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改进的双线性插值图像放大算法 被引量:17
1
作者 龚昌来 杨冬涛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899-901,共3页
针对传统的双线性插值图像放大算法存在的边缘模糊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算法:先计算插值点的双线性插值和最近邻点插值,然后以4个邻点的灰度方差构造权重,将二种插值进行加权融合获得最终插值结果。该算法既考虑到插值点与邻点之间距离关系... 针对传统的双线性插值图像放大算法存在的边缘模糊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算法:先计算插值点的双线性插值和最近邻点插值,然后以4个邻点的灰度方差构造权重,将二种插值进行加权融合获得最终插值结果。该算法既考虑到插值点与邻点之间距离关系,又考虑到邻点的灰度分布特性,有效地提高了放大图像的质量。实验结果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放大 双线性插值 最近插值 加权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改进的局部阈值分割算法 被引量:11
2
作者 王亮亮 王黎 +1 位作者 高晓蓉 王泽勇 《现代电子技术》 2009年第14期78-80,共3页
局部阈值分割法存在两个明显的缺点:当一个子块几乎完全属于背景或目标时,直方图为单峰,很难进行分割;当目标被分在不同子块时,分割结果存在块状效应。为此,结合全局阈值中的迭代法和局部阈值法,提出最近邻插值阈值分割算法,并在这种算... 局部阈值分割法存在两个明显的缺点:当一个子块几乎完全属于背景或目标时,直方图为单峰,很难进行分割;当目标被分在不同子块时,分割结果存在块状效应。为此,结合全局阈值中的迭代法和局部阈值法,提出最近邻插值阈值分割算法,并在这种算法的基础上,利用线性插值,提出等间距插值阈值分割的算法,并通过仿真试验说明这两种算法在分割图像时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阈值分割 迭代法 最近邻插值 等间距插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C环境的DICOM医学图像体绘制 被引量:1
3
作者 田沄 何贵青 +2 位作者 位军 卫旭芳 郝重阳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29-432,共4页
针对DICOM医学图像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PC环境的医学图像体绘制方法。该方法通过从DICOM文件中获取图像的相关信息确定三维体数据模型,对该体数据首先进行降维,再对降维后的体数据进行分类,将前景体素分离出来;进而对前景体素先采用最... 针对DICOM医学图像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PC环境的医学图像体绘制方法。该方法通过从DICOM文件中获取图像的相关信息确定三维体数据模型,对该体数据首先进行降维,再对降维后的体数据进行分类,将前景体素分离出来;进而对前景体素先采用最近邻插值,而后采用三次线性插值的体绘制方法进行显示。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在PC上实现医学图像的实时体绘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COM医学图像 实时体绘制 最近邻插值 三次线性插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图像放大方法的熵分析
4
作者 梁恩志 杨健君 +1 位作者 郭斌 陆军锋 《电视技术》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5-18,共4页
对最近邻插值法、线性插值法、邻域像素交换法3种二维图像放大方法的熵进行了分析,给出了放大到4倍和9倍时的计算方法,并对误差进行了分析,仿真结果证明了所给方法的有效性,并发现线性插值法要好一些。
关键词 图像处理 放大 算法 最近邻插值 线性插值 域像素交换插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残差密集连接与注意力融合的人群计数算法 被引量:3
5
作者 沈宁静 袁健 《电子科技》 2022年第6期6-12,共7页
现有人群计数算法采用多列融合结构来解决单一图像的多尺度问题,但该处理方法不能有效利用低层特征信息,从而导致最终人群计数结果不准确。针对这一缺陷,文中提出一种基于残差密集连接与注意力融合的人群计数算法。该算法的前端利用改进... 现有人群计数算法采用多列融合结构来解决单一图像的多尺度问题,但该处理方法不能有效利用低层特征信息,从而导致最终人群计数结果不准确。针对这一缺陷,文中提出一种基于残差密集连接与注意力融合的人群计数算法。该算法的前端利用改进VGG16网络提取低级特征信息。算法后端主分支基于残差密集连接结构,利用残差网络和密集网络结合方式捕获层与层间的特征信息,可高效捕获多尺度信息。侧分支通过引入注意力机制,生成对应尺度注意力图,有效区分特征图的背景和前景,降低了背景噪声的影响。采用3个主流公开数据集对该算法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计数有效且计数准确率优于其他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群计数 残差密集 注意力 卷积神经网络 密度图 特征融合 多尺度 最近邻插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2021年重庆市暴雨监测数据的CMPAS产品精度评估 被引量:2
6
作者 旷兰 田茂举 +4 位作者 翟丹华 李奇临 刘俸霞 海川 葛的霆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6-10,共5页
针对2021年重庆市具有代表性的7次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以经过质量控制后的重庆市35个国家气象站及1822个区域自动站逐小时降水资料为基准,评价了国家多源降水融合分析产品的精度。结果表明,对于不同时刻、地形、降水等级,0.01°空... 针对2021年重庆市具有代表性的7次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以经过质量控制后的重庆市35个国家气象站及1822个区域自动站逐小时降水资料为基准,评价了国家多源降水融合分析产品的精度。结果表明,对于不同时刻、地形、降水等级,0.01°空间分辨率的NRT、RT降水融合产品的精度均优于0.05°分辨率的FAST、FRT降水产品,T等级评分在前4个降水等级呈下降趋势,当降水等级≥20 mm/h时略有回升;FAST、FRT产品的相关系数C和偏差B的空间分布较一致,NRT、RT产品的分布较一致,但分布范围的形态和细节上略有区别,其中,FAST、FRT、NRT、RT产品的C_(COR)≥0.90的站点百分比分别为73.94%、78.36%、93.54%、93%,C_(COR)≥0.95的站点分别为34.73%、38.88%、77.98%、75.66%;|B_(COR)|≤0.1的站点百分比分别为60.04%、60.69%、78.19%、77.87%;FAST、FRT、NRT、RT产品与AWS的降水量空间分布范围和量级分布较吻合,但范围形态和细节处理上以NRT、RT产品最为接近,4种产品均以偏小为主;坡向上各产品精度变化并不明显,各产品在坡度、海拔、起伏度较大的情况下精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源降水融合产品 区域性暴雨 精度评价 最近插值 重庆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