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杭州湾及舟山海域可能最大台风风暴潮增水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2
- 1
-
-
作者
楚栋栋
李梦雨
车助镁
元媛
栾华龙
张继才
-
机构
长江科学院河流研究所
浙江省自然资源厅海洋监测预报中心
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出处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2-78,102,共8页
-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9YFC1510704)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2017YFA0604100)
+3 种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876086)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CKSF2023293/HL,CKSF2021530/HL)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长江水科学研究联合基金项目(U2040202)
中国博士后面上基金项目(2021M700540)。
-
文摘
基于有限体积海洋模型(FVCOM)构建了一个覆盖中国渤海、黄海和东海的高分辨率风暴潮模型,模拟了1509号台风“灿鸿”引发的风暴潮事件,风暴潮水位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吻合良好。基于最佳台风路径集数据集提供的风场和气压数据,建立了中国近海台风最大风速和最低中心气压的线性回归联系,相关系数达到0.96。在此基础上,以可能最大热带气旋参数为基础,构造了多种假想台风路径,计算了杭州湾和舟山海域的可能最大风暴潮增水。结果表明,沿垂直于海岸线方向登陆的台风在杭州湾和舟山海域引起的风暴潮增水极值最高。杭州湾湾顶可能最大风暴潮水位达8.76 m,舟山海域可能最大风暴潮水位达2.62 m。结果可为杭州湾和舟山海域海洋工程的风险评估和防灾减灾提供参考。
-
关键词
风暴潮
FVCOM
可能最大风暴潮增水
数值模型
杭州湾
舟山海域
-
Keywords
storm surge
FVCOM
possible maximum storm surge
numerical model
Hangzhou Bay
Zhoushan Archipelago
-
分类号
P751
[交通运输工程—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
-
-
题名典型海湾风暴潮特征数值模拟与研究
被引量:5
- 2
-
-
作者
杨万康
杨青莹
张峰
宋泽坤
-
机构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工程海洋学重点实验室
-
出处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37-547,564,共12页
-
基金
广东省近海海洋变化与灾害预警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GLOD1405)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LQ16D060007)
-
文摘
铁山港海湾是一个遭受风暴潮灾害影响较为严重的半封闭型海湾,基于有限元海洋数学模型ADCIRC (Advanced Circulation Model)研究了1409号"威马逊"台风期间铁山港海湾的风暴潮特征及非线性作用。结果表明:当考虑天文潮与风暴潮之间的相互作用时,风暴潮水位的计算结果更加准确,只考虑纯台风影响时,计算结果会低估风暴潮增水值,高估减水值,对预报结果造成较大的误差。海湾内部的增水要远大于湾外,但是减水值则相差不大。通过对天文潮和风暴潮非线性作用的影响因子进行分析,风应力的浅水效应可以忽略,但底摩擦项和对流项影响较大。在海湾内部对流项占主导地位,与天文潮的耦合作用也较强;而在湾外,底摩擦项占优势,耦合作用在海湾内外都较强。天文潮与风暴潮相互作用产生的非线性水位在湾顶处最大可达0.94 m,出现在风暴潮最大减水时刻,风暴潮增水发生后有所减弱,非线性水位表现出从湾外向湾内递增的规律。
-
关键词
ADCIRC
“威马逊”台风
最大风暴潮减水
最大风暴潮增水
非线性水位
-
Keywords
ADCIRC
Rammasun
maximum negative surge
maximum positive surge
nonlinear residual
-
分类号
P731.34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
-
题名舟山海域风暴潮特征及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5
- 3
-
-
作者
杨昀
王惠群
管卫兵
曹振轶
陈琪
-
机构
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浙江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系
-
出处
《海洋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16,共10页
-
基金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专题资助(XDA11020304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41276083)
+1 种基金
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资助(2013418009)
"全球变化与海气相互作用"专项资助(GASI-IPOVAI-04)
-
文摘
选择20个对舟山海域有较大影响的历史台风案例,开展定海站实测潮位数据的分析与归纳,总结得出20个台风中风暴潮过程增水最大值为5612号台风的207.1cm,风暴潮高潮位最大值为9711号台风的283.7cm。同时,在三维斜压水动力模型SELFE的基础上加入台风气压场和风场模块,建立了一个采用非结构三角形网格的天文潮-风暴潮耦合模型,模拟表明定海站的斜压效应较为明显,非线性耦合作用相对较弱,但两潮耦合风暴潮增水结果仍优于风暴潮单因子增水结果,与实际增水更为接近。在此基础上,以一定间隔在5612号台风原路径南北两侧各设计了2条平行路径,分别模拟两潮耦合风暴潮增水,结果表明5612号台风参数沿其原路径偏南1个最大风速半径距离的S1路径运动时可模拟得到定海站可能最大风暴潮增水为243.9cm。最后,在S1路径下模拟可能最大风暴潮增水分别遭遇天文高、中、低潮位时的风暴潮高潮位,结果表明天文潮高潮时可得到可能最大风暴潮高潮位约为400cm,天文中潮时次之,而天文低潮时风暴潮高潮位最低。
-
关键词
风暴潮
斜压
非线性耦合
可能最大风暴潮增水
数值模型
舟山
-
Keywords
storm surge
baroclinic
nonlinear coupling
probable maximum storm surge
numerical model Zhoushan Island
-
分类号
P731.23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