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6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最小二乘叠前深度偏移成像理论与方法 被引量:8
1
作者 王华忠 胡江涛 郭颂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9-170,共12页
地震波成像的目的首先是定位反射界面或散射点的空间位置,描述地下地质体的几何结构;然后是估计地下介质的物性参数,主要是与速度和密度相关的参数;最终是与岩石物理结合描述含油气储层。以地震波传播的散射场表达以及逆散射成像为切入... 地震波成像的目的首先是定位反射界面或散射点的空间位置,描述地下地质体的几何结构;然后是估计地下介质的物性参数,主要是与速度和密度相关的参数;最终是与岩石物理结合描述含油气储层。以地震波传播的散射场表达以及逆散射成像为切入点,首先给出散射波的表达形式,讨论了逆散射成像的本质与逆散射成像所需要的叠前地震观测数据及对应的观测方式;然后给出一般的线性化最小二乘叠前深度偏移(Least-squares Prestack Depth Migration,LS_PSDM)基本理论框架,只要能给出用Green函数计算的波传播算子,就可以实现线性化的LS_PSDM;接着讨论了当前广受关注的最小二乘逆时深度偏移(Leastsquares Reverse Time Migration,LS_RTM)方法,给出了最小二乘偏移成像的迭代实现方法和保反射界面结构的总变差正则化方法以及数值结果;最后分析了基于反射波估计反射系数的成像方法和基于散射波估计散射强度的成像方法的差异,指出针对勘探地震介质特征和波场特征的成像方法是最具实用性的方法,逆散射成像应该在此基础上进行。基于散射波的成像方法能否满足储层描述的要求,有待进一步研究工作的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射场表达 逆散射成像 反射波成像 最小二乘叠前深度偏移 全波形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第二类切比雪夫多项式直接展开的叠前深度偏移方法
2
作者 张琦 李振春 +2 位作者 曲英铭 杨静 张雷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10-717,共8页
第二类切比雪夫展开在数值近似中一直广泛应用,相比于第一类切比雪夫展开,对目标函数的约束更为严格,具有更小的误差累积。因此,从频率域声波波动方程出发,将第二类切比雪夫展开引入傅里叶单程波延拓算子开展波场延拓,通过Born近似理论... 第二类切比雪夫展开在数值近似中一直广泛应用,相比于第一类切比雪夫展开,对目标函数的约束更为严格,具有更小的误差累积。因此,从频率域声波波动方程出发,将第二类切比雪夫展开引入傅里叶单程波延拓算子开展波场延拓,通过Born近似理论和互相关成像条件实现了基于第二类切比雪夫直接展开的叠前深度偏移成像。方法在沿着深度传播时使用各个位置的精确速度,相比于使用深度层背景速度加扰动速度模式的常规单程波延拓方法具有更低的误差,使波场延拓算子在强横向速度差异下取得更高精度。通过波场快照分析、模型成像测试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相比常规单程波叠前深度偏移方法具有更高的成像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率—波数域 波场延拓 类切比雪夫展开 深度偏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曲率谱和Siamese网络的叠前深度偏移速度建模
3
作者 首皓 曾庆才 +3 位作者 胡莲莲 丁玲 王彦春 孙鲁平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35-1243,共9页
速度建模是叠前深度偏移的重要环节,通常需要在层位约束下对观测点的地层速度进行横向外推,然而在速度建模初期缺乏地震解释层位等格架信息。为此,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曲率谱横向相似性和改进循环结构Siamese网络的速度模型建立方法。Sia... 速度建模是叠前深度偏移的重要环节,通常需要在层位约束下对观测点的地层速度进行横向外推,然而在速度建模初期缺乏地震解释层位等格架信息。为此,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曲率谱横向相似性和改进循环结构Siamese网络的速度模型建立方法。Siamese网络是目前常用的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识别和追踪网络,可以快速进行目标图像的相似度对比,而且不需要人工制作标签。曲率谱可以看成反应地层特征和速度信息的二维图像,将速度建模作为横向特征相似性类比问题,通过类比曲率谱可以自动得到地层的格架和速度更新信息。首先,将叠前深度偏移后的道集转换为曲率谱;其次,确定待搜索曲率谱图像及其对应的目标追踪对象,并求取当前追踪对象与目标追踪对象的相似系数;然后,基于相似系数更新参考曲率谱图像和当前追踪对象;最后,在遍历完全部追踪对象时,基于各个追踪对象的层速度及深度建立速度模型。理论模型和实际数据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在没有解释资料的条件下快速生成符合地质构造和地层特征的速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率谱 Siamese网络 深度偏移 速度建模 横向相似性 相似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叠前深度偏移的并行算法 被引量:6
4
作者 王真理 杨长春 +4 位作者 张洪宙 张得顺 符基昕 匡兵 王建立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784-788,817,共6页
王真理,杨长春,张洪审,张得顺,符基昕,匡兵,王建立.二维叠前深度偏移的并行算法.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7,32(6):784~788,817鉴于PVM软件是一种几乎能够在所有流行的计算机体系结构上运行的并行环境,本文提出了单程序多... 王真理,杨长春,张洪审,张得顺,符基昕,匡兵,王建立.二维叠前深度偏移的并行算法.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7,32(6):784~788,817鉴于PVM软件是一种几乎能够在所有流行的计算机体系结构上运行的并行环境,本文提出了单程序多数据流(SPMD)方式的二维叠前深度偏移的并行其法,即走时表计算采用炮点循环并行方式,成像过程采用炮检距并行算法。采用PVM并行环境提供的消息传递方式进行进程间通讯,在SGIPowerChallenge和IBMSP2两种并行机上实现了其二维叠前深度偏移的并行其法。测试结果表明:本文的二维叠前深度偏移并行化算法效率是比较高的,在SGIPowerChallenge机上,当CPU数为4时,测得的加速比达3.91,并行效率达到0.98;在IBMSP2机上,当书点数为3时,测得的加速比为2.94,效率达到0.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偏移 并行算法 地质体 区域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西南柯东构造带二维资料叠前深度偏移处理、解释 被引量:7
5
作者 周翼 李道善 +3 位作者 师骏 成剑冰 崔永福 李强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11年第5期14-18,48,共6页
塔西南柯东构造带地表为巨厚黄土塬,资料信噪比极低,静校正问题突出,速度纵横向变化剧烈,准确成像难度很大。在该区成像攻关中,充分发挥了多系统综合处理优势,采取了处理解释一体化的攻关思路,应用了宽线静校正技术、多域叠前去噪技术... 塔西南柯东构造带地表为巨厚黄土塬,资料信噪比极低,静校正问题突出,速度纵横向变化剧烈,准确成像难度很大。在该区成像攻关中,充分发挥了多系统综合处理优势,采取了处理解释一体化的攻关思路,应用了宽线静校正技术、多域叠前去噪技术、共反射面叠加、起伏地表叠前深度偏移技术等针对性技术,有效地提高了地震成像质量。通过精细解释研究,进一步明确了该区的构造特征,并落实了一批有利圈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塬 静校正 起伏地表 深度偏移 柯东构造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用化的二维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 被引量:5
6
作者 方伍宝 孙建国 程玖兵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7-23,共7页
实用化的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技术正在进一步发展完善之中。本文仅比较了其中四种具有代表性的方法 ,即分步傅里叶法 (SSF)、傅里叶有限差分法 (FFD)、广义屏法 (GSP)和空间—频率域有限差分法 (XWFD)。这四种方法的基本思路是 :将速... 实用化的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技术正在进一步发展完善之中。本文仅比较了其中四种具有代表性的方法 ,即分步傅里叶法 (SSF)、傅里叶有限差分法 (FFD)、广义屏法 (GSP)和空间—频率域有限差分法 (XWFD)。这四种方法的基本思路是 :将速度场分裂为背景场和扰动场 ;背景场的波场延拓采用相移法实现 ;扰动场的偏移成像采用不同的实现方式 ,从而构成各种方法的不同特点。文中对四种方法相应的脉冲响应进行了测试分析 ,同时用Marmousi模型数据和实测地震数据作了偏移成像处理 ,计算结果比较理想。还将波动方程偏移结果与克希霍夫积分法偏移结果进行了对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波动方程 深度偏移技术 分步傅里叶法 SSF 广义屏法 GSF 偏移成像技术 地震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叠前深度偏移及辅助处理流程方法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王建立 李幼铭 +1 位作者 冷传波 张洪宙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A00期1-12,共12页
本文基于GeoZenix处理系统结合某地区的实际地震资料,对二维叠前深度偏移流程的若干主体及非主体处理进行了有益的探讨,提出了能适应我国东部油气勘探开发的二线叠前深度偏移处理流程以及辅助处理方法,并对各处理环节在实际应用中所... 本文基于GeoZenix处理系统结合某地区的实际地震资料,对二维叠前深度偏移流程的若干主体及非主体处理进行了有益的探讨,提出了能适应我国东部油气勘探开发的二线叠前深度偏移处理流程以及辅助处理方法,并对各处理环节在实际应用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应采取的措施进行了详细讨论。文中内容包括精细预处理、速度─深度模型建立、二维叠前深度偏移和叠后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辅助处理流程 深度 偏移 地震勘探 地震解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各向异性介质Low-rank有限差分法纯qP波叠前平面波最小二乘逆时偏移 被引量:9
8
作者 黄金强 李振春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3106-3129,共24页
拟声波最小二乘逆时偏移是一种极具潜力的地震波成像工具,但该方法遭受各向异性拟声波近似的限制,TTI介质正演模拟不稳定、反偏移记录中遭受伪横波二次扰动及数值频散假象,另外拟声波最小二乘逆时偏移还面临计算效率低、收敛速度慢、对... 拟声波最小二乘逆时偏移是一种极具潜力的地震波成像工具,但该方法遭受各向异性拟声波近似的限制,TTI介质正演模拟不稳定、反偏移记录中遭受伪横波二次扰动及数值频散假象,另外拟声波最小二乘逆时偏移还面临计算效率低、收敛速度慢、对速度等模型参数依赖性高等问题.为了克服各向异性拟声波最小二乘逆时偏移的缺陷,在反演框架下,本文借助Low-rank有限差分算法首次提出并实现了TTI介质纯qP波线性正演模拟及纯qP波最小二乘逆时偏移;为了进一步提升反演成像效率,同时改善反演成像方法对模型参数误差的依赖性及对地震数据噪声的适应性,通过引入叠前平面波优化策略,发展了TTI介质纯qP波叠前平面波最小二乘逆时偏移成像方法.在编程实现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开展模型成像测试,展示了本方法的优势和潜力:一方面加快了反演成像效率,另一方面也提升了方法的抗噪性,同时还降低了方法对模型参数的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各向异性介质 Low-rank有限差分 纯qP波 最小二乘逆时偏移 平面波最小二乘逆时偏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最小二乘叠前时间偏移在地震数据规则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4
9
作者 吴丹 龚仁彬 +2 位作者 王从镔 胥小马 吴海莉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6-44,I0002,共10页
地震数据不规则和地下照明不均匀是阻碍地震保幅成像的两个关键因素。为此,利用已知的地下模型信息,采用Kirchhoff叠前时间偏移将原始数据映射到成像空间,在成像空间提取有效特征,再反偏移到数据空间,重建缺失数据。由于偏移算子在一定... 地震数据不规则和地下照明不均匀是阻碍地震保幅成像的两个关键因素。为此,利用已知的地下模型信息,采用Kirchhoff叠前时间偏移将原始数据映射到成像空间,在成像空间提取有效特征,再反偏移到数据空间,重建缺失数据。由于偏移算子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地震波的传播效应,因此成像空间比数据空间更加简单,更易于提取有效的信息特征。在最小二乘意义下利用迭代算法拟合观测数据从而提高了方法的精度,并分析了该方法对速度模型的依赖性。理论模型和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对复杂介质条件下的地震数据进行有效的规则化处理,并改善成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规则化 最小二乘反演 时间偏移 时间反偏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三维速度场控制实现二维叠前深度偏移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强 何晓松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B08期14-18,共5页
在以往的多测线二维深度偏移处理中,层位模型的建立和层速度的求取往往是以独立单测线的数据为基础,缺少三维层位和速度场控制,使得深度—速度模型可信度较低,深度域结果存在较大的闭合差。本文在二维深度偏移处理流程中加入三维控制,... 在以往的多测线二维深度偏移处理中,层位模型的建立和层速度的求取往往是以独立单测线的数据为基础,缺少三维层位和速度场控制,使得深度—速度模型可信度较低,深度域结果存在较大的闭合差。本文在二维深度偏移处理流程中加入三维控制,减小了闭合差,并使得最终的层速度图符合区域地质规律,可用于减小钻井层位深度预测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速度场 深度偏移 闭合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在新疆塔北地区的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家蓉 蒋进勇 徐丽萍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87-92,共6页
基于引进软件GeoDenth的工作原理和常规处理流程.针对塔里木盆地北部地区地震勘探目的层埋藏深、速度横向变化大的特点,经过反复试验,摸索出了一套适合塔北地区二维地震资料的叠前深度偏移处理流程。经该处理流程得到的叠前深度偏移... 基于引进软件GeoDenth的工作原理和常规处理流程.针对塔里木盆地北部地区地震勘探目的层埋藏深、速度横向变化大的特点,经过反复试验,摸索出了一套适合塔北地区二维地震资料的叠前深度偏移处理流程。经该处理流程得到的叠前深度偏移剖面和相关资料对地下构造形态和速度场变化规律反映得更清楚,为圈闭落实和井位部署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偏移 相干反演 地震勘探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叠前深度偏移速度建模方法分析 被引量:37
12
作者 马彦彦 李国发 +3 位作者 张星宇 田纳新 祝文亮 翟桐立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87-693,3,共7页
基于层位的层析反演和基于网格的层析反演是实际地震资料叠前深度偏移的两种主要速度建模方法。根据歧口凹陷典型地质模型及其正演模拟的地震波场,对两种速度建模方法进行了实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层位的层析反演方法具有较高的稳... 基于层位的层析反演和基于网格的层析反演是实际地震资料叠前深度偏移的两种主要速度建模方法。根据歧口凹陷典型地质模型及其正演模拟的地震波场,对两种速度建模方法进行了实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层位的层析反演方法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但只能得到速度模型的低频分量;基于网格的层析反演方法可以获得速度场的高频分量,但受初始模型的影响较大,不容易收敛到实际速度模型。为此联合应用两种方法,即先利用基于层位的层析反演方法获得速度场的低频分量,再利用基于网格的层析反演方法获得速度场的高频分量,这样能够提高速度模型精度,改善叠前深度偏移的成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位层析 网格层析 速度模型 深度偏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叠前深度偏移方法流程及应用 被引量:65
13
作者 杨长春 刘兴材 +3 位作者 李幼铭 刘福贵 冷传波 刘洪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409-415,共7页
针对复杂介质的成像问题,提出了一套地震资料叠前深度偏移方法流程,主要包括三部分:(1)地震资料精细预处理;(2)速度-深度模型建立;(3)叠前深度偏移成像.以Kirchhoff偏移理论为基础,强调地质与地球物理的综合... 针对复杂介质的成像问题,提出了一套地震资料叠前深度偏移方法流程,主要包括三部分:(1)地震资料精细预处理;(2)速度-深度模型建立;(3)叠前深度偏移成像.以Kirchhoff偏移理论为基础,强调地质与地球物理的综合以及地震处理与解释的一体化.在ZX地区成功地实现了二维地震资料叠前深度偏移,所获得的NE206叠前深度偏移剖面揭示了复杂的ZX古潜山及其内部构造,并清楚地展示了逆掩断层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偏移 速度分析 层析成像 地震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叠前深度偏移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21
14
作者 刘素芹 何旭莉 +1 位作者 何潮观 仝兆岐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5-37,共3页
在复杂构造区,叠前时间偏移往往得不到精确的地下构造形态,叠前深度偏移是一种解决复杂构造成像的有效手段。叠前深度偏移的关键是求取叠前深度偏移速度,由于叠前深度偏移速度和剖面深度之间存在着紧密耦合关系,不存在直接解,只能用逐... 在复杂构造区,叠前时间偏移往往得不到精确的地下构造形态,叠前深度偏移是一种解决复杂构造成像的有效手段。叠前深度偏移的关键是求取叠前深度偏移速度,由于叠前深度偏移速度和剖面深度之间存在着紧密耦合关系,不存在直接解,只能用逐步逼近法求解叠前深度偏移速度,整个求解过程包含3次偏移速度扫描和8种速度求取,这是一个逐步收敛的过程,速度的正确性由稳定性和有效性两个标准来衡量。用自行开发的BGSS地震资料处理系统对任丘潜山带的部分三维地震资料进行叠前深度偏移处理,得到高精度的成像结果,与钻井资料比较,最大深度相对误差为1.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偏移 偏移速度 速度扫描 速度交互 高精度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格层析速度反演技术在齐古背斜叠前深度偏移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15
作者 肖艳玲 范旭 +2 位作者 王晓涛 张龙 蒋立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A02期98-103,共6页
针对准噶尔盆地南缘齐古背斜主体构造复杂、地层倾角较大、基于层位的速度建模方法在该区精度较低的难点,采用网格层析速度反演方法,建立工区准确的速度模型。该方法通过共成像点道集上的残余深度差全局更新速度模型,更适应于山前带深... 针对准噶尔盆地南缘齐古背斜主体构造复杂、地层倾角较大、基于层位的速度建模方法在该区精度较低的难点,采用网格层析速度反演方法,建立工区准确的速度模型。该方法通过共成像点道集上的残余深度差全局更新速度模型,更适应于山前带深度域模型的迭代更新。应用结果表明,该技术可以提高速度模型精度,改善复杂构造区地震成像效果,验证了网格层析速度反演在复杂构造区叠前深度偏移中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齐古背斜 深度偏移 网格层析 速度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水平地表高斯束叠前深度偏移及山前带应用实例 被引量:14
16
作者 秦宁 王延光 +2 位作者 杨晓东 王常波 梁鸿贤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1-86,共6页
针对山前带地表起伏剧烈、近地表横向变速严重,应用常规叠前深度偏移成像效果不理想的问题,发展了一种非水平地表直接成像的高斯束叠前深度偏移技术。该技术利用起伏地表高程和倾角信息进行局部平面波分解和波场延拓,实现非水平地表直... 针对山前带地表起伏剧烈、近地表横向变速严重,应用常规叠前深度偏移成像效果不理想的问题,发展了一种非水平地表直接成像的高斯束叠前深度偏移技术。该技术利用起伏地表高程和倾角信息进行局部平面波分解和波场延拓,实现非水平地表直接成像,能够克服常规高程静校正对波场造成的畸变影响,获得高质量的成像效果。模型试算和应用实例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水平地表 高斯束 深度偏移 束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在千米桥潜山勘探中的应用与效果 被引量:8
17
作者 祝文亮 刘俊杰 +1 位作者 梁峰 陈树亮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86-92,共7页
三维叠前深度偏移技术是解决地下构造复杂和速度横向变化大的地震资料成像问题的理想技术 ,叠前深度偏移技术的关键在于深度域层速度模型的正确建立以及偏移成像效果的客观检验。本文应用 Geo Depth三维叠前深度偏移处理软件 ,对大港油... 三维叠前深度偏移技术是解决地下构造复杂和速度横向变化大的地震资料成像问题的理想技术 ,叠前深度偏移技术的关键在于深度域层速度模型的正确建立以及偏移成像效果的客观检验。本文应用 Geo Depth三维叠前深度偏移处理软件 ,对大港油田千米桥潜山的地震资料进行了三维叠前深度偏移处理 ,取得了良好的处理效果。其处理方法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在时间偏移剖面上拾取速度层位 ,建立时间域地质模型 ;2用相干反演法与速度转换法相结合 ,逐层求取层速度 ,建立深度域层速度模型 ;3用剩余速度分析与层析成像法迭代修改、优化深度域层速度模型 ;4选用克希霍夫积分求和法来实现三维叠前深度偏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深度偏移 层速度 地震资料 深度偏移技术 偏移成像 时间偏移剖面 勘探 千米桥潜山 大港油田 地质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北部深层火山岩地质条件下三维叠前深度偏移速度模型建立 被引量:12
18
作者 陈志德 陈瑛 +2 位作者 周振兴 何玉前 李慧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25-127,共3页
松辽盆地北部徐家围子断陷深层地质条件复杂,虽然常规叠后时间偏移处理的成果,能够识别区域构造与火山岩的复合发育区基本轮廓,但陡倾角地层的反射成像不清晰,火山岩地层边界模糊,其原因在于断陷地层的速度结构复杂,常规叠后时间偏移不... 松辽盆地北部徐家围子断陷深层地质条件复杂,虽然常规叠后时间偏移处理的成果,能够识别区域构造与火山岩的复合发育区基本轮廓,但陡倾角地层的反射成像不清晰,火山岩地层边界模糊,其原因在于断陷地层的速度结构复杂,常规叠后时间偏移不能使反射波正确归位,只有三维叠前深度偏移技术才能提高成像精度。分析了兴城地区的地质条件,指出本区准确建立偏移速度模型难点是深层火山岩结构,并给出了基于叠前深度偏移迭代的速度建模对策。结果表明这种速度建模方式行之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地质构造 三维深度偏移 偏移速度模型 层析成像 深度剩余延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在焉耆盆地宝南地区的应用 被引量:12
19
作者 刘西宁 刘司红 +2 位作者 马秀国 张绍华 王霞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6年第2期197-201,共5页
焉耆盆地宝南地区构造复杂,以往处理的三维地震资料品质差、信噪比低,三维叠后时间偏移成像效果差, 断裂和圈闭的成像精度不高,空间位置不准确,为此进行了叠前深度偏移处理的研究。介绍了Kirchhoff积分法叠前深度偏移的基本原理和实现过... 焉耆盆地宝南地区构造复杂,以往处理的三维地震资料品质差、信噪比低,三维叠后时间偏移成像效果差, 断裂和圈闭的成像精度不高,空间位置不准确,为此进行了叠前深度偏移处理的研究。介绍了Kirchhoff积分法叠前深度偏移的基本原理和实现过程,分析了主要参数(去假频距离、偏移孔径、延拓步长等)对复杂构造成像效果的影响,给出了焉耆盆地宝南地区三维地震资料叠前深度偏移处理结果。对比分析了叠前深度偏移、叠后时间偏移和叠前时间偏移结果,分析表明,叠前深度偏移技术能较好地改善该区复杂构造的成像质量,提高资料的信噪比和分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偏移 复杂构造 偏移参数 成像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噪声对叠前深度偏移层速度精度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6
20
作者 勾丽敏 蔡希玲 +3 位作者 刘学伟 韩文功 杜继修 沈财余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6-163,共8页
本文基于地质模型研究了叠前深度偏移中随机噪声和规则噪声对层速度估计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机噪声和规则噪声对层速度估计精度的影响规律一致,其影响呈现阶段性特点,即存在界限信噪比。当信噪比高于界限值时,速度误差较小且趋于稳... 本文基于地质模型研究了叠前深度偏移中随机噪声和规则噪声对层速度估计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机噪声和规则噪声对层速度估计精度的影响规律一致,其影响呈现阶段性特点,即存在界限信噪比。当信噪比高于界限值时,速度误差较小且趋于稳定,对速度精度影响较小;信噪比低于界限值时,速度误差迅速增加,严重影响速度精度;与同等级别的随机噪声相比,规则噪声产生的影响更严重,规则噪声具有更高的界限信噪比。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分析了静校正时差对界限信噪比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随机噪声,1.5倍采样时间的静校正时差就会严重影响层速度的估算精度,从而显著地提高了噪声的界限信噪比。因此在实际地震资料叠前深度偏移处理中,必须进行地震信号一致性处理、叠前噪声衰减,减小静校正时差,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叠前深度偏移速度模型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偏移 随机噪声 规则噪声 层速度估计 界限信噪比 静校正时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