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混合配箍混凝土梁最小配箍率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屈文俊 刘文博 庞蕾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3-29,共7页
为研究基于等耐久性原理的混合配筋梁最小配箍率,对混合配筋构件最小配箍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对各国规范最小配箍率的计算公式进行了介绍。进行了9根混合配箍混凝土梁的抗剪试验,验证了破坏模式以及最小配箍率下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 为研究基于等耐久性原理的混合配筋梁最小配箍率,对混合配筋构件最小配箍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对各国规范最小配箍率的计算公式进行了介绍。进行了9根混合配箍混凝土梁的抗剪试验,验证了破坏模式以及最小配箍率下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箍筋的应变范围。在美国ACI规范中混合配筋梁抗剪承载力公式及中国规范最小配箍率公式的基础上,对混合配筋梁的最小配箍率进行了理论分析,提出了混合配筋构件的最小配箍率计算公式。结果表明:该公式考虑了纵筋刚度对梁抗剪承载力的影响,简化后的公式形式简单明确,可以用于所有配箍梁,适合工程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 最小配箍率 抗剪承载力 FRP混凝土梁 纵筋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靠度的再生混凝土梁最小配筋率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张凯建 肖建庄 +1 位作者 丁陶 胡博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13-219,共7页
为考察再生混凝土强度变异性对再生混凝土梁最小配筋率的影响,以普通混凝土梁最小配筋率为参照,保持规范目标可靠指标不变,分析了再生混凝土梁受弯时的最小配筋率和受剪时的最小配箍率,并将结果与普通混凝土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为考察再生混凝土强度变异性对再生混凝土梁最小配筋率的影响,以普通混凝土梁最小配筋率为参照,保持规范目标可靠指标不变,分析了再生混凝土梁受弯时的最小配筋率和受剪时的最小配箍率,并将结果与普通混凝土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再生混凝土梁受弯时,由于钢筋的存在,再生混凝土强度的变异性对其受弯承载力变异性的影响较小,再生混凝土梁的最小配筋率提高很小.对于再生混凝土梁受剪,当再生混凝土强度变异系数为0.2时,C30再生混凝土梁的最小配箍率为0.17%,相比较普通混凝土梁约增加32.0%.通过合理增加配筋可以保证再生混凝土梁的受弯、受剪可靠指标与普通混凝土梁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混凝土 强度变异性 最小 最小配箍率 可靠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型钢高强混凝土柱若干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9
3
作者 李俊华 赵鸿铁 +1 位作者 薛建阳 李锦论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2004年第1期44-47,共4页
从型钢高强混凝土柱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国内外大量研究资料及成果,给出了型钢高强混凝土柱混凝土最小保护层厚度、最小配箍率、型钢的合理用钢量、轴压比限值的设计建议值,旨在为型钢高强混凝土柱的设计以及有关规程的修订提供参考.
关键词 型钢高强混凝土 最小保护层厚度 最小配箍率 型钢合理用钢量 轴压比限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美规范钢筋混凝土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的计算对比 被引量:25
4
作者 叶列平 王宇航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2008年第1期88-95,共8页
基于各国混凝土梁的斜截面抗剪试验结果,对中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与美国ACI 318M—05规范的钢筋混凝土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进行了分析对比,并对最大和最小配箍率也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美国规范受剪承载... 基于各国混凝土梁的斜截面抗剪试验结果,对中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与美国ACI 318M—05规范的钢筋混凝土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进行了分析对比,并对最大和最小配箍率也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美国规范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的保证率比中国规范大,且两国规范公式保证率的差距随配箍特征值的增大而增大。通过比较得出,中国规范受剪承载力计算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梁 斜截面 受剪承载力 保证 折减系数 最大 最小配箍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