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的实践基础与制度理性 被引量:13
1
作者 邓丽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36,共22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一致采用“最有利于(被监护人/未成年子女/被收养人/未成年人)”表达范式,由此整个未成年人法律体系得以确立贯通性的基本原则,即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该原则同时具有承继...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一致采用“最有利于(被监护人/未成年子女/被收养人/未成年人)”表达范式,由此整个未成年人法律体系得以确立贯通性的基本原则,即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该原则同时具有承继国内法治实践和转化国际公约义务两个向度。对解释文件和司法数据的梳理表明,当前该原则的适用主要呈点阵式分布,存在覆盖不足、标准不一、机械援引等问题。对照国际规范体系,厘清儿童最大利益原则的权利要义、制度约束、效力层级和程序保障有助于为我国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的适用注入系统、辩证和自洽的制度理性,进而通过权利本位明晰化、权益认定规范化、个案研判独异化和保护机制协同化,将这一中国特色表达深化为中国特色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 儿童最大利益原则 权利要义 体系化适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的司法适用 被引量:45
2
作者 王广聪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34-147,共14页
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确立了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体现了未成年人保护理念的巨大进步。这一原则对未成年人工作的总领性作用,将对包括司法保护在内的“六大保护”产生积极的影响和深刻的变革。但国内外既往实践表明,这一原则的... 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确立了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体现了未成年人保护理念的巨大进步。这一原则对未成年人工作的总领性作用,将对包括司法保护在内的“六大保护”产生积极的影响和深刻的变革。但国内外既往实践表明,这一原则的概念含糊、适用标准不确定,需要对该法第4条规定及六项具体要求进行体系化梳理与阐释。具体来说,应当明确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司法适用的基础理念,强调“保护与教育相结合”的目标引领,注意尊重未成年人权利主体地位的意识,以及“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的规律和特点”的手段限定和路径要求;应当强化该原则司法适用的规则体系建设,通过操作性规则推进特殊保护、优先保护分层次地落实;应当注重协调特殊规则之间的冲突,以原则克服规则适用的局限;应当注意控制原则适用的司法权力,保持司法积极作为与理性克制之间平衡,最终推动形成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的规则化、开放性的司法适用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 未成年人 未成年人司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成年人犯罪预防中的平衡原则及其实施程序思考
3
作者 周振杰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1-39,共9页
从最有利于儿童的原则出发,未成年人保护的最终目的应是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培养其良好品行。当前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实践中的一些问题,例如,过于强调未成年犯罪人的特殊性、在犯罪行为发生之后“重保护、轻矫治”以及对未成年被害人... 从最有利于儿童的原则出发,未成年人保护的最终目的应是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培养其良好品行。当前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实践中的一些问题,例如,过于强调未成年犯罪人的特殊性、在犯罪行为发生之后“重保护、轻矫治”以及对未成年被害人权益保护不足,不但无利于反而有害于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未成年人犯罪预防中的“未成年人”应既包括未成年犯罪人,也包括未成年被害人。“预防”既包括再犯预防,也包括初犯预防;既包括特殊预防,也包括一般预防。在未成年人犯罪预防中,应平衡对未成年犯罪人的保护与惩治、对未成年犯罪人与未成年被害人的保护、家庭之内与家庭之外的责任。实现这一原则的路径,是基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及时进行分级预防、干预和矫治”的要求,以民政部门、专门学校、未成年人司法专门机构、社区矫正组织为基础,在全国范围内成立统一处理、具体甄别、层层分流、分别负责的未成年人犯罪预防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年人 犯罪预防 刑罚目的 平衡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成年人司法体系的中国领域法模式 被引量:9
4
作者 王广聪 《东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5-188,共14页
我国未成年人司法改革依附型体例的局部完善及其被动适应成人司法的整体格局,已然难以满足新时代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的诉讼要求。以领域法重新定位未成年人司法,有利于塑造其综合属性和开放思维,更好吸纳涉未成年人部门法规范的知识,全面... 我国未成年人司法改革依附型体例的局部完善及其被动适应成人司法的整体格局,已然难以满足新时代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的诉讼要求。以领域法重新定位未成年人司法,有利于塑造其综合属性和开放思维,更好吸纳涉未成年人部门法规范的知识,全面涵摄未成年人权利保护的司法诉求,提升未成年人特别诉讼措施的实效,接纳专业知识融入诉讼等。因此,需要以领域法思维对不同部门法框架下涉未成年人司法职能进行重组,从线索发现、证据收集使用、办案流程等方面强化诉讼程序衔接和司法职能整合,推动形成更符合未成年人主体地位的一体化诉讼体系、建立健全功能主义的统一性未成年人司法模式,走出一条中国式现代化的未成年人司法自主发展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年人司法 领域法学 未成年人权利保护 最有利于未成年人 诉讼体系 司法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法视角下罪错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理念的确立与展开 被引量:45
5
作者 刘艳红 阮晨欣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3-91,187,共10页
在比较法视野下基于立场差异,少年司法存在以儿童利益最大化理念为本位与以社会安全秩序防控为本位之理念差异。在新《未成年人保护法》背景下,罪错未成年人司法处遇的保护理念,具有分级科学处遇、优先前置赋权和专业社会保护的立场。... 在比较法视野下基于立场差异,少年司法存在以儿童利益最大化理念为本位与以社会安全秩序防控为本位之理念差异。在新《未成年人保护法》背景下,罪错未成年人司法处遇的保护理念,具有分级科学处遇、优先前置赋权和专业社会保护的立场。对于不良行为未成年人司法处遇机制以高度福利保护和有限责任承担有机结合,而对触法未成年人则以辅助福利保护与违法责任承担为目标。在司法场域中贯彻人格尊严、隐私权保护等普遍赋权规定,并结合未成年人诉讼困难之实际给予程序法上的前置赋权。在法法衔接的过程中,实现少年司法的专业化与社会化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罪错未成年人 司法处遇 福利保护 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 新《未成年人保护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贯彻最有利于学前儿童的原则:立法与实践的双重审视 被引量:7
6
作者 王兴华 谭欣歌 +1 位作者 邱月 李晓巍 《学前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24,共11页
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幼有优育”的必由之路,而立法则是促进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草案)》以最有利于学前儿童的原则为根本立场,旨在解决学前教育实践中面临的诸多问题。《草案》强调以公益... 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幼有优育”的必由之路,而立法则是促进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草案)》以最有利于学前儿童的原则为根本立场,旨在解决学前教育实践中面临的诸多问题。《草案》强调以公益普惠为基本方向,保障学前儿童的受教育权和参与权;推进科学保教,遵循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规定家园社三方协同育人责任,优化学前儿童的成长环境。尽管《草案》在许多方面具有前瞻性和指导意义,充分体现了对学前儿童权益的高度重视,但在具体实施上,仍需进一步完善相关条款,健全相应的制度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有利于学前儿童的原则 学前教育法 公益普惠 科学保教 协同育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成年人保护的迭代升级:新《未保法》亮点阐释——基于总则内容的展开 被引量:3
7
作者 陈爱武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0-103,共4页
我国新修订的《未保法》以问题为导向,积极回应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在实践中遭遇的困境,通过科学立法,完善未成年人保护的制度体系,增加了诸多创新性的新内容。尤其在总则中首次明确了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和国家保障原则,前者对处理涉及... 我国新修订的《未保法》以问题为导向,积极回应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在实践中遭遇的困境,通过科学立法,完善未成年人保护的制度体系,增加了诸多创新性的新内容。尤其在总则中首次明确了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和国家保障原则,前者对处理涉及未成年人事项,指明了方向和具体要求。后者则强化了国家在保护未成年人中的职责和职能,提升了未成年人保护的力度和高度;强制报告制度也是总则中的亮点,通过这一制度将隐藏的侵害揭露出来,更好地保护未成年人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年人保护 未成年人保护法 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 强制报告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未成年人保护法》对学校教育原则的规约 被引量:3
8
作者 曾智昌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41-43,共3页
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已于2007年6月1日起施行。但根据笔者的调查,许多中小学老师并不知道《未成年人保护法》与自己工作的关系,也不明白《未成年人保护法》提出了哪些教育原则。因此,认真探讨《未成年人保护法》对学校教育原... 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已于2007年6月1日起施行。但根据笔者的调查,许多中小学老师并不知道《未成年人保护法》与自己工作的关系,也不明白《未成年人保护法》提出了哪些教育原则。因此,认真探讨《未成年人保护法》对学校教育原则的规约是非常必要的。这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法律意识,而且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年人保护法》 教育原则 规约 学校 教育教学质量 2007年 中小学老师 法律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未成年人公诉制度的基本原则
9
作者 刘立 《理论月刊》 2003年第8期107-108,共2页
我国未成年人公诉制度立足于教育、感化、挽救。其基本精神和指导思想就是要根据未成年人特点,坚持不同于处理成人案件的专门原则,切实保障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以达到教育保护的目的。
关键词 公诉 未成年人 原则 检察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龄未成年人案件核准追诉若干问题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简小文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0-109,共10页
刑法关于低龄未成年人案件核准追诉的规定,兼有依法惩治低龄未成年人严重暴力犯罪和审慎稳妥追诉低龄未成年人刑事责任之意。由最高人民检察院行使核准追诉权的规定既与超过20年追诉期限案件核准追诉主体的规定保持一致,又充分考虑到检... 刑法关于低龄未成年人案件核准追诉的规定,兼有依法惩治低龄未成年人严重暴力犯罪和审慎稳妥追诉低龄未成年人刑事责任之意。由最高人民检察院行使核准追诉权的规定既与超过20年追诉期限案件核准追诉主体的规定保持一致,又充分考虑到检察机关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中的独特作用。对核准追诉相关实体和程序要件的理解适用应符合当下司法实际,有必要对争议性较大要件建立相对科学便宜的标准供司法者具体适用。核准追诉仅是办理低龄未成年人案件的一个环节,检察机关应当从整体上把握低龄未成年人案件办理工作,坚持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促进特别程序实质化落实,推行检察一体化办案机制,最大化实现立法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龄未成年人 核准追诉 检察机关 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 检察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低龄未成年人刑事责任条款的适用 被引量:9
11
作者 唐稷尧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0-58,共9页
基于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原则与刑罚正当性原则,《刑法修正案(十一)》所增设的低龄未成年人刑事责任条款应当采取“最严解释”立场。在实体条件方面,对低龄未成年人的刑事追诉必须满足“特定罪名+特别罪量”标准;在程序方面,核准活动应... 基于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原则与刑罚正当性原则,《刑法修正案(十一)》所增设的低龄未成年人刑事责任条款应当采取“最严解释”立场。在实体条件方面,对低龄未成年人的刑事追诉必须满足“特定罪名+特别罪量”标准;在程序方面,核准活动应当采取逐级审查方式并充分保障未成年人的辩护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龄未成年人 刑事责任 利益最大化原则 刑罚正当性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未成年人犯罪的非刑罚处罚对策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赵月莲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01-202,共2页
未成年人犯罪主体特殊,坚持"以人为本",深入研究未成年人犯罪的非刑罚处罚问题,改革创新未成年人犯罪刑罚处罚的原则与方法,遵循刑事立法非犯罪化、刑事处罚非刑罚化等原则,采取司法警告、补偿损失、善行保证等非刑罚处罚方法... 未成年人犯罪主体特殊,坚持"以人为本",深入研究未成年人犯罪的非刑罚处罚问题,改革创新未成年人犯罪刑罚处罚的原则与方法,遵循刑事立法非犯罪化、刑事处罚非刑罚化等原则,采取司法警告、补偿损失、善行保证等非刑罚处罚方法,加快未成年人犯罪实体法和程序法建设步伐,对有效打击和遏制未成年人犯罪,挽救和保护未成年人,构建和谐社会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年人 犯罪 非刑罚处罚 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我国未成年人非刑罚处置的思考 被引量:3
13
作者 万菁 邹箭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5-89,共5页
非刑罚化运动是与非犯罪化并驾齐驱的当代刑法改革的两大主题之一,是刑法谦抑思想指导下,要求严格收缩法定刑罚圈,广泛适用刑罚的替代措施。在非刑罚化运动的影响下,各国未成年人司法制度非刑罚化已成为主流。我国未成年人司法制度顺应... 非刑罚化运动是与非犯罪化并驾齐驱的当代刑法改革的两大主题之一,是刑法谦抑思想指导下,要求严格收缩法定刑罚圈,广泛适用刑罚的替代措施。在非刑罚化运动的影响下,各国未成年人司法制度非刑罚化已成为主流。我国未成年人司法制度顺应这一潮流,进行了与我国有关的方针和政策相吻合的一系列如社会服务令、监管令等突破传统司法模式的制度探索。目前有必要以此为契机,建立符合“双向保护”原则指导下的保护观察制度,并坚持制度尝试,完善各种非刑罚处置措施的推行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年人 非刑罚化 非监禁刑 刑法谦抑性原则 保护观察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未成年人侵权责任能力类型化构造——基于民法典的内外在体系 被引量:3
14
作者 席志国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4-62,共9页
"未成年人致人损害责任体系"向来为民法学中的疑难问题,民法典编纂过程中亦存在较大的争议。未成年人致人损害责任体系的核心在于未成年人责任能力制度,而未成年人责任能力之构建又取决于法律体系所欲实现的内在价值体系。自... "未成年人致人损害责任体系"向来为民法学中的疑难问题,民法典编纂过程中亦存在较大的争议。未成年人致人损害责任体系的核心在于未成年人责任能力制度,而未成年人责任能力之构建又取决于法律体系所欲实现的内在价值体系。自民法通则以降,我国法律完全否认了未成年人的责任能力,从而由其监护人承担法律责任。此种立法模式固然实现了充分保障受害人利益和未成年人利益的价值追求,但是却并未能够兼顾其他现代侵权责任法所追求的价值。法学、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教育学以及经济学等新的研究成果共同指向只有将未成年人的责任能力按照其年龄予以类型化,也即区分为绝对无责任能力与相对无责任能力,才能够在损害预防、受害人保护、未成年人养成、鼓励父母养育子女等诸多现代民法典的内在价值体系中实现最佳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年人 责任能力 法律体系 过错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未成年人人格权法律保护的媒体义务——由“李××案”说起 被引量:5
15
作者 彭思彬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8,共8页
我国媒体侵犯未成人人格权的案件不乏先例,"李××案件"则再次凸显了该问题的严峻性。鉴于未成年人人格权的保护对未成年人人格的健康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加之未成年人人格权的特殊性和"儿童最大利益"... 我国媒体侵犯未成人人格权的案件不乏先例,"李××案件"则再次凸显了该问题的严峻性。鉴于未成年人人格权的保护对未成年人人格的健康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加之未成年人人格权的特殊性和"儿童最大利益"的要求,我国应从更宽广的范围来理解未成年人人格权所涵摄的法益。我国媒体尊重未成年人人格权,遵守法律保护未成人人格权的要求,应从加强"专业性"、"适当性"和"可操作性"三个方面予以完善。引入"儿童最大利益"原则也有利于正确解读相关媒体规制中遇到的"公众人物隐私权与大众知情权"以及"媒体自由与司法审判"等矛盾,并有效地促进各方利益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年人人格权 媒体保护义务 儿童最大利益原则 利益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校园外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案理论与实务问题研究——关于未成年人人身损害赔偿项目的探讨 被引量:2
16
作者 郭英华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21-24,47,共5页
校园外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案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着一些理论与实务问题。本文通过研究南京市鼓楼区人民法院少年庭的相关案例,分析此类案件受案率呈上升趋势,但调解结案率低,赔偿内容不规范,进而对涉及未成年人特点的赔偿项目进行了... 校园外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案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着一些理论与实务问题。本文通过研究南京市鼓楼区人民法院少年庭的相关案例,分析此类案件受案率呈上升趋势,但调解结案率低,赔偿内容不规范,进而对涉及未成年人特点的赔偿项目进行了理论分析与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身损害赔偿 赔偿项目 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原则 误学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未成年人犯罪适用无期徒刑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13
17
作者 郑鲁宁 《华东政法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57-59,共3页
未成年人犯罪的刑罚适用是我国刑事司法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尽管现行刑法对于未成年人犯罪能否适用无期徒刑没有明确规定 ,但从刑法关于未成年人量刑原则规定的综合分析来看 ,实际上是不能适用无期徒刑的。这显然又背离了立法的初衷。... 未成年人犯罪的刑罚适用是我国刑事司法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尽管现行刑法对于未成年人犯罪能否适用无期徒刑没有明确规定 ,但从刑法关于未成年人量刑原则规定的综合分析来看 ,实际上是不能适用无期徒刑的。这显然又背离了立法的初衷。因此 ,为了保证刑罚的适用 ,应对刑法中的有关规定作相应修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年人犯罪 中国 无期徒刑 刑罚适用 刑法 从宽处罚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特别程序探讨
18
作者 王洪宇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91-93,共3页
关键词 未成年人犯罪 诉讼程序 特点 诉讼原则 内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的法理基础与规范逻辑 被引量:27
19
作者 自正法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97-105,共9页
未成年人作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后备力量,其身心的健康历来都受到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但在实践中,未成年人受到侵害后“不能告诉”、加害人“不愿告诉”、旁观者“无义务告诉”的局面严重妨碍了对未成年人权益的保障和救济。强制报告制... 未成年人作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后备力量,其身心的健康历来都受到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但在实践中,未成年人受到侵害后“不能告诉”、加害人“不愿告诉”、旁观者“无义务告诉”的局面严重妨碍了对未成年人权益的保障和救济。强制报告制度的引入有力地破解了侵害未成年人案件“隐蔽性高”“发现难”的顽疾,其实践意义是不言而喻的。通过法理分析可知,强制报告制度的建立不仅贯彻了国家亲权主义的理念,落实了平等保护的基本人权观,更是对未成年人最大利益原则的忠实践行,因此其具备充分的法理正当性。通过对域外国家成熟经验的考察发现,各国强制报告主体的涵盖范围较广,强制报告内容的分类较为科学、具体,对未履行报告义务的主体责任追究更具威慑力,同时对善意报告者的保护和责任豁免的考虑也较为周全。域外国家的经验对我国强制报告制度的进一步细化和落实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有助于我们从规范维度厘清强制报告的主体、内容及未履行报告义务的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害未成年人 未成年人保护法 强制报告制度 国家亲权 未成年人最大利益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未成年人权利保护的安全网
20
作者 徐东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共1页
儿童是家庭的未来,也是民族的希望。同时,儿童又是弱势群体,容易受到侵害。今天,即便是一些发达国家依然没有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因此,保护儿童权益,是各国政府需要直面的共同挑战。1989年,联合国通过了《儿童权利公约》,全面阐... 儿童是家庭的未来,也是民族的希望。同时,儿童又是弱势群体,容易受到侵害。今天,即便是一些发达国家依然没有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因此,保护儿童权益,是各国政府需要直面的共同挑战。1989年,联合国通过了《儿童权利公约》,全面阐释了儿童权利及其保护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利保护 未成年人 《儿童权利公约》 安全网 儿童权益 弱势群体 发达国家 保护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