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综合模型法评估黄河三角洲湿地景观连通性 被引量:21
1
作者 吴钰茹 吴晶晶 +2 位作者 毕晓丽 栗云召 肖鲁湘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315-1326,共12页
景观连通性是区域生态系统功能完整的重要表征。连通性的评估对生态系统管理和保护规划有重要意义。综合常用的景观连通性评估模型,即最小耗费距离模型与电路理论模型,根据生态网络构建的一般范式,采取两种不同阻力面赋值方案,对黄河三... 景观连通性是区域生态系统功能完整的重要表征。连通性的评估对生态系统管理和保护规划有重要意义。综合常用的景观连通性评估模型,即最小耗费距离模型与电路理论模型,根据生态网络构建的一般范式,采取两种不同阻力面赋值方案,对黄河三角洲的湿地景观连通性进行评估,并对比分析了两种模型的基本原理、工作性能、分析尺度等。结果表明:最小耗费距离模型能够识别最优生态廊道,为景观连通性评估提供基本模式。电路理论则能扩展到潜在生态廊道和关键生态点的量化识别,能确定具有生态功能的"夹点"和障碍区的空间位置。综合两种模型,可以量化评估黄河三角洲湿地景观连通性,空间化三角洲湿地保护恢复的管理目标,即潜在廊道和关键生态节点,为区域生态系统功能评估和管理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小耗费距离模型 电路理论 景观连通性 黄河三角洲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CR模型和Kriging的海口市景观格局优化分析 被引量:23
2
作者 佘宇晨 陈彩虹 +1 位作者 贺丹 陆禹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33-238,共6页
以海口市为研究对象,采用最小耗费距离模型和克里格差值法,对海口市景观格局进行了优化研究,以为海口市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海口市有生态源地46块,北部数量少而规模大、南部数量多而规模小,主要受社会经济活动和地形地貌... 以海口市为研究对象,采用最小耗费距离模型和克里格差值法,对海口市景观格局进行了优化研究,以为海口市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海口市有生态源地46块,北部数量少而规模大、南部数量多而规模小,主要受社会经济活动和地形地貌的影响。2)隐性生态阻力面与显性生态阻力面构建了综合生态阻力面,相比传统方法构建的阻力面,理论上更接近实际状态。隐性生态阻力面与显性生态阻力面的差异能反映生态脆弱局部,这些局部是容易被忽视而又需要重点建设的区域。3)海口市有生态廊道92条,其中建设用地生态廊道21条,耕地生态廊道13条,林地生态廊道58条;有生态节点64个,其中建设用地生态节点1个,耕地生态节点11个,林地生态节点52个。生态廊道和生态节点的功能因类型差异而不同,在生态建设中需采取科学合理的建设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口市 最小耗费距离模型 克里格插值法 景观格局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SPA模型的北京市延庆区城乡生态网络构建 被引量:29
3
作者 孔阳 王思元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13-121,共9页
【目的】随着北京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北京生态环境趋于恶化,城市生态安全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生态网络的构建能够减缓快速城市化带来的城乡景观格局破碎化等危害,对保护城市生物多样性意义重大。【方法】本文选取北京市延庆区作为研究区,... 【目的】随着北京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北京生态环境趋于恶化,城市生态安全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生态网络的构建能够减缓快速城市化带来的城乡景观格局破碎化等危害,对保护城市生物多样性意义重大。【方法】本文选取北京市延庆区作为研究区,基于ArcGIS软件平台,对北京市延庆区遥感影像进行解译得到土地覆被类型,将土地覆被类型分为前景和背景,采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方法得到7类景观类型,将其中的核心区识别为重要生态源地,运用最小耗费距离模型和网络分析法得到最佳阈值下的生态网络,在此基础上提出延庆区的生态网络优化建议。【结果】(1)延庆区整体破碎度较低,不同类型间的物质和能量迁移比较通畅,整体景观多样性较高,但城市内生境斑块数目较少,廊道较为匮乏。(2)最适合延庆区生态网络现状结构的距离阈值为20000 m,此时网络闭合度α为0.73。(3)林地、耕地是研究区域潜在生态廊道的重要构成景观类型,其中林地面积最大,为17452.9 hm2,占廊道总面积的81.1%。【结论】MSPA方法具有评价几何连通性较准确细致、需要的数据量小、分析结果可视化等优点,而网络分析法可以对生态网络进行优化,因此基于MSPA方法和网络分析法对延庆区的生态网络构建精度更加细致准确,研究结果对延庆区的生态网络构建以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具有指导作用和实践价值,同时能够为其他地区的生态网络构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网络 最小耗费距离模型 生态廊道 延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功能网络评价的城市生态安全格局研究-以常州市为例 被引量:48
4
作者 张小飞 李正国 +3 位作者 王如松 王仰麟 李锋 熊侠仙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28-736,共9页
基于景观功能网络评价,提出城市复合空间优化方案,并选择常州市为研究区,实证城市生态安全格局理念在空间优化过程中的操作性。由于城市为整合社会、经济与生态功能的复合生态系统,本研究首先依据城市景观功能与结构特征,将城市空间结... 基于景观功能网络评价,提出城市复合空间优化方案,并选择常州市为研究区,实证城市生态安全格局理念在空间优化过程中的操作性。由于城市为整合社会、经济与生态功能的复合生态系统,本研究首先依据城市景观功能与结构特征,将城市空间结构分为支持社会经济功能的红色景观,维持能源、资金、产品与信息传播、流通的灰色景观、保持生物多样性与调节区域环境的蓝色景观及绿色景观。其次由功能网络连通性及其相互作用的角度分析城市景观格局、功能流路径与不同功能流在空间上的相互作用,以获得生态功能冲突与环境敏感区域的空间位置。最后,从功能整体协调发展角度,将研究区分为优化开发、调整开发、限制开发及禁止开等分区,针对其存在的生态安全问题,提出符合城市生态安全的空间优化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生态安全 景观格局 景观功能网络 最小耗费距离模型 常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服务的城乡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 被引量:40
5
作者 王洁 李锋 +1 位作者 钱谊 殷春雪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99-205,共7页
以安徽淮北市为例,针对城市发展所造成的城乡生态环境品质降低等问题,期望通过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维护区域生态系统健康与稳定。文章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和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理论,利用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价以及耗费距离模型等分析方法... 以安徽淮北市为例,针对城市发展所造成的城乡生态环境品质降低等问题,期望通过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维护区域生态系统健康与稳定。文章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和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理论,利用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价以及耗费距离模型等分析方法,通过模拟重要生态廊道,与现有廊道进行对比,发现问题并提出优化策略,优化城市景观结构与功能,改善城乡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结果表明,淮北城市森林在空间上的衔接性不高;研究区域内众多湿地没有足够的廊道相连,尚未形成良好的湿地生态网络;主城区交通廊道密度较高,但连接度不够,乡村地区交通廊道分布较少且稀疏。因而进行城乡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十分重要和必要。研究结果可为淮北生态城市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为其他相关研究提供思路和方法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服务 景观生态安全格局 最小耗费距离模型 生态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景观功能网络概念的景观格局优化——以台湾地区乌溪流域典型区为例 被引量:57
6
作者 张小飞 王仰麟 李正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707-1713,共7页
景观格局连通度与景观功能联系程度息息相关,不论维持生态稳定或促进城市社会经济发展,都必须提升景观结构的空间联系。选择台湾地区乌溪流域典型区为研究区,面对台湾地区城市发展所造成的生态环境品质降低及自然栖息地破碎化等问题,期... 景观格局连通度与景观功能联系程度息息相关,不论维持生态稳定或促进城市社会经济发展,都必须提升景观结构的空间联系。选择台湾地区乌溪流域典型区为研究区,面对台湾地区城市发展所造成的生态环境品质降低及自然栖息地破碎化等问题,期望通过生态功能网络构建,维护生态稳定及制约建成区的无序蔓延。基于景观功能与结构相互作用理论,景观功能的空间强度受景观类型、空间结构及相对距离的影响而产生差异,利用耗费距离模型,结合景观类型、景观格局特征、景观功能相互作用以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等分析方法,分析了台湾地区乌溪流域典型区的生态功能空间差异,进而基于最小累积耗费算法构建生态廊道,提出景观格局优化方案,以作为台湾地区未来景观生态建设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功能网络 景观格局优化 最小耗费距离模型 台湾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地区景观生态连接度评估 被引量:48
7
作者 武剑锋 曾辉 刘雅琴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691-1701,共11页
以最新的土地利用变更调查资料为基本信息源,利用最小耗费距离模型和障碍影响指数、景观连接度指数计算方法,对深圳市的景观连接度进行综合评价,并分析导致景观格局变化的内在驱动机制,探讨连接度评价方法的使用效果。结果表明,林地和... 以最新的土地利用变更调查资料为基本信息源,利用最小耗费距离模型和障碍影响指数、景观连接度指数计算方法,对深圳市的景观连接度进行综合评价,并分析导致景观格局变化的内在驱动机制,探讨连接度评价方法的使用效果。结果表明,林地和城市建设用地是导致工作区障碍影响指数空间分异的主要景观成分类型;全市生态资源用地类型呈现明显的碎裂化和孤岛状分布格局,而建设用地扩张过程中的无序性和不合理性是导致景观格局劣化的真正原因;摈弃以往不合理的土地开发模式,利用残存的生态资源辅助以必要的人工保护、恢复和建设工作来改善无连接区域内的景观连接度水平,强化建成区内的绿地建设工作,是提升深圳市景观连接度水平的3种有效策略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连接度 最小耗费距离模型 城市化 深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现代田园城市的成都市景观格局优化 被引量:7
8
作者 李咏红 陈雅琳 +1 位作者 付泽强 香宝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83-190,共8页
区域景观格局优化对提升生态系统的功能及价值、限制城市格局无序蔓延具有重要意义。以成都市为研究区,应用RS与GIS技术,运用景观指数和生态服务功能评价方法深入分析研究区景观格局时空变化特征和区域生态功能空间差异,并在此基础上辨... 区域景观格局优化对提升生态系统的功能及价值、限制城市格局无序蔓延具有重要意义。以成都市为研究区,应用RS与GIS技术,运用景观指数和生态服务功能评价方法深入分析研究区景观格局时空变化特征和区域生态功能空间差异,并在此基础上辨识生态源地的空间分布,以"田园城市"理念为指导,应用累积耗费距离模型,构建区域生态廊道和生态节点,探索现代田园城市景观格局优化的途径。结果表明:在城市化建设中,有大量的耕地被转化成了建设用地;区域生态功能强度空间差异性显著;生态源地主要分布在龙门山、邛崃山、长丘山和龙泉山一带;根据研究区实际情况构建了"四环六射"的道路生态廊道、河流廊道以及圈层农业廊道;形成了交汇点、湿地和森林公园为主的生态节点。该研究方法及结果对成都市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及解决中国大都市发展中的"大城市病"问题具有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都 现代田园城市 景观格局优化 景观指数 最小耗费距离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市景观格局演变与廊道网络构建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邵国权 许吉仁 +2 位作者 戴文婷 宋丽娜 董霁红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3-79,共7页
以南京市1990、2000和2010年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选取合适的景观格局指数,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和RS、GIS技术,揭示南京市20年的景观格局演变特征。通过生态源点信息提取、最小累计距离耗费模型,构建南京市廊道生态网络。结果表明:①1990... 以南京市1990、2000和2010年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选取合适的景观格局指数,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和RS、GIS技术,揭示南京市20年的景观格局演变特征。通过生态源点信息提取、最小累计距离耗费模型,构建南京市廊道生态网络。结果表明:①1990—2010年,南京市景观格局变化显著,在斑块类型尺度水平上表现为农田面积大量减少、破碎程度增加,建设用地面积增加、趋向集聚化发展,林地面积增加、斑块形状复杂化,水体景观比例先减后增、形状趋于规则化。在景观尺度水平上表现为景观整体多样性、破碎程度增加,自然景观空间异质性增强,各景观类型斑块形状相似化发展;②在累计耗费距离大的源地间构建垫脚石,可以有效增强景观的连通性、优化生态网络结构、发挥其生态服务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格局 演变 廊道网络 最小耗费距离模型 南京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丘陵城市土地生态敏感性评价及景观生态格局优化研究 被引量:38
10
作者 翟端强 叶强 何玮琪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33-138,共6页
以地处湖南丘陵地区浏阳市为例,选取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生态安全三方面要素10个生态敏感性因子作为评价指标,基于多因素叠加分析和GIS空间分析方法,获得浏阳市生态敏感性空间分布。在生态敏感性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对浏阳市景观格局分析... 以地处湖南丘陵地区浏阳市为例,选取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生态安全三方面要素10个生态敏感性因子作为评价指标,基于多因素叠加分析和GIS空间分析方法,获得浏阳市生态敏感性空间分布。在生态敏感性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对浏阳市景观格局分析,应用最小累积耗费距离模型进行市域景观格局优化,并将优化成果应用于浏阳市中心城区景观绿地系统规划。结果表明:1)浏阳市生态敏感性总体较高,总体分布规律为城镇区域较低,市域中西部区域偏低,东北部区域相对较高,高度敏感区、中度敏感区、低度敏感区和非敏感区分别占市域总面积的52.99%、18.20%、18.79%和10.02%;2)浏阳市域内优势景观类型明显、异质性差,景观形状复杂、破碎化程度较高,整体连通性差,景观生态系统不稳定,不利于现状景观空间格局的维持。结合敏感性景观格局分析结果,构建生态源地、廊道和节点等景观要素,形成以林地、绿地等为主的生态斑块,河流、道路绿带为主的生态廊道,土地利用作为绿色基质的景观优化格局,并利用优化成果对浏阳市中心城区景观绿地系统进行规划设计,实现丘陵城市土地利用生态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湖南丘陵地区 生态敏感性 最小耗费距离模型 景观格局分析优化 城市绿地系统 浏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