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多结点样条的自由曲线最小误差逼近及其应用
1
作者 余建德 黄静 《工程图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8-93,共6页
多结点样条函数具有良好的局部性,而最小二乘法对数据拟合的全局性较好,因此多结点样条函数最小二乘逼近的稳定性及数值精度都能得到有效的保证。该文综合两者的特点,实现了自由曲线离散数据最小逼近误差数学模型的建立。同时应用此数... 多结点样条函数具有良好的局部性,而最小二乘法对数据拟合的全局性较好,因此多结点样条函数最小二乘逼近的稳定性及数值精度都能得到有效的保证。该文综合两者的特点,实现了自由曲线离散数据最小逼近误差数学模型的建立。同时应用此数学模型于一些平面及空间(甚至一些带噪音的)自由曲线拟合上和几何造型骨骼化上,测试其对各种自由曲线的拟合效果,结果证明最小逼近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应用 最小误差逼近 多结点样条 自由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下爆炸爆源定位方法与误差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龙仁荣 付跃升 张庆明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81-185,共5页
提出了一种采用最小误差逼近法对水下爆源进行定位计算的方法。通过验证性实验表明,在有效传感器观测数据不小于4个的情况下,该方法完全可以满足现场测量的要求;该方法在个别测量数据准确性较差的情况下,仍能得出较好的计算结果。最后... 提出了一种采用最小误差逼近法对水下爆源进行定位计算的方法。通过验证性实验表明,在有效传感器观测数据不小于4个的情况下,该方法完全可以满足现场测量的要求;该方法在个别测量数据准确性较差的情况下,仍能得出较好的计算结果。最后分析了测点数据准确性、测点布置紊乱度、模型参数的准确性和测点数量对计算误差的影响,提出了定位计算实验所需要注意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力学 爆源定位方法 最小误差逼近 水下爆炸 误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轮廓线双向距离场的文物碎片拼接算法 被引量:10
3
作者 袁洁 周明全 +1 位作者 耿国华 张雨禾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07-212,218,共7页
在文物碎片自动拼接中,由于断裂部位受损造成几何特征缺失,传统基于几何驱动拼接算法难以拼合。为此,提出一种基于断裂部位轮廓线双向距离场的文物碎片自动拼接算法。通过提取文物碎片表面的显示脊线,从而得到碎片的纹饰特征,采用最小... 在文物碎片自动拼接中,由于断裂部位受损造成几何特征缺失,传统基于几何驱动拼接算法难以拼合。为此,提出一种基于断裂部位轮廓线双向距离场的文物碎片自动拼接算法。通过提取文物碎片表面的显示脊线,从而得到碎片的纹饰特征,采用最小逼近误差法提取表面纹饰轮廓上的特征点,依据顶点曲度值获取断裂面特征点,构建碎片断裂面轮廓线至表面特征点和断裂面特征点的双向距离场,引入欧式距离一致性和凹凸互补性的约束,构造特征描述符,定义匹配度函数获取特征点匹配对集合,使用四元数算法计算刚体变换矩阵,以迭代最近点法实现精确拼合。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断裂面拼接算法相比,该算法能节省拼合时间,且拼合误差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距离场 显示脊线 最小逼近误差 四元数 迭代最近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的间接自适应模糊控制器 被引量:2
4
作者 王舰 张福恩 +1 位作者 张东来 纪军红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8期154-158,共5页
自适应模糊控制为复杂对象的控制提供了有效途径,引起控制领域的广泛关注。针对一类单输入单输出非线性不确定对象,利用Popov超稳定理论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间接自适应模糊控制器设计方案。该方案首先采用对象模型构成理想的控制器,利用模... 自适应模糊控制为复杂对象的控制提供了有效途径,引起控制领域的广泛关注。针对一类单输入单输出非线性不确定对象,利用Popov超稳定理论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间接自适应模糊控制器设计方案。该方案首先采用对象模型构成理想的控制器,利用模糊系统的万能逼近特性构造若干模糊系统在线逼近未知的对象模型,然后将闭环系统转换为1个线性定常的前向环节和1个非线性时变的反馈环节组成的等效误差模型,通过Popov超稳定理论推导出稳定的参数自适应律。该方案能确保系统的输出渐近收敛到给定的参考信号,同时放宽了对最小逼近误差的限制,并且具有更广泛和灵活的参数调节形式。仿真结果验证了方案对非线性对象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接自适应模糊控制器 超稳定 万能逼近特性 最小逼近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轨迹线性化和自适应模糊系统的导弹自动驾驶仪设计 被引量:1
5
作者 肖科 雷虎民 +2 位作者 邵雷 段朝阳 王君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11,42,共6页
基于轨迹线性化方法和自适应模糊系统理论,设计了一种新的鲁棒自适应导弹自动驾驶仪。根据时标分离原则,将导弹非线性模型划分为快、慢2个回路。利用快速跟踪微分器提取快变量的微分信号,在此基础上使用轨迹线性化方法设计快回路控制器... 基于轨迹线性化方法和自适应模糊系统理论,设计了一种新的鲁棒自适应导弹自动驾驶仪。根据时标分离原则,将导弹非线性模型划分为快、慢2个回路。利用快速跟踪微分器提取快变量的微分信号,在此基础上使用轨迹线性化方法设计快回路控制器,实现了快回路的非线性解耦,抑制了扰动;使用自适应模糊控制理论设计慢回路控制器,抵消了系统总不确定性和外界干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在最小逼近误差界未知的情况下,通过在线自适应调节的方法获得其估计值并利用此值设计了自适应鲁棒补偿项,克服了系统逼近误差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该自动驾驶仪具有快速的跟踪能力和良好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迹线性化控制 自适应模糊系统 最小逼近误差 鲁棒性 自动驾驶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稳定理论的间接自适应模糊控制器 被引量:1
6
作者 王舰 宋申民 +1 位作者 张福恩 纪军红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38-242,247,共6页
针对一类单输入单输出非线性不确定对象,利用Popov超稳定理论提出一种新的间接自适应模糊控制器设计方法,构造了参数可调的模糊控制器在线逼近理想控制器,推导出模糊控制器的参数自适应律,并对系统状态的有界性进行了分析.最后分别利用... 针对一类单输入单输出非线性不确定对象,利用Popov超稳定理论提出一种新的间接自适应模糊控制器设计方法,构造了参数可调的模糊控制器在线逼近理想控制器,推导出模糊控制器的参数自适应律,并对系统状态的有界性进行了分析.最后分别利用一阶非线性对象和Duffing强迫振荡对象对该方案进行了仿真,结果验证了方案对非线性对象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该方法能够保证系统输出渐近收敛到给定的参考信号,并放宽了对最小逼近误差的限制,同时可获得更为灵活的参数调节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模糊控制器 超稳定 最小逼近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的光合作用参数反演算法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邱晓晗 张玉钧 +4 位作者 殷高方 石朝毅 余晓娅 赵南京 刘文清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194-2197,共4页
快相叶绿素荧光诱导曲线中蕴含着丰富光合作用信息。该信息可以反映出植物的生存状态、病理以及受到胁迫时的生理变化趋势等多种信息。通过采集藻类荧光及诱导光信号,拟合快相叶绿素荧光动力学曲线。基于最小二乘拟合方法,提出自适应最... 快相叶绿素荧光诱导曲线中蕴含着丰富光合作用信息。该信息可以反映出植物的生存状态、病理以及受到胁迫时的生理变化趋势等多种信息。通过采集藻类荧光及诱导光信号,拟合快相叶绿素荧光动力学曲线。基于最小二乘拟合方法,提出自适应最小误差逼近的方法对快相叶绿素荧光动力学曲线进行多元非线性回归拟合,实现Fo(固定荧光)、Fm(最大荧光产率)、σPSII(PSII的功能吸收截面)等细节参数的反演。实现了蛋白核小球藻光合作用参数反演,并实验了在Cu2+胁迫环境下,蛋白核小球藻的生理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绿素荧光 光合作用参数反演 自适应最小误差逼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几何结构的零件切片轮廓特征点提取方法 被引量:3
8
作者 张镇 吕秋娟 郑重 《工具技术》 2009年第10期31-35,共5页
零件功能的多样性决定了其几何结构的多样性。为深入理解产品的设计意图和获得零件的精确描述,在对零件的三维数据进行预处理时,需要针对不同结构的零件,运用不同的处理方法。本文对预处理中的特征点提取方法做了一些探索。首先,根据传... 零件功能的多样性决定了其几何结构的多样性。为深入理解产品的设计意图和获得零件的精确描述,在对零件的三维数据进行预处理时,需要针对不同结构的零件,运用不同的处理方法。本文对预处理中的特征点提取方法做了一些探索。首先,根据传统分类法将零件分为规则结构零件和非规则结构零件,具体描述了其特征点性质;然后,分别采用对应的特征点提取算法对其进行处理;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征点 提取 规则结构 非规则结构 自适应支撑区域 最小误差逼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觉引导的装配机器人平面定位补偿方法 被引量:9
9
作者 沈程慧 白瑞林 李新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9-84,共6页
为了提高选择顺应性装配机器手臂(SCARA)机器人平面定位的精度,采用网格模型结合最小距离误差逼近的方法,首先构建SCARA机器人平面定位的简化模型,概述网格模型构建原理,然后通过视觉采集机器人末端第1次到达的实际点与期望点相对位置关... 为了提高选择顺应性装配机器手臂(SCARA)机器人平面定位的精度,采用网格模型结合最小距离误差逼近的方法,首先构建SCARA机器人平面定位的简化模型,概述网格模型构建原理,然后通过视觉采集机器人末端第1次到达的实际点与期望点相对位置关系,构建可变参量的起始网格模型,再采用最小距离误差逼近,求解下一步构建可变参量网格模型起始点,最后由期望点在网格模型中位置分布情况决定模型粒度点的收敛更新方向。结果表明,视觉引导的定位补偿策略弥补了因模型不精准而造成的平面定位精度不高的现象;空间插值补偿法定位精度为1mm^3mm,平面定位补偿精度较之有较大提高。该方法调节的参量单一、机器末端移动次数明确、工业应用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光学 视觉引导 SCARA机器人 网格模型 最小距离误差逼近 平面定位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