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2篇文章
< 1 2 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观 被引量:1
1
作者 彭兴业 《新视野》 1996年第2期8-11,共4页
关键词 邓小平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观 经济改革 民主政治思想 渐进式改革 党内民主 民主建设 民众监督 民主制度化
全文增补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两种观察视角——兼论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关联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君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0-58,共9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正确道路,其根本原则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由此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健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正确道路,其根本原则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由此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健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近现代以来我国政治建设长期内生性演化的成果,是对世界政治格局演变作出的一种回应,也是新征程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全过程人民民主既是一种新的政治发展理念,也是具体的政治制度实践。从制度实践的角度看,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持续探索的实践结晶,代表了新时代以来人民民主的最新形态。从重大理念的角度看,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在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过程中得出的民主新认识,是新征程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遵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政治发展道路 全过程人民民主 社会主义民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层直接民主的理论基础、实践演进和发展机理 被引量:2
3
作者 韩瑞波 彭娟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5-92,共8页
发展基层直接民主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新动向,需系统解读其理论基础、实践演进与发展机理。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对于民主政治范式选择与运行场域的科学诠释,有效回应了为什么推行直接民主与直接民主为什么需要在... 发展基层直接民主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新动向,需系统解读其理论基础、实践演进与发展机理。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对于民主政治范式选择与运行场域的科学诠释,有效回应了为什么推行直接民主与直接民主为什么需要在基层、只能在基层的重要问题。中国基层直接民主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民主意识的初步觉醒、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发展蓝图的基本绘制、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民主制度的体系化建设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民主机制的丰富优化,表现出“实践储备—理念成型—基础巩固—质量提升”的阶段性特征。迈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基层直接民主具有独特的发展机理,即以执政党引领基层直接民主的运行过程、以组织优化破解基层直接民主的规模困境、以全过程实践厘定基层直接民主的内容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直接民主 全过程人民民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民主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源式发展道路
4
作者 李笑宇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42,共10页
民主是现代政治发展的主要目标。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实现内源式政治发展应当具备独立的领导核心、制定合理的战略、应对多元的挑战、选择改革的路径。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最新形态,反映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民主是现代政治发展的主要目标。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实现内源式政治发展应当具备独立的领导核心、制定合理的战略、应对多元的挑战、选择改革的路径。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最新形态,反映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走出了一条内源式的发展道路。这条道路的总体逻辑是中国共产党统筹总揽现代化进程,立足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现实治理需要,通过宏观主导与微观调适的渐进改革路径推动民主政治的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并维系秩序的相对稳定。它确立了以政党力量为主导的领导主体,实行了以发展绩效为导向的发展战略,实施了以统筹兼顾为核心的应变策略,选择了以渐进变革为原则的改革路径,实现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过程人民民主 政治发展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式现代化 内源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主是一个历史的具体的概念——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观的思考 被引量:1
5
作者 苏志宏 崔克锐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24-128,共5页
在与西方自由主义民主观相比较的层面,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观既具有民族独立与人民生存的历史继承性,又面临确立个人权利正当性的时代任务,是近代以降中华民族追寻自身独立和富强的历史产物。它所遭遇的问题,以及在自身发展过程中... 在与西方自由主义民主观相比较的层面,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观既具有民族独立与人民生存的历史继承性,又面临确立个人权利正当性的时代任务,是近代以降中华民族追寻自身独立和富强的历史产物。它所遭遇的问题,以及在自身发展过程中所彰显出来的民族特色告诉我们,在与西方世界共享某些普世价值的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观自身又有着迥然有别的民族历史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 西方自由主义民主 历史继承性 个人权利正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体制改革有望迎头赶上——要切实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观 被引量:1
6
作者 高放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41-43,共3页
只要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观的具体任务今后都能切实贯彻落实,那么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就会迎头赶上经济体制改革,并且给予经济体制改革以良好的先导。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政治体制改革 民主政治 经济体制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价值观探析
7
作者 高明辉 蒋建军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8-100,共3页
本文试图从价值观的角度入手,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作为一种价值观进行塑造。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途径有很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价值观的形成能够从观念层面、从心理基础、从核心内在角度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本文通... 本文试图从价值观的角度入手,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作为一种价值观进行塑造。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途径有很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价值观的形成能够从观念层面、从心理基础、从核心内在角度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本文通过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价值观的内涵与意义来探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价值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民主 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党的十八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新发展 被引量:2
8
作者 段治文 石然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9-12,共4页
党的十八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达到了新高度,由此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征程,也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新发展。党的十八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新发展,主要表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新自信、中国... 党的十八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达到了新高度,由此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征程,也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新发展。党的十八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新发展,主要表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新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布局的新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观的新自觉等三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十八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民主政治布局 民主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 被引量:5
9
作者 张凤华 周敏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38-41,共4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主要内容包括:人民群众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力量源泉,要依靠科学技术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要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法治化轨道,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世界各国人民的通力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主要内容包括:人民群众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力量源泉,要依靠科学技术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要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法治化轨道,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世界各国人民的通力合作。要从社会主义各种文明的辩证关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以及社会发展规律的高度来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与瑞典社会民主党的社会主义观比较———兼论不同的社会主义观对经济制度选择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邹升平 魏晓文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74-77,共4页
中国共产党与瑞典社会民主党的"社会主义观"存在本质差异,瑞典社会民主党信奉民主社会主义,而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科学社会主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瑞典社会民主党与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观"的... 中国共产党与瑞典社会民主党的"社会主义观"存在本质差异,瑞典社会民主党信奉民主社会主义,而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科学社会主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瑞典社会民主党与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观"的根本对立对两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选择产生了决定性影响,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瑞典模式在经济制度上存在本质差异的重要根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 经济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民主社会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协商民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必然选择 被引量:4
11
作者 覃辉银 符妹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4-109,159,共6页
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在中国政治制度和政治发展中,实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具有多方面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协商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历史与现实的一脉相承,是服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需要,是中... 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在中国政治制度和政治发展中,实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具有多方面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协商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历史与现实的一脉相承,是服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需要,是中国政治民主的独特形式,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现实选择和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必然性 合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继承与超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扬弃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智 文红玉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82-86,共5页
关键词 民主主义社会 民主主义文化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改造 理论与实践 继承与超越 新时期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中国共产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五种制约因素 被引量:2
13
作者 颜德如 王连伟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1-95,239,共5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已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为了继续推进其发展,除了在民主观念普及、制度机制健全、有序扩大参与等方面不断下工夫外,还应逐步破解长期制约它发展的五种因素:即人口规模、经济发展状况、教育发展程度、社会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已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为了继续推进其发展,除了在民主观念普及、制度机制健全、有序扩大参与等方面不断下工夫外,还应逐步破解长期制约它发展的五种因素:即人口规模、经济发展状况、教育发展程度、社会稳定和残留的封建传统,它们是我们非常熟知但未必予以深刻反省的。前四种因素是现实性的,最后一种因素属于历史性的。对于这五种因素,我们不应作简单化处理,而要挖掘它们所包含或引发的相关问题,并进行审慎分析,从而为稳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提供一定的思想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人口规模 经济发展 教育发展 社会稳定 封建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创新之路 被引量:5
14
作者 朱祥全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13,共9页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不断推进。邓小平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江泽民、胡锦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发展了这一理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的指导下,我国通过政治体制改革,进行制度创新,完善...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不断推进。邓小平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江泽民、胡锦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发展了这一理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的指导下,我国通过政治体制改革,进行制度创新,完善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民主政治建设步入了法律化、制度化的轨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显著特点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道路,坚持在渐进发展中有重点突破的路径建设民主政治制度,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这也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重要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 邓小平 江泽民 胡锦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主政治、和谐政治和合作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之目标 被引量:5
15
作者 郎友兴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43-49,共7页
民主政治、和谐政治和合作政治构成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之三大目标。它们互为前提与结果。民主政治是和谐政治的要求和目标,也是和谐政治的基础和保障,而和谐政治的建构既需要民主政治的发展,也有助于民主政治的发展。从政治... 民主政治、和谐政治和合作政治构成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之三大目标。它们互为前提与结果。民主政治是和谐政治的要求和目标,也是和谐政治的基础和保障,而和谐政治的建构既需要民主政治的发展,也有助于民主政治的发展。从政治发展的角度来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应该是多元一体: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参与政治生活的各社会群体、政党和阶层能够合作,从而减少冲突,实现和谐和民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民主政治 和谐政治 合作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兵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3-18,共6页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其中始终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习近平坚持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群众史观原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强调以人民为目的、以人民为动力、以人民为担当;坚持物质与...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其中始终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习近平坚持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群众史观原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强调以人民为目的、以人民为动力、以人民为担当;坚持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强调既要从客观实际出发制定方针政策,也要重视主观意识能动的反作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强调要遵循实践第一的观点,理论与实践相统一,不断推进实践创新与理论创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矛盾观,承认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注重"重点论"和"两点论"相结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思维方法,强调战略思维、历史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的辩证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群众史 实践 矛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村民自治: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基层民主 被引量:4
17
作者 吴大英 杨小苗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9年第6期21-23,共3页
“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解体以后,村民自治组织在农村获得广泛而深入的发展,几乎所有的中国农民开始在这种崭新的社会组织中劳动和生活。农民自己创造的这一组织形式也给学术界提出了具有重要意义的理论课题,譬如,如何看待村民... “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解体以后,村民自治组织在农村获得广泛而深入的发展,几乎所有的中国农民开始在这种崭新的社会组织中劳动和生活。农民自己创造的这一组织形式也给学术界提出了具有重要意义的理论课题,譬如,如何看待村民自治组织的“自治”性质?如何定位官和国家政权组织以及党的农村基层组织的关系?村民自治组织对国家的民主政治进程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等等。本刊所编发的这一组稿件,从不同方面对以上问题作了有益的探讨。我们也期待着更多的理论工作者关注并积极参与改革实践,创造出真正具有时代精神的、富有生命力的理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民自治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民主 村民自治制度 村委会 基层民主 民主权利 民主决策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村民自治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观的形成与发展 被引量:3
18
作者 于春玲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15-119,124,共6页
文化观是关于文化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是文化理论的核心,也是制定文化政策的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相结合的产物,是我国文化建设和社会... 文化观是关于文化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是文化理论的核心,也是制定文化政策的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相结合的产物,是我国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观的形成经历了萌芽、发展、成熟、完善四个阶段。考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观特别是文化本质观、中西文化观的沿革与发展并把握其内在逻辑,对于我们深刻理解并继续推进现阶段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与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文化 文化本质 中西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差异、借鉴与超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的比较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扬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0-63,共4页
近年,学术界围绕我国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是走民主社会主义道路存在着一些论争。因此,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进行比较,澄清人们的思想认识,具有重要的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具有本质性的差异;中国特色社... 近年,学术界围绕我国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是走民主社会主义道路存在着一些论争。因此,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进行比较,澄清人们的思想认识,具有重要的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具有本质性的差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需要不断借鉴民主社会主义的积极方面。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符合中国的国情,具有巨大的优越性,是对民主社会主义的一种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民主社会主义 差异 借鉴 超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丰富和发展 被引量:5
20
作者 戚嵩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2-14,共3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丰富和发展突出表现为:实现了实践主体形式的转换,进一步高扬人民群众主体的能动性,丰富和发展了实践主体论;把强调阶级斗争实践形式转向强调生产实践形式,并把文化实践纳入社会实践形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丰富和发展突出表现为:实现了实践主体形式的转换,进一步高扬人民群众主体的能动性,丰富和发展了实践主体论;把强调阶级斗争实践形式转向强调生产实践形式,并把文化实践纳入社会实践形式,丰富和发展了实践形式论;重新恢复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相继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三个代表"标准和科学发展标准,丰富和发展了实践标准论;制定了现阶段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具体纲领,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置于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的辩证统一中来实现,丰富和发展了实践目的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实践 丰富和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