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最小存活种群的确定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被引量:15
1
作者 李晓波 王克 +1 位作者 范猛 李宪高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86-90,共5页
以Allee的集群理论为基础 ,从种群内部的生态学机制出发 ,把物种划分为补偿物种 (compensationsspecies)、中性物种 (middlespecies)与退偿物种(depensationspecies)三个类别 .同时应用数学生态方法进行了种群生存力分析(PVA)的理论探... 以Allee的集群理论为基础 ,从种群内部的生态学机制出发 ,把物种划分为补偿物种 (compensationsspecies)、中性物种 (middlespecies)与退偿物种(depensationspecies)三个类别 .同时应用数学生态方法进行了种群生存力分析(PVA)的理论探讨 ,提出了最小存活种群 (MVP)与物种濒危度的新观点 .最后 ,对环境保护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生态 种群生存力分析 最小存活种群 生物多样性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秀丽高原鳅种群生存力分析及最小可存活种群数估算 被引量:6
2
作者 武祥伟 李光华 +5 位作者 毕保良 于虹漫 孔令富 冷云 张宇 姜志武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43-551,共9页
秀丽高原鳅(Triplophysa venusta)系金沙江的土著种,是云南省重要保护鱼类;由于其栖息水域建设水电站,加之云南连年干旱,导致其种群数量锐减。采用漩涡模型对不同生境下的秀丽高原鳅种群生存力进行了模拟分析,并估算了其最小可存活种群... 秀丽高原鳅(Triplophysa venusta)系金沙江的土著种,是云南省重要保护鱼类;由于其栖息水域建设水电站,加之云南连年干旱,导致其种群数量锐减。采用漩涡模型对不同生境下的秀丽高原鳅种群生存力进行了模拟分析,并估算了其最小可存活种群数。结果表明:灾害是影响种群长期存活的关键因子,种群繁殖率和性未成熟个体死亡率对种群生存力影响较大,而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大小则无显著影响;若连续进行40年的成鱼捕获(2000尾/年),可使种群在100年内的灭绝概率增至100%,而若连续进行20年的人工增殖放流(1000尾1龄鱼/年),可使100年内的灭绝概率降至35.8%。通过模拟计算,使种群在当前生境下以95%的概率存活100年所需的最小种群数为16000尾。由此可见,减少灾害发生频率、降低性未成熟个体死亡率、增加繁殖率以及进行人工增殖放流是秀丽高原鳅种群保护与恢复的有效措施。研究为秀丽高原鳅种群保护、渔政管理与人工增殖放流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秀丽高原鳅 种群生存力 最小存活种群 漩涡模型 土著鱼类 金沙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陵山脉东段华南虎重引入的种群生存力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田书荣 王明旭 +4 位作者 姜广顺 李立 康祖杰 黄太福 桂小杰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16,共12页
华南虎(Panthera tigris amoyensis)为中国特有虎亚种,近40年在野外未见踪迹,亟待实施野外放归和野生种群重建生态工程。应用种群生存力分析漩涡模型,对拟重建的华南虎野生种群动态进行分析,对影响未来种群动态的主要因子,包括初始种群... 华南虎(Panthera tigris amoyensis)为中国特有虎亚种,近40年在野外未见踪迹,亟待实施野外放归和野生种群重建生态工程。应用种群生存力分析漩涡模型,对拟重建的华南虎野生种群动态进行分析,对影响未来种群动态的主要因子,包括初始种群、最小存活种群和环境容纳量参数等,进行了敏感性分析。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在自然状态、无个体补充的情形下,壶瓶山—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华南虎野外放归备选地环境容纳量为22只,未来100年内,野生华南虎种群存活概率为0.85,内禀增长率为0.1871,周限增长率为1.2058,净生殖率为3.2273,雌性世代更替时间为6.26年,雄性世代更替时间为7.40年,最小存活种群数量为12只。研究结果表明,栖息地质量和有效栖息地空间是该区域影响华南虎野生种群动态的关键因子。修复栖息地,提高猎物密度,增强生态承载力,是确保华南虎野外放归并重建野生种群的重要技术策略。研究结果为制定华南虎野外放归行动方案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虎 重引入 种群生存力分析 最小存活种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种群生存力分析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4
作者 彭少麟 汪殿蓓 李勤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2175-2185,共11页
对十多年来国外植物 PVA的研究进行了综合评述 :具体分析了影响植物种群生存力的各种随机性因子及确定性因子 ;总结了植物 PVA研究的方法步骤及采用的模拟模型 ;探讨了植物 PVA的难点、PVA对管理措施的评价效果 ;并提出对今后植物 PVA... 对十多年来国外植物 PVA的研究进行了综合评述 :具体分析了影响植物种群生存力的各种随机性因子及确定性因子 ;总结了植物 PVA研究的方法步骤及采用的模拟模型 ;探讨了植物 PVA的难点、PVA对管理措施的评价效果 ;并提出对今后植物 PVA的研究展望。认为 PVA是研究濒危植物种群灭绝及评价管理或保护措施的有力工具 ;发展描述复杂种间关系的多物种的 PVA模型以及包含多个影响因子的 PVA应用模型是未来植物 PVA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种群生存力分析 研究进展 PVA模型 最小存活种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群生存力分析理论及其在害虫种群控制中的应用
5
作者 辛明 赵紫华 +3 位作者 贺达汉 杭佳 王颖 马小平 《农业科学研究》 2011年第2期47-51,共5页
种群生存力分析(population viable analysis,PVA)是保护生物学中物种保护与维持的重要理论之一,其中包括最小可存活种群(minimum viable population,MVP)与最小适生面积(minimum areas of suitable habitat,MASH).介绍MVP与MASH的几种... 种群生存力分析(population viable analysis,PVA)是保护生物学中物种保护与维持的重要理论之一,其中包括最小可存活种群(minimum viable population,MVP)与最小适生面积(minimum areas of suitable habitat,MASH).介绍MVP与MASH的几种常用的计算模型及其在保护生物学中的应用与发展,包括MVP的理论模型、模拟模型与复合种群模型以及MASH的面积-密度模型与面积-种群变异模型.根据PVA的理论讨论其在农田害虫种群控制中的作用,预测农田害虫的发生及持续程度与天敌对害虫的控制作用,从PVA理论上揭示天敌对害虫的控制潜力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群生存力分析 最小存活种群 最小适生面积 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种保护中几个重要理论探析 被引量:6
6
作者 王虹扬 盛连喜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16-121,共6页
 保护生物学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相继产生了岛屿生物地理学、最小存活种群和集合种群三个重要理论.正确认识这三大理论产生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其产生的必然性、进步性和局限性,是实现对其正确应用的前提,也是使理论指导实践能够取得良...  保护生物学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相继产生了岛屿生物地理学、最小存活种群和集合种群三个重要理论.正确认识这三大理论产生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其产生的必然性、进步性和局限性,是实现对其正确应用的前提,也是使理论指导实践能够取得良好效果的基本要求.在阐述了三个理论的基本观点和特点的基础上,指出了它们在研究内容上的不同,以及在学科逻辑上的内在联系,提出了实际应用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以期在自然生境破碎化后保护大量濒危物种时更好地发挥理论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岛屿生物地理学 最小存活种群 集合种群 浅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生物学
7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1997年第2期10-13,共4页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环境科学 环境生物学 生态学 最小存活种群 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科院 复合生态系统 河西走廊 环保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有濒危植物的迁地保护
8
《江西林业科技》 1997年第6期5-10,共6页
九江种质库迁地保护了中国植物红皮书第一批公布重点保护植物389种的107种,占27.51%,占长江中下游地区保护植物总数142种的75.35%,其中有国家I级保护植物5种,Ⅱ级保护植物43种,Ⅲ级保护植物59种;对3... 九江种质库迁地保护了中国植物红皮书第一批公布重点保护植物389种的107种,占27.51%,占长江中下游地区保护植物总数142种的75.35%,其中有国家I级保护植物5种,Ⅱ级保护植物43种,Ⅲ级保护植物59种;对38种珍稀淑希植物进行了保护性繁殖。10余的来结果表明,华东、华中地区植物区系成分的稀有、濒危植物95%生长正常,15%的物种已开花结实,完成了“从种子到种子”的生长发育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迁地保护 珍稀濒危植物 最小存活种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