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有创颅内压监测联合脑室外引流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9
1
作者 余孔谋 李成林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20期48-52,共5页
目的探讨有创颅内压监测技术联合脑室外引流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茂名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监测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监测组于入院后... 目的探讨有创颅内压监测技术联合脑室外引流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茂名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监测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监测组于入院后行有创颅内压监测;对照组依据患者意识、生命体征和CT检查等,进行常规治疗。观察术后颅内压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的关系,观察术后第1天脱水前颅内压、6个月后预后情况,记录两组患者脱水剂应用时间、剂量,常见并发症及转归,并分析比较两组各项结果。结果监测组患者中颅内压正常者GCS为(13.14±1.35)分,颅内压轻度增高者GCS为(9.27±1.56)分,颅内压中度增高者GCS为(6.39±2.29)分,颅内压重度增高者GCS平均分为(4.36±1.88)分,颅内压与GCS评分呈负相关r=-0.836,P〈0.05)。监测组患者中,颅内压正常者中无预后不良,颅内压轻度增高者预后不良者占8.7%,颅内压中度增高者预后不良者占60.0%,颅内压重度增高者预后不良者占70.6%,颅内压与预后呈负相关r=-0.593,P〈0.05)。监测组脱水剂应用时间[(8±2)d]及剂2[(730.25±48.55)g]明显低于对照组[(10±3)d、(1532.50±109.50)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92、17.853,P〈0.05或P〈0.01);监测组患者出现急性肾功能损害3例(3.0%)和电解质紊乱8例(8.0%),明显低于对照组急性肾功能损害11例(11.0%),电解质紊乱18例(1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3.902、4.146,均P〈0.05)。监测组患者出现肺部感染12例(12.0%)、尿路感染5例(5.0%)和上消化道溃疡6例(6.0%),对照组肺部感染17例(17.0%)、尿路感染8例(8.0%)和上消化道溃疡5例(5.0%),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监测组的预后良好率(67.0%)明显高于对照组(46.0%),而病死率(19.0%)明显低于对照组(3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5.130、5.973,均P〈0.05)。结论有创颅内压监测技术能动态观察神经外科患者的颅内压变化情况,有利于及时采取脑室外引流有效治疗控制颅内压,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 重型脑损伤 有创颅内压监测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应用于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阶梯式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5
2
作者 黄巧华 戴兵 黄善华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11期33-34,共2页
目的探讨持续有创颅内压(ICP)监测应用于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阶梯式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32例采用阶梯式治疗的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6例。对照组采用临床常规监护措施,观察组采用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对比两... 目的探讨持续有创颅内压(ICP)监测应用于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阶梯式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32例采用阶梯式治疗的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6例。对照组采用临床常规监护措施,观察组采用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对比两组患者中央型脑疝发生情况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预后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央型脑疝发生率为6.25%,低于对照组的3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行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根据颅内压监测结果指导阶梯式治疗方案,能够对患者的病情及预后进行及时评估,预防中央型脑疝的发生,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 双额叶脑挫裂伤 阶梯式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创颅内压监测在重型颅脑损伤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张锦贤 陈丽青 郭雷光 《浙江临床医学》 2023年第6期881-883,共3页
目的探讨有创颅内压监测在重型颅脑损伤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本院收治的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依据术中是否进行有创颅内压监测分为观察组(有创颅内压监测50例)与对照组(常规治疗50例)。比较两组手术前... 目的探讨有创颅内压监测在重型颅脑损伤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本院收治的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依据术中是否进行有创颅内压监测分为观察组(有创颅内压监测50例)与对照组(常规治疗50例)。比较两组手术前后颅内压水平、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分(GCS)、卡氏功能状态评分标准(KPS),比较两组脱水剂应用情况、住院天数、预后情况、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术后1 d、3 d、7 d的颅内压水平显著低于术前,观察组术后3 d、7 d的颅内压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脱水剂应用时间、应用剂量、住院天数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GCS评分、KPS评分显著高于术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预后良好率为68.00%,显著高于对照组(48.00%)(P<0.05);观察组电解质紊乱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有创颅内压监测可动态反映重型颅脑损伤手术患者的颅内压水平,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创颅内压监测 重型脑损伤 手术 颅内 预后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应用于高血压性脑出血治疗的价值探讨 被引量:3
4
作者 孙卫东 杨琨 周盾 《中国社区医师》 2017年第12期70-71,共2页
目的:探讨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应用于高血压性脑出血治疗的价值。方法:收治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76例,分为传统组与创新组各38例,传统组给予常规监测和治疗,创新组在传统组基础上联合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结果:治疗后,创新组临床疗效、甘... 目的:探讨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应用于高血压性脑出血治疗的价值。方法:收治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76例,分为传统组与创新组各38例,传统组给予常规监测和治疗,创新组在传统组基础上联合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结果:治疗后,创新组临床疗效、甘露醇使用量与GOS以及并发症情况均优于传统组(P<0.05)。结论:在予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常规监测和常规治疗的前提下进行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可进一步改善患者病情并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 高血性脑出血 应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5
作者 闫晓丹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8年第9期1662-1663,共2页
目的探讨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永城市人民医院脑外科收治的8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照是否接受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甘... 目的探讨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永城市人民医院脑外科收治的8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照是否接受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甘露醇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观察组GOS评分高于对照组,甘露醇用量少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应用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可提高脱水治疗效果,并有利于避免过度脱水,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 脑出血 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创颅内压监测对颅脑外伤开颅术的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梁上男 李成林 叶原森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第8期43-46,共4页
目的分析颅脑外伤开颅术治疗中进行有创颅内压监测的临床价值。方法64例开展颅脑外伤开颅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每组3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颅内压监测,实验组患者采用有创颅内压监测。对比两组不同时间段的颅内压与治疗情... 目的分析颅脑外伤开颅术治疗中进行有创颅内压监测的临床价值。方法64例开展颅脑外伤开颅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每组3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颅内压监测,实验组患者采用有创颅内压监测。对比两组不同时间段的颅内压与治疗情况(颅内压探头拔除时间、住院时间)、术中急性脑膨出率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24 h,实验组颅内压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2、120 h,实验组颅内压分别为(25.10±4.20)、(16.20±3.30)mm Hg(1 mm Hg=0.133 kPa),低于对照组的(27.40±3.60)、(20.80±4.50)mm H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颅内压探头拔除时间(2.47±0.26)d与住院时间(20.01±2.33)d短于对照组的(4.13±1.02)、(30.47±3.68)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中急性脑膨出率3.13%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25%低于对照组的18.75%、28.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颅脑外伤开颅术治疗中采用有创颅内压监测的效果理想,可有效降低颅内压,减少急性脑膨出率,提高预后效果,临床可进一步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外伤开 有创颅内压监测 颅内水平 术中急性脑膨出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联合有创颅内压监测技术指导高血压脑出血治疗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5
7
作者 罗克斌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34期32-35,共4页
目的研究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后行有创颅内压监测技术对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 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以抽签法分为对比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比组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组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后行有创颅内压监测... 目的研究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后行有创颅内压监测技术对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 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以抽签法分为对比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比组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组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后行有创颅内压监测技术指导。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颅内压水平。结果观察组术后甘露醇用量及使用时间分别为(332.31±60.40)ml、(7.78±2.70)d,均优于对比组的(775.42±73.77)ml、(11.16±3.09)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5.00%,低于对比组的4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颅内压<20 mm Hg(1 mm Hg=0.133 kPa)患者比例为46.67%,高于对比组的2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于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后行有创颅内压监测技术指导,可避免血压波动,有效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 脑出血 小骨窗开血肿清除术 有创颅内压监测 甘露醇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仪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死亡率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景重阳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第7期109-111,共3页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使用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仪的效果。方法54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7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方式监测,观察组使用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仪进行监测。对比两组死亡率、住院时间及并...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使用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仪的效果。方法54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7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方式监测,观察组使用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仪进行监测。对比两组死亡率、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死亡率为3.70%,并发症发生率为7.41%,均低于对照组的25.93%、29.63%,住院时间(18.66±4.56)d短于对照组的(25.72±5.8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使用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仪,效果满意,可明显降低患者死亡率,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临床应用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 重型脑外伤 死亡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的意义及护理 被引量:3
9
作者 龙艳秋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8年第3期64-65,共2页
目的探讨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相关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1月-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8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和对照组(常规颅内压监测)各41例,两组均采... 目的探讨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相关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1月-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8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和对照组(常规颅内压监测)各41例,两组均采用相同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比较两组的预后。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预后良好及其对预后的满意率相对更高,而并发症发生率和甘露醇使用剂量相对更低,住院时间相对更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治疗和护理当中,实施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和综合护理服务,能够有效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脑损伤 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创颅内压监测在颅脑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孙小明 顾军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36期45-46,共2页
目的探讨有创颅内压监测在颅脑疾病治疗中的价值和意义。方法 61例颅脑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试验组(31例)。对照组接受传统方法进行颅内压监测,试验组接受有创颅内压监测,比较两组患者脱水剂用量、平均住院时间以及格拉斯哥... 目的探讨有创颅内压监测在颅脑疾病治疗中的价值和意义。方法 61例颅脑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试验组(31例)。对照组接受传统方法进行颅内压监测,试验组接受有创颅内压监测,比较两组患者脱水剂用量、平均住院时间以及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试验组患者的脱水剂(甘露醇)用量(750±120)ml少于对照组的(960±125)ml、平均住院时间(16.9±1.3)d短于对照组的(20.7±1.4)d、GOS评分(3.6±1.1)分高于对照组的(3.0±0.9)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损伤患者接受有创颅内压监测,有助于早期发现患者病情变化,改善预后,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有创颅内压监测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进行手术后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有创颅内压监测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
11
作者 陆俊才 农聪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第19期147-148,共2页
目的 :探讨对进行手术后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有创颅内压监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6月期间在广西靖西市人民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7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随机平均分为有创组和无创组。在进行... 目的 :探讨对进行手术后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有创颅内压监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6月期间在广西靖西市人民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7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随机平均分为有创组和无创组。在进行手术后,对无创组患者进行无创颅内压监测,对有创组患者进行有创颅内压监测。根据进行颅内压监测的结果为两组患者调整使用甘露醇的时间和剂量。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不同的时间其颅内压的水平及使用甘露醇的时间和剂量。结果 :在术后24 h,两组患者颅内压的水平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72 h、120 h,有创组患者颅内压的水平明显低于无创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创组患者甘露醇的用量少于无创组患者,其使用甘露醇的时间短于无创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后,对其进行有创颅内压监测的效果较为理想,可及时了解其颅内压的变化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创颅内压监测 重型脑损伤 甘露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危机管理结合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在急诊颅脑外伤患者中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凌晓蓉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2年第3期447-449,共3页
目的:探讨危机管理结合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在急诊颅脑外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本院采取常规管理期间收治的颅脑外伤患者52例作为对照组,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本院采取危机管理结合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 目的:探讨危机管理结合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在急诊颅脑外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本院采取常规管理期间收治的颅脑外伤患者52例作为对照组,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本院采取危机管理结合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期间收治的颅脑外伤患者52例作为观察组,干预至患者出院。比较两组神经功能、昏迷程度、不良事件发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14.34±2.12)分,低于对照组的(17.69±2.15)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CS)评分(13.05±0.59)分,高于对照组的(11.17±0.56)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85%,低于对照组的17.31%,并发症发生率为3.85%,低于对照组的15.38%,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危机管理结合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能够改善急诊颅脑外伤患者神经功能,减少不良事件发生,减少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外伤 危机管理 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 神经功能 不良事件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创颅内压监测在脑外伤患者术后的临床应用及护理价值评价
13
作者 陈本年 《中国社区医师》 2020年第16期151-152,共2页
目的:评价有创颅内压监测在脑外伤患者术后的临床应用及护理价值。方法:2017年7月-2018年7月收治脑外伤患者8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4例。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有创颅内压监测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 目的:评价有创颅内压监测在脑外伤患者术后的临床应用及护理价值。方法:2017年7月-2018年7月收治脑外伤患者8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4例。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有创颅内压监测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临床护理疗效。结果:干预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临床护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创颅内压监测在脑外伤患者术后的临床应用及护理价值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创颅内压监测 脑外伤 护理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脑术后有创颅内压的监测及护理 被引量:11
14
作者 刁丽 廖燕 陈弟洪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38-339,共2页
关键词 SICU 有创颅内压监测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有创动态颅内压监测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阳国荣 郭涛 马俊 《当代医药论丛》 2020年第7期27-28,共2页
目的:探讨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有创动态颅内压监测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8月至2019年6月期间在云南省昭通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进行治疗的16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16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n=84)和观察组(... 目的:探讨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有创动态颅内压监测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8月至2019年6月期间在云南省昭通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进行治疗的16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16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n=84)和观察组(n=84).对两组患者均进行标准的去骨瓣减压术和颅内血肿清除术.术后,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颅内压监测,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有创动态颅内压监测.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结局、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颅内压的水平及其甘露醇的用量和使用时间.结果:经监测,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中术后结局良好患者的占比更高,P<0.0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颅内感染、脑脊液漏、电解质紊乱、肾功能损害、肺部感染、应激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均更低,P<0.05.在术后的72 h和120 h,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颅内压的水平均更低,P<0.05.在监测期间,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甘露醇的用量更少,甘露醇的使用时间更短,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有创动态颅内压监测的效果显著,可明显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其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脑损伤 有创动态颅内监测 颅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创、无创ICP监测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治疗的指导作用 被引量:12
16
作者 曹建辉 夏养华 +1 位作者 刘英 张宁 《山东医药》 CAS 2013年第39期37-39,共3页
目的 观察有创颅内压(ICP)监测对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术后治疗的指导作用.方法 将142例STB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71例,两组均行颅内血肿清除术.观察组采用颅内监测探头置入术ICP监测,对照组采用闪光视觉诱发电位进行无创... 目的 观察有创颅内压(ICP)监测对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术后治疗的指导作用.方法 将142例STB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71例,两组均行颅内血肿清除术.观察组采用颅内监测探头置入术ICP监测,对照组采用闪光视觉诱发电位进行无创性ICP动态监测.在常规止血、防治上消化道出血等治疗的同时,如ICP> 15 mmHg超过30 min,即用20%甘露醇脱水,同时予镇静,保持呼吸道通畅,抬高头位30°,每日补液量2000~2 500 mL,有创颅内压监护同时引流脑脊液.如ICP继续升高,>30mmHg,多提示颅内血肿增加或发生了较严重的脑水肿,应及时复查CT并做相应处理.观察两组甘露醇应用时间、剂量及术后第1、3、5天的ICP变化.结果 观察组甘露醇平均应用时间为7d,平均剂量为1 125 g;对照组分别为12 d、1 420 g,两组比较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第3、5天ICP水平减低(P均<0.05).结论 有创ICP监测能准确反映STBI患者术后ICP变化,有助于指导临床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监测探头置入术 重型脑损伤 有创颅内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