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预测误差滤波及时域最小熵转换波阻抗的方法及其应用
1
作者 李玉民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36-44,共9页
本文主要论及了基于AR模型的信号恢复方法和利用时域变换的最小熵谱外推方法来恢复反射系数序列,从而实现波阻抗的转换。这种方法相对于合成声波测井的优点是克服了人工干预的主观性。填充了谱中5~10Hz的缺口,能较好地恢复主要层的阻... 本文主要论及了基于AR模型的信号恢复方法和利用时域变换的最小熵谱外推方法来恢复反射系数序列,从而实现波阻抗的转换。这种方法相对于合成声波测井的优点是克服了人工干预的主观性。填充了谱中5~10Hz的缺口,能较好地恢复主要层的阻抗。但由于方法本身的稀疏反射系数序列假设前提,使得弱层的分辨较差。文中给出了在某海区储层分析及烃类检测中的应用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测 误差滤波 时域 最小熵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最小叉熵方法推导期权定价二叉树模型 被引量:2
2
作者 李英华 李兴斯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77-780,共4页
借助最小叉熵方法建立了新模型,即把标的资产(股票)价格看成一个信息系统,根据以往股票价格的历史信息给出股票价格的一个概率密度作为先验概率密度,然后在当前股票价格变化的随机变量的矩约束下,用最小叉熵方法来预测n△t时闻点... 借助最小叉熵方法建立了新模型,即把标的资产(股票)价格看成一个信息系统,根据以往股票价格的历史信息给出股票价格的一个概率密度作为先验概率密度,然后在当前股票价格变化的随机变量的矩约束下,用最小叉熵方法来预测n△t时闻点末的股票价格分布最靠近先验概率的概率密度,从而得到参数P、u、d.新模型直接可用现有非线性规划算法进行求解或者转化为其对偶形式用无约束优化来求解,计算方便,经济、物理含义明确,有效克服了二又树及其演化方法的不足,且不受股票价格变化运动形式限制,是一个统一的模型.与B-S、CRR、JR、TGR、Wil1、Wil2方法数值比较结果表明,多数情况下新方法收敛速度快,计算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期权定价 最小方法 二叉树期权定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SAR成像最小熵自聚焦与相位补偿的一致性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邱晓晖 赵阳 +1 位作者 Alice Heng Wang CHENG Siew-Yam Yeo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799-1801,共3页
该文对ISAR成像的最小熵自聚焦(Minimum Entropy Auto-focusing,MEA)与相位补偿之间的一致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文中的数学推导证明了对于ISAR距离-多普勒成像,相位补偿后的剩余相位误差为0时的相位补偿量不一定是ISAR图像熵函数的极小点... 该文对ISAR成像的最小熵自聚焦(Minimum Entropy Auto-focusing,MEA)与相位补偿之间的一致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文中的数学推导证明了对于ISAR距离-多普勒成像,相位补偿后的剩余相位误差为0时的相位补偿量不一定是ISAR图像熵函数的极小点,这与ISAR成像目标有关。仿真实验也表明使ISAR图像熵最小时的相位补偿剩余相位误差却未必为0,只有当目标本身的图像熵不大于任何非零剩余相位误差所对应的成像结果的熵时,ISAR成像的最小熵自聚焦才与相位补偿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SAR 相位补偿 最小熵方法 ISAR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EPA-RST-NBNC的复杂设备智能故障诊断方法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张超 马存宝 +1 位作者 宋东 许家栋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480-2485,共6页
结合最小熵原理法(MEPA)的数据离散功能,粗糙集理论(RST)的数据分析和容错能力,以及朴素贝叶斯网络分类器(NBNC)的并行推理能力,采用串行集成思想,提出了一种基于MEPA-RST-NBNC的复杂设备智能故障诊断方法。首先利用MEPA实现连续条件属... 结合最小熵原理法(MEPA)的数据离散功能,粗糙集理论(RST)的数据分析和容错能力,以及朴素贝叶斯网络分类器(NBNC)的并行推理能力,采用串行集成思想,提出了一种基于MEPA-RST-NBNC的复杂设备智能故障诊断方法。首先利用MEPA实现连续条件属性的离散化,形成离散化诊断决策表;然后利用RST分辨矩阵实现故障特征的简化,并采用最大聚类比原则提取出最佳约简;最后根据约简诊断决策表建立NBNC模型来实现高效快速的诊断推理。故障诊断实例表明该方法不仅克服了RST诊断法的规则搜索和临界误判问题,而且避免了NBNC诊断法的维数灾难问题,具有较强的工程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小原理方法 粗糙集 朴素贝叶斯网络分类器 故障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量城镇用地区域配置研究--以湖北省为例 被引量:13
5
作者 洪建国 杨钢桥 +1 位作者 苗欣 张友安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39-45,67,共8页
研究目的:分析区域城镇用地配置的影响因素及指标,提出增量城镇用地区域配置的方法。研究方法:文献综述法、最小相对熵方法和三标度AHP方法。研究结果:(1)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角度提出了城镇用地现状规模、城镇人口增长预测值、GDP增长... 研究目的:分析区域城镇用地配置的影响因素及指标,提出增量城镇用地区域配置的方法。研究方法:文献综述法、最小相对熵方法和三标度AHP方法。研究结果:(1)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角度提出了城镇用地现状规模、城镇人口增长预测值、GDP增长预测值、单位面积城镇用地承载城镇人口、单位面积城镇用地GDP 5个指标组成的增量城镇用地合理配置指标体系。(2)采用最小相对熵方法求取各影响指标的权重,提出了增量城镇用地区域配置的方法。研究结论:(1)本文的指标体系不仅考虑了不同区域城镇用地的历史以及规划期内的发展趋势,而且体现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节约集约用地的要求。(2)采用最小相对熵方法求取各影响指标的权重,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了所计算的指标权重值的精确性;采用三标度法构建判断矩阵,使得专家打分过程更加简单易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规划 增量城镇用地配置 最小相对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