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温室土壤硝态氮积累的温度、水分、施氮量耦合效应
被引量:
20
1
作者
袁巧霞
武雅娟
+2 位作者
艾平
甄玉存
朱端卫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92-198,共7页
为了探讨温室作物生产水肥管理和土壤温度对土壤硝态氮累积的影响,本文选取使用5年的温室土壤样品进行培养试验,研究温度、水分、施氮量及其耦合效应对温室土壤硝化作用和硝态氮累积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温室土壤硝态氮累积量可用"...
为了探讨温室作物生产水肥管理和土壤温度对土壤硝态氮累积的影响,本文选取使用5年的温室土壤样品进行培养试验,研究温度、水分、施氮量及其耦合效应对温室土壤硝化作用和硝态氮累积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温室土壤硝态氮累积量可用"S"曲线进行定量描述,硝化过程中最大硝化速率、延迟期和最大可能累积量是参数土壤温度,含水率和NH4-N含量的函数;通过正交回归分析得出影响最大硝化速率的因素主次顺序依次为温度、含水率、温度与含水率的交互作用、水肥的耦合作用以及施氮量;影响延迟期的因素主次顺序依次为土壤水分、土壤温度、施氮量以及水肥耦合作用;最大可能累积量与温度、含水率及施氮量呈指数关系,其中施氮量影响最大,土壤温度次之,而这3个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对最大可能累积量没有明显的影响。利用回归模型,可为不同温度环境及水肥条件下硝态氮累积量及氮利用的有效性预测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土壤
硝态氮累积
最大硝化速率
延迟期
土壤环境
施氮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同因素交互作用对棕壤硝态氮累积及pH值的影响
被引量:
6
2
作者
沈月
依艳丽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74-1182,共9页
本文采用室内恒温好气培养法,研究了温度(10℃和30℃)、水分(田间持水量的70%和100%)及尿素态氮用量(N 0、450、600、750)mg/kg的交互作用对硝态氮累积和土壤酸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0℃下硝化作用进行缓慢,最大硝化率(K max)与施氮量呈...
本文采用室内恒温好气培养法,研究了温度(10℃和30℃)、水分(田间持水量的70%和100%)及尿素态氮用量(N 0、450、600、750)mg/kg的交互作用对硝态氮累积和土壤酸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0℃下硝化作用进行缓慢,最大硝化率(K max)与施氮量呈极显著负相关(r=-0.935**),达到最大硝化率的时间(t0)与尿素态氮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876**)。30℃下的硝化率随尿素态氮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低温环境延长了t0。10℃(70%和100%含水量)下,N 750 mg/kg处理的t0分别相当于30℃下该处理的1.9和2.5倍。所有处理土壤的硝态氮累积量均随培养热量的增加呈指数增长趋势,且70%含水量下的累积量高于100%含水量下的累积量,N 600和750mg/kg处理的累积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培养结束后,30℃所有处理的pH值均显著低于初始土壤,其中N 600和750 mg/kg处理的pH<5.1,酸化明显。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尿素施用量和培养天数是影响硝化率进而影响pH值的重要因素,其次是培养温度和含水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尿素
含水量
最大硝化速率
P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温室土壤硝态氮积累的温度、水分、施氮量耦合效应
被引量:
20
1
作者
袁巧霞
武雅娟
艾平
甄玉存
朱端卫
机构
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华中农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出处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92-198,共7页
文摘
为了探讨温室作物生产水肥管理和土壤温度对土壤硝态氮累积的影响,本文选取使用5年的温室土壤样品进行培养试验,研究温度、水分、施氮量及其耦合效应对温室土壤硝化作用和硝态氮累积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温室土壤硝态氮累积量可用"S"曲线进行定量描述,硝化过程中最大硝化速率、延迟期和最大可能累积量是参数土壤温度,含水率和NH4-N含量的函数;通过正交回归分析得出影响最大硝化速率的因素主次顺序依次为温度、含水率、温度与含水率的交互作用、水肥的耦合作用以及施氮量;影响延迟期的因素主次顺序依次为土壤水分、土壤温度、施氮量以及水肥耦合作用;最大可能累积量与温度、含水率及施氮量呈指数关系,其中施氮量影响最大,土壤温度次之,而这3个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对最大可能累积量没有明显的影响。利用回归模型,可为不同温度环境及水肥条件下硝态氮累积量及氮利用的有效性预测提供依据。
关键词
温室土壤
硝态氮累积
最大硝化速率
延迟期
土壤环境
施氮量
Keywords
greenhouse soil
NO3^- -N accumulation
the maximal rate of nitrification
delay period
soil environment
nitrogen supply rate
分类号
Q143 [生物学—生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因素交互作用对棕壤硝态氮累积及pH值的影响
被引量:
6
2
作者
沈月
依艳丽
机构
沈阳农业大学土地与环境学院
出处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74-1182,共9页
基金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2010104501121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71192)项目资助
文摘
本文采用室内恒温好气培养法,研究了温度(10℃和30℃)、水分(田间持水量的70%和100%)及尿素态氮用量(N 0、450、600、750)mg/kg的交互作用对硝态氮累积和土壤酸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0℃下硝化作用进行缓慢,最大硝化率(K max)与施氮量呈极显著负相关(r=-0.935**),达到最大硝化率的时间(t0)与尿素态氮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876**)。30℃下的硝化率随尿素态氮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低温环境延长了t0。10℃(70%和100%含水量)下,N 750 mg/kg处理的t0分别相当于30℃下该处理的1.9和2.5倍。所有处理土壤的硝态氮累积量均随培养热量的增加呈指数增长趋势,且70%含水量下的累积量高于100%含水量下的累积量,N 600和750mg/kg处理的累积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培养结束后,30℃所有处理的pH值均显著低于初始土壤,其中N 600和750 mg/kg处理的pH<5.1,酸化明显。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尿素施用量和培养天数是影响硝化率进而影响pH值的重要因素,其次是培养温度和含水量。
关键词
温度
尿素
含水量
最大硝化速率
PH
Keywords
temperature
urea
soil moisture content
maximal nitrification rate (Kmax)
pH
分类号
S153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温室土壤硝态氮积累的温度、水分、施氮量耦合效应
袁巧霞
武雅娟
艾平
甄玉存
朱端卫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
2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不同因素交互作用对棕壤硝态氮累积及pH值的影响
沈月
依艳丽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