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行船视距的船舶会遇安全距离研究
1
作者 李元奎 彭飞 +1 位作者 贾梓淇 杨雪锋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42-1449,共8页
近年来船舶交通流量大幅增加,船舶会遇愈加频繁。为降低船舶会遇避让时的碰撞危险,在行车视距基础上,提出行船视距的概念,并引入航速、避让航向角等参数,构建基于行船视距的船舶领域模型,船舶采取避让操作时,可利用该模型判断应与他船... 近年来船舶交通流量大幅增加,船舶会遇愈加频繁。为降低船舶会遇避让时的碰撞危险,在行车视距基础上,提出行船视距的概念,并引入航速、避让航向角等参数,构建基于行船视距的船舶领域模型,船舶采取避让操作时,可利用该模型判断应与他船保持的安全距离和最佳航速及避让航向角。从仿真结果发现:船舶追越时应尽量与他船保持3.5倍船长以上距离,并在船尾与他船达到2倍船长以上距离时回到原航向;对遇时应尽量与他船保持7倍船长以上距离采取避让,如果航道宽裕,避让时应尽量与他船横距保持1.8倍船长以上,如果航道较窄,也应尽量保证船舶在可航水域内进行大角度避让,并与他船横距保持0.72倍船长以上。研究结果可为实际船舶避让提供指导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船舶领域 行船视距 安全距离 避让航向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虾峙门航道大型船舶最小会遇距离分析
2
作者 王炳武 李飞镝 +1 位作者 葛敏 瞿永 《中国航海》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1期58-65,共8页
在狭窄航道内,大型船舶近距离会遇产生船间效应,使得船舶出现吸引、排斥、转头等现象,严重影响通航安全和效率。随着船舶大型化的发展,科学合理地确定大型船舶间最小会遇距离(或称安全会遇距离)既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又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在狭窄航道内,大型船舶近距离会遇产生船间效应,使得船舶出现吸引、排斥、转头等现象,严重影响通航安全和效率。随着船舶大型化的发展,科学合理地确定大型船舶间最小会遇距离(或称安全会遇距离)既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又有较强的实用价值。本文以虾峙门航道为例,通过建立船舶运动模型并实施仿真操纵、分析不同会遇距离时两船水动力相互作用,计算两船会遇时不致发生较大幅度偏转的最小会遇距离。以问卷调查和现场观测的方式统计出航行实践中大型船舶在虾峙门航道内最窄处的安全会遇距离。通过比较理论和实践的结果确定两船在虾峙门航道的安全会遇距离,从而对大型船舶在狭窄航道的会遇距离提出参考建议,以期减小大型船舶会遇风险,提高通航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峙门航道 大型船舶 船间效应 仿真模拟 最小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舶转向避让紧迫局面距离和碰撞距离数学模型的研究
3
作者 毕修颖 史国友 +3 位作者 毕家铭 刘先杰 龚翔 史佳卉 《中国航海》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0-68,共9页
为解决近距离船舶避碰行动的关键问题,研究船舶碰撞会遇过程中转向避让过程,结合船舶的操纵性能,对船舶初始旋回半圆要素以及旋回角度的时间特性进行分析;通过相对运动图的分解和逆向逼近算法,得到船舶转向避让时紧迫局面距离和碰撞距... 为解决近距离船舶避碰行动的关键问题,研究船舶碰撞会遇过程中转向避让过程,结合船舶的操纵性能,对船舶初始旋回半圆要素以及旋回角度的时间特性进行分析;通过相对运动图的分解和逆向逼近算法,得到船舶转向避让时紧迫局面距离和碰撞距离的数学模型,并且给出该模型的应用;模型应用的结果通过算例和模拟试验得到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两个距离模型可用来指导近距离时船舶避碰行动,为研究船舶碰撞危险度和建立船舶自动避碰决策系统提供理论依据。同时,根据该模型,分析对于不同船速比和不同方位的目标船,存在碰撞危险时,本船在不同的会遇阶段应该采取相应的避碰行动,也给出了近距离船舶避碰行动模式。为船舶驾驶员提供近距离船舶碰撞危险预测和船舶避碰决策支持。研究成果对船舶航行安全和航行智能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安全 船舶避碰 旋回圈 紧迫局面距离 碰撞距离 态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域船舶会遇危险评判阈值 被引量:4
4
作者 陈传仁 李国定 +2 位作者 李福生 李丽娜 陈国权 《中国航海》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7-32,共6页
为确保船舶在不同水域实现不同会遇局面下的有效避碰,减少船舶碰撞事故的发生,依据《国际海上避碰规则》(International Regulations for Preventing Collisions at Sea,COLREGs)划分船舶航行水域和会遇局面,利用解析几何分析方法,结合... 为确保船舶在不同水域实现不同会遇局面下的有效避碰,减少船舶碰撞事故的发生,依据《国际海上避碰规则》(International Regulations for Preventing Collisions at Sea,COLREGs)划分船舶航行水域和会遇局面,利用解析几何分析方法,结合调查问卷研究不同船型、不同会遇局面下的临界安全会遇距离SDAc。结果表明:船舶会遇危险阈值存在差异性,无水域宽度限制的开阔水域和繁忙水域均为左舷来船时SDAc小于右舷来船时SDAc,水域宽度受限的航道水域左右舷来船时SDAc基本相同;在相同会遇局面下,船型越大,SDAc越大,船舶越危险;船型相同时,对遇、追越和交叉局面下的SDAc逐渐增大,危险度也逐渐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避碰 调查问卷 不同水域 局面 临界安全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耙吸船汇出航道的安全距离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涛 王仕满 张明杰 《船海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34-136,140,共4页
为进一步保障耙吸船安全汇出航道,减少因人为因素造成事故的概率,对耙吸船汇出航道船舶流的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并以耙吸船"通程轮"为例进行计算,确定安全汇出航道所需最小距离值,通过航海模拟器验证了最小距离值的安全有效性。
关键词 汇出 安全距离 船舶领域 耙吸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舶转向避让时机与行动的确定及估算误差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毕修颖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4期39-42,共4页
从船舶运动数学模型出发,用曲线图的方式给出了确定船舶转向避让时机与行动的方法,以及估算误差对它们的影响。避让时机用最简单的到目标船的距离表示,避让行动是指转向角度的大小。对避碰规则中的"早、大、宽"给出了明确的定... 从船舶运动数学模型出发,用曲线图的方式给出了确定船舶转向避让时机与行动的方法,以及估算误差对它们的影响。避让时机用最简单的到目标船的距离表示,避让行动是指转向角度的大小。对避碰规则中的"早、大、宽"给出了明确的定量,根据该定量可避免无谓的精神紧张和航程浪费,使驾驶员在采取避让行动前就能够预计避让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避碰 估计误差 最小安全距离(dspa) 最近距离(DCPA) 最近时间(TCP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