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伴最大牙尖交错位与正中关系位不调的成人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的诊疗策略 被引量:3
1
作者 田雪(综述) 罗梦奇(综述) +5 位作者 JoannaBek Ser Yun(综述) 刘洋(综述) 李继华(综述) 白丁(审校) 韩向龙(审校) 祝颂松(审校)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7-113,共7页
临床上,成人骨性Ⅱ类错[牙合]常常伴随着最大牙尖交错位与正中关系位不调,部分病例还伴有不同程度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症状,其发病机制的复杂性与临床表现的多样性给这类病例的矫治方案制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成功的治疗有赖于系统的检查... 临床上,成人骨性Ⅱ类错[牙合]常常伴随着最大牙尖交错位与正中关系位不调,部分病例还伴有不同程度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症状,其发病机制的复杂性与临床表现的多样性给这类病例的矫治方案制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成功的治疗有赖于系统的检查、明确的诊断、多学科联合治疗的思维、科学的治疗方案与有效的治疗手段。该文基于文献汇总及本团队近年来临床多学科会诊与治疗经验,对成人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伴最大牙尖交错位与正中关系位不调、伴或不伴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复杂病例诊疗进展及思路进行归纳总结,提出了一个多学科协作的诊疗方案及流程,以期为相关临床多学科诊疗标准程序的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Ⅱ类错[牙合] 最大牙尖交错位与正中关系不调 颞下颌关节紊乱症 口腔多学科协作诊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后牙反患者髁突位置与牙弓宽度不调关系的研究
2
作者 王睿 邓锋 +3 位作者 陈军 郑雷蕾 董艳玲 余勇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63-467,共5页
目的:研究单侧后牙反患者髁突正中关系位(centric relation,CR)与最大牙尖交错位(maximum intercuspation,MI)髁突三维偏移的特点,分析牙弓宽度对髁突偏移的影响,为单侧后牙反患者正畸治疗计划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 目的:研究单侧后牙反患者髁突正中关系位(centric relation,CR)与最大牙尖交错位(maximum intercuspation,MI)髁突三维偏移的特点,分析牙弓宽度对髁突偏移的影响,为单侧后牙反患者正畸治疗计划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单侧后牙反患者33例与个别正常者33例,测量单侧后牙反患者牙弓宽度,使用架与髁突位置测量仪(measure condyle displacement,MCD)记录受试者CR位和MI位的髁突位置在三维方向的差异及咬合变化情况,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样本t检验、person相关性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试验组CR-MI不调的阳性率大于对照组(χ2=38.018,P=0.000)。2试验组反侧髁突CR-MI垂直向偏移量大于非反侧(t=2.719,P=0.010),两侧髁突CR-MI矢状向偏移量无统计学差异(t=-0.134,P=0.894)。3单侧后牙反组上牙弓宽度小于对照组(t=-4.008,P=0.000),2组间下牙弓宽度无统计学差异(t=1.653,P=0.103);试验组上下牙弓宽度差异与髁突CR-MI所有方向偏移量均无明显相关性。4试验组与对照组干扰发生率为90.91%与66.67%,经卡方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802,P=0.033)。结论:单侧后牙反患者中,上颌牙弓宽度不足对髁突CR-MI偏移有影响,其中对垂直向偏移量的影响最为明显,因此在制定治疗计划前应对髁突移位情况进行评估,以期在真实的下颌位置与咬合情况下做出合适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中关系 最大牙尖交错位 单侧后牙反[牙合] 宽度不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中关系的临床决策 被引量:1
3
作者 于海洋 颜哲彬 +1 位作者 解晨阳 吴秦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58-565,共8页
正中关系(CR)最初应用于无牙颌的全口义齿修复,后来逐渐应用于有牙颌的临床诊疗。关于CR在有牙颌中的应用,一方面对其合理性有不少质疑,如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治疗中,CR是否应作为诊疗核心?咬合重建修复治疗中,CR是否应作为建颌位?正畸... 正中关系(CR)最初应用于无牙颌的全口义齿修复,后来逐渐应用于有牙颌的临床诊疗。关于CR在有牙颌中的应用,一方面对其合理性有不少质疑,如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治疗中,CR是否应作为诊疗核心?咬合重建修复治疗中,CR是否应作为建颌位?正畸治疗中,CR是否应作为目标颌位?但另一方面,CR的各种临床运用却是客观存在的。根据现有认知,本文汇总整理了争议不大的几种主要临床场景的适用条件,初步提出了CR临床应用时的决策树,供临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中关系 最大牙尖交错位 髁突 全口义齿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咬合重建 正畸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口内扫描仪用于咬合关系记录的准确度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思谕 周哲青 +2 位作者 袁泉 岳莉 杨胜涛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7-233,共7页
目的探究3种口内扫描仪用于获取最大牙尖交错位(MIP)咬合关系的准确度,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招募10名上下颌牙列完整、咬合关系正常的受试者。对照组采用面弓转移和咬合记录将位于MIP的上下颌石膏模型固定在架上,并使用桌面扫描仪... 目的探究3种口内扫描仪用于获取最大牙尖交错位(MIP)咬合关系的准确度,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招募10名上下颌牙列完整、咬合关系正常的受试者。对照组采用面弓转移和咬合记录将位于MIP的上下颌石膏模型固定在架上,并使用桌面扫描仪对固定的模型进行扫描以获得数字化模型数据;实验组分别使用Trios 3、Carestream 3600以及Aoralscan 3口内扫描仪对受试者进行口内扫描以获取位于MIP时上下颌口扫模型数据。在对照组数字化模型的上下颌双侧中切牙、尖牙和第一磨牙上设置测量点并测量上下颌对应同名牙上测量点之间的距离,获得测量的距离之和D_(A),同时计算模型中切牙区、尖牙区以及第一磨牙区的测量点间距离之和,分别记为D_(I)、D_(C)、D_(M)。将添加测量点的对照组上下颌模型分别与实验组上下颌口扫模型进行精确匹配,计算匹配后对照组模型的D_(A)、D_(I)、D_(C)和D_(M)。对对照组和实验组获得的D_(A)、D_(I)、D_(C)、D_(M)进行统计学分析,以评估3种口内扫描仪记录咬合关系的准确度。结果对照组D_(A)、D_(I)、D_(C)、D_(M)的值分别为(39.58±6.40)、(13.64±3.58)、(14.91±2.85)、(11.03±1.56)mm,Trios 3组相应的值为(38.99±6.60)、(13.42±3.66)、(14.55±2.87)、(11.03±1.69)mm,Carestream 3600组相应的值为(38.57±6.36)、(13.56±3.68)、(14.45±2.85)、(10.55±1.41)mm,Aoralscan 3组相应的值为(38.16±5.69)、(13.03±3.54)、(14.23±2.59)、(10.90±1.54)mm。方差分析显示无论是整体偏差D_(A)(P=0.96),还是局部偏差D_(I)(P=0.98)、D_(C)(P=0.96)、D_(M)(P=0.89),3种口内扫描仪获取的数字化模型与对照组模型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规范的操作流程下,3种口内扫描仪获取的MIP咬合关系与传统方法无差异,满足临床诊疗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内扫描仪 最大牙尖交错位 咬合关系 数字化牙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