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施肥量对稻鸭共作稻田生态系统有害生物群落的控制效应 被引量:2
1
作者 陆长婴 吴彤东 +3 位作者 刘凤军 沈明星 姚月明 穆兰芳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2007年第4期52-55,共4页
就不同施肥量对稻鸭共作稻田生态系统有害生物群落影响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稻鸭共作区对稻飞虱、二化螟和纵卷叶螟的除虫效果明显好于常规化防治区,除草和控病效果与常规化防区无异,不同施肥量处理间的效果与施肥量呈负相关,综合各种... 就不同施肥量对稻鸭共作稻田生态系统有害生物群落影响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稻鸭共作区对稻飞虱、二化螟和纵卷叶螟的除虫效果明显好于常规化防治区,除草和控病效果与常规化防区无异,不同施肥量处理间的效果与施肥量呈负相关,综合各种因素考虑,生产上可采用减量施肥的方式,施用纯氮7.5 kg/667 m2,既保证了水稻的稳产、高产,又降低了农田化学品投入总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鸭共作 施肥量 有害生物群落 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鸭生态结构对稻田有害生物群落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71
2
作者 朱凤姑 丰庆生 诸葛梓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2004年第1期37-41,共5页
2000—2002年在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有机稻米生产基地进行了稻鸭生态共育技术应用研究。结果表明,稻鸭共生45~60d,鸭在稻田中的除草、除虫和控病效果十分显著,可以取代化学除草剂和稻飞虱的药剂防治,减少水稻纹枯病的危害,使稻田生态趋... 2000—2002年在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有机稻米生产基地进行了稻鸭生态共育技术应用研究。结果表明,稻鸭共生45~60d,鸭在稻田中的除草、除虫和控病效果十分显著,可以取代化学除草剂和稻飞虱的药剂防治,减少水稻纹枯病的危害,使稻田生态趋于良性循环。研究表明,该项技术对抑制稻田有害生物作用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鸭生态 有害生物群落 综合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鸭共作技术的生物防治效应 被引量:11
3
作者 全国明 章家恩 +2 位作者 许荣宝 刘金苓 黄兆祥 《生态科学》 CSCD 2005年第4期336-338,343,共4页
稻鸭共作是一项种养复合的、环境友好型的农业综合生产技术,起源于我国传统的稻田养鸭。鸭子与水稻共育于稻田中,二者存在共生互利关系,鸭子对稻田有害生物具有一定控制作用。文章综述了国内近年来利用稻鸭共作技术防治稻田病虫草害以... 稻鸭共作是一项种养复合的、环境友好型的农业综合生产技术,起源于我国传统的稻田养鸭。鸭子与水稻共育于稻田中,二者存在共生互利关系,鸭子对稻田有害生物具有一定控制作用。文章综述了国内近年来利用稻鸭共作技术防治稻田病虫草害以及对稻田天敌的影响研究进展。从已有的研究中可以看出,稻鸭共作对草害和主要虫害有较好的控制效果,可在全生育期取代相应化学药剂的使用,对某些水稻病害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对天敌种群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在鸭子对病虫草害防治的确切效应及其内在过程与机理方面,尚有待开展深入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鸭共作 有害生物群落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