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持续植物状态及最小意识状态患者照顾者负性情绪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9
1
作者 张芳 吴月峰 +2 位作者 马兰 陈芳 冯玲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104-1107,共4页
目的调查持续植物状态及最小意识状态患者照顾者的焦虑和抑郁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对60例持续植物状态及最小意识状态患者的照顾者进行测评,记录照顾者性别、学历、与患者... 目的调查持续植物状态及最小意识状态患者照顾者的焦虑和抑郁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对60例持续植物状态及最小意识状态患者的照顾者进行测评,记录照顾者性别、学历、与患者的关系、照顾者家庭收入、患者家庭人口及患者年龄,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照顾者55%存在焦虑障碍,48.4%存在抑郁障碍。照顾者为女性(OR>6.870,P<0.05)、患者家庭人口(OR<0.233,P<0.05)、患者年龄(OR<0.294,P<0.05)是影响照顾者焦虑、抑郁的独立因素。结论持续植物状态及最小意识状态患者的照顾者存在焦虑、抑郁,女性更易发生,患者家庭人口及患者年龄是影响焦虑、抑郁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植物状态 最小意识状态 照顾者 焦虑 抑郁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的音乐刺激对最小意识状态患者脑电波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刘娜 陈伟 +1 位作者 孙洁 翟宏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472-1475,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的音乐刺激对最小意识状态(MCS)患者脑电波变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时间。方法:入选20例MCS患者分别予4种音乐刺激:快速(140 BPM)、慢速(80 BPM)、快慢交替以及慢快交替,同步记录脑电波数据,分析各组θ、α和β波相对功率值的差... 目的:研究不同的音乐刺激对最小意识状态(MCS)患者脑电波变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时间。方法:入选20例MCS患者分别予4种音乐刺激:快速(140 BPM)、慢速(80 BPM)、快慢交替以及慢快交替,同步记录脑电波数据,分析各组θ、α和β波相对功率值的差异,并探索α波绝对功率值变化的规律。结果:交替音乐组与相应单一音乐组对比:前者θ波的相对功率值较低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α波的较低,β波的较高,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各组音乐刺激下各时间段与安静状态下的α波绝对功率值配对t检验示:快速音乐组及慢快交替组在前15 min、慢速音乐组在前5 min、快慢交替组在前20 min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交替音乐比单一音乐能提高MCS患者大脑皮层对信息的整合能力;4种音乐刺激的作用时间:快慢交替>快速、慢快交替>慢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小意识状态 脑电图 音乐刺激 交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门下吸引预防气管切开最小意识状态患者吞咽误吸的作用 被引量:9
3
作者 张娜 陈香凤 陈素萍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4-35,共2页
目的探讨声门下吸引用于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最小意识状态患者吞咽功能评估的效果,预防评估中误吸的发生,保证吞咽功能评估的安全性。方法选取60例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最小意识状态患者进行洼田饮水试验评估吞咽功能时给予持续声门下负压吸引... 目的探讨声门下吸引用于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最小意识状态患者吞咽功能评估的效果,预防评估中误吸的发生,保证吞咽功能评估的安全性。方法选取60例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最小意识状态患者进行洼田饮水试验评估吞咽功能时给予持续声门下负压吸引。结果声门下吸引对误吸的检出率高于洼田饮水试验(P<0.05)。结论声门下吸引技术应用于气管切开最小意识状态患者吞咽功能评估,能及时吸出误入气道的液体,保证吞咽功能评估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 气管切开 最小意识状态 吞咽功能 声门下吸引 洼田饮水试验 误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300在经颅直流电刺激对最小意识状态患者疗效评估中的应用:随机对照双盲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晔 杜巨豹 +2 位作者 李冉 吴佼佼 宋为群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2-28,共7页
目的:利用P300评价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最小意识状态(MCS)患者的疗效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双盲的试验设计,将18例MCS患者随机分到真刺激组或假刺激组,真刺激组患者在连续10个工作日内接受20次左侧前额叶背外侧(DLPFC... 目的:利用P300评价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最小意识状态(MCS)患者的疗效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双盲的试验设计,将18例MCS患者随机分到真刺激组或假刺激组,真刺激组患者在连续10个工作日内接受20次左侧前额叶背外侧(DLPFC)区域tDCS刺激,假刺激组接受20次假刺激。在刺激前和20次刺激后两个时间点分别对患者进行改良昏迷恢复量表(CRS-R)行为学和事件相关电位(ERP)电生理学评估。结果:行为学结果表明,真刺激组MCS患者治疗后CRS-R总得分显著提高(P<0.05);ERP结果表明,真刺激组MCS患者治疗后P300波幅显著增加(P<0.05),而P300潜伏期未见明显变化(P>0.05)。结论:对MCS患者左侧DLPFC区域的重复tDCS刺激可改善其行为学表现,猜测可能是通过对关键脑区的刺激,加强了"自上而下"对"自下而上"注意过程的调控作用,从而增强了患者注意及以上认知资源的分配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直流电刺激 改良昏迷恢复量表 事件相关电位 P300 最小意识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最小意识状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刘素娟 张皓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851-854,共4页
本文就最小意识状态的定义、诊断标准、临床治疗、结局和目前所面临的问题进行综述。
关键词 最小意识状态 诊断 治疗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唤名相关P300在非急性期意识障碍评估及预后预测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6
6
作者 李冉 杜巨豹 +2 位作者 张晔 郝建会 宋为群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92-296,共5页
目的:探讨唤名相关的P300在非急性期意识障碍残余意识评估及预后预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9例植物状态(VS)患者及7例最小意识状态(MCS)患者进行事件相关电位(ERP)研究,使用了两组不同难度的Oddball程序:第一组(正名组)使用纯音和受试... 目的:探讨唤名相关的P300在非急性期意识障碍残余意识评估及预后预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9例植物状态(VS)患者及7例最小意识状态(MCS)患者进行事件相关电位(ERP)研究,使用了两组不同难度的Oddball程序:第一组(正名组)使用纯音和受试者本人名字(正名)做标准刺激和偏差刺激,第二组(正反名组)使用受试者本人的衍生名字(反名)和受试者本人名字(正名)做标准刺激和偏差刺激,比较两组刺激诱发的P300在意识障碍患者中的出现率及其与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1)MCS较VS患者两组同时出现P300的可能性较大(P<0.05);(2)两组同时出现P300者在随访期间均恢复意识,反之恢复意识的可能性较小。结论:与既往研究仅使用正名组刺激或使用其他刺激相比,本研究中正名组联合正反名组诱发的P300可有效识别意识障碍患者的残余意识,并与预后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障碍 最小意识状态 植物状态 P300 受试者名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颅磁刺激合并脑电图在评估意识水平中的应用 被引量:8
7
作者 吴佼佼 杜巨豹 +1 位作者 张晔 宋为群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989-993,共5页
随着交通事故、心脑血管疾病等意外事件的逐年增多,以及重症医学的快速发展,存活的严重脑损伤患者不断增多,致使意识障碍(disorders of consciousness, DOC)患者的数量不断增加。常见的意识障碍类型主要包括昏迷(coma),植物状态(vegetat... 随着交通事故、心脑血管疾病等意外事件的逐年增多,以及重症医学的快速发展,存活的严重脑损伤患者不断增多,致使意识障碍(disorders of consciousness, DOC)患者的数量不断增加。常见的意识障碍类型主要包括昏迷(coma),植物状态(vegetative state, VS)即无反应觉醒综合征(unresponsive wakefulness syndrome, UWS)和最小意识状态(minimally conscious state, MCS)。VS/UWS 和 MCS 病程时间很长,维持此类患者生存的支持治疗及日常护理的费用非常昂贵,给社会及患者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并引发一系列伦理、法律等问题[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磁刺激 意识水平 脑电图 心脑血管疾病 最小意识状态 意识障碍 严重脑损伤 交通事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损伤后意识障碍患者音乐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小年 张晓颖 +3 位作者 张悦 翟晓雪 尹群辉 张皓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812-814,共3页
脑损伤后意识障碍的恢复治疗十分棘手。音乐治疗是意识障碍患者促醒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不同个体之间、植物状态和最小意识状态患者之间、不同的音乐作品之间,音乐刺激的效果可能存在一定差异。默认网络是维持意识的最主要网络之一,还... 脑损伤后意识障碍的恢复治疗十分棘手。音乐治疗是意识障碍患者促醒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不同个体之间、植物状态和最小意识状态患者之间、不同的音乐作品之间,音乐刺激的效果可能存在一定差异。默认网络是维持意识的最主要网络之一,还有其他网络参与。音乐治疗影响的脑区存在于多个网络中,包括听觉、认知、情感等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植物状态 最小意识状态 音乐治疗 脑网络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电非线性分析在意识障碍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柯莎 吴东宇 王晓明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77-281,共5页
意识障碍是医学上较为常见的病理状态,从意识障碍到复苏可能是短时的,如低血糖性昏迷;也可能是漫长的,如昏迷、植物状态(vegetative state,VS)和最小意识状态(minimally conscious state,MCS)等重度意识障碍。对于临床医生来说,对... 意识障碍是医学上较为常见的病理状态,从意识障碍到复苏可能是短时的,如低血糖性昏迷;也可能是漫长的,如昏迷、植物状态(vegetative state,VS)和最小意识状态(minimally conscious state,MCS)等重度意识障碍。对于临床医生来说,对某些意识障碍状态作出准确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定是较困难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障碍 脑电非线性分析 低血糖性昏迷 应用 最小意识状态 病理状态 植物状态 临床医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脑电的意识障碍重复经颅磁刺激调控评估 被引量:6
10
作者 白洋 夏小雨 +2 位作者 王勇 何江弘 李小俚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87-694,共8页
近年来,研究表明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可以有效调控颅脑损伤后意识障碍患者的意识状态,但是最小意识状态患者和植物状态患者在调控中的临床反应存在显著差异。通过脑电活动和脑功能网络,评估rTMS对意识障碍患者的调控,探索rTMS对意识障... 近年来,研究表明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可以有效调控颅脑损伤后意识障碍患者的意识状态,但是最小意识状态患者和植物状态患者在调控中的临床反应存在显著差异。通过脑电活动和脑功能网络,评估rTMS对意识障碍患者的调控,探索rTMS对意识障碍患者脑调控的潜在机理。共纳入24名意识障碍患者参加rTMS的真假调控实验。在调控前后记录分析64导联脑电信号的相对功率谱能量,相位锁值以及功能网络特征用研究,以评估脑功能活动的变化。结果发现,rTMS可以显著调控最小意识状态患者的Gamma活动:谱能量和功能连接显著增强,这种增强主要发生在前额-中央区以及前额-顶叶部位。基于图论的功能网络分析表明,rTMS可显著降低最小意识状态患者的功能网络平均路径(1.32±0.31 vs 1.08±0.22),提高网络集聚系数(0.95±0.15 vs 1.12±0.21)和小世界特性(0.76±0.24 vs 1.06±0.32)。研究结果表明,rTMS并不能明显调控植物状态患者的脑电Gamma活动。由于Gamma活动在人类意识和认知活动中至关重要,该研究能为rTMS对意识障碍患者的临床康复应用提供潜在的评估方法和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 脑电 脑网络 最小意识状态 植物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迷走神经电刺激治疗慢性意识障碍的临床疗效及潜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1
作者 康君伟 董晓阳 +2 位作者 汤运梁 王珺 冯珍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137-1141,共5页
由严重脑损伤或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引起的慢性意识障碍(disorders of consciousness,DOC)已引起神经科学界的高度关注。慢性意识障碍是指严重颅脑损伤后持续昏迷时间超过28天的一种意识状态。重型颅脑损伤后,根据DOC的类型患者可能诊断为... 由严重脑损伤或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引起的慢性意识障碍(disorders of consciousness,DOC)已引起神经科学界的高度关注。慢性意识障碍是指严重颅脑损伤后持续昏迷时间超过28天的一种意识状态。重型颅脑损伤后,根据DOC的类型患者可能诊断为持续植物状态(vegetative state,VS)或最小意识状态(minimally consciousness state,MCS)。据报道,美国慢性意识障碍患者已经超过40万,在中国,也以每年10万例的速度递增,在造成巨大社会经济负担的同时也给家庭造成了巨大压力。因此,如何加快慢性意识障碍患者的促醒进程,最大限度地恢复其功能并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成为近几十年来康复医学领域关注的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障碍 持续植物状态 严重颅脑损伤 重型颅脑损伤 康复医学 严重脑损伤 社会经济负担 最小意识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线性时空动力学的意识障碍患者脑电图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雷灵 杨勇 +5 位作者 侯娜 刘克洪 吴莉 程琪琪 董腾飞 胡晓华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0-70,共11页
目前,意识障碍患者的意识恢复过程仍然不是很清楚。大多数相关研究采用组间比较方法,而意识恢复不仅是一个动态过程,而且会涉及不同脑区间的相互作用。因此,阐明意识恢复机制需要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对大脑活动进行跟踪。利用脑电图的... 目前,意识障碍患者的意识恢复过程仍然不是很清楚。大多数相关研究采用组间比较方法,而意识恢复不仅是一个动态过程,而且会涉及不同脑区间的相互作用。因此,阐明意识恢复机制需要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对大脑活动进行跟踪。利用脑电图的时空分辨率优势,跟踪41例意识障碍患者,共采集161例脑电信号。之后,比较不同意识恢复阶段患者脑电信号的非线性动力学参数,包括近似熵(Ap En)、样本熵(Samp En)和Lempel-Ziv复杂度(LZC)。在时间维度上,在患者意识恢复期间,全脑非线性动力学参数表现出非单调变化模式(LZC:0.299±0.053,0.295±0.060,0.279±0.049,0.302±0.053,0.307±0.069,0.326±0.049,0.334±0.046;P<0.05),且当患者从植物状态恢复到最小意识状态时,所有参数都出现拐点。在空间维度上,随着意识恢复,损伤区和非损伤区的非线性动力学参数也呈非单调变化模式,且不同脑区的非单调变化模式呈非同步。在脱离最小意识状态时,两区域差异呈极显著(损伤区vs非损伤区:Ap En为0.608±0.042 vs 0.63±0.030,LZC为0.317±0.054 vs 0.351±0.039,Samp En为0.581±0.058 vs 0.615±0.043;P<0.01)。意识恢复过程在时间维度上呈非单调变化模式,在空间维度上呈非同步变化模式。这一发现有助于进一步阐明意识恢复机制,并且对临床上治疗意识障碍患者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 EEG 最小意识状态 模式 植物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事件相关电位探索三种听觉Oddball范式脑加工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郝建会 杜巨豹 +4 位作者 霍速 李冉 单桂香 张晔 宋为群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13-617,666,共6页
目的:开发一组新的听觉Oddball范式,通过事件相关电位观察其在健康受试者中的脑加工反应。方法:社会招募健康志愿者15名(男8名,女7名,平均年龄40±9岁),分别进行纯音-正名(TS),其他名字-正名(OS)和反名-正名(RS)三组难度依次增大的... 目的:开发一组新的听觉Oddball范式,通过事件相关电位观察其在健康受试者中的脑加工反应。方法:社会招募健康志愿者15名(男8名,女7名,平均年龄40±9岁),分别进行纯音-正名(TS),其他名字-正名(OS)和反名-正名(RS)三组难度依次增大的听觉Oddball范式的事件相关电位检查,分析比较各组MMN和P300潜伏期和波幅的差异。结果:三组实验范式在所有健康志愿者中均诱发得到失匹配负波(mismatch negativity,MMN)和P300,TS组MMN和P300的潜伏期最短,OS组次之,RS组最长(P<0.05),但OS组和RS组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MMN的波幅TS组最大,OS组次之,RS组最小(P<0.05),但OS组和RS组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之间P300波幅比较未发现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三组听觉Oddball实验范式有一定的区分难度,有望进一步应用于植物状态/无反应觉醒综合征患者和最小意识状态患者的鉴别诊断和预后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件相关电位 P300 失匹配负波 慢性意识障碍 植物状态 无反应觉醒综合征 最小意识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医患双方对“植物人”安乐死的价值取向调查 被引量:3
14
作者 徐存来 张瑛 +7 位作者 何敏慧 夏吟滟 胡晓华 程丽娟 凌英杰 黄王珊 王付言 狄海波 《医学与哲学(A)》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45-46,63,共3页
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对杭州市医务人员、植物状态(vegetative state,VS)和最小意识状态(minimally conscious state,MCS)患者家属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对VS、MCS患者安乐死的价值取向。结果表明,医务人员组对VS患者安乐死的认同率(67%)... 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对杭州市医务人员、植物状态(vegetative state,VS)和最小意识状态(minimally conscious state,MCS)患者家属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对VS、MCS患者安乐死的价值取向。结果表明,医务人员组对VS患者安乐死的认同率(67%)显著高于患者家属组(39%);医务人员与患者家属对MCS患者安乐死的认同率无统计学差异;医务人员与患者家属对VS患者安乐死的认同率都分别显著高于对MCS患者安乐死的认同率。研究结论提示,伦理学研究和临床工作中,将"植物人"细分为VS与MCS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状态 最小意识状态 安乐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