
2
作者
刘飞
罗志锋
周长林
陈翔
李力
冉田诗璐
何飞
机构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
西南石油大学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天然气研究院
出处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3-58,共6页
基金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科研项目“川西深层海相碳酸盐岩储层改造机理及工艺优化研究”(20180302-02-03)
文摘
H+有效传质系数是酸岩反应动力学的关键参数之一,是碳酸盐岩储层酸压设计的基础参数。目前,通常采用旋转岩盘仪或常规尺寸平行板流动实验对该参数进行测定。但是,旋转岩盘仪测试不能模拟酸液在裂缝中流动条件下的反应,而且对高黏液体测试结果存在偏差。在平行板流动实验中,若岩板尺寸短小,采用岩板质量差或者酸液浓度差来计算H^+传质系数误差较大。针对现有测试方法的不足,设计了一种大尺寸岩板线性动态驱替方法测试裂缝中酸液流动反应的H^+有效传质系数。在过酸前后,对大尺寸岩板进行三维激光扫描,测量出岩板过酸后的酸蚀体积,进而计算酸液消耗速度和H+有效传质系数。实验测量川西下二叠统栖霞组白云岩与胶凝酸和转向酸的H^+有效传质系数介于(1.50~2.31)×10^-5 m/s之间。大尺寸岩板酸液H+有效传质系数测定方法为酸压裂缝模拟、酸压设计及酸压效果评价提供了更可靠的关键动力学参数。
关键词
酸压
大尺寸岩板
酸岩反应动力学
H^+
有效传质
系数
三维激光扫描
刻蚀体积
Keywords
acid fracturing
large scale rock sample
kinetics of acid rock reaction
H+effective mass transfer coefficient
laser scanner
acid etched volume
分类号
TQ0 [化学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乳化酸酸岩反应动力学实验研究
被引量:
17
3
作者
何春明
陈红军
翟锐
机构
西南石油大学研究生部
西南石油大学材料学院
出处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45-249,共5页
基金
国家重大专项"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高效酸压改造技术研究"部分成果(项目编号2008ZX05014-006-007HZ)
文摘
简述了酸岩反应实验方法,讨论了酸岩反应动力学参数的表达式。动力学测定采用旋转岩盘法,岩盘直径2.54 cm,使用塔河油田灰岩岩心(碳酸钙含量大于98%)和加有铁离子稳定剂、缓蚀剂、助排剂的油外相乳化盐酸,实验温度90℃,实验压力8 MPa。实验过程中盐酸浓度(H+浓度)由Ca2+、Mg2+浓度测定值求出。取岩盘转数为500 r/m in,测定4个初始酸浓度(和4个反应时间)下的酸岩反应速率,反应速率的对数与初始酸浓度的对数之间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由此求得乳化酸与灰岩之间的反应级数m为1.3269,反应速率常数为7.6595×10-7(mol/L)-m.(mol/cm2.s)。乳化酸与灰岩间的反应速率仅为文献报道的胶凝酸1/2-1/3,普通酸的1/5-1/8。取初始酸浓度分别为5.674、4.475、3.813 mol/L,反应时间180 s,改变岩盘转数(300-1000 r/m in),视乳化酸为幂律流体,求得实验乳化酸与灰岩之间的有效传质系数分别为2.314×10-8、8.363×10-9、2.978×10-9cm2/s,仅为文献报道的胶凝酸的1/10-1/30。
关键词
乳化酸
盐酸液
酸岩反应
灰岩
反应动力学
反应速率
有效传质
系数
Keywords
emulsified acid
hydrochloric acidizing fluid
acid/rock reaction
carbonatestone
reaction kinetics
reaction rate
effective mass transfer coefficient
分类号
TE357.2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气液洗涤器内喷嘴结构与操作优化研究
被引量:
4
4
作者
李萌
范怡平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炼油技术与工程》
CAS
2016年第11期40-44,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476254)
文摘
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模拟了气液逆流接触洗涤器内两相流场并进行了实验验证,主要分析了洗涤器内两相速度,气含率等参数。结果表明,气液撞击区域内气液两相切向速度较大,且此区域内气相分布均匀,气含率在0.80-0.90。撞击区相间相对速度很大,为传递提供了极佳的条件,此区域为有效传质区,可用气含率表征。"有效传质区"占整个流场的比例随气液质量流量比的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0.375左右达到峰值;且其随着进液轴-切质量流量比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在0.66左右达到峰值。
关键词
洗涤喷嘴
有效传质
气含率
Keywords
scrubber nozzle
effective mass transfer
gas volume fraction
分类号
TH69 [机械工程—机械制造及自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考虑幂律特性的胶凝酸酸岩反应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
2
5
作者
张德政
王世彬
郭建春
机构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大学)
出处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11期192-196,11,共5页
文摘
讨论了考虑幂律特性的胶凝酸与灰岩的酸岩反应动力学规律,并在8MPa条件下利用旋转圆盘仪测试了胶凝酸反应动力学相关参数。研究表明,在30、50、70℃条件下的酸岩反应动力学方程分别为J=3.9582×10-6 C0.2364,J=5.9088×10-6 C0.2621,J=7.5509×10-6 C0.3258,反应活化能为14.009kJ/mol。稠化剂质量浓度为2、4、6、8g/L时胶凝酸的H+有效传质系数分别为6.2756×10-7、6.1732×10-7、5.8692×10-7、5.7815×10-7cm2/s。试验条件下,稠化剂质量浓度对传质速率的影响较小。研究结果可用于指导酸压设计施工。
关键词
胶凝酸
幂律特性
反应动力学
稠化剂
有效传质
系数
Keywords
gelled acid
power law characteristics
reaction kinetics
thickener
effective diffusion coefficient
分类号
TE357.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多因素对散堆填料吸收塔内有效传质面积的影响
唐建峰
桑伟
毕逢东
刘云飞
花亦怀
陈静
姚宝龙
许义飞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大尺寸岩板测定酸液有效传质系数新方法
刘飞
罗志锋
周长林
陈翔
李力
冉田诗璐
何飞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乳化酸酸岩反应动力学实验研究
何春明
陈红军
翟锐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
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气液洗涤器内喷嘴结构与操作优化研究
李萌
范怡平
《炼油技术与工程》
CAS
2016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考虑幂律特性的胶凝酸酸岩反应动力学研究
张德政
王世彬
郭建春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