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自溶液中的吸附(Ⅹ)——从二元混合溶剂中吸附有机溶质的研究
1
作者
赵振国
梁文平
彭向东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1984年第6期874-878,共5页
本文研究了硅胶和活性炭从二元混合溶剂中吸附苯甲酸和蒽。结果表明,对非极性混合溶剂,溶质吸附量主要由溶解度决定;在其它情况,溶解度不是影响吸附的主要因素,从具有最高恒沸点的混合溶剂中吸附蒽时,吸附量与溶剂组成的关系与直线呈正...
本文研究了硅胶和活性炭从二元混合溶剂中吸附苯甲酸和蒽。结果表明,对非极性混合溶剂,溶质吸附量主要由溶解度决定;在其它情况,溶解度不是影响吸附的主要因素,从具有最高恒沸点的混合溶剂中吸附蒽时,吸附量与溶剂组成的关系与直线呈正偏差。而从具有最低恒沸点的混合溶剂中吸附溶质时,吸附量与溶剂组成的关系与直线呈负偏差。文中从混合溶剂中溶剂分子的相互作用对实验结果做了定性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溶剂
最高恒沸点
最低
恒
沸点
溶剂组成
正偏差
负偏差
吸附量
有机溶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制硫酸时为什么要用98%的硫酸吸收三氧化硫?
被引量:
1
2
作者
高之清
《化学教学》
CAS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39-47,共2页
化学教材在讲授接触法制硫酸时,都指出不能直接用水或稀硫酸来吸收三氧化硫,因用它们做吸收剂时容易形成酸雾,吸收速度慢,且吸收得不完全,为此工业上是用98.3形的硫酸来吸收三氧化硫的。那么,酸雾是怎样形成的?形成酸雾为何就不利于三...
化学教材在讲授接触法制硫酸时,都指出不能直接用水或稀硫酸来吸收三氧化硫,因用它们做吸收剂时容易形成酸雾,吸收速度慢,且吸收得不完全,为此工业上是用98.3形的硫酸来吸收三氧化硫的。那么,酸雾是怎样形成的?形成酸雾为何就不利于三氧化硫的吸收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氧化硫
稀硫酸
化学教材
酸雾
最高恒沸点
硫酸溶液
蒸气压
酸液
平衡组成
丽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自溶液中的吸附(Ⅹ)——从二元混合溶剂中吸附有机溶质的研究
1
作者
赵振国
梁文平
彭向东
机构
北京大学化学系
出处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1984年第6期874-878,共5页
文摘
本文研究了硅胶和活性炭从二元混合溶剂中吸附苯甲酸和蒽。结果表明,对非极性混合溶剂,溶质吸附量主要由溶解度决定;在其它情况,溶解度不是影响吸附的主要因素,从具有最高恒沸点的混合溶剂中吸附蒽时,吸附量与溶剂组成的关系与直线呈正偏差。而从具有最低恒沸点的混合溶剂中吸附溶质时,吸附量与溶剂组成的关系与直线呈负偏差。文中从混合溶剂中溶剂分子的相互作用对实验结果做了定性的解释。
关键词
混合溶剂
最高恒沸点
最低
恒
沸点
溶剂组成
正偏差
负偏差
吸附量
有机溶质
分类号
O64 [理学—物理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制硫酸时为什么要用98%的硫酸吸收三氧化硫?
被引量:
1
2
作者
高之清
机构
山东聊城教育学院
出处
《化学教学》
CAS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39-47,共2页
文摘
化学教材在讲授接触法制硫酸时,都指出不能直接用水或稀硫酸来吸收三氧化硫,因用它们做吸收剂时容易形成酸雾,吸收速度慢,且吸收得不完全,为此工业上是用98.3形的硫酸来吸收三氧化硫的。那么,酸雾是怎样形成的?形成酸雾为何就不利于三氧化硫的吸收呢?
关键词
三氧化硫
稀硫酸
化学教材
酸雾
最高恒沸点
硫酸溶液
蒸气压
酸液
平衡组成
丽上
分类号
G633.8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自溶液中的吸附(Ⅹ)——从二元混合溶剂中吸附有机溶质的研究
赵振国
梁文平
彭向东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198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制硫酸时为什么要用98%的硫酸吸收三氧化硫?
高之清
《化学教学》
CAS
北大核心
199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