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园地定级中复杂地貌区位作用分的优化算法研究——基于最小费用路径模型
1
作者 胡后峰 郭永龙 +1 位作者 王瑾 刘慧芳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11-622,共12页
为提高园地定级中区位作用分的计算精度,本研究基于最小费用路径(LCP)模型探索一种适用于复杂地貌的区位作用分算法。首先提出一种基于栅格的LCP模型,该模型考虑水域、铁路、高速三类地理阻隔,通过差异化设定各地类单位通勤时间耗费,并... 为提高园地定级中区位作用分的计算精度,本研究基于最小费用路径(LCP)模型探索一种适用于复杂地貌的区位作用分算法。首先提出一种基于栅格的LCP模型,该模型考虑水域、铁路、高速三类地理阻隔,通过差异化设定各地类单位通勤时间耗费,并结合表征地形起伏的DEM数据,模拟仿真现实交通情况,以计算源栅格单元到各个栅格单元的累计最小通勤时间耗费来表征区位优劣度;其次将该算法应用于园地定级区位因素计算,并与最小累计阻力(MCR)模型区位要素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实证LCP模型的实践优越性。结果表明:LCP模型能够有效绕过水域、铁路、高速等地理阻隔,并基于各地类差异化通勤费用及DEM高程数据,计算复杂地貌间的区位要素作用分。MCR模型区位作用分结果空间分布形态更加平滑、理想,空间分异性弱,LCP模型的区位作用分计算结果在地貌类型交界区以及山谷地区有明显的区位优劣度对比,空间分异性更强。与MCR模型的区位作用分计算结果相比,LCP模型计算结果的值域扩大了9.01,方差也显著增加了23.49,平均值下降了5.25,空间分异性更强,优化表征了实际区位优劣度。研究表明,LCP模型可以为园地等自然资源在复杂地貌条件下的定级工作提供有效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资源定级 园地 最小费用路径模型 复杂地貌 太谷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图论的带模糊约束最小费用与最小时间问题 被引量:1
2
作者 马志宏 张海燕 《天津农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2期42-44,共3页
为了寻求工程实施中费用与时间的最小化问题,在构造多因素隶属度PERT图和建立隶属函数模型的基础上,给出了最短路径的算法,并运用模糊约束量来解决带最小化时间因素的最小费用流问题。同时,给出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及算法。
关键词 图论 模糊约束 最小费用 最短路径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CR的历史文化景观廊道构建研究——以福州市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戴姗霖 柳书常 吴小刚 《林业调查规划》 2021年第2期193-200,共8页
以福州市中心城区为例,选择历史文化景观为源点,采用最小费用路径模型(MCR)和重力模型,构建历史文化景观廊道。基于景观格局理论,分析5、10、20、30、40、50、60、100、120、160、200 m的廊道宽度对区域的影响,确定靠近滨水、道路、公... 以福州市中心城区为例,选择历史文化景观为源点,采用最小费用路径模型(MCR)和重力模型,构建历史文化景观廊道。基于景观格局理论,分析5、10、20、30、40、50、60、100、120、160、200 m的廊道宽度对区域的影响,确定靠近滨水、道路、公园绿地和山体的廊道适宜宽度。研究结果表明,西湖历史文化风貌区、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周边的源地联系强度较大,是当前城市规划保护的重点区域;通过最小费用路径提取的廊道与当前规划的廊道基本吻合,部分未被覆盖区域主要集中在仓山区中部;靠近滨水、道路、公园绿地和山体区域的廊道宽度分别设置为30~60 m、5~20 m、30~50 m和30~60 m较为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景观廊道 最小费用路径模型(mcr) 廊道宽度 土地利用类型 景观阻力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