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东石炭系气藏后期开发提高采收率探讨 被引量:7
1
作者 陈淑芳 张娜 +1 位作者 刘健 陈诗琦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2-94,共3页
川东石炭系气藏目前仍是四川盆地东部的主力气藏,但多数气藏已进入开发中后期,提高气藏的采收率显得极为重要。在对川东9个开发后期的整装石炭系气藏资源潜力和最终采收率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气藏不同开发模式特征及对剩余储量的分析... 川东石炭系气藏目前仍是四川盆地东部的主力气藏,但多数气藏已进入开发中后期,提高气藏的采收率显得极为重要。在对川东9个开发后期的整装石炭系气藏资源潜力和最终采收率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气藏不同开发模式特征及对剩余储量的分析,对目前开采条件下的最终采收率进行了预测。通过对影响气藏采收率的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进一步降低输压、主动排水采气及加密非均质气藏井网提高采收率的技术思路。实践证明,这些措施应用后提高了气藏采收率1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石炭纪 产量递减 最终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提高稠油采收率的技术──混相水驱 被引量:3
2
作者 廖家彬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1995年第3期30-32,共3页
稠油混相水驱是稠油吞吐热采降压开采后提高采收率的一种技术。它是利用氮气、泡沫及活性剂各自不同的特性,来提高驱油效率和扩大波及体积,达到提高最终采收率的目的。经室内模拟认为:该技术比常规水驱驱油效率提高30%,采收率提高... 稠油混相水驱是稠油吞吐热采降压开采后提高采收率的一种技术。它是利用氮气、泡沫及活性剂各自不同的特性,来提高驱油效率和扩大波及体积,达到提高最终采收率的目的。经室内模拟认为:该技术比常规水驱驱油效率提高30%,采收率提高7%;配套工艺技术比蒸汽驱简单且投资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驱 稠油 最终采收率 驱油效率 热采 波及体积 降压开采 技术 投资 扩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胜利油田提高采收率先导试验获突破
3
《断块油气田》 CAS 2012年第5期637-637,共1页
胜利油田目前正在实施的"聚合物驱后井网调整非均相复合驱先导试验"获得突破,这一方法可使采收率大幅提高,预计最终采收率可达63.6%。这项先导试验实施不到两年,试验区日产油量由4.5 t上升至55.3 t,累计增油2.25×104t,提高采收率... 胜利油田目前正在实施的"聚合物驱后井网调整非均相复合驱先导试验"获得突破,这一方法可使采收率大幅提高,预计最终采收率可达63.6%。这项先导试验实施不到两年,试验区日产油量由4.5 t上升至55.3 t,累计增油2.25×104t,提高采收率1.83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终采收率 胜利油田 试验区 聚合物驱后 井网调整 复合驱 非均相 产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气藏Ⅲ类储层对产能的贡献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陈军 张烈辉 +3 位作者 冯国庆 张友彩 雍锐 任德雄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08-110,共3页
在我国已发现的低渗透天然气藏中,Ⅲ类储层的储量占了相当大的比例,高者可达30%。随着气藏的深入开发,压降漏斗加深扩大,Ⅲ类储层的生产压差也越来越大,从而会有更多的Ⅲ类储层储量被逐步动用,这部分资源对产能的贡献将越来越大。在气... 在我国已发现的低渗透天然气藏中,Ⅲ类储层的储量占了相当大的比例,高者可达30%。随着气藏的深入开发,压降漏斗加深扩大,Ⅲ类储层的生产压差也越来越大,从而会有更多的Ⅲ类储层储量被逐步动用,这部分资源对产能的贡献将越来越大。在气藏开采周期里,为了定量研究Ⅲ类储层资源对气藏生产总产能的贡献及其最终采收率,为现场生产规划、投资决策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文章利用磨溪气田雷一1低渗气藏磨18井区的气藏描述成果和实际生产测试资料,通过数值模拟技术,建立了该井区低渗透气藏的单井模拟模型,在生产历史拟合研究的基础上,预测计算了未来开发动态指标,详细分析了Ⅲ类储层储量对产能贡献的变化趋势,定量地研究了Ⅲ类储层对产能的贡献和最终采收率,这对现场生产规划、管理和投资决策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 低渗透气藏 最终采收率 产能 生产压差 低渗气藏 磨溪气田 投资决策 储量 贡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井挖潜边底水构造油藏剩余油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9
5
作者 黄文芬 王建勇 +1 位作者 孙民生 訾庆居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1年第3期40-43,48,共5页
针对长堤油田桩 1块Ng6层油藏高含水 ,且在部分区域存在剩余油的实际情况 ,利用水平井开发剩余油。实施的 4口水平井累计产油 3 75× 10 4 t ,提高采收率 3 75 % ,增加可采储量 13 9× 10 4 t。分析认为 :油藏含油饱和度、... 针对长堤油田桩 1块Ng6层油藏高含水 ,且在部分区域存在剩余油的实际情况 ,利用水平井开发剩余油。实施的 4口水平井累计产油 3 75× 10 4 t ,提高采收率 3 75 % ,增加可采储量 13 9× 10 4 t。分析认为 :油藏含油饱和度、原油粘度、次生底水、周围老井开采程度以及采液强度是影响其产能及含水上升率的主要因素 ;在水平井地质设计时 ,应避开老井水锥影响半径影响区域 ,并尽量保持水平段远离油层底部 ;在生产过程中 ,应合理减缓含水上升速度 ,并选择合适的提液时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底水构造油藏 水锥半径 次生底水 剩余油 水平井 提高最终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稠油油藏聚合物驱相对渗透率曲线及驱油效率影响因素 被引量:7
6
作者 谢坤 卢祥国 +2 位作者 姜维东 康晓东 田春雨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54-558,共5页
针对目的海上稠油油藏地质特征、流体性质和现场施工工艺,通过岩心驱替实验、岩心CT扫描和理论分析,开展了岩心渗透率、水冲刷作用及原油黏度对聚合物驱相对渗透率和驱油效率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岩心渗透率增加,油相相对渗透率降低,... 针对目的海上稠油油藏地质特征、流体性质和现场施工工艺,通过岩心驱替实验、岩心CT扫描和理论分析,开展了岩心渗透率、水冲刷作用及原油黏度对聚合物驱相对渗透率和驱油效率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岩心渗透率增加,油相相对渗透率降低,驱替相渗流阻力减小,水相相对渗透率增高,波及区域面积增大,两相流跨度带增大,最终采收率增加;水冲刷对岩心孔隙结构的"携屑"和"剥蚀"作用会扩大孔喉半径,增大岩心渗透率,对相渗透率和驱油效率的影响与岩心渗透率增大造成的影响相同;随原油黏度增加,油水两相相对渗透率降低,驱替相黏性指进现象加剧,渗流阻力增加,波及区域面积减小,两相流跨度带减小,最终采收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油藏 渗透率 水冲刷 原油黏度 相对渗透率曲线 最终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值模拟技术在塔中4油田井网调整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7
作者 刘义坤 王亮 王福林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0年第1期119-121,125,共4页
针对塔中4油田422高点CⅢ油组(TZ422CⅢ油组,以下简称CⅢ油组)的开发现状,在充分考虑地层非均质性、沉积相分布的基础上,利用Eclipse模拟软件E100主模块的精细油藏数值模拟,对研究区水驱后剩余油的分布进行了定性与定量研究,并给出CⅢ油... 针对塔中4油田422高点CⅢ油组(TZ422CⅢ油组,以下简称CⅢ油组)的开发现状,在充分考虑地层非均质性、沉积相分布的基础上,利用Eclipse模拟软件E100主模块的精细油藏数值模拟,对研究区水驱后剩余油的分布进行了定性与定量研究,并给出CⅢ油组3种井网调整方案。结果表明,CⅢ油组采用直井和水平井相结合的井网调整方案,最佳注采井网共18口,新井4口,老井14口,并对最佳方案模拟到2025年,最终采收率为46.13%,综合含水为89.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剩余油分布 注采井网 最终采收率 塔中4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3+)/HPAM冻胶深部调剖剂YG102实验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熊生春 王业飞 +4 位作者 戴彩丽 何英 焦翠 任熵 赵福麟 《断块油气田》 CAS 2005年第4期75-77,共3页
聚合物驱后恢复水驱,含水率迅速上升,油井很快水淹。研制了Cr3+/HPAM冻胶YG102,实验表明:YG102冻胶交联时间易于控制,冻胶体系成冻时间可调(1~20d),成冻后强度高。将YG102按照先弱后强的顺序注入地层,能得到更好的驱油效果。YG102的用... 聚合物驱后恢复水驱,含水率迅速上升,油井很快水淹。研制了Cr3+/HPAM冻胶YG102,实验表明:YG102冻胶交联时间易于控制,冻胶体系成冻时间可调(1~20d),成冻后强度高。将YG102按照先弱后强的顺序注入地层,能得到更好的驱油效果。YG102的用量存在最优值,注入相同量YG102,越早注入,所得的最终采收率会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酰胺 深部调剖 冻胶 等值图 CR^3+ HPAM 深部调剖剂 实验 交联时间 最终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选管柱排水采气工艺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27
9
作者 杨桦 杨川东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4年第4期56-65,共10页
本文论述了优选管柱排水采气工艺的基本原理,运用气体状态方程、质点力学和液滴破裂力学的基本公式,推导了气井优选管柱连续排液的数学模式,并编制了求解数学模式的诺模图。本文研究成果对提高产水气田最终采收率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气田开发 最终采收率 优选管柱 排水采气 数学模型 诺模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多尺度资料进行油藏地质建模——以樊124区块为例 被引量:25
10
作者 尤少燕 时应敏 乔玉雷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5-17,共3页
油藏地质建模是油藏描述结果的表现,是对油藏各种储层参数进行三维空间的定量描述。应用常规三维地震、井间地震、钻井取心、测井曲线、开发动态等多尺度资料进行对比和油藏描述研究,可建立精细的三维构造格架模型、储层参数模型、沉积... 油藏地质建模是油藏描述结果的表现,是对油藏各种储层参数进行三维空间的定量描述。应用常规三维地震、井间地震、钻井取心、测井曲线、开发动态等多尺度资料进行对比和油藏描述研究,可建立精细的三维构造格架模型、储层参数模型、沉积相模型、流体模型等。利用该技术综合解释了樊124区块中部低序级断层,明确了油水关系,解决了开发中存在的注采矛盾,建立的三维定量油藏地质模型为科学制定开发调整方案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油藏地质建模在解决开发生产难题、提高油藏最终采收率方面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藏地质建模 多尺度 区块 开发调整方案 油藏地质模型 油藏描述 最终采收率 定量描述 三维空间 储层参数 三维地震 井间地震 钻井取心 测井曲线 开发动态 构造格架 参数模型 流体模型 综合解释 油水关系 三维定量 开发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底水气藏射开水层气水合采新方法 被引量:8
11
作者 关文龙 李敬松 李相方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79-82,共4页
底水锥进会导致气井产能急剧下降 ,因此底水气藏通常采用避射水层、限制生产压差的方法防止底水锥进。但对于低渗透底水气藏 ,其临界锥进产量很小 ,有时甚至低于单井经济极限产量 ,无法实现经济开采。文章针对此类气藏 ,提出了射开水层... 底水锥进会导致气井产能急剧下降 ,因此底水气藏通常采用避射水层、限制生产压差的方法防止底水锥进。但对于低渗透底水气藏 ,其临界锥进产量很小 ,有时甚至低于单井经济极限产量 ,无法实现经济开采。文章针对此类气藏 ,提出了射开水层、气水合采的新方法 ,将储层气水两相渗流转换为井筒两相管流 ,降低了气井生产过程中的能量损失。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 ,对此类气藏有针对性的气水合采 ,不仅可以提高气藏的最终采收率 ,还可以延长气井的稳产期。该方法适用于对底水分布认识相对清楚、底水能量不是很大的底水气藏 ,也适用于层间水气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底水气藏 气水合采 底水锥进 最终采收率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停产对油田开发规律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玉红 常毓文 +2 位作者 吴向红 冯敏 黄奇志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7-122,共6页
油田开发中途停产对油田开发规律、油田可采储量和采收率的影响至关重要,是油田进行开发调整不可忽略的影响因素。通过分析停产阶段前后油田的开发规律,将停产前和复产后的产油量、含水变化规律进行对比,研究停产关井对产量趋势的影响... 油田开发中途停产对油田开发规律、油田可采储量和采收率的影响至关重要,是油田进行开发调整不可忽略的影响因素。通过分析停产阶段前后油田的开发规律,将停产前和复产后的产油量、含水变化规律进行对比,研究停产关井对产量趋势的影响。从油田实际生产出发,依托实际油田生产数据,利用含水率和采出程度关系曲线、无因次单峰周期模型、产量递减模型、水驱特征曲线预测停产前和复产后油田的可采储量和最终采收率。通过多种油藏工程方法相互验证,判断长期停产对油田开发以及油藏特征的影响程度,指明停产阶段地层能量恢复和油水重新分布、运移对油田开发产生的有利影响,填补油田长期大范围停产对油田开发规律影响这方面的研究空白,为同类油田的开发规律分析提供思路和方法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井 注采井网 开发规律 可采储量 最终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冻与常规岩心油水相对渗透率实验对比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武广 杨胜来 +4 位作者 李芳 孙晓旭 李芳芳 廖长霖 王欣 《中国海上油气》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1-44,共4页
利用室内非稳态法研究近似油藏条件下的冷冻岩心油水相对渗透率,并与常规岩心油水相对渗透率做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同一含水饱和度下冷冻岩心所对应的水相渗透率要高于常规岩心对应的水相渗透率,常规岩心见水时间普遍早于冷冻岩心并且... 利用室内非稳态法研究近似油藏条件下的冷冻岩心油水相对渗透率,并与常规岩心油水相对渗透率做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同一含水饱和度下冷冻岩心所对应的水相渗透率要高于常规岩心对应的水相渗透率,常规岩心见水时间普遍早于冷冻岩心并且含水上升较快,冷冻岩心的无水采收率和最终采收率都高于常规岩心;冷冻岩心经过洗油处理后其润湿性发生了变化,洗油时许多固体颗粒被洗出,增大了孔隙内表面积,使剩余油饱和度有所增加。建议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选用冷冻岩心测定油水相对渗透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冻岩心 常规岩心 相对渗透率 含水率 无水采收率 最终采收率 润湿性剩余油饱和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井蒸汽驱温度场与黏度场平面物理模拟 被引量:7
14
作者 罗艳艳 程林松 +1 位作者 高山 王宏远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4-77,共4页
为了明确均质与非均质储层水平井正对排状井网蒸汽驱过程中温度场和黏度场的变化规律,进行了驱替实验研究。利用实验室平面物理模型中布置的高精度温度传感器,测量了驱替过程中不同时间点模型温度场的分布,得到了水平井正对排状井网蒸... 为了明确均质与非均质储层水平井正对排状井网蒸汽驱过程中温度场和黏度场的变化规律,进行了驱替实验研究。利用实验室平面物理模型中布置的高精度温度传感器,测量了驱替过程中不同时间点模型温度场的分布,得到了水平井正对排状井网蒸汽驱时的蒸汽腔形状、蒸气腔发育规律、含水上升规律及最终采收率。根据黏温关系,利用插值得到了黏度场分布及变化规律。实验对比了水平注采井间存在高渗带时,高渗带对蒸汽腔发育、含水上升规律和最终采收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存在高渗带且低渗带与高渗带渗透率之比为1∶8时,均质模型最终采收率比非均质模型高17.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汽驱 水平井 温度场 物理模拟 黏度 平面 非均质储层 最终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泡沫复合驱三维多相多组分数学模型的应用 被引量:6
15
作者 赵刚 王本 +1 位作者 陈国 廖广志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3-35,共3页
为评价泡沫复合驱的试验效果 ,预测泡沫复合驱的最终采收率 ,利用泡沫复合驱油三维多相多组分数学模型 ,对大庆油田北二区东部泡沫复合驱矿场试验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 .跟踪拟合了试验区实施方案的开采动态指标 ,中心井区含水率跟踪拟合... 为评价泡沫复合驱的试验效果 ,预测泡沫复合驱的最终采收率 ,利用泡沫复合驱油三维多相多组分数学模型 ,对大庆油田北二区东部泡沫复合驱矿场试验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 .跟踪拟合了试验区实施方案的开采动态指标 ,中心井区含水率跟踪拟合的相对误差为 4.48% ;利用拟合修正后的地质模型预测了试验区的泡沫复合驱油阶段采收率为2 2 .74% ,中心井区总采收率为 67.3 6% .应用结果表明 :泡沫复合驱三维多相多组分数学模型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复合驱 矿场试验 数值模拟 最终采收率 阶段采收率 含水率相对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煤层气可采性的主要地质参数 被引量:11
16
作者 樊明珠 王树华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53-57,共5页
煤层气可采性是煤层气地质评价选区研究的核心内容,是煤层气开采的决定因素、根据煤层气产出机理定义了煤层气的可采性,用实际生产数据和数值模拟结果分析了渗透率、相对渗透率、等温吸附曲线形态和含气饱和度等地质参数对煤层气可采... 煤层气可采性是煤层气地质评价选区研究的核心内容,是煤层气开采的决定因素、根据煤层气产出机理定义了煤层气的可采性,用实际生产数据和数值模拟结果分析了渗透率、相对渗透率、等温吸附曲线形态和含气饱和度等地质参数对煤层气可采性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这一系列地质参数对煤层气可采性影响显著,应是煤层气可采性研究和综合评价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成气 采出程序 最终采收率 渗透率 地层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童氏乙型水驱特征经验公式的探讨 被引量:7
17
作者 郑可 徐怀民 陈建文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9-103,108,共6页
对目前广泛运用的童宪章水驱经验公式进行推导,在此基础上研究水驱特征曲线在矿场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对该经验公式进行修正,并提出计算水驱地质储量的新方法。根据中国3个油田共7个油藏的实际生产数据资料对提出的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 对目前广泛运用的童宪章水驱经验公式进行推导,在此基础上研究水驱特征曲线在矿场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对该经验公式进行修正,并提出计算水驱地质储量的新方法。根据中国3个油田共7个油藏的实际生产数据资料对提出的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利用童宪章水驱经验公式预测的油藏最终采收率结果偏大,计算的水驱地质储量结果有误;利用修正后的方法计算的水驱地质储量更接近于用容积法计算的地质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藏 水驱特征曲线 含水饱和度 含水率 最终采收率 地质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田经济极限井网密度计算新方法 被引量:20
18
作者 黄金山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3-55,59,共4页
经济合理的井网密度对提高油藏波及系数和最终采收率至关重要,是油田调整开发方案的依据。针对谢尔卡乔夫公式计算井网密度的结果与生产实际不符的问题,从理论及方法上对经济井网密度进行了系统阐述,明确了目前常用井网密度的内涵和外延... 经济合理的井网密度对提高油藏波及系数和最终采收率至关重要,是油田调整开发方案的依据。针对谢尔卡乔夫公式计算井网密度的结果与生产实际不符的问题,从理论及方法上对经济井网密度进行了系统阐述,明确了目前常用井网密度的内涵和外延,重新界定了经济极限井网密度的定义,在此基础上对谢尔卡乔夫公式进行了修正完善,建立了新的适合于中国石化不同油区和不同类型油藏计算经济极限井网密度的经验公式。根据各区不同类型油藏实际的储量丰度和油藏流度统计数据,结合修正的谢尔卡乔夫公式对中国石化5个主力油区及各油区的中高渗透、低渗透和稠油3种不同类型油藏的经济极限井网密度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东部5个主力油区和不同类型油藏在油价为80美元/bbl时可钻加密井分别为20515和19366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终采收率 谢尔卡乔夫公式 经济极限井网密度 油藏类型 开发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分沉积微相研究剩余油分布规律 被引量:7
19
作者 刘伟 罗小刚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1年第27期6705-6709,6716,共6页
通过细分沉积微相,揭示出不同沉积微相砂体,其岩石组成、储层物性、沉积构造及非均质特征等各方面都存在明显的不同,这是造成储层非均质性的关键因素。兴隆台油田马19井区东营组油藏是典型的河流—沼泽沉积相,其中包含着多种沉积微相,... 通过细分沉积微相,揭示出不同沉积微相砂体,其岩石组成、储层物性、沉积构造及非均质特征等各方面都存在明显的不同,这是造成储层非均质性的关键因素。兴隆台油田马19井区东营组油藏是典型的河流—沼泽沉积相,其中包含着多种沉积微相,使储集层结构非常复杂。通过对沉积微相的研究,了解了储层砂体的分布状况和油气集聚特点,明确了剩余油的分布规律,从而采取有效挖潜措施,为老油田的进一步挖潜、提高最终采收率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微相 储层 非均质性 东营组 剩余油 最终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水力压裂效果的因素分析——以压裂技术在F11-111断块沙三下的应用为例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煊 苏敬宝 +2 位作者 谢向东 韩建辉 郭学民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年第5期28-31,共4页
通过介绍压裂技术的选井依据及现场应用 ,重点分析了影响压裂效果的因素 ,有助于进一步改进压裂工艺 。
关键词 水力压裂 三次采油 现场应用 最终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