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秦及汉初的“徭”与“更卒”
1
作者 吴雪飞 《文史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7-93,166,167,共19页
秦及汉初的“徭”是一种临时性、补充性力役,采用“非连续性”的供役方式。徭徒以“日”计徭,一年内往往多次服徭。国家对每位徭徒一年的徭役总量进行控制,规定一个累计的徭役天数定额,即“徭员”,“徭员”根据徭徒爵位的高低呈等差之... 秦及汉初的“徭”是一种临时性、补充性力役,采用“非连续性”的供役方式。徭徒以“日”计徭,一年内往往多次服徭。国家对每位徭徒一年的徭役总量进行控制,规定一个累计的徭役天数定额,即“徭员”,“徭员”根据徭徒爵位的高低呈等差之别。徭徒的行徭天数超出或不足“徭员”,即将超出或不足天数带入后一年计算。政府连续征发徭役时,需要以年为单位,比照不同爵位者“徭员”间的比例,对徭役进行等差分配,即“均徭”。国家使用“徭券”“徭牒”征发“徭”,年尾对“徭券”“徭牒”登记的徭役天数进行汇总,考察徭徒服徭数是否符合“徭员”,以及官吏是否“均徭”。因此,秦及汉初“徭”的供役方式比较复杂,需要经过计算,与每年连续一个月轮更的“月为更卒”不符。“月为更卒”可能指秦代“戍者月更”的戍役,也可能指西汉中后期社会身份秩序发生变化后的徭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徭戍 徭员 月为更卒 供役方式 徭役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代更赋考辨 被引量:2
2
作者 胡大贵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104-109,140,共7页
史学界对汉代更赋的认识颇多分歧,影响较大的有“月为更卒”代役钱说,“三日戍边”代役钱说,“月为更卒”和“三日戍边”代没钱统称说。本文根据大量文献资料认为更赋的性质是固定征收的赋税,而不是代役钱。“月为更卒”的代役钱是... 史学界对汉代更赋的认识颇多分歧,影响较大的有“月为更卒”代役钱说,“三日戍边”代役钱说,“月为更卒”和“三日戍边”代没钱统称说。本文根据大量文献资料认为更赋的性质是固定征收的赋税,而不是代役钱。“月为更卒”的代役钱是当直者直接把钱交给受雇者,而不交给政府,不可能成为更赋。更赋实为封建政府以“三日戍边”的名义征收的一项赋税。征收更赋是汉代戍边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其征收时间当是从汉文帝十三年以后开始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为更卒 “三日戍边” 赋税 戍边制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秦代徭戍制度 被引量:6
3
作者 胡大贵 冯一下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6期40-46,共7页
一 探索秦之徭戍制度,必须弄清秦民之起役止役年龄和征发项目及期限。 起役年龄,云梦秦简《编年记》本已提供了确凿依据,即所载“喜”的傅籍年龄。但因计算方法不同,目前史学界却有十五岁,十六岁,十七岁三说。笔者赞同十七岁之说。据秦... 一 探索秦之徭戍制度,必须弄清秦民之起役止役年龄和征发项目及期限。 起役年龄,云梦秦简《编年记》本已提供了确凿依据,即所载“喜”的傅籍年龄。但因计算方法不同,目前史学界却有十五岁,十六岁,十七岁三说。笔者赞同十七岁之说。据秦简《编年记》载,秦昭王四十五年(公元前262年)“十二月甲午鸡鸣时,喜产”,秦王政元年(公元前二四六年)“喜傅”。傅,男子到了服役年龄的登记手续。《汉书·高帝纪》:“萧何发关中老弱未傅者悉诣军。”服虔日:“傅音附。”师古曰:“傅,著也。言著名籍,给公家徭役也。服音是。”知“始傅”年龄即起役年龄,而从《史记·秦始皇本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为更卒 徭役 汉书 骑士 屯戍 傅籍 徭律 云梦秦简 京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