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线性复合介质电导的有效介质近似 被引量:2
1
作者 顾国庆 魏恩伯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00年第2期95-99,共5页
在强外场作用下,复合介质的电输运性质服从非线性的本构关系.复合介质非线性电导率的计算相当复杂,在线性复合介质的理论框架内,已发展了多种有效介质近似方法.利用有效介质近似,可以导出计算有效偷运系数的简洁的解析公式.只要... 在强外场作用下,复合介质的电输运性质服从非线性的本构关系.复合介质非线性电导率的计算相当复杂,在线性复合介质的理论框架内,已发展了多种有效介质近似方法.利用有效介质近似,可以导出计算有效偷运系数的简洁的解析公式.只要颗粒浓度在逾渗临界点以外以及颗粒和杂质的输运系数之比为有限的情况下,有效介质近似的计算都可以给出相当可靠的理论结果.因此,对于工程应用来说,有效介质近似是十分有用的工具.本文在非线性复合介质微扰展式解的基础上,发展了一种新的非线性有效介质近似理论文中导出的非线性有效电导率具有正确的低颗粒浓度极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复合介质 非线性电导率 有效介质近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椭圆偏振光谱研究多孔阳极氧化铝初期生长过程 被引量:3
2
作者 雷惊雷 张李娜 +4 位作者 李凌杰 郑莎 王超 谢昭明 张胜涛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392-2396,共5页
根据铝阳极氧化初期不同阶段Al-H2SO4体系的界面特征建立多个光学模型,并采用有效介质近似解析了高时间分辨率的原位椭圆偏振光谱数据,详细获得铝阳极氧化初期的Al2O3-Al界面层、Al2O3阻挡层以及多孔层组成、厚度变化的动态信息.根据光... 根据铝阳极氧化初期不同阶段Al-H2SO4体系的界面特征建立多个光学模型,并采用有效介质近似解析了高时间分辨率的原位椭圆偏振光谱数据,详细获得铝阳极氧化初期的Al2O3-Al界面层、Al2O3阻挡层以及多孔层组成、厚度变化的动态信息.根据光学模型及计算结果,可以清楚地分辨铝阳极氧化过程中的阻挡层形成、孔洞萌生、孔洞发展以及多孔层稳定生长等4个阶段.在多孔层稳定生长阶段,阻挡层厚度及多孔层孔隙率几乎不变,而多孔层厚度随时间线性增长,其速率为5.8nm·s-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极氧化 模板 椭圆偏振光谱 有效介质近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镍基彩色电沉积Cu_2O椭圆偏振光谱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封雪松 雷惊雷 +5 位作者 陈爱祥 阴宛珊 李凌杰 郑莎 赵辉 潘少彦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10-314,共5页
应用电化学方法在Ni基底上沉积Cu2O彩色膜层以期提高装饰效果.X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量色散谱(EDS)测试表明,膜层由Cu2O组成,沉积层光滑平整,且Cu2O层均匀覆盖Ni基底.椭圆偏振光谱表征不同沉积时间的膜层,提出膜层... 应用电化学方法在Ni基底上沉积Cu2O彩色膜层以期提高装饰效果.X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量色散谱(EDS)测试表明,膜层由Cu2O组成,沉积层光滑平整,且Cu2O层均匀覆盖Ni基底.椭圆偏振光谱表征不同沉积时间的膜层,提出膜层内存在由Ni逐渐变为Cu2O的过渡层,建立"空气—Cu2O层—过渡层—Ni基底"4层膜模型,并借助梯度有效介质近似解析椭圆偏振光谱,得到不同沉积时间的膜层厚度以及厚度随时间线性增长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处理 彩色电沉积 CU2O 椭圆偏振光谱法 有效介质近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受污染的云滴内NO_x光化通量的计算 被引量:4
4
作者 杨文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81-287,共7页
依靠云滴的射线光学模型,针对具有吸收的耗散介质,可得到形式完整的电磁波反射系数公式,并且可求得具有几何意义的实际折射角。文中重点讨论了云滴中污染内含物及其不同的内混合方式对光化通量增强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云滴的存在都能... 依靠云滴的射线光学模型,针对具有吸收的耗散介质,可得到形式完整的电磁波反射系数公式,并且可求得具有几何意义的实际折射角。文中重点讨论了云滴中污染内含物及其不同的内混合方式对光化通量增强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云滴的存在都能增强光子的光化通量,仅当吸收系数非常大时,云滴内光化通量才会减小;无论哪一种内混合方式,受污染的云滴内光化通量增强基本上稍大于先前的估计值;光化通量增强因子一般都在1.2~1.62之间,即光化通量增加了20%~62%;吸收系数为零时,增强因子与云滴半径无关;增强因子随云滴半径和吸收系数的增大而减小。当云滴半径接近1μm时,吸收系数的影响迅速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ESNEL 反射定理 射线光学 有效介质近似理论 NOx光化通量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磁性颗粒构成的左手化复合材料
5
作者 谢秉川 沈廷根 何勤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7-79,84,共4页
研究了具有色散现象的金属磁性颗粒无规地浸没在无色散基质中的复合材料有效折射率.考虑金属磁性颗粒的大小与入射波波长比较小得多时,采用有效介质近似的方法研究了金属磁性颗粒的体积分数变化,可实现系统由右手化复合材料向左手化复... 研究了具有色散现象的金属磁性颗粒无规地浸没在无色散基质中的复合材料有效折射率.考虑金属磁性颗粒的大小与入射波波长比较小得多时,采用有效介质近似的方法研究了金属磁性颗粒的体积分数变化,可实现系统由右手化复合材料向左手化复合材料的转变;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发现,对具有色散现象的金属磁性颗粒浸没在非色散现象基质中的复合材料,随着金属磁性颗粒体积分数的变化,其复合材料将由右手征材料向左手征材料渡越;且表征左手征材料的有效负折射系数ne实部的绝对值将随金属磁性颗粒体积分数f的增加而缓慢减小,左手征特性材料的频带将逐渐窄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左手征材料 金属磁性颗粒 有效介质近似 数值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nZn铁氧体/SiO_2颗粒复合体磁导率的频率响应与温度效应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晓渝 陈亚杰 蔡田怡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92-394,397,共4页
 通过制备不同体积含量的MnZn铁氧体磁性颗粒与SiO2非磁绝缘颗粒组成的颗粒复合体。测量了不同频率、不同温度下复合磁介质的有效磁导率μ′与组分的关系,并运用Maxwell Garnett(MGa或MGb)、Bruggeman(Brug)、Musal(MU)等有效介质近似(...  通过制备不同体积含量的MnZn铁氧体磁性颗粒与SiO2非磁绝缘颗粒组成的颗粒复合体。测量了不同频率、不同温度下复合磁介质的有效磁导率μ′与组分的关系,并运用Maxwell Garnett(MGa或MGb)、Bruggeman(Brug)、Musal(MU)等有效介质近似(EMA)对实验值进行了拟合和分析,探讨了几种理论模型在磁性颗粒复合体系中的可适性。研究表明:不同频率下各有效介质理论曲线与颗粒复合体有效磁导率μ′的拟合情况基本相同。但是MU模型中相变函数Fam的指数参量m表现为与频率f和温度T相关的函数m(f,T),并且可以得到m与频率f的关系:m(f)=m0f-α。由于MnZn铁氧体超顺磁性颗粒的存在,导致了室温和低温77K时有效介质近似理论与实验值存在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颗粒 复合体 有效磁导率 有效介质近似 铁氧体 二氧化硅 频率响应 温度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i-MgF_(2)金属陶瓷的高效率四层光热转换薄膜的研究
7
作者 任文帅 胡二涛 +11 位作者 涂华恬 徐磊 江岸青 贺蓉 韦玮 吉江修 王松有 赵海斌 张荣君 郑玉祥 李英白 陈良尧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90-296,共7页
理论上研究了吸收层材料的光学常数,该常数满足从紫外线到近红外波长范围的四层结构的光子-热转换的高效率。通过使用有效介质近似(EMA)模型,复合材料(金属陶瓷)的光学性能与模拟材料的光学性能非常吻合。此外,提出了使用Ti-MgF2金属陶... 理论上研究了吸收层材料的光学常数,该常数满足从紫外线到近红外波长范围的四层结构的光子-热转换的高效率。通过使用有效介质近似(EMA)模型,复合材料(金属陶瓷)的光学性能与模拟材料的光学性能非常吻合。此外,提出了使用Ti-MgF2金属陶瓷作为吸收层的具有高光子-热转换效率的四层膜结构,其在300~1600 nm的波长范围内具有约95.1%的高吸收率。研究结果为实现高效率的光热转换器件提供了新途径,显示了优良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热转换薄膜 光学常数 有效介质近似模型 Ti-MgF2金属陶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Ag颗粒膜近红外光学性质的实验研究
8
作者 申作成 王松有 +4 位作者 朱晓松 李合印 张荣君 李 晶 陈良尧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z1期101-104,共4页
研究了FeAg颗粒膜的光学性质发现当Fe含量较低时,其介函数谱可以近似的用Drude模型描述,同时电子散射弛豫能量是Fe含量的线性函数,利用该性质经定标后可以确定贵金属中的杂质含量.这种方法具有简单易行、测量速度快,无损... 研究了FeAg颗粒膜的光学性质发现当Fe含量较低时,其介函数谱可以近似的用Drude模型描述,同时电子散射弛豫能量是Fe含量的线性函数,利用该性质经定标后可以确定贵金属中的杂质含量.这种方法具有简单易行、测量速度快,无损检测等优点.实验结果还表明,在近红外区,FeAg颗粒膜的介电函数谱并不能用有效介质模型很好的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Ag颗粒膜 Drude模型 有效介质近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