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轨道电路列车最小安全间隔时间计算 被引量:2
1
作者 吴汶麒 韩立春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01年第2期36-40,共5页
采用数字轨道电路作为车一地信息传输设各及列车定位设备时,列车之间的安全间隔距离必须以数字轨道电路的长度作为最小计量单位。本文在推导出列车安全间隔时间计算公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最小列车安全间隔时间的数字轨道电路长度的... 采用数字轨道电路作为车一地信息传输设各及列车定位设备时,列车之间的安全间隔距离必须以数字轨道电路的长度作为最小计量单位。本文在推导出列车安全间隔时间计算公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最小列车安全间隔时间的数字轨道电路长度的推荐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闭塞 数字轨道电路 最小安全间隔时间 计算 列车自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型间隔的机场终端区流量优化 被引量:9
2
作者 曹力 邓雪云 +1 位作者 王旭辉 黄圣国 《系统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60-364,共5页
在传统流量优化模型的基础上,综合飞机机型、尾流间隔时间等因素,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型的机场流量动态优化模型.考虑各种机型飞机起降特性差异和现代空管人员的实际需要,该模型进一步细化了各种机型起降间隔的分类关系,实现了机场终端区... 在传统流量优化模型的基础上,综合飞机机型、尾流间隔时间等因素,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型的机场流量动态优化模型.考虑各种机型飞机起降特性差异和现代空管人员的实际需要,该模型进一步细化了各种机型起降间隔的分类关系,实现了机场终端区流量的优化分配,提高了终端区交通流量;并在此模型基础上,给出了确定满足此分配方案的机型起降队列方法,为空管人员提供有效的决策参考.最后以单跑道机场为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中交通流量管理 流量优化 机型 最小时间间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型的机场流量优化方法 被引量:6
3
作者 曹力 邓雪云 +1 位作者 王旭辉 黄圣国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46-650,共5页
研究了空中交通流量管理中机场终端区的流量最优分配问题。综合飞机机型、飞行间隔等因素,提出了一种基于飞机类型等因素的机场流量分配的模型。利用该模型可以实现对终端区某一时段现有容量的优化分配,减少航班延误;同时又能够确定满... 研究了空中交通流量管理中机场终端区的流量最优分配问题。综合飞机机型、飞行间隔等因素,提出了一种基于飞机类型等因素的机场流量分配的模型。利用该模型可以实现对终端区某一时段现有容量的优化分配,减少航班延误;同时又能够确定满足此分配方案的飞机类型的起降次序。最后以单跑道机场为例,对模型进行了验证,证明该模型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中交通流量管理 优化 机型 最小时间间隔 起降次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无越行区段通过能力计算方法 被引量:11
4
作者 武旭 崔艳萍 +1 位作者 胡思继 郭晓清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0-115,共6页
针对高速铁路无越行区段,根据对其标准通过能力和使用通过能力及使用通过能力弹性系数的定义,提出基于列车运行图平均最小列车间隔时间的区段标准通过能力和考虑列车运行图缓冲时间的区段使用通过能力的计算方法。通过分析高速铁路区段... 针对高速铁路无越行区段,根据对其标准通过能力和使用通过能力及使用通过能力弹性系数的定义,提出基于列车运行图平均最小列车间隔时间的区段标准通过能力和考虑列车运行图缓冲时间的区段使用通过能力的计算方法。通过分析高速铁路区段无越行条件下运行列车组两列车在中间站停车办理作业对区段额外占用时间的影响,并结合有停车作业列车出现的概率,推导列车在中间站停车平均额外占用区段时间的算式,进而得到列车运行图平均最小列车间隔时间的算式;由给出的允许列车后效晚点时长计算得到平均列车运行图缓冲时间。利用算例验证了高速铁路无越行区段通过能力计算方法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过能力 无越行区段 高速铁路 通过能力弹性系数 最小列车间隔时间 额外占用区段时间 列车运行图缓冲时间 运行列车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客流区段通过能力计算新方法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赵东 胡思继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6,共6页
以扣除系数为基础的铁路通过能力计算方法属于静态确定型方法,仅在"按图行车"、设备无故障以及列车运行无延误的条件下才适用,然而实际运输生产中,列车延误与设备故障是无法避免的,此时传统计算方法必然存在缺陷。因此,本文... 以扣除系数为基础的铁路通过能力计算方法属于静态确定型方法,仅在"按图行车"、设备无故障以及列车运行无延误的条件下才适用,然而实际运输生产中,列车延误与设备故障是无法避免的,此时传统计算方法必然存在缺陷。因此,本文提出一种新方法,该方法是以保证列车运行质量为决策依据,避免扣除系数取值差异对计算精度的影响,并以该区段实际列车运行状态为基础,基于动态参数,按给定反映列车运行工作质量要求水平的允许列车后效晚点时间总值等条件计算区间通过能力。实例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能够适应高速铁路客流动态变化特点,满足高速铁路适应市场竞争机制的需要,同时有利于提高铁路运输服务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客流区段 通过能力 有越行区段 最小列车间隔时间 列车运行图缓冲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流水作业的施工段排序方法 被引量:12
6
作者 姚玉玲 周往莲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11-515,共5页
选择总工期最短的施工段施工次序是桥梁工程施工进度计划编制中的关键问题之一。通过对流水作业基本原理及方法的分析,提出了确定施工段最优施工次序的"最小间隔时间法"。结合工程实例,依据流水作业法的作图原则,给出了计算... 选择总工期最短的施工段施工次序是桥梁工程施工进度计划编制中的关键问题之一。通过对流水作业基本原理及方法的分析,提出了确定施工段最优施工次序的"最小间隔时间法"。结合工程实例,依据流水作业法的作图原则,给出了计算工序最小开工时间间隔、确定施工段最优次序的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较方便地得出施工段的最优施工次序,所得的最优解有较高的可信度,是一种在不增加资源和额外投入的条件下有效缩短施工工期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流水作业 施工段 排序 工序 最小间隔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监控城域以太网性能的方法
7
作者 郭雯琦 戴锦友 郭川生 《光通信研究》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9-21,共3页
为了更方便地监控城域以太网的性能参数,文章提出一种结合ITU-T Y.1731标准的UDAPM(用户可定义的自动性能监测)方法。介绍了性能参数测试原理,阐明了UDAPM模块具体监控性能参数的实现原理,并分析了具体的UDAPM模块设计方案。试验结果表... 为了更方便地监控城域以太网的性能参数,文章提出一种结合ITU-T Y.1731标准的UDAPM(用户可定义的自动性能监测)方法。介绍了性能参数测试原理,阐明了UDAPM模块具体监控性能参数的实现原理,并分析了具体的UDAPM模块设计方案。试验结果表明,用户可以设置最小时间间隔和相关参数阈值,并能显示历史监控情况和实时监控情况,具备可行性。通过在几项性能指标上对比ITU-T Y.1731协议,证实了该模块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TU-TY 1731标准 以太网性能监控 用户可定义的自动性能监测 最小时间间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点线一体化的高速铁路通过能力计算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王宇强 方波 +1 位作者 魏玉光 韩学雷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9,共9页
在分析现有高速铁路通过能力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通过能力计算方法。将车站虚拟为一个区间,从而将计算车站通过能力转化为计算虚拟区间通过能力,实现高速铁路通过能力研究的车站区间一体化。在车站虚拟化的基础上,计算不同列... 在分析现有高速铁路通过能力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通过能力计算方法。将车站虚拟为一个区间,从而将计算车站通过能力转化为计算虚拟区间通过能力,实现高速铁路通过能力研究的车站区间一体化。在车站虚拟化的基础上,计算不同列车组的最小列车间隔时间,采用平均最小列车间隔法计算虚拟区间通过能力。通过比较各大型客运站所对应虚拟区间的通过能力,选其中最小者为该区段的通过能力。新方法可以更方便地处理跨线列车和车站各项作业对平均最小列车间隔时间的影响,也可以使运行图结构更加简单,从而简化计算过程。以京沪高速铁路为例,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点线一体化 虚拟区间 通过能力 最小列车间隔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端降雨事件对南方红壤区径流和输沙的影响——基于赣江支流濂江上游流域的长序列分析(1984-2020年) 被引量:6
9
作者 赵利祥 郭忠录 +2 位作者 聂小飞 廖凯涛 郑海金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133-2143,共11页
为探究极端降雨对南方红壤区流域水沙的影响,本文基于江西省鄱阳湖水系赣江上游濂江流域1984—2020年逐日降雨量、径流量和输沙量数据,使用95百分位法计算极端降雨,并采用最小事件间隔时间法分割降雨事件,综合应用Pettitt检验和线性回... 为探究极端降雨对南方红壤区流域水沙的影响,本文基于江西省鄱阳湖水系赣江上游濂江流域1984—2020年逐日降雨量、径流量和输沙量数据,使用95百分位法计算极端降雨,并采用最小事件间隔时间法分割降雨事件,综合应用Pettitt检验和线性回归方法对水沙突变、影响因子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发生极端降雨事件的时期是流域泥沙输出的关键时期,极端降雨对输沙量的贡献率达85.58%~87.79%,而对径流量的贡献为38.33%~43.42%。(2)在极端降雨情景下,年径流量从1984—1995年的209.21×10^(6)m^(3)下降到1996—2020年的165.23×10^(6)m^(3),而年输沙量从1984—1995年的3.65×10^(4)t增加到1996—2020年的12.8×10^(4)t,相比于1984—1995年,1996—2020年的极端降雨所产生的径流量和输沙量占比有缩小趋势,分别表现为从43.42%到38.33%和从87.79%到85.58%。(3)极端降雨情景下影响流域水沙变化的主要因子是降雨量,其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39~0.57,而普通降雨情景下水沙变化主要受前期降雨量的影响,其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10~0.29。(4)仅对极端降雨而言,相比于1984—1995年,1996—2020年前期降雨量对径流量和输沙量的标准化回归系数均有所上升,分别从0.33提高到0.36、从0.12提高到0.17,即前期降雨量的作用在“径流减少,输沙增多”时期对水沙变化的影响更明显。因此,在制定流域管理策略时应重视极端降雨对水沙变化的影响,以确保措施切实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小事件间隔时间 降雨特征参数 径流量 输沙量 赣江 濂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运行图压缩的高速铁路区段通过能力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单杏花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15-20,共6页
区段客流特征与列车开行结构是影响铁路能力利用效率的重要因素,基于实际运行图分析区段通过能力对不改变基础设施的条件下提高行车密度具有重要意义。在UIC406运行图压缩法基础上,结合列车最小间隔时间法计算原理,提出一种改进的高速... 区段客流特征与列车开行结构是影响铁路能力利用效率的重要因素,基于实际运行图分析区段通过能力对不改变基础设施的条件下提高行车密度具有重要意义。在UIC406运行图压缩法基础上,结合列车最小间隔时间法计算原理,提出一种改进的高速铁路区段通过能力计算方法,该方法综合考虑实际运行图的最小列车周期、平均最小列车间隔时间、能力空费等要素,分析计算京沪高速铁路各区段的通过能力及利用率,提出提高大站停列车连发比例、规律化列车停站等提升线路能力效率的优化建议,进一步加强京沪高速铁路的线路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车运行图压缩 平均最小列车间隔时间 通过能力 能力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壤丘陵区典型流域极端降水与径流响应研究
11
作者 王伟华 刘贵花 +4 位作者 丰青艳 王家雪 仝兴庆 谷新晨 林珲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25年第4期34-42,52,共10页
基于定南水流域1982—2022年的气象水文数据,采用95百分位数法和最小事件间隔时间法识别极端降水事件,结合M-K趋势分析、突变检验及Pearson相关性分析,研究极端降水演变及其对径流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期间极端降水频次呈不显著下降趋... 基于定南水流域1982—2022年的气象水文数据,采用95百分位数法和最小事件间隔时间法识别极端降水事件,结合M-K趋势分析、突变检验及Pearson相关性分析,研究极端降水演变及其对径流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期间极端降水频次呈不显著下降趋势,但强度有所增强,呈现“低频高强”特征,且主汛期(5—6月)的发生概率显著高于其他时段;中雨日数(R10)、降水强度(SDII)、5 d最大降水量(Rx5day)等指标呈微弱上升趋势;年均径流量在2004年发生突变,2005—2022年极端降水对径流的贡献率由突变前的46%降至39%;总降水量(PRCPTOT)与年均径流的相关性最强(r≥0.82),大雨日数(R25)和强降水量(R95p)次之,而持续干旱日数(CDD)和5 d最大降水量(Rx5day)的影响较弱(r<0.30);极端降水指标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r>0.70)。研究揭示了定南水流域极端降水-径流响应的非线性机制,为区域防洪减灾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降水 径流 最小事件间隔时间 M-K检验 非线性机制 红壤丘陵区 定南水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