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对 GNP 指标口径和计算方法的探讨
- 1
-
-
作者
张学陶
-
出处
《财经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34-36,共3页
-
文摘
对如何进一步认识和改进我国现行的国民生产总值(GNP)指标问题,理论界多数同志局限于它核算范围的探讨,本文想重点从GNP 的指标口径和计算方法上谈点看法.
-
关键词
国民生产总值
社会总需求
全过程
产品经济模式
社会总供给
企业生产
增加值
最终产品法
计算方法
国民经济核算
-
分类号
F8
[经济管理]
-
-
题名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与计划规律论纲(下)
- 2
-
-
作者
于光远
-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
-
出处
《学术研究》
1987年第6期18-23,共6页
-
文摘
七、计划、控制、引导 (51)计划意味着在有计划的行为能够和应该起作用的范围内,通过社会主义国民经济实行计划化,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一定程度的控制。失去控制也就无所谓计划性。 (52)控制和控制的方式不是一个概念。控制和控制的程度也不是一个概念。控制和控制的目的也不是一个概念。在控制方式上,不要错误地认为只要说控制就一定是直接控制。比方说实行指令性计划采取的是直接控制的方式,但是我们还可以实行指导性计划。这时候采取的便是间接控制的方式了。在控制的程度上,可以实行严格的控制,也可以实行不那么严格的控制,放宽和灵活。在控制的目的上可以以消极的限制为四的,也可以以通过控制某些方面的发展来积极促进另外一些发展为目的。
-
关键词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中央计划
计划工作
国家计划
制定计划
国民经济计划
指导性计划
最终产品法
直接控制
指令性计划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产值指标改革问题的思考
- 3
-
-
作者
吕其鲁
-
机构
陕西财经学院
-
出处
《统计研究》
1987年第6期63-65,共3页
-
文摘
长期以来,按不变价格计算的企业总产值一直是“朝野”上下普遍关注的重要统计指标。评价企业工作的得失、成绩的优劣,首先要看总产值计划完成得怎么样。如果结局是总产值计划超额完成了,就可能“一俊遮百丑”。按不变价格计算的总产值,表面上是产品价值总量,实质上是各类产品产量加总得出的总产量,因为不变价格在这里仅起着同度量因素的作用,并不是单位产品的实际价值。至于不同年度、季度或月份的不变价格总产值相对比形成的动态相对数,则不论从形式上还是从内容上看,都是总产量发展速度或总产量指数。按不变价格计算总产值的设计思路,是一种重视实物产量,追求发展速度的“产品经济观”。换言之,就是“产量第一,速度先行”。
-
关键词
产值指标
总产值
改革问题
按不变价格计算
社会最终产品
最终产品法
企业增加值
最终产值
工厂法
产品价值
-
分类号
C8
[社会学—统计学]
-
-
题名国民生产总值
- 4
-
-
作者
牢里
-
出处
《教育与经济》
1986年第1期23-23,共1页
-
文摘
国民生产总值是包括所有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在内的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以货币表现的全部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国民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大致可归纳为如下三种。①部门法。就是从生产的角度出发,把所有各部门的增加值加总。即,国民生产总值=生产增加值+服务价值。②最终产品法。就是从产品的使用出发。
-
关键词
国民生产总值
非物质生产部门
最终产品法
服务价值
货币表现
角度
计算方法
增加值
部门法
政府消费支出
-
分类号
G40-054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
-
题名“国民生产总值”刍议
- 5
-
-
作者
欧阳蔚旻
-
出处
《统计与决策》
1985年第3期45-45,共1页
-
文摘
“国民生产总值”常用来综合反映经济活动的总成果。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的总和。计算方法有二:一日支出法,亦名“最终产品法”。它是按照社会最终使用的产品来计算的。包括个人、政府购买的物品和服务;国内总投资;进出口差额;国外要素支差额。一日收入法,亦名“成本法”。它是把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过程中所发生的“要素报酬”加上税金、折旧求得国民生产总值。过去,人们指责该指标是以庸俗经济学说为依据混淆物质产品的生产和非生产性服务,将政府官员、军队、警察等活动都看作“服务”而计入国民生产总值,因而掩饰资本丰义社会阶级对抗的性质。
-
关键词
国民生产总值
最终产品法
庸俗经济学
生产性服务
要素报酬
政府购买
经济活动
物质产品
社会阶级
政府官员
-
分类号
C8
[社会学—统计学]
C934
[经济管理—管理学]
-
-
题名名词解释
- 6
-
-
-
出处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1986年第1期40-40,共1页
-
文摘
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是包括所有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在内的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以货币表现的全部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国民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大致可归纳为如下三种。①部门法。就是从生产的角度出发,把所有各部门的增加值加总。即,国民生产总值=生产增加值+服务价值。
-
关键词
国民生产总值
计算方法
非物质生产部门
货币表现
增加值
服务价值
部门法
最终产品法
社会总产值
产品质量标准
-
分类号
F0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
-
题名試论国民生产总值
- 7
-
-
作者
宁克(厂廷)
涂葆林
-
出处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1980年第1期56-61,共6页
-
文摘
为什么要研究国民生产总值叶剑英同志指出,实现四个现代化,将“使我国国民经济在国民生产总值和主要产品产量方面逐步进入世界的前列。”在其他中央领导同志的讲话中也曾提出,到本世纪末我国按人口平均的国民生产总值应达到较高的水平。国际上许多国家都十分重视计算和运用国民生产总值这个指标。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在现行统计指标体系中。
-
关键词
国民生产总值
社会最终产品
物质生产部门
产品价值
行计算
重复计算
国民经济
最终产品法
企业
中间产品
-
分类号
F0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