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轨道电路列车最小安全间隔时间计算 被引量:2
1
作者 吴汶麒 韩立春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01年第2期36-40,共5页
采用数字轨道电路作为车一地信息传输设各及列车定位设备时,列车之间的安全间隔距离必须以数字轨道电路的长度作为最小计量单位。本文在推导出列车安全间隔时间计算公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最小列车安全间隔时间的数字轨道电路长度的... 采用数字轨道电路作为车一地信息传输设各及列车定位设备时,列车之间的安全间隔距离必须以数字轨道电路的长度作为最小计量单位。本文在推导出列车安全间隔时间计算公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最小列车安全间隔时间的数字轨道电路长度的推荐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闭塞 数字轨道电路 最小安全间隔时间 计算 列车自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流水作业的施工段排序方法 被引量:12
2
作者 姚玉玲 周往莲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11-515,共5页
选择总工期最短的施工段施工次序是桥梁工程施工进度计划编制中的关键问题之一。通过对流水作业基本原理及方法的分析,提出了确定施工段最优施工次序的"最小间隔时间法"。结合工程实例,依据流水作业法的作图原则,给出了计算... 选择总工期最短的施工段施工次序是桥梁工程施工进度计划编制中的关键问题之一。通过对流水作业基本原理及方法的分析,提出了确定施工段最优施工次序的"最小间隔时间法"。结合工程实例,依据流水作业法的作图原则,给出了计算工序最小开工时间间隔、确定施工段最优次序的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较方便地得出施工段的最优施工次序,所得的最优解有较高的可信度,是一种在不增加资源和额外投入的条件下有效缩短施工工期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流水作业 施工段 排序 工序 最小间隔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无越行区段通过能力计算方法 被引量:11
3
作者 武旭 崔艳萍 +1 位作者 胡思继 郭晓清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0-115,共6页
针对高速铁路无越行区段,根据对其标准通过能力和使用通过能力及使用通过能力弹性系数的定义,提出基于列车运行图平均最小列车间隔时间的区段标准通过能力和考虑列车运行图缓冲时间的区段使用通过能力的计算方法。通过分析高速铁路区段... 针对高速铁路无越行区段,根据对其标准通过能力和使用通过能力及使用通过能力弹性系数的定义,提出基于列车运行图平均最小列车间隔时间的区段标准通过能力和考虑列车运行图缓冲时间的区段使用通过能力的计算方法。通过分析高速铁路区段无越行条件下运行列车组两列车在中间站停车办理作业对区段额外占用时间的影响,并结合有停车作业列车出现的概率,推导列车在中间站停车平均额外占用区段时间的算式,进而得到列车运行图平均最小列车间隔时间的算式;由给出的允许列车后效晚点时长计算得到平均列车运行图缓冲时间。利用算例验证了高速铁路无越行区段通过能力计算方法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过能力 无越行区段 高速铁路 通过能力弹性系数 最小列车间隔时间 额外占用区段时间 列车运行图缓冲时间 运行列车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客流区段通过能力计算新方法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赵东 胡思继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6,共6页
以扣除系数为基础的铁路通过能力计算方法属于静态确定型方法,仅在"按图行车"、设备无故障以及列车运行无延误的条件下才适用,然而实际运输生产中,列车延误与设备故障是无法避免的,此时传统计算方法必然存在缺陷。因此,本文... 以扣除系数为基础的铁路通过能力计算方法属于静态确定型方法,仅在"按图行车"、设备无故障以及列车运行无延误的条件下才适用,然而实际运输生产中,列车延误与设备故障是无法避免的,此时传统计算方法必然存在缺陷。因此,本文提出一种新方法,该方法是以保证列车运行质量为决策依据,避免扣除系数取值差异对计算精度的影响,并以该区段实际列车运行状态为基础,基于动态参数,按给定反映列车运行工作质量要求水平的允许列车后效晚点时间总值等条件计算区间通过能力。实例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能够适应高速铁路客流动态变化特点,满足高速铁路适应市场竞争机制的需要,同时有利于提高铁路运输服务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客流区段 通过能力 有越行区段 最小列车间隔时间 列车运行图缓冲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点线一体化的高速铁路通过能力计算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王宇强 方波 +1 位作者 魏玉光 韩学雷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9,共9页
在分析现有高速铁路通过能力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通过能力计算方法。将车站虚拟为一个区间,从而将计算车站通过能力转化为计算虚拟区间通过能力,实现高速铁路通过能力研究的车站区间一体化。在车站虚拟化的基础上,计算不同列... 在分析现有高速铁路通过能力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通过能力计算方法。将车站虚拟为一个区间,从而将计算车站通过能力转化为计算虚拟区间通过能力,实现高速铁路通过能力研究的车站区间一体化。在车站虚拟化的基础上,计算不同列车组的最小列车间隔时间,采用平均最小列车间隔法计算虚拟区间通过能力。通过比较各大型客运站所对应虚拟区间的通过能力,选其中最小者为该区段的通过能力。新方法可以更方便地处理跨线列车和车站各项作业对平均最小列车间隔时间的影响,也可以使运行图结构更加简单,从而简化计算过程。以京沪高速铁路为例,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点线一体化 虚拟区间 通过能力 最小列车间隔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运行图压缩的高速铁路区段通过能力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单杏花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15-20,共6页
区段客流特征与列车开行结构是影响铁路能力利用效率的重要因素,基于实际运行图分析区段通过能力对不改变基础设施的条件下提高行车密度具有重要意义。在UIC406运行图压缩法基础上,结合列车最小间隔时间法计算原理,提出一种改进的高速... 区段客流特征与列车开行结构是影响铁路能力利用效率的重要因素,基于实际运行图分析区段通过能力对不改变基础设施的条件下提高行车密度具有重要意义。在UIC406运行图压缩法基础上,结合列车最小间隔时间法计算原理,提出一种改进的高速铁路区段通过能力计算方法,该方法综合考虑实际运行图的最小列车周期、平均最小列车间隔时间、能力空费等要素,分析计算京沪高速铁路各区段的通过能力及利用率,提出提高大站停列车连发比例、规律化列车停站等提升线路能力效率的优化建议,进一步加强京沪高速铁路的线路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车运行图压缩 平均最小列车间隔时间 通过能力 能力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