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34篇文章
< 1 2 15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MaxEnt模型对泰顺县多花黄精适生区的预测及评估 被引量:1
1
作者 姜武 张立华 +1 位作者 刘雷雷 章书声 《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216-223,共8页
多花黄精野外资源匮乏,市场需求量大,研究泰顺多花黄精的生态适生性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收集并筛选出29份多花黄精野外自然分布点位和8个环境变量,构建MaxEnt模型,模型拟合度高。结果表明,海拔、9月太阳辐射、年均温度变化范围、最冷... 多花黄精野外资源匮乏,市场需求量大,研究泰顺多花黄精的生态适生性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收集并筛选出29份多花黄精野外自然分布点位和8个环境变量,构建MaxEnt模型,模型拟合度高。结果表明,海拔、9月太阳辐射、年均温度变化范围、最冷季度降水量、pH值、8月平均温度是影响多花黄精分布的主导环境变量。对多花黄精4个适生区在泰顺县19个乡镇的分布面积进行重分类,发现泰顺县内多花黄精的高适生面积为63.01 km^(2),其中罗阳镇、龟湖镇、司前镇、泗溪镇和竹里镇排行前列。该模型结果可靠,建议在多花黄精高适生区做好野生资源保护及人工规范化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花黄精 生态适生性 maxent模型 刀切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xEnt模型的四川省高原鼠兔潜在地理分布预测
2
作者 张绪校 李其 +6 位作者 鲁岩 李国和 贾玉珍 杨廷勇 姚建民 袁小情 陈丽丽 《草学》 2025年第3期59-65,共7页
分析了2022—2024年四川省高原鼠兔调查数据,使用Max Ent模型分析了四川省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潜在分布区并划分了适生区,建立了高原鼠兔分布概率与夹捕率指数模型,计算了各夹捕率区间的分布面积。结果显示:全省高原鼠兔分布... 分析了2022—2024年四川省高原鼠兔调查数据,使用Max Ent模型分析了四川省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潜在分布区并划分了适生区,建立了高原鼠兔分布概率与夹捕率指数模型,计算了各夹捕率区间的分布面积。结果显示:全省高原鼠兔分布于海拔3208~4786 m之间,平均海拔4044.0±10.7 m。Max Ent模型精度AUC值达到0.936。高原鼠兔夹捕率小于10%的县为21个,面积748.1×10^(4) hm^(2),占总分布面积的81.7%;夹捕率大于10%的县共10个,面积共167.1×10^(4) hm^(2),占总分布面积的18.3%。本文首次运用生态位模型在四川省针对高原鼠兔进行了潜在分布区划分和面积计算,并建立了夹捕率计算模型,分析结果与历年高原鼠兔的调查情况吻合度较高。本文为高原鼠兔的监测预报和防治工作提供了参考数据,同时为高原鼠兔及其他草原有害生物的监测预报工作提供了一种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鼠兔 maxent模型 夹捕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优化MaxEnt模型的怒江州滑坡易发性评价
3
作者 李益敏 向倩英 +1 位作者 邓选伦 冯显杰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7-67,共11页
目的 怒江州是典型的高山峡谷地区,地质灾害(滑坡)频发,严重制约着当地的发展。为解决这一问题,方法 综合考虑怒江州实际情况,从气象水文、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植被生态和人类活动5个方面选取坡向,高程等14个影响因子,判断滑坡与各影... 目的 怒江州是典型的高山峡谷地区,地质灾害(滑坡)频发,严重制约着当地的发展。为解决这一问题,方法 综合考虑怒江州实际情况,从气象水文、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植被生态和人类活动5个方面选取坡向,高程等14个影响因子,判断滑坡与各影响因子间相关性,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最大熵(maximum entropy, MaxEnt)模型的特征类(feature combination,FC)和正则化乘数(regularization multiplier, RM)参数进行优化,对比优化前后小样本赤池信息量准则(akaikeinformationcriterion,AIC)、遗漏率(omissionrate,OR)和AUC(areaunder curve),并基于优化的MaxEnt模型预测滑坡灾害的发生,实现怒江州滑坡易发性评价。结果结果表明:优化后的MaxEnt模型在研究区滑坡易发性预测中适用性优秀(AUC=0.913);运用刀切法(Jackknife)计算各影响因子对易发性的影响程度,高程(S3, 23.2%)、坡度(S9, 22.4%)、居民点密度(S5, 14.2%)、距河流距离(S13, 13.7%)、距道路距离(S4, 9.6%)和岩性(S7, 8.7%)是前六位影响因子,累计贡献度达91.8%;极高、高、中、低滑坡易发性等级的空间占比分别为4.88%,8.96%,18.40%,67.76%,县域中极高和高易发区占比最大的是泸水市,整体上看,极高、高易发区主要沿河流和道路分布于峡谷中,低易发区主要分布于人类活动少、河谷不发育的区域。结论 优化后的MaxEnt模型更适合怒江州滑坡易发性预测,研究结果可为怒江州防灾减灾与土地利用规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怒江州 最大熵模型 滑坡 易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xEnt模型的云南香料烟气候适生区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含文 张云贵 +5 位作者 李光西 李志宏 甄安忠 刘青丽 唐旭兵 王鹏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117,共7页
【目的】研究香料烟在云南的气候适生区,为其合理种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使用ArcGIS将气候数据结合地形校正进行协同克里金插值,利用最大熵(maximum entropy,MaxEnt)模型筛选影响香料烟分布的气象因子,最后使用ArcGIS对云南省香料... 【目的】研究香料烟在云南的气候适生区,为其合理种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使用ArcGIS将气候数据结合地形校正进行协同克里金插值,利用最大熵(maximum entropy,MaxEnt)模型筛选影响香料烟分布的气象因子,最后使用ArcGIS对云南省香料烟的气候适生区进行评价。【结果】MaxEnt模型的曲线下面积(the area under curve,AUC)值为0.993,可精准预测云南省香料烟的气候适生区。影响香料烟在云南省分布的气象因子为2月降雨量、1月日照时间、3月日照时间、3月平均气温、3月降雨量、4月降雨量、1月降雨量、2月日照时间和4月最高气温。香料烟在云南省的最适宜种植区(四级适生区)主要分布在保山、德宏和临沧;适宜种植区(三级适生区)主要分布在保山、德宏、临沧、玉溪、楚雄和大理。MaxEnt模型预测结果与香料烟种植区拟合度较高,其种植区主要分布在四级和三级适生区,极少数分布在二级和一级适生区。【结论】云南省适合种植香料烟的地区主要在西南部,适宜种植区主要为沿怒江、澜沧江、黑惠江及其支流的干热河谷地区。2月降雨量、1月日照时间、3月日照时间和3月平均气温是影响香料烟在云南种植的主要气象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料烟 最大熵模型(maxent) 气候 适生区 潜在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最大熵模型预测食蚊鱼在江苏的潜在地理分布
5
作者 李大命 代培 +3 位作者 俞雅文 刘燕山 钟立强 王超群 《水产养殖》 2025年第2期1-6,共6页
基于最大熵模型(Maximum Entropy Model,MaxEnt),预测食蚊鱼在江苏的适宜分布区及主导环境因子。结果显示,MaxEnt模型准确度较高(AUC=0.887),影响食蚊鱼分布的主要因子有年均温(Bio1)、最干季节平均温度(Bio9)、等温性(Bio3)和最湿季节... 基于最大熵模型(Maximum Entropy Model,MaxEnt),预测食蚊鱼在江苏的适宜分布区及主导环境因子。结果显示,MaxEnt模型准确度较高(AUC=0.887),影响食蚊鱼分布的主要因子有年均温(Bio1)、最干季节平均温度(Bio9)、等温性(Bio3)和最湿季节平均温度(Bio8)。食蚊鱼在江苏潜在分布面积为5.20×10^(4) km^(2),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及淮河流域南部区域,高风险区、中风险区、低风险区面积分别为1.59×10^(4)、1.72×10^(4)和1.88×10^(4) km^(2)。指出,未来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食蚊鱼的扩散风险加剧,必须加强对食蚊鱼的管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蚊鱼 maxent模型 生物入侵 潜在分布 江苏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xEnt模型的沅陵县滑坡易发性评价 被引量:1
6
作者 张云 资锋 +3 位作者 曹运江 成湘伟 韩用顺 唐龙 《自然灾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5-116,共12页
构建准确的滑坡预测模型和确定环境因子的贡献程度,对滑坡易发性评价具有重要意义。在以往研究中,最大熵物种分布(maximum entropy model,MaxEnt)模型因其对样本量要求低、预测精度高和可避免模型过度拟合等优点,被广泛运用在生态学领... 构建准确的滑坡预测模型和确定环境因子的贡献程度,对滑坡易发性评价具有重要意义。在以往研究中,最大熵物种分布(maximum entropy model,MaxEnt)模型因其对样本量要求低、预测精度高和可避免模型过度拟合等优点,被广泛运用在生态学领域。以沅陵县为研究区,基于342处滑坡灾害点数据和9个环境变量,分别采用确定性系数(certainty factor,CF)模型、逻辑回归(Logistic)模型和MaxEnt模型对沅陵县进行滑坡易发性分区预测。同时采用刀切法(Jackknife)检验环境因子对预测结果的贡献程度,确定滑坡地质灾害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确定性系数模型、逻辑回归模型和MaxEnt模型的受试者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值分别为0.827、0.803、0.911,3种模型的预测精度均较高,且MaxEnt模型精度最高,表现较好;河流是影响研究区滑坡灾害发生贡献程度最高的环境因子;滑坡灾害主要发育在以河流为中心向外延伸100 m范围内,集中分布在沅江、深溪和兰溪附近。研究能为沅陵县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确定性系数模型 逻辑回归模型 maxent模型 易发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xEnt模型的天山雪莲适宜分布区预测及影响因素分析
7
作者 邵倩影 阿里木江·卡斯木 +3 位作者 包安明 王建成 师玮 赵金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44-1556,共13页
探究气候变化对天山雪莲(Saussurea involucrata)潜在分布的影响,并预测其在未来情景下的分布格局,对制定其保护策略至关重要。本研究选取28个环境因子和39个分布点,基于MaxEnt模型对新疆天山雪莲的适生区进行预测,涵盖当前(1970—2000... 探究气候变化对天山雪莲(Saussurea involucrata)潜在分布的影响,并预测其在未来情景下的分布格局,对制定其保护策略至关重要。本研究选取28个环境因子和39个分布点,基于MaxEnt模型对新疆天山雪莲的适生区进行预测,涵盖当前(1970—2000年)和未来(2041—2070年、2071—2100年)时期,并在三种温室气体排放情景(SSP126,SSP370和SSP585)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当前气候条件下,天山雪莲的总适生区面积为10.71×10^(4) km^(2),主要分布在阿尔泰山、天山、博格达峰和托木尔峰;最暖季月平均降水量150~200 mm,土壤类型为薄层土、冰川、淋溶土,海拔2800~3800 m,归一化植被指数0.03~0.7和坡度50°~73°时适宜天山雪莲的生长,这5种因子是影响其分布的关键因素;未来情景下,天山雪莲的适生区面积呈下降趋势,尤其是在SSP585情景下,高适生区面积由2.12×10^(4) km^(2)缩减至1.66×10^(4) km^(2),但主要分布区不变。为保护天山雪莲,需监测气候变化对其生境的影响,应对未来潜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雪莲 最大熵(maxent)模型 环境变量 潜在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xEnt模型预测瓜类细菌性果斑病在中国的潜在地理分布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文瑶 陈雪荣 +2 位作者 谢洪芳 田艳丽 胡白石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2-110,122,共10页
瓜类细菌性果斑病(bacterial fruit blotch)是瓜类作物上重要的种传细菌性病害,病原菌为西瓜噬酸菌Acidovorax citrulli。我国是全球西甜瓜的主要生产区。近年来,瓜类细菌性果斑病的频繁发生已严重影响我国西甜瓜产业的健康发展。为明... 瓜类细菌性果斑病(bacterial fruit blotch)是瓜类作物上重要的种传细菌性病害,病原菌为西瓜噬酸菌Acidovorax citrulli。我国是全球西甜瓜的主要生产区。近年来,瓜类细菌性果斑病的频繁发生已严重影响我国西甜瓜产业的健康发展。为明确瓜类细菌性果斑病在我国的适生性,根据其在全球的最新分布数据,本研究利用MaxEnt模型结合ArcGIS软件预测了瓜类细菌性果斑病在我国的潜在地理分布。结果表明,MaxEnt模型的平均AUC(area under curve,AUC)值均大于0.9,预测结果的准确性较高。在历史气候条件下,瓜类细菌性果斑病适生区分布广泛,主要包括华中、华南和华东地区,以及部分华北、东北地区,占我国面积的47.36%。影响瓜类细菌性果斑病在我国潜在分布区域的主要气候因子包括最热月份最高温度、月平均昼夜温差、最干月份降水量和最干季平均温度。未来气候情景无论是低环境强迫还是高环境强迫,适生区面积均呈现增长的趋势,预示着随着气候的变化,瓜类细菌性果斑病在我国发生的风险不断增加,因此建议应加强检疫监测和防控,严防其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瓜类细菌性果斑病 maxent模型 气候变化 潜在地理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xEnt模型的滇金丝猴生境适宜性及保护空缺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石小倩 沈金祥 +1 位作者 和春兰 黄志旁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23,共10页
明确滇金丝猴(Rhinopithecus bieti)适宜生境的空间分布及保护空缺,对科学合理地保护该物种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滇金丝猴物种分布点数据,运用MaxEnt模型评估其生境适宜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评价环境因子对生境适宜性的影响,并对照当... 明确滇金丝猴(Rhinopithecus bieti)适宜生境的空间分布及保护空缺,对科学合理地保护该物种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滇金丝猴物种分布点数据,运用MaxEnt模型评估其生境适宜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评价环境因子对生境适宜性的影响,并对照当前保护区范围分析尚存的保护空缺。结果表明:(1)滇金丝猴高、中适宜生境面积为3788.65 km^(2)(仅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6.93%),主要分布在丽江老君山国家公园、迪庆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区域;(2)基于滇金丝猴生活习性和人类干扰,影响该物种生境适宜性的主要因子有土地利用类型、年降水量、植被类型、距居民点距离、距水系距离和距道路距离等;(3)现已建立的保护区覆盖了1730.05 km^(2)(45.66%)的适宜生境,还有2058.60 km^(2)(54.34%)的适宜生境存在保护空缺,其中,迪庆州的保护空缺面积(794.52 km^(2))最大,其后依次为大理州、丽江市、怒江州和昌都市,保护空缺面积分别为442.82、420.88、378.14、22.24 km^(2)。研究结果可为滇金丝猴保护区体系的优化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金丝猴 生境适宜性 保护空缺 maxen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xEnt模型的厚唇裸重唇鱼当下潜在适宜分布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开阳 赵春娴 +7 位作者 吕红健 李筱芹 鲁桃秀 吴彤飞 田辉伍 邓华堂 姚维志 付梅 《水生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2,共12页
研究以厚唇裸重唇鱼(Gymnodiptychuspachycheilus)为研究对象,基于其53个野外分布位点,并结合筛选后的3组环境因子(包括第1组:气候因子与地形因素;第2组:淡水环境因子;第3组:气候因子、地形因素与淡水环境因子)分别构建MaxEnt模型Ⅰ、... 研究以厚唇裸重唇鱼(Gymnodiptychuspachycheilus)为研究对象,基于其53个野外分布位点,并结合筛选后的3组环境因子(包括第1组:气候因子与地形因素;第2组:淡水环境因子;第3组:气候因子、地形因素与淡水环境因子)分别构建MaxEnt模型Ⅰ、Ⅱ、Ⅲ,分析厚唇裸重唇鱼在长江及黄河流域的当下潜在适生区分布及影响其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并进一步探讨MaxEnt模型在内陆淡水鱼类研究中的应用前景。结果表明:(1)基于3组环境因子所构建MaxEnt模型Ⅰ、Ⅱ、Ⅲ对厚唇裸重唇鱼当下在长江与黄河流域适宜分布的预测均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在气候因子与地形因子的基础上,淡水环境因子的添加进一步增加了MaxEnt模型的可靠性与准确性;(2)MaxEnt模型对厚唇裸重唇鱼在长江和黄河流域的当下潜在地理分布预测结果与其现有分布基本吻合;(3)在长江与黄河流域,MaxEnt模型筛选出影响厚唇裸重唇鱼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包括草本植被横跨小集水区范围(Hb-rang)、上游平均高程(Up-ele)和温度季节性变异系数(Bio4)。研究结果为厚唇裸重唇鱼野生资源养护和栖息地保护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为MaxEnt模型在我国其他珍稀濒危鱼类适生区研究中的应用提供借鉴。此外,MaxEnt模型在我国内陆鱼类栖息地保护、鱼类更替及其灭绝驱动因素预测、鱼类群落生物多样性监测与评估、外来(或入侵)鱼类风险评估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大熵模型 适生区分布 长江流域 黄河流域 厚唇裸重唇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xent模型的小叶桦中国潜在适生区预测研究
11
作者 刘佳敏 杜珍珠 +4 位作者 王玉霞 徐文斌 马占仓 阎平 黄刚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2-110,共9页
小叶桦(Betula microphylla Bunge)为中国仅新疆分布种,是新疆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珍贵本土树种资源。本研究基于筛选后的小叶桦现有国内的39条有效分布记录和6个环境因子变量,选择低中浓度排放路径(SSP1-26、SSP2-45),利用Maxent模型... 小叶桦(Betula microphylla Bunge)为中国仅新疆分布种,是新疆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珍贵本土树种资源。本研究基于筛选后的小叶桦现有国内的39条有效分布记录和6个环境因子变量,选择低中浓度排放路径(SSP1-26、SSP2-45),利用Maxent模型构建当前和未来2030s、2050s、2070s、2090s四个时期潜在的地理分布格局及适生区变化。结果表明:(1)模型优化正规化系数(RM)为1.5,特征类组合(FC)=QT,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969,预测结果优秀,说明当前模拟的潜在适生区与现有分布范围吻合度较高;(2)影响小叶桦地理分布主要环境因子是最湿月降雨量、温度季节性变化标准差、海拔等;(3)小叶桦当前高适生区面积为1.28×10^(5)km^(2),高适生区主要稳定在新疆阿勒泰西北部、塔城西北部、博州、伊犁河谷以及准噶尔盆地南缘等;(4)从当前到2090s,在SSP1-26情景下2030s后小叶桦潜在适生面积将呈持续收缩趋势,在SSP2-45情景下呈“增-减-增-减”的波浪式递减趋势;(5)小叶桦当前至未来2090s的质心将以新疆吐鲁番盆地为主分布,但整体仍有持续向西北方向移动趋势。本研究结果将为小叶桦资源保护与利用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叶桦 中国 maxent模型 适生区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xEnt模型预测气候变化下香梨优斑螟在中国的潜在地理分布
12
作者 袁文镒 王山宁 +4 位作者 张大为 李倩 王甦 金振宇 杨帆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1-140,共10页
香梨优斑螟Euzophera pyriella对多种果树构成严重威胁,影响果树产业的发展。为评估在不同气候条件下香梨优斑螟在我国的潜在地理分布及适生区的空间格局变化,通过筛选影响该虫分布的关键环境变量,基于其在我国的分布数据,采用MaxEnt模... 香梨优斑螟Euzophera pyriella对多种果树构成严重威胁,影响果树产业的发展。为评估在不同气候条件下香梨优斑螟在我国的潜在地理分布及适生区的空间格局变化,通过筛选影响该虫分布的关键环境变量,基于其在我国的分布数据,采用MaxEnt模型和ArcGIS软件,预测了香梨优斑螟在当前和未来气候情景下(SSP245:2041-2060、2061-2080和SSP585:2041-2060、2061-2080)的潜在分布范围和适生区变化。结果显示,MaxEnt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下训练AUC均值为(0.992±0.0023),表明模型预测准确。香梨优斑螟的潜在适生区主要集中在我国西北地区,温度和湿度是影响其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在当前气候条件下,香梨优斑螟主要分布于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以北,天山山脉南侧、甘肃河西走廊地区,以及兰州北部的黄土高原地区、宁夏地区、内蒙古地区以及青海部分地区,适生区总面积87.75万km^(2),其中高适生区面积5.39万km^(2),中适生区面积13.06万km^(2),低适生区面积69.3万km^(2)。未来气候条件下,这些地区的适生区范围将进一步扩大,几何中心在SSP245情境下先向南再向北移动,总体呈现向北扩张,而SSP585情境下几何中心先向东后向西移动,总体呈现向西扩张且适生区面积相比当前气候都有所增加。由此可见,香梨优斑螟的适生区集中在我国西北地区,该区域是我国重要的果树生产地,也是害虫入侵的关键路径。因此,应加强该地区的监控与防范措施,减少害虫的扩散风险,保障果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梨优斑螟 maxent模型 气候变化 适生区 模型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优化的MaxEnt模型预测未来气候变化下刺槐在中国的空间分布
13
作者 高婉婷 胡晓创 +3 位作者 孙守家 张劲松 孟平 蔡金峰 《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4-116,共13页
【目的】探究全国尺度下刺槐分布与环境变量的关系以及未来适生区域变化,为刺槐造林规划与管理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应用经R语言Kuenm包优化的MaxEnt模型和ArcGIS软件,基于筛选后181条刺槐有效分布点数据和12个环境因子变量,探讨影响... 【目的】探究全国尺度下刺槐分布与环境变量的关系以及未来适生区域变化,为刺槐造林规划与管理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应用经R语言Kuenm包优化的MaxEnt模型和ArcGIS软件,基于筛选后181条刺槐有效分布点数据和12个环境因子变量,探讨影响其地理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并预测当代和未来2030s、2050s和2070s 3种气候变化情景(ssp126、ssp245、ssp585)下刺槐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及其质心变化趋势。【结果】选用特征组合FC=linear+product(线性特征+乘积型特征)且调控倍频RM=0.5时,模型复杂度最低,模型预测准确性较高,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为0.880,可用来预测刺槐适生区范围。最冷季平均气温、最暖季降水量和海拔是影响刺槐潜在地理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其适应范围分别为–5~6.5℃、335~1825 mm和–155~1725 m。当代气候条件下,刺槐在中国的总适生区面积为262.51×10^(4)km^(2),高适生区面积为37.86×10^(4)km^(2)。未来3种气候变化情景下,刺槐总适生区面积与当代总体一致,高适生区面积减少,但2070s中ssp126情景的高适生区面积增加。质心分析结果表明,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刺槐在中国的潜在总适生区向东北部偏移,高适生区向西南部偏移。【结论】优化后的MaxEnt模型能够准确预测刺槐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分布;温度、降水和海拔是影响刺槐地理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气候变化会引起未来刺槐在中国的潜在高适生区面积减少,潜在适生区发生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刺槐 maxent模型 潜在适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xEnt模型预测榴莲在中国适生区
14
作者 黄伟康 秦伟红 +4 位作者 贾静静 吉训聪 林珠凤 冯学杰 冯青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0-105,共6页
榴莲Durio zibethinus Murr.是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热带果树。为了研究榴莲在我国的适生区分布及其主要限制环境因子,为榴莲试种与扩种提供参考,利用最大熵模型(MaxEnt)对我国榴莲潜在适生区进行预测,通过分布点位去自相关、气候因子筛... 榴莲Durio zibethinus Murr.是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热带果树。为了研究榴莲在我国的适生区分布及其主要限制环境因子,为榴莲试种与扩种提供参考,利用最大熵模型(MaxEnt)对我国榴莲潜在适生区进行预测,通过分布点位去自相关、气候因子筛选优化模型,使用刀切法及环境变量响应曲线对影响榴莲分布的气候因子进行评估,确定其适生区。结果表明,在我国影响榴莲分布的主要气候因子为温度季节性变动系数,贡献率高达47.67%;其次为年降水,贡献率为19.44%;影响最小的环境变量为最热季降水量,贡献率仅为3.68%。我国99.54%地区均不适宜种植榴莲;0.40%地区低度适合榴莲生长,主要分布在海南岛中部地区、福建省沿海一带、台湾岛东面沿海地区,累计面积3.8万km^(2);0.06%地区中度适合榴莲生长,主要分布在海南岛南部地区的三亚市、陵水县、乐东县、保亭县,累计面积0.5万km^(2);仅0.001%地区高度适合榴莲生长,主要分布在海南部分岛屿,面积仅0.01万k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榴莲 maxent模型 适生区 气候因子 海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优化MaxEnt模型预测七叶一枝花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
15
作者 刘泽渊 魏有海 +1 位作者 郭良芝 程亮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80-486,共7页
基于优化后的MaxEnt模型,结合ArcGIS软件,探讨影响七叶一枝花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预测其在当前气候及未来2021—2040、2041—2060和2061—2080年3种温室气体排放浓度场景(RCP2.6、RCP4.5和RCP8.5)下潜在适生区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质心迁... 基于优化后的MaxEnt模型,结合ArcGIS软件,探讨影响七叶一枝花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预测其在当前气候及未来2021—2040、2041—2060和2061—2080年3种温室气体排放浓度场景(RCP2.6、RCP4.5和RCP8.5)下潜在适生区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质心迁移趋势.结果表明,优化模型参数组合调控倍率为2,特征组合为线性函数-二次项函数,测试者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924,预测效果较好;由刀切法贡献率和单因子响应曲线可知影响七叶一枝花地理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为土壤基本饱和度、降水量变异系数、最冷月份的最低温度和最暖月份的最高温度,累计贡献率为82.5%;当前气候条件下,七叶一枝花适生区总面积为3.559×10^(6) km^(2),占全国面积的37%,随着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其适生区面积不断缩小,在RCP8.5下减少最为显著,质心迁移结果表明其在未来的潜在适生区呈现向东南方向移动的趋势.随着气候变暖,七叶一枝花在中国的中、高适生区面积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濒危植物 maxent模型 适生区变化 七叶一枝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xEnt模型预测雪松疫霉在中国的潜在地理分布
16
作者 张晓瑞 焦彬彬 +3 位作者 林司曦 谈家金 戴婷婷 皇甫思融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1-103,共13页
【目的】预测和分析雪松疫霉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分布,明确其在过去、当前和未来(2030s和2070s)环境下的动态变化,探究环境因素对其潜在分布的影响,为进一步掌握雪松疫霉在中国的扩展范围和危害程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R语言和Arc... 【目的】预测和分析雪松疫霉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分布,明确其在过去、当前和未来(2030s和2070s)环境下的动态变化,探究环境因素对其潜在分布的影响,为进一步掌握雪松疫霉在中国的扩展范围和危害程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R语言和ArcGIS软件筛选获得56个雪松疫霉样本分布点数据;基于Pearson相关性检验,筛选完成9个建模所需的环境因子;调用MaxEnt模型预测雪松疫霉的适生区分布,结合ArcGIS模拟其在我国的适生区区划,依据刀切法评估其适生区的主导环境因子及阈值范围,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模型结果的可靠性。【结果】1)MaxEnt模型预测结果的ROC曲线下的面积(AUC)训练集10交叉验证拟合的平均值均高于0.90,表明所建模型的预测结果准确、可靠;2)影响雪松疫霉适生区范围的主导环境因子为顶层碎石体积百分比(SP4)、底层可交换钠盐(SP26)、最冷月最低温(Bio6)年降水量(Bio12)、最干季度降水量(Bio17),雪松疫霉适宜在底层可交换钠盐(SP4)为4.0%~6.1%和6.9%~9.3%,顶层碎石体积百分比为4.0%~9.3%,最冷月最低温(Bio6)的-4.5~3.7℃,年降水量(Bio12)为937 mm以上,最干季降水量(Bio17)高于56 mm的环境中生长;3)模型预测结果显示,当前我国雪松疫霉的高、中适生区主要集中在华中、华南以及华东区域,面积为283.95×10^(4) km^(2)。在未来不同气候情境下,雪松疫霉适生区主要分布我国的热带、亚热带以及暖温带的部分区域。相较于当前雪松疫霉的适生区范围,未来的适生范围均扩张,新增的适生区具有向高纬度扩增的趋势。当前雪松疫霉适生区的质心在中国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措勤县,未来不同气候条件下其适生区的质心有向东南方向的湖南、湖北、贵州、重庆四省市交界处迁移的趋势。【结论】MaxEnt模型的预测结果能够准确反映雪松疫霉在中国的分布特征,雪松疫霉适生区主要分布长江以南区域,温度和降水、土壤因子是影响其在我国境内生长的主要限制环境因子。未来气候变暖将会引起雪松疫霉的适生区变动,其适生区趋于扩增,扩增区域主要分布在高纬度、高海拔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松疫霉 maxent模型 适生性分析 入侵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xEnt模型的重庆市茶树适生区预测及锗富集转运特性分析
17
作者 孙协平 高少兵 +4 位作者 邹喜芳 余飞 罗友进 李宏群 徐国庆 《南方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96-1004,共9页
[目的]预测重庆市茶树适生区,分析茶树对锗的富集转运特性,为重庆市优质富锗茶叶的生产提供参考。[方法]收集重庆市307个茶树分布位置(包括295个人工种植茶园和12株古茶树)和19个环境变量数据,通过MaxEnt模型对茶树适生区进行等级划分,... [目的]预测重庆市茶树适生区,分析茶树对锗的富集转运特性,为重庆市优质富锗茶叶的生产提供参考。[方法]收集重庆市307个茶树分布位置(包括295个人工种植茶园和12株古茶树)和19个环境变量数据,通过MaxEnt模型对茶树适生区进行等级划分,并分析各环境变量的贡献率和置换率,采用刀切法检验影响茶树分布的主要环境变量。采集重庆市南川区茶树的幼叶、老叶、枝干和根系,测定锗含量并计算富集系数和转运系数,分析富锗茶叶生产潜力。[结果]19个环境变量对重庆市茶树适生区预测均有影响,其中最冷月份最低气温的贡献率最高,降水量季节变化的置换率最高;刀切法检验结果表明,影响重庆市茶树分布的环境变量主要为年平均气温、最冷季度平均气温、最冷月份最低气温、最湿季度平均气温、最干燥季度平均气温。重庆市茶树适生区可划分为4种等级,高适生区和非适生区面积较小,而中适生区和低适生区面积较大,其中南川区大部分地区属于中适生区,少部分属于低适生区和非适生区,极少部分属于高适生区。在南川区随机采集古茶树幼叶和人工种植茶园的茶树幼叶、老叶、枝干、根系,经测定发现人工种植茶园的茶树幼叶锗含量(平均值0.0058 mg/kg)高于古茶树幼叶(平均值0.0047 mg/kg),人工种植茶园的茶树老叶锗含量(平均值0.0119 mg/kg)高于幼叶。茶树对锗的富集系数仅为1.41,从根系到枝干、从根系到老叶、从根系到幼叶的转运系数分别为0.32、0.30、0.14。在南川区茶树中适生区选取土壤锗含量较高的5个地点人工种植茶园,采集茶树叶片测定锗含量,结果发现茶树老叶锗含量(0.0292~0.2840 mg/kg)高于随机采集样品。虽然茶树对锗的富集能力较弱,但以位于茶树适生区和富锗土壤分布区的人工种植茶园茶树老叶为材料较易制成富锗茶叶。[建议]合理规划重庆市茶树种植区,在高适生区、中适生区发展茶树种植;充分利用富锗土壤资源,加快富锗茶叶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适生区 maxent模型 富集转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xEnt模型的暗色粉蚧全球潜在分布区预测
18
作者 黄芳 孙双艳 +4 位作者 付海滨 詹国平 潘绪斌 王聪 李惠萍 《环境昆虫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08-816,共9页
暗色粉蚧Pseudococcus viburni是落叶果树的重要多食性害虫,对苹果、梨、葡萄等重要水果的潜在危害风险高。暗色粉蚧在全球多个国家内发生,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目前对我国云南少数地区已有入侵报道。本研究目的旨在对暗色粉蚧的潜在地... 暗色粉蚧Pseudococcus viburni是落叶果树的重要多食性害虫,对苹果、梨、葡萄等重要水果的潜在危害风险高。暗色粉蚧在全球多个国家内发生,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目前对我国云南少数地区已有入侵报道。本研究目的旨在对暗色粉蚧的潜在地理分布区进行识别,为该有害生物的风险评估及管理提供数据支持。基于暗色粉蚧的46个有效分布记录和19个生物环境因子,利用MaxEnt模型和ArcGIS软件对暗色粉蚧在全球以及我国在目前及20年后的潜在地理分布区进行识别,同时利用综合环境变量贡献率和刀切法检验评估影响其地理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研究结果显示影响暗色粉蚧地理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有最冷月最低温(bio6)、最热季平均温度(bio10)、温度年较差(bio7)。暗色粉蚧在全球的潜在分布区主要包括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南美洲南部、欧洲西部及地中海沿岸、非洲南部、澳洲东南及以我国南部为主的亚洲南部。在我国的潜在分布区主要集中在江淮流域、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南及西南等地。未来20年,暗色粉蚧在全球的适生区范围在原有的基础上大幅增加,在我国的适生面积由目前占陆地总面积的23.46%增长到28.44%。暗色粉蚧在我国云南等少数地区已有入侵记录,在我国存在定殖、扩散风险,对我国现有的防疫管理有潜在威胁。建议农林、口岸等疫情管理部门加强调查、检疫和监控,严防暗色粉蚧对我国农林产业造成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色粉蚧 生物入侵 潜在地理分布 生物环境因子 maxen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优化的MaxEnt模型预测朱顶红花叶病毒的潜在地理分布
19
作者 刘静远 杨宇超 +7 位作者 于子祥 田沂民 何坤林 汪莹 秦誉嘉 滕凯 余慧 于翠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5-101,共7页
为探究朱顶红花叶病毒(Hippeastrum mosaic virus,HiMV)在全球的潜在地理分布,基于HiMV在全球的分布数据,运用MaxEnt模型与ArcGIS 10.2空间分析软件预测HiMV在历史和未来的2个不同气候场景条件下(低强迫场景SSP126、高强迫场景SSP585)... 为探究朱顶红花叶病毒(Hippeastrum mosaic virus,HiMV)在全球的潜在地理分布,基于HiMV在全球的分布数据,运用MaxEnt模型与ArcGIS 10.2空间分析软件预测HiMV在历史和未来的2个不同气候场景条件下(低强迫场景SSP126、高强迫场景SSP585)的潜在地理分布。MaxEnt模型的测试者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940,预测结果可靠性高。对HiMV分布有重要影响的环境因子是:最干季均温(bio 9)、最湿月降水量(bio 13)、最干月降水量(bio 14)、最湿季均温(bio 8)和月平均昼夜温差(bio 2)。在历史气候条件下,HiMV在欧洲、中美洲及南美洲中南部、亚洲南部、大洋洲及非洲中部广泛适生;在我国除新疆、青海、甘肃西部、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西藏及四川西部以外的地区适生;在未来气候情景下,HiMV分布在欧洲呈现向东扩的趋势,在我国的适生区可向北延伸至吉林、黑龙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顶红花叶病毒 maxent模型 气候变化 潜在地理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最大熵增模型在业务数值预报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20
作者 张亦洲 张瑞 +4 位作者 赵平 苗世光 王迎春 全继萍 贾春晖 《气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0-365,共16页
准确计算地表热通量对理解陆-气相互作用和提升天气预报、预测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用价值。目前数值天气预报模式中普遍采用的基于莫宁-奥布霍夫相似理论(Monin-Obukhov Similarity Theory,MOST)计算地表热通量的方法具有局... 准确计算地表热通量对理解陆-气相互作用和提升天气预报、预测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用价值。目前数值天气预报模式中普遍采用的基于莫宁-奥布霍夫相似理论(Monin-Obukhov Similarity Theory,MOST)计算地表热通量的方法具有局限性,而国际上近年来提出的用最大熵增(Maximum Entropy Production,MEP)模型计算地表热通量的方法具有优势并取得较好效果,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陆-气交换过程研究。为了评估MEP模型在业务数值预报系统中的适用性,以及其与模式系统中现有常用地表热通量计算方法的差异,研究将MEP模型引入北京市气象局现有业务数值预报系统(CMA-BJ模式),用于计算地表感热、潜热和土壤热通量,替换模式中原有基于MOST的方法。针对2022年6—8月开展模拟试验,评估业务数值预报系统采用MEP模型后对陆面和大气要素及降水的预报效果。结果表明:在CMA-BJ模式中采用MEP模型,能够显著改善模式对地表能量平衡及陆面和边界层热、动力过程的模拟,提高模式对边界层内温度、湿度和风的模拟能力,最终提高降水尤其是强降水的预报准确度,华北地区和长江流域暴雨的TS(Threat Score)评分分别提高了20%和10%,预报降水的日变化特征也与实况更接近、相关系数更大。这些结果表明,将MEP模型应用于数值天气预报模式及相关业务系统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大熵模型 地表热通量 数值天气预报模式 降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