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原发性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自主神经活性及其昼夜节律变化 被引量:2
1
作者 邓昌明 黄晶 +1 位作者 罗开良 刘东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4期433-435,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自主神经活性及其昼夜节律变化。方法:对79例老年原发性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进行24hHolter监测,然后进行24h及每小时心率变异分析,并与年龄匹配的对照组比较,同时比较高血压伴与不伴左心...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自主神经活性及其昼夜节律变化。方法:对79例老年原发性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进行24hHolter监测,然后进行24h及每小时心率变异分析,并与年龄匹配的对照组比较,同时比较高血压伴与不伴左心室肥厚者心率变异及其昼夜节律。结果:老年原发性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所有时域指标(SDNN、SDANN、SDNNIDX、rMSSD、pNN50)均降低,而且老年原发性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者rMSSD、pNN50明显低于非肥厚组,昼夜节律减弱。结论:老年原发性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受损,平衡失调,而且伴左心室肥厚者迷走神经功能减低更为显著,昼夜节律明显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左心室肥厚 原发性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自主神经活性 昼夜节律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关节角度肌肉等长最大自主收缩抗阻力训练的神经适应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梁成军 马静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9-135,共7页
目的研究不同关节角度下肌肉等长最大自主收缩(maximum voluntary contraction,MVC)抗阻力训练神经适应特点。方法将30名健康男性大学生随机分成3组,每组分别做肘关节角度在45°、90°、135°MVC等长收缩抗阻力训练,测量训... 目的研究不同关节角度下肌肉等长最大自主收缩(maximum voluntary contraction,MVC)抗阻力训练神经适应特点。方法将30名健康男性大学生随机分成3组,每组分别做肘关节角度在45°、90°、135°MVC等长收缩抗阻力训练,测量训练前后肱二头肌的表面肌电(surface electromyography,s EMG)信号,并分析s EMG信号的均方根(root mean square,RMS)和中位频率(median frequency,MF)。结果肘关节45°、90°、135°训练前后肱二头肌s EMG的RMS标准化值存在显著性差异。训练后不同角度之间RMS相比,45°与90°、135°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而90°与135°之间则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训练后各角度MF标准化值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 s EMG的RMS呈现角度特异性变化,而s EMG的MF不具有角度特异性。当肱二头肌处于中、大肘关节角度时,等长抗阻力训练产生的神经适应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角度 最大自主收缩 抗阻力训练 神经适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映射领域可自主收缩的操作条件反射自动机 被引量:1
3
作者 蔡建羡 孙旭光 杨秋格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3-90,共8页
为避免操作条件反射学习模型中存在发生小概率操作行为所引发的不良操作后果,设计了一种映射领域可在线自主收缩移动的操作条件反射自动机,映射领域指机器人各状态映射的操作行为集合,其收缩是通过定义学习误差的界限值和操作行为选取... 为避免操作条件反射学习模型中存在发生小概率操作行为所引发的不良操作后果,设计了一种映射领域可在线自主收缩移动的操作条件反射自动机,映射领域指机器人各状态映射的操作行为集合,其收缩是通过定义学习误差的界限值和操作行为选取的概率阈值两个指标来实现的。对映射领域可自主收缩的操作条件反射学习的收敛性进行了分析,从理论上证明:操作行为熵随映射领域的收缩收敛至极小。针对两轮机器人运动平衡控制的仿真结果表明,映射领域的收缩性使操作条件反射自动机可以在线地在最有意义的映射领域内搜索学习,通过有效的动态的消除无用的映射区域,提高了系统的学习速度和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操作条件反射自动机 映射领域 自主收缩移动 操作行为熵 运动平衡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黛力新联合乙吗噻嗪治疗右室流出道特发性室性期前收缩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朱玲军 林文辉 张凌志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7期3092-3094,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黛力新联合乙吗噻嗪和单用乙吗噻嗪治疗右室流出道特发性室性期前收缩(IVPBOR-VOT)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以2008年1月—2010年10月在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确诊的IVPBORVOT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服用黛力新和乙吗噻嗪... 目的对比分析黛力新联合乙吗噻嗪和单用乙吗噻嗪治疗右室流出道特发性室性期前收缩(IVPBOR-VOT)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以2008年1月—2010年10月在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确诊的IVPBORVOT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服用黛力新和乙吗噻嗪)和对照组(服用乙吗噻嗪),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和心悸、失眠、胸闷、头昏/头痛、乏力等症状评分,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室性期前收缩和症状的改善情况,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共294例患者纳入本研究,试验组150例,其中男69例,女81例,平均年龄(48.8±17.8)岁,期前收缩次数(13 846±10 656)次/24 h;对照组144例,其中男65例,女79例,平均年龄(48.2±14.3)岁,期前收缩次数(15 550±10 001)次/24 h。两组在性别构成、年龄、室性期前收缩数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室性期前收缩的改善方面,试验组显效48例,有效81例,无效21例,总有效率为86.00%;对照组显效35例,有效69例,无效40例,总有效率为72.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07,P=0.020)。在心悸、失眠、胸闷、头昏/头痛、乏力等症状的改善方面,试验组显效61例,有效74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显效39例,有效59例,无效46例,总有效率为68.0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818,P=0.000)。结论黛力新联合乙吗噻嗪治疗IVPBORVOT具有较好疗效,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性期前收缩 心律失常 心性 心电描记术 自主神经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岛华仕达一步法塑料热收缩带生产线通过鉴定
5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343-1343,共1页
青岛华仕达机器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新型一步法塑料热收缩带生产线通过专家鉴定。该生产线由热收缩带基材生产线和热熔胶涂覆生产线两部分组成,工艺先进、效率高、生产成本低。
关键词 收缩 专家鉴定 生产线 一步法 塑料 青岛 自主研制 热熔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步法塑料热收缩带生产线通过专家鉴定
6
作者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85-85,共1页
关键词 塑料管道 收缩 专家鉴定 生产线 一步法 焊接质量 自主研制 管网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一步法塑料热收缩带生产线问世
7
作者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4-24,共1页
青岛华仕达机器有限公司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首套新型一步法塑料热收缩带生产线,专家称多项经济技术指标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该生产线具有工艺先进、节能高效、生产成本低等诸多优点。
关键词 收缩 生产线 一步法 塑料 自主知识产权 经济技术指标 节能高效 成本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一步法塑料热收缩带生产线问世
8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8,共1页
青岛华仕达机器有限公司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首套新型一步法塑料热收缩带生产线,专家称多项经济技术指标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该生产线具有工艺先进、节能高效、生产成本低等诸多优点。
关键词 收缩 生产线 一步法 塑料 自主知识产权 经济技术指标 节能高效 成本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精度经颅直流电刺激对踝关节跖背屈疲劳任务中脊髓运动神经元兴奋性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于常晓 占江龙 +3 位作者 沈斌 周俊鸿 徐琳峰 傅维杰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3-298,共6页
目的探究踝关节跖背屈疲劳任务中高精度经颅直流电刺激(high-definition 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HD-tDCS)对H-反射和M-波的调控效果,为HD-tDCS减轻神经肌肉疲劳的实际应用提供方向。方法招募20名健康青年男性受试者,... 目的探究踝关节跖背屈疲劳任务中高精度经颅直流电刺激(high-definition 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HD-tDCS)对H-反射和M-波的调控效果,为HD-tDCS减轻神经肌肉疲劳的实际应用提供方向。方法招募20名健康青年男性受试者,随机分为真刺激组和假刺激组各10名。对受试者采取连续5 d的单盲HD-tDCS干预(时间20 min;强度2 mA;靶点Cz),干预前1天采集受试者安静条件下的H-反射和M-波,跖屈肌最大自主收缩(maximal voluntary isometric contraction,MVIC)时的M-波,跖屈肌和背屈肌MVIC力矩,并进行一次踝关节跖背屈运动性疲劳任务,以确定受试者达到该任务疲劳的时间。干预后1天进行与第1次疲劳任务相同的运动时间,并进行后测的数据采集。采用重复测量双因素(刺激方案×疲劳前后)方差分析其自变量对受试者肌肉力学特性、α运动神经元传导特性各指标的影响。结果相较于疲劳前,两组疲劳后的自主激活值(voluntary activation,VA)、H-反射最大值(maximal H-reflex,H_(max))、M-波最大值(maximal M-wave,Mmax)、跖屈肌和背屈肌MVIC力矩均显著降低(P<0.05),但相比于真刺激组,假刺激组的VA和背屈肌MVIC力矩下降更为显著(P<0.05)。结论连续5 d的HD-tDCS干预有助于提高脊髓节段α运动神经元的活性,且能抑制跖背屈疲劳诱发的外周“神经-肌肉”接头处信息传递能力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精度经颅直流电刺激 最大自主收缩 神经冲动 皮质-脊髓通路 α运动神经元活性 肌肉疲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姿势对单手拉叉车肌肉疲劳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5
10
作者 易灿南 谢泽均 +3 位作者 李开伟 唐范 胡鸿 胡奇龄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8-73,共6页
为分析不同姿势下单手拉车作业肌肉疲劳情况,设计并完成模拟手拉叉车试验,测量拉车前与拉车过程中单臂拉力的变化,记录基于Borg CR-10主观疲劳量表的身体疲劳度。选取20名男大学生作为被试。结果表明,手臂姿势和拉车时间均显著影响拉力;... 为分析不同姿势下单手拉车作业肌肉疲劳情况,设计并完成模拟手拉叉车试验,测量拉车前与拉车过程中单臂拉力的变化,记录基于Borg CR-10主观疲劳量表的身体疲劳度。选取20名男大学生作为被试。结果表明,手臂姿势和拉车时间均显著影响拉力;Duncan多重比较结果显示,手臂伸直姿势下的拉力值显著高于手肘屈曲姿势下的值;手肘屈曲姿势下,手臂拉力的最大自主收缩力(MVC)下降更快;手肘屈曲姿势和手臂伸直姿势下的疲劳速率分别为(0.137±0.065)和(0.133±0.057)。构建起以指数函数为基础的2种姿势下单臂拉车作业肌肉疲劳预测模型,其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车作业 最大自主收缩力(mvc) 肌肉疲劳 疲劳速率 主观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态单手拉车作业最大耐受时间建模 被引量:14
11
作者 易灿南 李开伟 +3 位作者 施式亮 唐范 胡鸿 陈成锋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4-69,共6页
为分析单手拉车作业肌肉疲劳情况,设计并完成模拟静态手拉叉车试验:通过测量拉车前后单臂拉力的变化及最大耐受时间(MET),记录基于Borg CR-10主观疲劳评分表(RPE)的身体疲劳度,探讨负荷和身体质量指数(BMI)对MET、剩余拉力、力量衰减程... 为分析单手拉车作业肌肉疲劳情况,设计并完成模拟静态手拉叉车试验:通过测量拉车前后单臂拉力的变化及最大耐受时间(MET),记录基于Borg CR-10主观疲劳评分表(RPE)的身体疲劳度,探讨负荷和身体质量指数(BMI)对MET、剩余拉力、力量衰减程度和RPE的影响;并基于试验数据构建单手拉车作业肌肉疲劳MET预测方程。试验结果表明,仅负荷显著影响MET;所构建的以指数函数和幂函数为基础的MET方程与现有方程具有一致性;用所建方程得到的预测值与实测值偏差优于用现有MET方程得到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车作业 最大耐受时间(MET) 最大随意收缩(mvc) 肌肉疲劳 主观疲劳评分表(RP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图像熵特性的肌肉疲劳进程评估 被引量:10
12
作者 王前 曹霞 +1 位作者 尹冠军 郭建中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0-36,共7页
肌肉疲劳是一种由运动引起的肌肉最大随意收缩力减小的现象,处理不当,可能会产生严重的运动损伤。本研究利用自行设计的肌肉组织超声图像检测系统,以超声图像熵表征肌肉超声图像纹理灰度分布的空间特征,探讨肌肉组织疲劳过程中其超声图... 肌肉疲劳是一种由运动引起的肌肉最大随意收缩力减小的现象,处理不当,可能会产生严重的运动损伤。本研究利用自行设计的肌肉组织超声图像检测系统,以超声图像熵表征肌肉超声图像纹理灰度分布的空间特征,探讨肌肉组织疲劳过程中其超声图像熵的演变规律。采集10名受试者在不同负荷(20%MVC、30%MVC、40%MVC、50%MVC)时肱二头肌的超声图像,分别就每一负荷下图像熵随时间的变化进行直线拟合,并对其斜率进行随机区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受试者之间其肌肉疲劳图像熵随时间变化的斜率差异显著(P=0.000 0);同一受试者不同负荷的超声图像熵随疲劳时间变化斜率也存在显著差异(P=0.040 0)。但是,同一受试者在不同负荷时超声图像熵随时间变化的拟合斜率的差异,远小于不同受试者在同一负荷水平拟合斜率值间的差异,提示个人的肌肉特性起到主要的作用。所进行的研究为肌肉疲劳进程的量化评估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肉疲劳 图像熵 最大自主收缩 斜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表面肌电信号的降维和映射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章亚男 景银平 +2 位作者 沈林勇 宋薇 钱晋武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046-1053,共8页
肌电信号的采集和分析是外骨骼式康复机器人关节预测控制的重要基础之一。肌电信号数据量大并且复杂,相关性较高,信号处理通用性和高效性低,分析和预测人体运动信息误差大。采用最大自主等长收缩标准化处理算法,大大提高了表面肌电信号... 肌电信号的采集和分析是外骨骼式康复机器人关节预测控制的重要基础之一。肌电信号数据量大并且复杂,相关性较高,信号处理通用性和高效性低,分析和预测人体运动信息误差大。采用最大自主等长收缩标准化处理算法,大大提高了表面肌电信号的通用性和泛化能力,并基于主成分分析方法,对肌电信号降维处理,利用神经网络实现与下肢的映射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对比分析不同的降维处理方式,主成分降维后处理的肌电信号平均相关性达0.93,利用神经网络预测人体正常行走的下肢三关节运动角度,具有良好的可重复性和较高的精度,可以实现人体下肢肌电信号和各关节的映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肌电信号 信号处理 降维 映射 神经网络 最大自主等长收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abor小波和格兰杰因果的脑-肌电同步性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谢平 陈迎亚 +3 位作者 张园园 邹策 陈晓玲 张利泰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8-38,共11页
手部运动功能神经肌肉调节机制的研究在假肢控制、康复治疗和评价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基于Gabor小波和格兰杰因果(WT-GC)实现皮层肌肉耦合(CMC)分析,并定义GC峰值频率和显著性面积指标,定量描述不同频段的脑-肌电耦合及信息流向特征。... 手部运动功能神经肌肉调节机制的研究在假肢控制、康复治疗和评价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基于Gabor小波和格兰杰因果(WT-GC)实现皮层肌肉耦合(CMC)分析,并定义GC峰值频率和显著性面积指标,定量描述不同频段的脑-肌电耦合及信息流向特征。同步采集10名健康被试在10%和60%最大自主收缩力(MVC)下的脑电(EEG)与肌电(EMG)信号,运用脑-肌电同步性分析方法进行手部不同力量下的脑-肌电同步耦合特征分析。结果显示:与10%MVC相比,在60%MVC握力输出下,EEG→EMG和EMG→EEG方向GC峰值频率均向高频段转移;EEG→EMG方向上beta频段的GC显著性面积降低,并具有统计性差异(P<0.05)。研究结果验证,所提出方法能够有效刻画不同频段的皮层肌肉间能量耦合特征,可描述不同信息传递方向上的神经元同步振荡强度,也可揭示皮层肌肉运动系统通过调节神经元同步振荡强度、频段与流向来控制手部力量输出的神经机制,为探索手部运动控制与反馈信息解码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变换-格兰杰因果 脑-肌电同步 皮层肌肉耦合 信息流向 自主收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估肌肉疲劳的中枢和外周起源 被引量:8
15
作者 蔡斌 戴尅戎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92-196,共5页
疲劳是很多内科及神经疾患的常见表现,理解这些疾病肌肉疲劳的中枢或者外周起源对制定针对性的肌肉疲劳治疗措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综述肌肉疲劳发生的中枢因素(包括脊髓水平和激素上水平所有可以导致运动神经元兴奋性下降的因素)、外... 疲劳是很多内科及神经疾患的常见表现,理解这些疾病肌肉疲劳的中枢或者外周起源对制定针对性的肌肉疲劳治疗措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综述肌肉疲劳发生的中枢因素(包括脊髓水平和激素上水平所有可以导致运动神经元兴奋性下降的因素)、外周因素(包括神经肌肉的传播、肌肉动作电位的扩散、兴奋-收缩偶联),并讨论采用直接(最大自主收缩、抽搐力)和间接(抽搐叠加、肌电图、运动皮质刺激)的检测方法评估肌肉疲劳的中枢和外周起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肉疲劳 中枢神经系统 外周神经系统 最大自主收缩 抽搐力 肌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率震荡临床研究现状 被引量:2
16
作者 吴志峰 祝善俊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1年第1期63-65,共3页
如何有效预测和发现猝死高危患者并制订合理的预防措施,一直是心电生理学和临床工作者的重要研究课题。室性期前收缩后心率震荡(heart rate turbulence,HRT)作为检测心脏自主神经调节变化的一种手段,在临床应用中逐渐引起关注。已... 如何有效预测和发现猝死高危患者并制订合理的预防措施,一直是心电生理学和临床工作者的重要研究课题。室性期前收缩后心率震荡(heart rate turbulence,HRT)作为检测心脏自主神经调节变化的一种手段,在临床应用中逐渐引起关注。已经有一定数量的临床研究将HRT应用于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糖尿病、高血压,以及扩张型心肌病等疾病,作为探讨、评估死亡危险的一项检测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研究 心率震荡 自主神经调节 扩张型心肌病 临床应用 临床工作者 心电生理学 期前收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表象训练时不同大脑活动强度对老年人肌肉力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君梅 岳光辉 姚家新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92-496,共5页
探讨运动表象时训练不同大脑活动强度对老年人肌肉力量增长的效应。将26名健康老年人(平均年龄:74±8.3,7名女性)随机分为3组:低强度身体训练(30%最大自主收缩)结合高强度大脑活动组(HME组),低强度身体训练结合低强度大脑活动组(LME... 探讨运动表象时训练不同大脑活动强度对老年人肌肉力量增长的效应。将26名健康老年人(平均年龄:74±8.3,7名女性)随机分为3组:低强度身体训练(30%最大自主收缩)结合高强度大脑活动组(HME组),低强度身体训练结合低强度大脑活动组(LME组),无训练控制组(CTL组),整个训练持续12周(10 min/天,5天/周)。在训练前后分别测试研究参与者右肘屈肌的肌肉力量、表面肌电图(EMG)以及运动相关的皮层电位(MRCP)。训练结束后,HME组的力量显著性增加(13.8%,P=0.002),而LME组的肌肉力量只增长5.0%(P=0.045),控制组的肌肉力量没有显著性改变;只有HME组的MRCP出现显著性增加(28.6%,P<0.005),但LME组(-2.9%,P=0.803)和CTL组(4.9%,P=0.539)均无显著性改变。因此,研究者认为与肌肉最大自主收缩相关的大脑活动强度在老年人肌肉力量的增长中起到关键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表象 肌肉力量 最大自主收缩(mvc) 运动相关皮层电位(MRC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内酯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18
作者 范煜东 王东 王志禄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S2期186-186,共1页
目的 探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螺内酯对充血性心力衰竭 (congestiveheartfailure ,CHF)患者心脏自主神经活动的影响。方法 比较 32例CHF患者在螺内酯治疗前、第 4及 16周时心率变异性(heartreatvariability,HRV)各项指标和心功能变化。... 目的 探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螺内酯对充血性心力衰竭 (congestiveheartfailure ,CHF)患者心脏自主神经活动的影响。方法 比较 32例CHF患者在螺内酯治疗前、第 4及 16周时心率变异性(heartreatvariability,HRV)各项指标和心功能变化。结果 螺内酯 (4 0mg d)治疗 4周时 ,左室收缩功能无显著变化 (P >0 .0 5 ) ,治疗 16周时 ,左室收缩功能明显改善 (P <0 .0 5 ) ;治疗前、治疗 4和 16周时 ,代表心率总变异程度的全部正常R R间期标准差 (standarddeviationofallnormalsinusR Rintervalsover 2 4hours,SDNN)分别为 98.5± 32 .0 ,115 .4± 35 .6和 118.1± 35 .0 (ms)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代表迷走神经功能的正常相邻R 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 (rttomeansquareofthesuccessivenormalsinusR Rintervalslongerthan 5 0ms ,rMMSD)分别为 2 8.3± 14 .6 ,35 .3± 13.3,38.1± 13.9(ms) ,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1)。结论 螺内酯可以提高CHF患者心脏迷走神经张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率变异性 螺内酯 充血性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患者 北京煤炭总医院 左室收缩功能 心脏中心 心脏自主神经 受体拮抗剂 迷走神经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角枫硷对膈肌的松弛作用及新斯的明对抗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丁辰 金中初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1982年第S1期59-60,共2页
八角枫硷0.5mg/kg体重快速注入麻醉猫的静脉内后,膈肌自主收缩停止,电刺激胫神经时胫前肌的机械收缩反应停止。同量八角枫硷缓慢注入静脉后,膈肌自主收缩良好,胫前肌的机械收缩反应却消失。将八角枫硷的剂量增加至0.75~1.1 mg/公斤体... 八角枫硷0.5mg/kg体重快速注入麻醉猫的静脉内后,膈肌自主收缩停止,电刺激胫神经时胫前肌的机械收缩反应停止。同量八角枫硷缓慢注入静脉后,膈肌自主收缩良好,胫前肌的机械收缩反应却消失。将八角枫硷的剂量增加至0.75~1.1 mg/公斤体重而分次缓慢注入时胫前肌机械收缩反应消失,膈肌仍保留良好的自主收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角枫 收缩反应 静脉内 包子树 祛风湿药 自主收缩 胫前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速度及负荷对动态拉力作业肌肉疲劳影响建模 被引量:3
20
作者 唐范 易灿南 +3 位作者 李开伟 左华丽 尹丽霞 李婉琪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91-196,共6页
为探究速度、负荷对动态拉力作业肌肉疲劳发展的影响,构建描述动态拉力作业肌肉疲劳发展的预测模型,设计动态拉力作业模拟试验;招募10名男性大学生作为被试,并测量试验前后的最大随意收缩(MVC)、最大耐受时间(MET)以及记录身体多个部位... 为探究速度、负荷对动态拉力作业肌肉疲劳发展的影响,构建描述动态拉力作业肌肉疲劳发展的预测模型,设计动态拉力作业模拟试验;招募10名男性大学生作为被试,并测量试验前后的最大随意收缩(MVC)、最大耐受时间(MET)以及记录身体多个部位的主观疲劳评分(RPE);探讨速度和负荷对拉力变化、MET和RPE的影响,并基于试验数据构建MET预测模型。结果表明:速度显著影响MET、拉力衰减值(ΔF)、拉力衰减程度(DFD)以及多个部位的RPE,负荷仅显著影响MET;所建预测模型能描述MET与负荷强度、行走速度之间的关系,且相较其他MET预测模型,其偏差最小,更适用预测和评估动态拉力作业人员肌肉疲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拉力作业 肌肉疲劳 最大随意收缩(mvc) 最大耐受时间(MET) 主观疲劳评分(RP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