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宫颈癌前病变患者的癌症治疗功能评价系统-共性模块量表最小临床重要性差值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杨玉丽 井明霞 +2 位作者 胡欣 杨萍 闫小龙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2108-2113,2119,共7页
背景生命质量量表的最小临床重要性差值(MCID)是解释和定义量表评分变化的重要参数,可促进生命质量量表作为治疗及干预效果评价工具在临床上的应用。MCID可能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关于癌症治疗功能评价系统-共性模块量表(FACT-G)MCID... 背景生命质量量表的最小临床重要性差值(MCID)是解释和定义量表评分变化的重要参数,可促进生命质量量表作为治疗及干预效果评价工具在临床上的应用。MCID可能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关于癌症治疗功能评价系统-共性模块量表(FACT-G)MCID的研究较少。目的 采用多种方法制订宫颈癌前病变患者FACT-G MCID,并分析患者社会人口学特征对FACT-G MCID的影响,为临床医生判断干预措施的临床有效性提供量化依据。方法 纳入2020年10月至2021年11月于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宫颈癌前病变相关手术治疗的66例宫颈癌前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社会人口学及疾病相关信息,并采用FACT-G对患者术前及术后1个月生命质量进行评估。利用锚定法和分布法制订MCID。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FACT-G MCID的影响因素。结果 选择总体变化自评问卷(GRCQ)、36条目简明健康测量量表(SF-36量表)第10条目、五水平欧洲五维度健康量表(EQ-5D-5L)的效用值(UI)、视觉模拟尺度(EQ-VAS)四种锚,锚定法制订的FACT-G总分的MCID为7.048~12.932,分布法制订的FACT-G总分的MCID为3.696~10.243,锚定法和分布法制订的MCID不一致。以GRCQ为锚制订的MCID为例,筛选出术后轻微改善患者34例,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单身(β=15.264,P<0.001)、肥胖(β=-4.830,P=0.038)、基线FACT-G总分>89.5分(β=-7.600,P=0.001)是宫颈癌前病变患者FACT-G总分MCID的影响因素。结论 不同计算方法制订的FACT-G MCID不同。对于不同特征的宫颈癌前病变患者,应选择不同的FACT-G MCID来判断临床决策的有效性及治疗后生命质量变化是否具有临床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子宫疾病 癌症治疗功能评价系统-共性模块量表 最小临床重要性差值 影响因素分析 线性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最小临床重要性差值制定的锚定法探讨及其在胃癌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
作者 任丹丹 万崇华 +4 位作者 杨铮 孟琼 陈莹 寸英丽 吴婷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05-509,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锚定法的最小临床重要性差值MCID的合理计算方法,并制定胃癌量表(QLICP-GA)的MCID。方法分别以EORTC QLQ-C30的Q29和Q30为主观锚,计算患者出院时和入院时各领域得分差值,以锚定法"相差一个等级"、"至少相差... 目的探讨基于锚定法的最小临床重要性差值MCID的合理计算方法,并制定胃癌量表(QLICP-GA)的MCID。方法分别以EORTC QLQ-C30的Q29和Q30为主观锚,计算患者出院时和入院时各领域得分差值,以锚定法"相差一个等级"、"至少相差一个等级"及"改善"三种标准、基于锚的MIC分布法、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制定MCID。结果以Q29和Q30为主观锚具有较强的一致性,以"至少相差一个等级"为标准得到的MCID值介于另外两个标准之间。以Q29和Q30分别为锚时QLICP-GA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共性症状及副作用、特异模块、共性模块及量表总分MCID分别为7.14、6.25、4.17、14.29、14.29、7.81、8.97和7.14、7.29、4.17、14.29、16.84、7.81、8.33。结论每种方法各具优缺点,可用Q29或Q30作为效标,以"至少相差一个等级"作为标准制定MCID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质量 胃癌 最小临床重要性差值 锚定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最小临床重要性差值MCID计算方法的计算机模拟研究 被引量:18
3
作者 许清安 张传猛 +3 位作者 万崇华 杨铮 许传志 陈莹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85-787,共3页
目的探讨临床最小重要性差值(MCID)合理的计算方法和计算标准。方法用SPSS产生三对符合正态分布的随机数作为患者治疗前后的生命质量得分,然后根据已有MCID的计算方法和计算公式得到不同方法的MCID结果。结果锚法的MCID结果为3.47、6.40... 目的探讨临床最小重要性差值(MCID)合理的计算方法和计算标准。方法用SPSS产生三对符合正态分布的随机数作为患者治疗前后的生命质量得分,然后根据已有MCID的计算方法和计算公式得到不同方法的MCID结果。结果锚法的MCID结果为3.47、6.40、10.11。分布法中当效应值ES=0.5时的MCID结果为8.05、6.02、6.92;当测量工具信度r=0.9时,按标准测量误差(SEM)法MCID结果为5.09、3.81、4.37,按可靠变化指数(RCI)法的MCID结果为7.20、5.39、6.18。结论当实际ES不同时,可选择锚法、分布法中的ES法或两种方法的加权计算MCID;只要r在适当的范围内,可以选择SEM法或RCI法计算MCI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小临床重要性差值 生命质量 随机数 计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