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有形有感有效:民族传统体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3个着力点
被引量:
1
1
作者
白晋湘
王继帅
郑健
《体育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共9页
民族传统体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形、有感、有效的三维实践路径,为新时代民族事务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创新性思路与实践范式。研究融合体育学、历史学与民族学的跨学科视角,构建“载体构建—维度深化—实践创新”的递进...
民族传统体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形、有感、有效的三维实践路径,为新时代民族事务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创新性思路与实践范式。研究融合体育学、历史学与民族学的跨学科视角,构建“载体构建—维度深化—实践创新”的递进式分析框架,系统探究民族传统体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的实践路径。研究认为通过文化记忆唤醒、文化形象塑造与文化标识重构三维路径,可以夯实民族传统体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形载体基础;从历史使命感传承、社会归属感深化与国家荣誉感培育三重维度,能够强化民族传统体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情感联结机制;采用增强民族团结教育宣传效果、提高民族事务创新治理效能与拓展中华民族文化认同实践效应3项举措,可以提升民族传统体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传统体育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有形有感有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贵州有形有感有效践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被引量:
7
2
作者
周真刚
韦泽珺
杨江萍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2023年第3期13-21,153,共10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有形有感有效。贵州作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繁荣发展示范区,在有形上,扎实做好看得见、摸得着的工作,开展有抓手、落实有载体,民族间不断交往交流交融;在有感上,扎实做好润物细无声的工作,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有形有感有效。贵州作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繁荣发展示范区,在有形上,扎实做好看得见、摸得着的工作,开展有抓手、落实有载体,民族间不断交往交流交融;在有感上,扎实做好润物细无声的工作,充分发挥中华民族文化孕育共同体意识的作用,深化爱国主义精神、凝聚共识,使各族群众增进感知力、提升感染力、增进感恩心,不断沁人心灵,引发共鸣;在有效上,坚持目标导向、效能导向,建立完善全过程、高效率、高质量的落实机制,不断推动完善、规范、精准、可操作的考核评价体系,切实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入脑入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有形有感有效
贵州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有形 有感 有效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被引量:
1
3
作者
张婷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1-109,共9页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经典少数民族题材创作歌曲深植于中华文化,其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创新音乐形态、树立民族形象,创建“有形”的文化载体;通过激发情感共鸣、...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经典少数民族题材创作歌曲深植于中华文化,其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创新音乐形态、树立民族形象,创建“有形”的文化载体;通过激发情感共鸣、创设共情空间,构筑“有感”的情感纽带;通过塑造文化符号、提升传播效力,实现“有效”的意识形塑。在“有形”上创新,在“有感”上共情,在“有效”上发力,才能推动中华优秀传统音乐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增强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不断体认中华民族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经典少数民族题材创作歌曲
有形有感有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绿洲丝路民俗交融的实践内涵、显著特征及其对当代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启示
被引量:
2
4
作者
徐黎丽
黄嫚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2-101,共10页
在以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今天,从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中华民族史等纵向维度展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内涵和意义,对于具有一定学科背景、知识储备的群体较为适用,但其内容过于遥远、叙事过于宏大,不易被广大民众理解...
在以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今天,从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中华民族史等纵向维度展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内涵和意义,对于具有一定学科背景、知识储备的群体较为适用,但其内容过于遥远、叙事过于宏大,不易被广大民众理解和接受,需要简单通俗的语言和日常生活的参与来引导他们理解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的意义和价值。在聚焦绿洲丝路沿线各民族民俗融合的现实情景,以服饰民俗的共适与互动、饮食民俗的多元与共享、居住民俗的采借与创新、交通民俗的演变与互通等与民众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物质民俗为切口,横向维度透视各民族从生产、生活层面到情感、精神层面深度交融的基础上,总结衣食住行融合的鲜活性、日常性、直观性、民间性等特点,可说明交往交流交融必须落到衣食住行层面,才能因交往而得以生活,因交流得以互鉴,因交融得以共生。最后在交融加深的基础上,才能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进而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回归生活本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洲丝路
衣食住行民俗
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有形有感有效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有形有感有效:民族传统体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3个着力点
被引量:
1
1
作者
白晋湘
王继帅
郑健
机构
吉首大学
丽水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广州中医药大学
出处
《体育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共9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传统体育传承发展研究”(24&ZD206)。
文摘
民族传统体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形、有感、有效的三维实践路径,为新时代民族事务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创新性思路与实践范式。研究融合体育学、历史学与民族学的跨学科视角,构建“载体构建—维度深化—实践创新”的递进式分析框架,系统探究民族传统体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的实践路径。研究认为通过文化记忆唤醒、文化形象塑造与文化标识重构三维路径,可以夯实民族传统体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形载体基础;从历史使命感传承、社会归属感深化与国家荣誉感培育三重维度,能够强化民族传统体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情感联结机制;采用增强民族团结教育宣传效果、提高民族事务创新治理效能与拓展中华民族文化认同实践效应3项举措,可以提升民族传统体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成效。
关键词
民族传统体育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有形有感有效
Keywords
traditional national sports
a strong sense of community for the Chinese nation
tangible,perceptual,and effective
分类号
G852 [文化科学—民族体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贵州有形有感有效践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被引量:
7
2
作者
周真刚
韦泽珺
杨江萍
机构
兰州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
贵州省民族研究院
贵州民族大学
贵州民族大学社会学院
贵州民族大学民族学与历史学院
出处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2023年第3期13-21,153,共10页
文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有形有感有效。贵州作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繁荣发展示范区,在有形上,扎实做好看得见、摸得着的工作,开展有抓手、落实有载体,民族间不断交往交流交融;在有感上,扎实做好润物细无声的工作,充分发挥中华民族文化孕育共同体意识的作用,深化爱国主义精神、凝聚共识,使各族群众增进感知力、提升感染力、增进感恩心,不断沁人心灵,引发共鸣;在有效上,坚持目标导向、效能导向,建立完善全过程、高效率、高质量的落实机制,不断推动完善、规范、精准、可操作的考核评价体系,切实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入脑入心。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有形有感有效
贵州省
Keywords
the Community for the Chinese nation
Tangible
perceptible and effective
Guizhou Province
分类号
C957 [社会学—民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有形 有感 有效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被引量:
1
3
作者
张婷
机构
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
出处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1-109,共9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与各民族音乐交融共生研究”(编号22ZD11)的阶段性成果
“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科研实践”项目资助,系中央民族大学博士研究生自主科研项目“少数民族题材创作歌曲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理路研究”(编号BZKY2023068)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经典少数民族题材创作歌曲深植于中华文化,其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创新音乐形态、树立民族形象,创建“有形”的文化载体;通过激发情感共鸣、创设共情空间,构筑“有感”的情感纽带;通过塑造文化符号、提升传播效力,实现“有效”的意识形塑。在“有形”上创新,在“有感”上共情,在“有效”上发力,才能推动中华优秀传统音乐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增强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不断体认中华民族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经典少数民族题材创作歌曲
有形有感有效
分类号
J614 [艺术—音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绿洲丝路民俗交融的实践内涵、显著特征及其对当代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启示
被引量:
2
4
作者
徐黎丽
黄嫚
机构
四部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兰州大学中国边疆安全研究中心/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
出处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2-101,共10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陆地边境对应国口岸志资料收集、整理与研究”(项目号:23&ZD203)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在以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今天,从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中华民族史等纵向维度展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内涵和意义,对于具有一定学科背景、知识储备的群体较为适用,但其内容过于遥远、叙事过于宏大,不易被广大民众理解和接受,需要简单通俗的语言和日常生活的参与来引导他们理解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的意义和价值。在聚焦绿洲丝路沿线各民族民俗融合的现实情景,以服饰民俗的共适与互动、饮食民俗的多元与共享、居住民俗的采借与创新、交通民俗的演变与互通等与民众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物质民俗为切口,横向维度透视各民族从生产、生活层面到情感、精神层面深度交融的基础上,总结衣食住行融合的鲜活性、日常性、直观性、民间性等特点,可说明交往交流交融必须落到衣食住行层面,才能因交往而得以生活,因交流得以互鉴,因交融得以共生。最后在交融加深的基础上,才能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进而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回归生活本性。
关键词
绿洲丝路
衣食住行民俗
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有形有感有效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Keywords
Oasis Silk Road
Folkloric Integration of Clothes,Food,Shelter,and Transportation
Exchanges,Interactions,and Integration among Various Ethnic Groups
Tangibly,Perceptibly,and Effectively Fostering a Strong Sense of Community for the Chinese Nation
分类号
C95 [社会学—民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有形有感有效:民族传统体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3个着力点
白晋湘
王继帅
郑健
《体育学刊》
北大核心
2025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贵州有形有感有效践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周真刚
韦泽珺
杨江萍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2023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有形 有感 有效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张婷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2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绿洲丝路民俗交融的实践内涵、显著特征及其对当代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启示
徐黎丽
黄嫚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