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58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探索和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思考 被引量:3
1
作者 陈雪薇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42-47,共6页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从探索到确立,经历了一个长过程,这个过程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建设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它集中了全国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凝聚了以毛泽东、邓小平为核心的两代中共中央领导集...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从探索到确立,经历了一个长过程,这个过程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建设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它集中了全国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凝聚了以毛泽东、邓小平为核心的两代中共中央领导集体的智慧,也体现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正确评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对这条道路的探索,科学地阐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开创新道路的标志和内涵,将有助于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在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不移地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继续前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毛泽东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一届三中全会 基本路线 邓小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是现实坚实的基石——建国以来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教训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
2
作者 于延周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S1期103-107,共5页
作为辩证唯物主义者,我们毫不讳言,中国共产党在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曾犯过这样或那样的错误,甚至犯过象"文化大革命"这样一场给国家带来严重灾难,给亿万人带来严重伤害,使我国国民经济濒临崩溃边缘的错误。但是不... 作为辩证唯物主义者,我们毫不讳言,中国共产党在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曾犯过这样或那样的错误,甚至犯过象"文化大革命"这样一场给国家带来严重灾难,给亿万人带来严重伤害,使我国国民经济濒临崩溃边缘的错误。但是不是像有些人那样,因为我们党犯过巨大的错误,社会主义长期以来并未使人们过上其理想的美好生活,就因此否定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一种十分片面的观点,是一种极端错误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社会主义建设 中国共产党 社会主义改造 建国以来 社会主义制度 建设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 经验教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个代表”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3
作者 杨世文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8-22,共5页
“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任务的内在规定 ,是社会主义本质的集中体现 ,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的基本方针。透过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拓过程 ,可以看出我们党在实践“三个代表”过程中的基本规律和特点是 :历史反思... “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任务的内在规定 ,是社会主义本质的集中体现 ,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的基本方针。透过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拓过程 ,可以看出我们党在实践“三个代表”过程中的基本规律和特点是 :历史反思性、价值选择性、系统规范性。其中 ,历史反思性包括自我肯定性、自我扬弃性 ;价值选择性包括时代制约性、国情依据性、协调互动性 ;系统规范性包括科学创新性、民主制度性、道德劝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三个代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发展道路 历史反思性 系统规范性 价值选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意义
4
作者 梅倩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46-46,共1页
邓小平同志以其宏才大略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要求中国人大胆地探索符合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途径,不要迷信、仿效任何别国社会主义模式。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进行的一种改革事业,任何一种改革事业... 邓小平同志以其宏才大略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要求中国人大胆地探索符合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途径,不要迷信、仿效任何别国社会主义模式。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进行的一种改革事业,任何一种改革事业,都是前无古人的,这里当然没有现成的答案和现成的模式,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也从来没有为社会主义铸造一个万古不变的模式,而历来认为无论历史出现怎样折曲和意想不到的情况,所有的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是一种必然的规律,但是,实现社会主义的途径和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形式是千姿百态的。社会主义作为一种运动,当然是有共同远大理想的、相互影响、相互支持的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社会主义过渡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折曲 中国人大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 现成 多种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的历史选择 被引量:2
5
作者 刘甜甜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年第26期114-114,共1页
历史验证了一个科学的论断: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将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下去,决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决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关键词 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道路 历史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个有利于”、“三个代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的两座里程碑 被引量:1
6
作者 沈建英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7-40,共4页
继“三个有利于”之后 ,“三个代表”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的又一座里程碑。“三个代表”是对“三个有利于”的继承与发展。“三个有利于”侧重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问题 ,“三个代表”侧重解决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将“三... 继“三个有利于”之后 ,“三个代表”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的又一座里程碑。“三个代表”是对“三个有利于”的继承与发展。“三个有利于”侧重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问题 ,“三个代表”侧重解决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将“三个代表”落到实处 ,尚需坚持采取一系列果断有效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个代表" "三个有利于" 继承 发展 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毛泽东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先行探索
7
作者 王晓燕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年第3期83-83,共1页
毛泽东同志的伟大历史功绩不仅在于带领中国共产党推翻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建立新中国,使世代受剥削与压迫的中国人民翻身成为国家的主人,更重要的是,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 毛泽东同志的伟大历史功绩不仅在于带领中国共产党推翻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建立新中国,使世代受剥削与压迫的中国人民翻身成为国家的主人,更重要的是,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努力将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结合起来,开始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从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根本前提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探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前奏──毛泽东在1956年前后的探索
8
作者 崔万兴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2期12-15,共4页
关键词 毛泽东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社会主义道路 《论十大关系》 1956年 邓小平 建设社会主义 社会主要矛盾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是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先驱
9
作者 熊大薇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8年第S1期1-4,共4页
关键词 毛泽东 社会主义道路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改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论十大关系》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国情 中国共产 《毛泽东选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十大关系》: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奠基石
10
作者 阳国文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1993年第4期21-23,共3页
《论十大关系》初步确定了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原则与要求,拉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为全面实行对外开放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论十大关系 毛泽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原则/要求 对外开放 奠基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定地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学习邓小平同志的开创精神
11
作者 刘明文 《政工学刊》 1997年第5期6-7,共2页
坚定地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学习邓小平同志的开创精神□刘明文学习邓小平同志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巨大政治勇气,在加快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中不断开拓进取历史告诉我们,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的提出、形成及发展,从来都... 坚定地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学习邓小平同志的开创精神□刘明文学习邓小平同志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巨大政治勇气,在加快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中不断开拓进取历史告诉我们,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的提出、形成及发展,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它需要党的领导者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道路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邓小平同志 尊重实践 政治勇气 创造精神 科学态度 尊重群众 经济体制改革 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话语体系建构的系统性论析
12
作者 吕晓琴 吴学琴 《社会主义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31,共7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具有鲜明优越性的先进制度,而建构一套制度优势话语体系是廓清制度认知误区,提升制度自信的内在要求;是推动话语与制度的良性互动,提高治理效能的题中之义;是消除“他者”制度偏见,增强制度话语权的客观需要。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具有鲜明优越性的先进制度,而建构一套制度优势话语体系是廓清制度认知误区,提升制度自信的内在要求;是推动话语与制度的良性互动,提高治理效能的题中之义;是消除“他者”制度偏见,增强制度话语权的客观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话语体系建构的主要内容包括:以结构阐释性话语呈现制度的层级构成优势;以价值衡量性话语展现制度的评价标准优势;以方向统领性话语突显制度的领导主体优势;以实然描述性话语彰显制度的运行效能优势;以应然规范性话语昭示制度的自我完善优势。进一步建构和完善我国制度优势话语体系,需聚焦体系化建构与学理性阐释,优化话语内容体系;注重标识性概念打造与创新性议题设置,优化话语表达体系;统筹纵向性分析与横向性对比,优化话语叙事体系;彰显民族性特色与世界性意义,优化话语传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制度优势 话语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列宁俄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思想的理论特色
13
作者 王进芬 王婧锐 《理论视野》 2025年第2期5-11,共7页
列宁的俄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思想呈现出鲜明的人民性、务实性、创新性、方向性等理论特色,主要表现在以“所有劳动者过最美好的、最幸福的生活”为目标;从客观实际出发揭示落后俄国走向社会主义的独特道路;强调不以书本而是根据生动实... 列宁的俄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思想呈现出鲜明的人民性、务实性、创新性、方向性等理论特色,主要表现在以“所有劳动者过最美好的、最幸福的生活”为目标;从客观实际出发揭示落后俄国走向社会主义的独特道路;强调不以书本而是根据生动实践来认识和建设社会主义;在同形形色色错误思潮的斗争中指明俄国正确发展方向。深刻把握这些理论特色,对于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宁 俄国社会主义 发展道路 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意蕴
14
作者 闻君宝 窦崧玮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62-64,90,共4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党带领广大群众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的伟大成就,既是贯穿于我国各项发展事业中的根本主线,也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主题。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本身来看,它既是近代以来探索民族复兴的宝贵经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党带领广大群众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的伟大成就,既是贯穿于我国各项发展事业中的根本主线,也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主题。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本身来看,它既是近代以来探索民族复兴的宝贵经验,揭示了其历史源流和民族基因,也是不断思考和回应历史课题中形成的伟大成就,铸就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独特的理论标识和思想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更彰显了世界社会主义与人类进步的真理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价值意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专栏征稿启事
15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120-120,共1页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宣传走深走实,推动学界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当代中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CN 35-1287/G4,ISSN 1673-4823)设置了“马...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宣传走深走实,推动学界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当代中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CN 35-1287/G4,ISSN 1673-4823)设置了“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专栏,欢迎各位专家学者踊跃投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马克思主义 当代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理论意涵、生成逻辑与实践路径
16
作者 张吟 《南腔北调》 2025年第2期14-20,共7页
培育和构建以“法治”为核心的文化环境,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内在要求。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需要从理论比较的视角考察法治文化研究的不同侧重,对法律文化和法治文化进行概念辨析,为“法治文化”独立研究提供理论依... 培育和构建以“法治”为核心的文化环境,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内在要求。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需要从理论比较的视角考察法治文化研究的不同侧重,对法律文化和法治文化进行概念辨析,为“法治文化”独立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核心要义和基本特征;并进一步结合理论意涵,揭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三个层面的生成逻辑,即植根于中华传统法治文化的沃土,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融合,构建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必由之路。最后从法治精神文化、法治制度文化和法治行为文化出发,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法治文化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文化 法律文化 依法治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创新爱国主义教育实践
17
作者 缪晓静 《中国军转民》 2025年第5期190-192,共3页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爱国主义教育明确了鲜明主题、本质特征、核心要求和战略任务,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基本原则和实践指导。本文深入探讨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在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面临诸多新挑战与机遇交织的情境...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爱国主义教育明确了鲜明主题、本质特征、核心要求和战略任务,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基本原则和实践指导。本文深入探讨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在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面临诸多新挑战与机遇交织的情境下,如何创新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路径,通过加强理论教育、拓展实践活动、融入校园文化、丰富实践载体、利用新媒体平台以及加强多方面保障等方面,切实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培养时代新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指导 爱国主义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入贯彻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
18
《中国音乐剧》 2025年第1期1-1,共1页
(1)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以载道,文以化人。中国有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在长期的文化传承发展、文明赓续进步中确立和巩固中华民族的精神之基、价值之本、力量之源。中华文化绵延不绝、一... (1)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以载道,文以化人。中国有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在长期的文化传承发展、文明赓续进步中确立和巩固中华民族的精神之基、价值之本、力量之源。中华文化绵延不绝、一脉相承,中华文明自强不息、辉光日新,塑造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世界,也深刻影响着世界文明进程。中国共产党是具有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根本遵循 人类史 文化自信 力量之源 习近平文化思想 绵延不绝 自强不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文明新形态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路径研究
19
作者 刘培培 《南腔北调》 2025年第2期72-74,共3页
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造的文明形态,人类文明新形态丰富了社会主义的内涵,推进了社会主义文明的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和“社会主义文明的新形态”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文明思想、发展中国... 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造的文明形态,人类文明新形态丰富了社会主义的内涵,推进了社会主义文明的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和“社会主义文明的新形态”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文明思想、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坚定信念、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三方面为切入口,将人类文明新形态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相融合,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勇担时代重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文明新形态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融合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高校思政课研究——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为例
20
作者 郭云龙 陈广 《中国军转民》 2025年第6期140-142,共3页
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以下简称“概论”课),具有落实立德树人、培育爱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的价值逻辑。高校思政课教师要秉持以史论理、紧扣现实、聚焦未来的内容逻辑,要讲清多元... 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以下简称“概论”课),具有落实立德树人、培育爱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的价值逻辑。高校思政课教师要秉持以史论理、紧扣现实、聚焦未来的内容逻辑,要讲清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融聚进程、讲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新挑战、讲透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新路向,要遵循坚定政治方向、注重学理分析、发挥主体作用的教学逻辑,打造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的思政课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高校思政课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