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9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空间通信载波多普勒频偏的局部聚类捕获算法
1
作者 张兆维 王帅威 +5 位作者 杜帅 吴同 邱帅博 刘琳 左加阔 潘甦 《数据采集与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7-162,共16页
与地面通信不同,空间通信通常涉及相距很远且高速飞行的信号载体。此时,信号传输会面临两个困难:远距离路径损耗导致的低信噪比(Signal-to-noise-ratio,SNR)和高速相对运动引起的高动态多普勒频偏。针对多普勒频偏捕获,低SNR要求一个很... 与地面通信不同,空间通信通常涉及相距很远且高速飞行的信号载体。此时,信号传输会面临两个困难:远距离路径损耗导致的低信噪比(Signal-to-noise-ratio,SNR)和高速相对运动引起的高动态多普勒频偏。针对多普勒频偏捕获,低SNR要求一个很长的累积周期来累积很多个信号。但是,在这个长累积周期内,高动态多普勒频偏扩散所有信号的总能量到一个很宽的频率区间。为解决此能量扩散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局部聚类捕获(Local-clustering-acquisition,LCA)算法。该算法首先利用全局范围内最大元素来构造一个局部范围,然后从局部范围内选择若干个较大元素并进行聚类,最后从聚类结果中搜索最大的簇来得到捕获结果。理论分析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相较于现有算法,LCA算法在提升捕获概率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通信 多普勒捕获 能量扩散 局部范围 聚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控矢量激光在湍流环境中的旋转多普勒测量
2
作者 胡建飞 骆斌 +1 位作者 王吉明 吴彤 《激光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92-398,共7页
实际环境中,大气湍流和不理想的目标会对旋转多普勒信号提取产生强烈干扰。为了从大气湍流等干扰中提取出有效的多普勒信号,采用多阶矢量涡旋光束偏振测量的方法,构建了基于矢量涡旋光束的抗湍流旋转多普勒测量系统,并研究了不同强度湍... 实际环境中,大气湍流和不理想的目标会对旋转多普勒信号提取产生强烈干扰。为了从大气湍流等干扰中提取出有效的多普勒信号,采用多阶矢量涡旋光束偏振测量的方法,构建了基于矢量涡旋光束的抗湍流旋转多普勒测量系统,并研究了不同强度湍流环境下的旋转多普勒频移测量,成功得到了不同速度粗糙目标物有效的多普勒信号。结果表明,通过用5阶、10阶、15阶和20阶涡旋光束对不同湍流强度下两种角速度的测量,验证了复杂环境下利用偏振维度可以有效过滤湍流噪声影响,并实现对物体角速度的准确测量,同时较高阶数的涡旋光束更有利于提高测量系统在复杂环境中的鲁棒性。该研究为风能发电、气象预报、医学研究以及海洋大气等领域中在湍流环境下的数据监测提供了有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物理 旋转多普勒 矢量场 空间光调制器 轨道角动量 Q波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分数多普勒信道估计技术
3
作者 蒲旭敏 王可豪 +2 位作者 陈伟聪 刘雁翔 陈前斌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93-602,共10页
针对正交时频空间系统在整数多普勒模型中多普勒分辨率较低,不适用于实际通信场景的问题,在多输入多输出的正交时频空间(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orthogonal time frequency space,MIMO⁃OTFS)调制系统中考虑分数多普勒信道模型... 针对正交时频空间系统在整数多普勒模型中多普勒分辨率较低,不适用于实际通信场景的问题,在多输入多输出的正交时频空间(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orthogonal time frequency space,MIMO⁃OTFS)调制系统中考虑分数多普勒信道模型,可有效提升多普勒频移分辨率,但同时会产生虚拟路径,导致多普勒间干扰。因此研究了一种模型驱动的学习去噪近似消息传递(learned denoising⁃based approximate message passing,LDAMP)算法,对含有多普勒间干扰的分数多普勒信道进行估计。该算法以去噪近似消息传递(denoising⁃based approximate message passing,DAMP)算法为基础,构建了一个可解释的神经网络框架,并选用去噪卷积神经网络(denoising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DnCNN)替代DAMP中的传统去噪器,通过学习噪声特征将之有效去除,进而显著提升后续信号处理性能。仿真结果表明,模型驱动的LDAMP算法结合了迭代算法的模型优势和深度学习强大的泛化能力,相较于传统算法,能够有效补偿多普勒间干扰带来的性能损失,实现更高的信道估计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时频空间 深度学习 分数多普勒 模型驱动 信道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同步提取变换和脊线检测的空间锥体目标微多普勒特征提取方法
4
作者 王磊 苏倩 +1 位作者 韦高 李建周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684-3689,共6页
针对空间锥体目标微多普勒(micro-Doppler,m-D)提取时在m-D曲线交叉处易出现跟踪错误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同步提取变换(synchro-extracting transform,SET)和脊线检测的m-D特征提取方法。首先,该方法利用SET技术得到能量分布更加集中的... 针对空间锥体目标微多普勒(micro-Doppler,m-D)提取时在m-D曲线交叉处易出现跟踪错误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同步提取变换(synchro-extracting transform,SET)和脊线检测的m-D特征提取方法。首先,该方法利用SET技术得到能量分布更加集中的时频像,并使用Hough变换提取锥体顶部产生的正弦m-D曲线;之后基于CLEAN思想,将提取到的顶部m-D曲线从时频像中消除;最后利用基于改进疯爬算法和卡尔曼滤波的脊线检测算法提取锥体底部产生的非正弦m-D曲线。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避免m-D曲线交叉处的跟踪错误问题,正确提取m-D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提取变换 空间锥体目标 多普勒 HOUGH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载W波段多普勒雷达云内大气风场探测信号仿真研究
5
作者 叶晗 张子瑾 +2 位作者 董晓龙 朱迪 张敬钰 《空间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0-352,共13页
全球三维大气风场探测对提升数值天气预报精度、增强气象灾害预警能力及保障航空航天安全具有关键作用.本文建立了一套星载W波段多普勒雷达云内大气风场探测信号仿真系统,通过输入实际场景的大气廓线数据,仿真雷达回波信号,进而利用回... 全球三维大气风场探测对提升数值天气预报精度、增强气象灾害预警能力及保障航空航天安全具有关键作用.本文建立了一套星载W波段多普勒雷达云内大气风场探测信号仿真系统,通过输入实际场景的大气廓线数据,仿真雷达回波信号,进而利用回波信号估计径向风速,并分析了信噪比和脉冲累积数对径向风速估计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星载W波段多普勒雷达,当极化脉冲间隔不大于20μs时,极化分集脉冲对技术可实现0~40 m·s^(-1)的风速探测范围,有效获取云内高风速产品;径向风速估计精度随脉冲累积数的增加和信噪比的增大而提升;在本文雷达系统指标条件下,当信噪比为0 dB,脉冲累积数为64时,径向风速估计精度为1.34 m·s^(-1),能够满足数值天气预报2m·s^(-1)的测风精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内大气风场 W波段多普勒雷达 回波信号仿真 极化分集脉冲对技术 径向多普勒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G新型时延多普勒通信范式:OTFS的技术优势、设计挑战、应用与前景 被引量:6
6
作者 廖勇 罗渝 荆亚昊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27-1842,共16页
在未来的通信网络中,被广泛期待的第6代移动通信系统(The Sixth Generation of Mobile Communications System,6G)技术将面临诸多挑战,其中包括在高速移动场景下的超高可靠通信问题。正交时频空间(Orthogonal Time Frequency Space,OTFS... 在未来的通信网络中,被广泛期待的第6代移动通信系统(The Sixth Generation of Mobile Communications System,6G)技术将面临诸多挑战,其中包括在高速移动场景下的超高可靠通信问题。正交时频空间(Orthogonal Time Frequency Space,OTFS)调制技术克服了传统通信系统在高速移动环境下多径和多普勒效应的影响,为实现6G超高可靠通信提供了新的可能性。该文首先介绍了OTFS的基本原理、数学模型、干扰与优势分析。然后,归纳分析了OTFS技术在同步、信道估计、信号检测技术上的研究现状。接着,从车联网、无人机、卫星通信、海洋通信4个典型应用场景分析了OTFS的应用趋势。最后,从降低多维匹配滤波器、相位解调和信道估计、硬件实现的复杂度和提高对时频资源的高度利用4个角度探讨了未来研究OTFS需要克服的困难和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6代移动通信系统 正交时频空间 延迟-多普勒 同步 信道估计 信号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加权子空间拟合和量子粒子群算法联合估计多普勒频率和波达方向 被引量:10
7
作者 张志成 林君 +1 位作者 石要武 王勇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445-2451,共7页
为了高效、准确地估计多普勒频率和波达方向(DOA),提出了基于加权子空间拟合(WSF)算法和量子粒子群优化(QPSO)算法的WSF-QPSO联合谱估计方法。首先,利用状态空间模型构造包含多普勒频率和DOA信息的广义可观测矩阵;用WSF算法拟合联合谱函... 为了高效、准确地估计多普勒频率和波达方向(DOA),提出了基于加权子空间拟合(WSF)算法和量子粒子群优化(QPSO)算法的WSF-QPSO联合谱估计方法。首先,利用状态空间模型构造包含多普勒频率和DOA信息的广义可观测矩阵;用WSF算法拟合联合谱函数,将参数估计问题转化为多维非线性函数优化问题。然后,利用QPSO算法优化联合谱函数,得到多普勒频率和DOA的估计值。实验结果表明:在信源参数比较接近的情况下,WSF-QPSO方法在信噪比为0 dB时对多普勒频率和DOA估计的均方根误差仅为0.007 5 rad和0.25°。与其他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估计精度高、控制参数少、鲁棒性好、参数自动配对等特点,在低信噪比和小样本条件下依然能够得到较满意的参数估计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普勒频率 波达方向 空间拟合 量子粒子群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普勒非对称空间外差干涉仪调制度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施海亮 李志伟 +1 位作者 罗海燕 熊伟 《航天返回与遥感》 CSCD 2018年第5期57-65,共9页
多普勒非对称空间外差光谱仪是近年得以迅速发展的新型中高层大气风场探测仪器,具有视场展宽、大光通量、高光谱分辨和多谱线同时探测等特点。该仪器的干涉调制度是影响风场反演精度的关键指标。文章基于非对称空间外差光谱技术基本原理... 多普勒非对称空间外差光谱仪是近年得以迅速发展的新型中高层大气风场探测仪器,具有视场展宽、大光通量、高光谱分辨和多谱线同时探测等特点。该仪器的干涉调制度是影响风场反演精度的关键指标。文章基于非对称空间外差光谱技术基本原理,推导了干涉仪视场展宽前后的干涉理论积分公式,分析了干涉调制度与仪器视场角、最优光程差的关系,通过对干涉方程中像元采样积分推导得到干涉调制度与采样间隔的理论形式,仿真了干涉调制度与仪器视场角、最优光程差和采样间隔的定量关系曲线,并通过实验室搭建试验装置对分析结果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非对称空间外差干涉仪视场角和光程差偏置量的增加,干涉调制度降低;调制度沿着波数增大的方向上升,在同一波数处,随着采样间隔的增加,干涉调制度降低。理论分析和试验测量结果调制度最大偏差0.02,分析与实测结果一致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普勒外差干涉仪 调制度 视场角 最优光程差 相位频移 空间大气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间-空间相关成像联合组织多普勒技术评估妊娠期高血压状态下胎儿右心室功能 被引量:5
9
作者 杨丽玲 崔青梅 姜志荣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1期86-89,共4页
目的探讨时间-空间相关成像(STIC)技术联合组织多普勒技术(TDI)评价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状态下胎儿右心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于我院接受超声心动图检查的75例妊娠期高血压孕妇(高血压组),根据高血压严重程度将其分为I亚组(40例)和Ⅱ亚... 目的探讨时间-空间相关成像(STIC)技术联合组织多普勒技术(TDI)评价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状态下胎儿右心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于我院接受超声心动图检查的75例妊娠期高血压孕妇(高血压组),根据高血压严重程度将其分为I亚组(40例)和Ⅱ亚组(35例),另选同期接受常规胎儿产检正常的50名孕妇作为对照组。以STIC采集2组胎儿心动周期图像,获取右室舒张期末容积(RVEDV)、右室收缩期末容积(RVESV),计算右室每搏心输出量(RVSV)、右室射血分数(RVEF)及右室心输出量(RVCO);采用TDI技术分别测量2组三尖瓣舒张早期峰值(Ea)、舒张晚期峰值(Aa)、收缩期峰值(Sa),并计算Ea/Aa值,比较2组的各参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血压I亚组RVEDV、RVESV、RVSV、RVEF、RVCO及Sa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Ea、Aa、Ea/Aa值均减小(P均<0.05);高血压Ⅱ亚组较对照组RVEDV及RVESV增大,RVSV、RVEF、RVCO、Ea、Aa、Ea/Aa及Sa峰值均减小(P均<0.05)。结论STIC技术联合TDI可全面、客观评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状态下胎儿右心室的收缩和舒张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空间相关成像 超声心动描记术 多普勒 彩色 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 胎儿 心室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广义S变换的空间锥体进动微多普勒分析
10
作者 雷鹏 王俊 +1 位作者 孙进平 李少洪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094-1098,共5页
锥体进动特性是用于空间目标识别的重要依据之一.为了研究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广义S变换的空间锥体进动微多普勒特性分析方法.根据锥体进动的物理运动过程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推导出锥体进动微多普勒频率的理论表达式,并通过仿真结... 锥体进动特性是用于空间目标识别的重要依据之一.为了研究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广义S变换的空间锥体进动微多普勒特性分析方法.根据锥体进动的物理运动过程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推导出锥体进动微多普勒频率的理论表达式,并通过仿真结果验证其正确性.该模型采用共原点的目标多坐标体系,使其仅存在旋转关系,从而简化了模型的结构与计算复杂性.在此基础上,利用广义S变换实现了对模拟雷达进动回波的微多普勒特性分析.在不同信噪比条件下的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时频分辨性较好,而且具有较高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普勒 广义S变换 空间目标 锥体进动 鲁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近空间多普勒激光雷达技术及其应用(特邀) 被引量:10
11
作者 闫召爱 胡雄 +5 位作者 郭文杰 郭商勇 程永强 张炳炎 陈志芳 赵尉博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8-37,共10页
研制了车载钠荧光散射多普勒激光雷达和车载532 nm瑞利散射多普勒激光雷达用于测量临近空间大气温度和风场。在钠荧光散射多普勒激光雷达中使用了三频比率多普勒测量方法获得80~100 km的温度和风场。在532 nm瑞利散射多普勒激光雷达中,... 研制了车载钠荧光散射多普勒激光雷达和车载532 nm瑞利散射多普勒激光雷达用于测量临近空间大气温度和风场。在钠荧光散射多普勒激光雷达中使用了三频比率多普勒测量方法获得80~100 km的温度和风场。在532 nm瑞利散射多普勒激光雷达中,使用碘分子吸收线边缘技术测量70 km以下的风场,使用积分方法测量80 km以下的温度。在距离分辨率为1 km、时间分辨率为1 h情况下,40 km处的大气温度、风速测量不确定度约为0.2 K和0.4 m/s;70 km处约为1.5 K和5.5 m/s;92 km处约为0.3 K和1.0 m/s。这两部激光雷达已经在北京、青海、甘肃等地进行了长期观测,应用于临近空间环境特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近空间 多普勒激光雷达 风场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多普勒的空间锥体目标微动分类 被引量:24
12
作者 束长勇 张生俊 +1 位作者 黄沛霖 姬金祖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387-1394,共8页
空间锥体目标在飞行时存在多种微动,具体可分为章动、进动及自旋,准确获取目标微动形式是弹道目标微动及结构参数估算的前提。首先分析了3种微动形式下锥体目标锥顶及锥底滑动型散射源微多普勒及其频谱分布特性,发现自旋锥体目标散射源... 空间锥体目标在飞行时存在多种微动,具体可分为章动、进动及自旋,准确获取目标微动形式是弹道目标微动及结构参数估算的前提。首先分析了3种微动形式下锥体目标锥顶及锥底滑动型散射源微多普勒及其频谱分布特性,发现自旋锥体目标散射源微多普勒为0 Hz,章动锥体目标任意散射源微多普勒谱的峰值非等间距分布,进动锥体目标任意散射源微多普勒谱的峰值等间距分布。据此提出利用微多普勒阈值识别自旋、利用微多普勒谱峰值是否等间距分布识别章动和进动的分类方法。最后通过仿真说明了本文分类方法的有效性,可为空间锥体目标微动分类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锥体目标 微动分类 多普勒 强散射源 特征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分集入射电磁波的高效轨道角动量复用传输 被引量:1
13
作者 倪涛 夏强 李迎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6-40,共5页
电磁波的轨道角动量(OAM)复用对高速无线通信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实现空间分集入射电磁波的高效OAM复用,文中提出了一种非对称式超表面单元结构,在不同入射角度下具有OAM复用所需的角域色散相位响应和高透射率。基于此单元结构构建了一... 电磁波的轨道角动量(OAM)复用对高速无线通信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实现空间分集入射电磁波的高效OAM复用,文中提出了一种非对称式超表面单元结构,在不同入射角度下具有OAM复用所需的角域色散相位响应和高透射率。基于此单元结构构建了一种工作于X波段的OAM复用超表面,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其对±45°入射电磁波分别可以实现l=±2模式的OAM复用传输。与现有的OAM复用超表面相比,该超表面能够转换更多的能量而不会产生其他透射方向的寄生OAM波束,从而显著提高了空间分集入射电磁波的OAM复用传输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角动量 超表面 角域色散 复用 空间分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联合梳状搜索的空间通信载波多普勒频偏捕获算法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兆维 刘琳 +2 位作者 刘慧 师晓晔 潘甦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0,共10页
在空间通信中,远距离信号传输和高速载体运动导致很低信噪比和高动态多普勒频偏。为捕获载波多普勒频偏,一方面,低信噪比要求长时间信号累积以聚集能量;另一方面,高动态多普勒频偏在长时间累积过程中导致严重的能量扩散问题。为此,提出... 在空间通信中,远距离信号传输和高速载体运动导致很低信噪比和高动态多普勒频偏。为捕获载波多普勒频偏,一方面,低信噪比要求长时间信号累积以聚集能量;另一方面,高动态多普勒频偏在长时间累积过程中导致严重的能量扩散问题。为此,提出一种基于联合梳状搜索(Joint-Comb-Search,JCS)的多普勒频偏捕获算法。借鉴联合检测和梳状滤波器思想,JCS算法首先建立多个累积周期并从中选择若干个较大元素,然后据此联合构造一个更小的梳状搜索范围,最后在此范围内搜索最大元素作为捕获结果。基于卡方分布,比较了噪声元素和信号元素并推导出捕获概率的理论表达式。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JCS算法能够从梳状搜索范围中滤除大部分噪声元素,从而显著地提高多普勒频偏捕获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通信 多普勒频偏捕获 能量扩散 联合检测 梳状搜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人机载多普勒分集前视合成孔径雷达成像方法 被引量:1
15
作者 孟智超 卢景月 +2 位作者 谢朋飞 张磊 王虹现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852-2858,共7页
前视合成孔径雷达(SAR)成像存在多普勒左右模糊的问题,需要利用空域资源进行解模糊处理。限于无人机(UAV)的载重与尺寸,接收阵列通常较小,解多普勒模糊的空域波束形成能力不足。此外,前视SAR回波方位多普勒梯度小、带宽窄,使得接收带宽... 前视合成孔径雷达(SAR)成像存在多普勒左右模糊的问题,需要利用空域资源进行解模糊处理。限于无人机(UAV)的载重与尺寸,接收阵列通常较小,解多普勒模糊的空域波束形成能力不足。此外,前视SAR回波方位多普勒梯度小、带宽窄,使得接收带宽未被充分利用。基于以上问题,该文提出多普勒分集前视SAR成像方法。该算法在前视SAR成像技术的基础上,利用多普勒分集MIMO技术,将多普勒窄带前视回波调制于不同多普勒中心以达到充分利用多普勒接收带宽的目的。进而,可获得一个数倍于真实接收阵列孔径的虚拟接收阵列,极大地扩展了接收通道,有效地改善了前视SAR成像解多普勒左右模糊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视SAR成像 多输入多输出雷达 多普勒分集 自适应波束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激光多普勒测振的结构工作模态分析
16
作者 吴伟 尹涵 +2 位作者 游超 丁飞 周萌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9-35,共7页
为验证激光多普勒测振仪快速识别高层建筑结构模态参数的适用性,提出一种采用两台远距离激光多普勒测振仪进行环境振动测试的方法。以一悬臂灯杆为例进行实测,获得振动速度响应。该方法实施便捷,测量精度能够满足要求。本文采用频域分解... 为验证激光多普勒测振仪快速识别高层建筑结构模态参数的适用性,提出一种采用两台远距离激光多普勒测振仪进行环境振动测试的方法。以一悬臂灯杆为例进行实测,获得振动速度响应。该方法实施便捷,测量精度能够满足要求。本文采用频域分解法(FDD)及随机子空间算法(SSI)对其模态参数进行了识别,为进一步应用于环境激励下的高层建筑等大型结构提供试验基础。结果表明,两种算法均可较好地获取结构自振频率及模态振型,自振频率差异很小,振型则几乎一致。并对灯杆进行简化的有限元分析,将模态识别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相比,二者振型吻合较好,但自振频率略有差别。为避免模态遗漏和虚假模态,应结合多种模态识别算法进行模态分析。最后采用该方法对一超高层建筑进行环境激励下的振动实测与模态参数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多普勒 远距离测振 工作模态分析 随机子空间 振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间选择性衰落信道下的差分空时多普勒编码
17
作者 蔚娜 赵犁丰 杨莘元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31-334,302,共5页
对于差分编码的系统,接收端可利用差分编码自身的结构来进行解调,无需知道信道状态信息。因此基于时间选择性衰落信道的基扩展模型,提出一种新型的应用于时间选择性衰落信道下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差分空时多普勒(DSTD)编码方案,由该方案... 对于差分编码的系统,接收端可利用差分编码自身的结构来进行解调,无需知道信道状态信息。因此基于时间选择性衰落信道的基扩展模型,提出一种新型的应用于时间选择性衰落信道下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差分空时多普勒(DSTD)编码方案,由该方案组成的系统可以配备任意数目的发送和接收天线。该DSTD系统发送端由频谱编码器、差分编码器和OFDM调制器串联组成,能提供最大空间-多普勒分集增益和显著的编码增益。差分编码器中酉结构的引入可以实现线性空时分离的最大似然检测,降低了译码的复杂度。仿真分析表明与已有差分系统相比,文中所提出的差分编码方案可以获得更高的分集增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分调制 时间选择性衰落 最大空间一多普勒分集 空时编码 正交频分复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悬浮列车应用场景多普勒分集技术研究
18
作者 梁建英 刘先恺 +2 位作者 侯圣杰 田毅 马汉城 《无线电通信技术》 2020年第4期445-451,共7页
综合考虑磁悬浮列车高速移动和中低信噪比特点,针对多普勒分集OFDM接收系统,设计了基于时域修正的LS信道估计改进算法以及基于最大比合并与均衡结合的多普勒分集接收方案,并对多普勒支路频偏参数的取值进行详细设计。仿真结果表明,当信... 综合考虑磁悬浮列车高速移动和中低信噪比特点,针对多普勒分集OFDM接收系统,设计了基于时域修正的LS信道估计改进算法以及基于最大比合并与均衡结合的多普勒分集接收方案,并对多普勒支路频偏参数的取值进行详细设计。仿真结果表明,当信道归一化最大多普勒频偏超过0.5/T及低信噪比条件下,提出的方案相比于传统OFDM分集接收方案,显著降低了系统误码率,当信噪比低于16 dB时,采用基于时域修正的LS信道估计改进算法的多普勒分集系统相比于采用传统LS信道估计算法的多普勒分集系统,在误码率相同的情况下所需信噪比下降约0.8 dB,可以有效适用于磁悬浮列车应用场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移动通信 磁悬浮列车 OFDM 多普勒分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相关对发射分集系统的多用户分集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唐冬 杨亮 +1 位作者 张广驰 秦家银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61-764,共4页
研究空间相关对发射分集结合调度策略的多用户系统下行链路性能的影响.推导出发射天线之间存在空间相关的条件下,TxAA(Transm itAdaptive A rray)、STBC(Space-T im e B lock Coding)结合调度策略的多用户系统平均容量的表达式,在此基... 研究空间相关对发射分集结合调度策略的多用户系统下行链路性能的影响.推导出发射天线之间存在空间相关的条件下,TxAA(Transm itAdaptive A rray)、STBC(Space-T im e B lock Coding)结合调度策略的多用户系统平均容量的表达式,在此基础上研究其平均容量.通过仿真验证理论分析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发射天线之间的空间相关性会提高多用户系统的平均容量,另外TxAA在各种相关条件下的系统平均容量都优于STB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天线系统 空间相关 多用户分集 调度策略 发射分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噪比加权空间分集雷达目标检测算法 被引量:14
20
作者 周生华 刘宏伟 +1 位作者 刘保昌 尹奎英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2-88,共7页
对于空间分集雷达,各雷达站与目标的距离不同会引起信噪比的不同,从而降低传统的非相干积累检测器的检测性能.基于尼曼-皮尔逊准则,提出一种对各站接收信号进行基于信噪比加权的信号融合检测器.在已知各站回波信噪比的条件下,它可以达... 对于空间分集雷达,各雷达站与目标的距离不同会引起信噪比的不同,从而降低传统的非相干积累检测器的检测性能.基于尼曼-皮尔逊准则,提出一种对各站接收信号进行基于信噪比加权的信号融合检测器.在已知各站回波信噪比的条件下,它可以达到检测性能的上界.数值试验表明,该检测器的检测性能较传统的非相干积累检测器有明显改善,特别在信噪比较低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目标检测 空间分集雷达 信号融合检测 信噪比加权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