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MaxEnt生态位模型的小花十万错在中国的潜在分布 被引量:6
1
作者 李晓霞 胡宽义 +1 位作者 曾安逸 董定超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60-868,共9页
[目的]探究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对小花十万错分布的影响,为有效制定其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MaxEnt生态位模型对小花十万错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进行预测。[结果]当年降水量在2000~3500 mm,年均气温25~26℃,年均温变化范围6~14℃时... [目的]探究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对小花十万错分布的影响,为有效制定其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MaxEnt生态位模型对小花十万错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进行预测。[结果]当年降水量在2000~3500 mm,年均气温25~26℃,年均温变化范围6~14℃时最适合小花十万错的生长,且最冷月最低温度处于20~30℃及最冷季平均温度在27℃左右时,小花十万错才能保持最大的生长效率,当最干月降水量在40 mm以上时才能保持存活,以上研究结果说明小花十万错具有喜温、畏寒、不抗旱的特点。在地理分布上,当前小花十万错仅在海南、台湾地区、广东三省有发现记录,但根据MaxEnt模型对当下气候的模拟分析,小花十万错在云南、广西、贵州、福建、江西、四川甚至西藏的某些地区具有适生区的存在,说明这些地区都存在被小花十万错生物入侵的危险。通过对未来气候的分析,可以得出小花十万错在我国境内的分布范围为扩张趋势,扩张的地区集中在云南、广西、广东、福建、海南等地。[结论]小花十万错的生长分布最易受年均温变化范围、年降水量、年平均气温、海拔等因素影响。当前,广东、广西、福建、云南、海南、台湾等省份均面临小花十万错的入侵风险,以台湾地区最严重,广东和海南次之,其余省份暂未发现该种的入侵记录。但从气候分析来看,存在小花十万错中、高适生区的云南、四川、广西等地仍然有被该种入侵的可能。因此,应根据防范区域的特点以及适生等级来制定区域性、重点性的防治计划,并在已被入侵的地区推广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手段遏制小花十万错向邻近区域扩散,而在未被入侵的区域制定侧重于加强检疫、扩大检测的防治办法,预防小花十万错的跨区域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xent生态模型 小花十万错 气候因子 土壤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最大熵值法生态位模型(Maxent)的三种实蝇潜在适生性分布预测(英文) 被引量:40
2
作者 李白尼 魏武 +1 位作者 马骏 张润杰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122-1131,共10页
本研究首先对3种重要生态位模型BIOCLIM, DOMAIN和Maxent(基于最大熵值原理模型)的分布预测精确度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再结合分布点记录以及一系列环境数据图层对3种重要外来入侵性检疫害虫(葫芦寡鬃实蝇Dacus bivittatus、埃塞俄比亚寡... 本研究首先对3种重要生态位模型BIOCLIM, DOMAIN和Maxent(基于最大熵值原理模型)的分布预测精确度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再结合分布点记录以及一系列环境数据图层对3种重要外来入侵性检疫害虫(葫芦寡鬃实蝇Dacus bivittatus、埃塞俄比亚寡鬃实蝇D. ciliatus和西瓜寡鬃实蝇D.vertebratus)的潜在适生性分布区域进行了预测和分析。在模型预测精确度的比较过程中, 3种评估指标(ROC/AUC,Kappa,TSS)均显示Maxent拥有最好的预测结果和最好的运行性能。由Maxent对葫芦寡鬃实蝇、埃塞俄比亚寡鬃实蝇和西瓜寡鬃实蝇的预测结果显示,这3种实蝇在中美洲、南美洲、东南亚和澳大利亚沿岸的广大地区在总体上具有相似的分布区域。相对而言,埃塞俄比亚寡鬃实蝇在全球范围具有最为广泛的分布区域,除前述地区外,其潜在适生区还包括地中海沿岸、沙特阿拉伯、也门、安曼和伊朗南部的大片地区,这也意味着在3种寡鬃实蝇中,它能忍受变化幅度最广的生态、环境条件。在中国,云南和海南都极适宜于3种实蝇的生存,同时广东南部及台湾的部分地区也是它们的潜在适生区。基于Maxent的预测结果显示,相对而言,埃塞俄比亚寡鬃实蝇在中国范围也具有最为广泛的分布区域,除前述省份和地区外,四川、贵州和西藏的南部部分地区以及中国南部的部分沿海地区,也都是它的潜在适生区。综合所得出的预测结果, 3种寡鬃实蝇从境外传入广东并在此定殖的风险可能性是实际存在的。Jackknife分析显示,温度以及与此有关的环境因子对于3种实蝇在全球和局部地区的分布模式和分布情况都有极大的影响,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葫芦寡鬃实蝇 埃塞俄比亚寡鬃实蝇 西瓜寡鬃实蝇 生态模型 最大熵 maxent BIOCLIM DOMA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位模型的多花黑麦草入侵风险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陈瑜 杨毅哲 +7 位作者 陈丽丽 宋兴江 李欣迪 张献瑞 史岩 王佳 宋雅琪 刘刚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0-78,共9页
外来植物多花黑麦草的入侵对陕西、河南、江苏、四川等地的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危害。为构建多花黑麦草入侵风险预警,利用主成分分析模型和最大熵模型对多花黑麦草在入侵中国后的生态位分化及在中国的入侵阶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多花黑... 外来植物多花黑麦草的入侵对陕西、河南、江苏、四川等地的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危害。为构建多花黑麦草入侵风险预警,利用主成分分析模型和最大熵模型对多花黑麦草在入侵中国后的生态位分化及在中国的入侵阶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多花黑麦草在入侵我国后发生了显著的生态位漂移;相比于其原产地种群,多花黑麦草在中国的入侵种群生态位宽度更广,适应的气候区显著扩展;在当前气候条件下,中国南方大部分区域属于多花黑麦草的稳定入侵区,而北方和西部地区存在其局域适应区和潜在拓殖区。研究结果反映出多花黑麦草在我国东中部大部分地区具有较高的入侵潜力,也暗示了多花黑麦草较高的生态位进化能力可能是其在我国广泛入侵的重要原因。研究结果为开展多花黑麦草的防控和治理提供了重要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花黑麦草 maxent模型 生态漂移 入侵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最大熵模型的生态系统文化服务空间分异及其对环境要素的响应分析--以陕北榆林市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林汝 员学锋 +1 位作者 张瑞娜 张雨洁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9582-9595,共14页
生态系统文化服务(CES)是反映生态系统与人类福祉交互作用的重要表征。以地处陕北黄土高原的榆林市为例,结合社交媒体数据识别区域CES分布点,基于最大熵模型(MaxEnt)实现CES分布适宜性量化评估,探究区域CES空间分布与集聚特征,应用刀切... 生态系统文化服务(CES)是反映生态系统与人类福祉交互作用的重要表征。以地处陕北黄土高原的榆林市为例,结合社交媒体数据识别区域CES分布点,基于最大熵模型(MaxEnt)实现CES分布适宜性量化评估,探究区域CES空间分布与集聚特征,应用刀切法检验环境要素的重要程度及CES对要素的响应变化。结果表明:①各类CES空间分布不均衡,空间适宜性差异显著。高适宜区集中在城市中心区与道路沿线区域。②环境要素的累计贡献率排序为:距道路距离>土地利用类型>距水体距离>植被覆盖度>高程>坡度>距乡镇中心距离,道路是影响CES空间分布的主导因素。③各类CES对环境要素的响应区间存在差异。距道路距离在1km以内、距水系距离在2km以内、土地利用类型为建设用地时,CES分布多处在高适宜区间。MaxEnt模型是揭示CES空间分异规律的重要工具,评估结果为规划导向下的CES空间布局与环境要素改善提供了有效决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大熵模型(maxent) 生态系统文化服务 空间分异 环境要素 响应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xEnt模型的谷实夜蛾在中国潜在分布预测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凤改 胡婧媛 赵金鹏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27-434,443,共9页
【目的】谷实夜蛾Helicoverpa zea(Boddie)是美洲地区重要的多食性害虫,影响超过100多种寄主植物,为了早期预警其对中国的潜在入侵区域和扩散方向,指导相关部门或人员实施科学的防控策略。【方法】研究利用3475条谷实夜蛾在全球的分布... 【目的】谷实夜蛾Helicoverpa zea(Boddie)是美洲地区重要的多食性害虫,影响超过100多种寄主植物,为了早期预警其对中国的潜在入侵区域和扩散方向,指导相关部门或人员实施科学的防控策略。【方法】研究利用3475条谷实夜蛾在全球的分布数据和19个生物学气候变量,结合MaxEnt模型和Arcgis软件,分析了影响其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预测了当前和未来气候情景下其潜在的地理分布。【结果】最热月最高温、最冷季平均温度、最干月降水量和最冷季降水量是影响谷实夜蛾在中国潜在分布的关键环境因子。当前气候情景下,谷实夜蛾在中国适生区面积为349.89×10^(4)km^(2),辽东丘陵、华北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四川盆地及云贵高原等地区均适合谷实夜蛾生存。SSP1-2.6情景下,谷实夜蛾高适生区面积从当前至2050s缩减21.9%,2050s至2090s增加16.1%,总的来看从当前至2090s共缩减9.3%,变化的主要区域为山东丘陵东北部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SSP2-4.5情景下,谷实夜蛾高适生区面积从当前至2050s缩减68.5%,2050s至2090s缩减99.2%,总的来看从当前至2090s共缩减99.7%,变化的主要区域为山东丘陵东北部、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东南丘陵中部区域。SSP5-8.5情景下,谷实夜蛾高适生区面积从当前至2050s缩减89.3%,2050s至2090s增加672.7%,总的来看从当前至2090s共缩减17.4%,变化的主要区域为山东丘陵东北部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东部区域。【结论】从环境条件和传播模式来看,谷实夜蛾在中国具有很高的入侵和定殖风险,尤其是辽宁东南部-云南西北部一线以东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实夜蛾 maxent模型 潜在分布 生态模型 生物学气候变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xEnt与ArcGIS模型预测气候变化下3种补血草在中国的潜在地理分布
6
作者 刘婷 史柠瑞 +3 位作者 朱珠 石蓉蓉 李永梅 徐相云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5-275,共11页
【目的】通过对大叶补血草(Limonium gmelinii)、二色补血草(Limonium bicolor)、黄花补血草(Limonium aureum)生境适生性评价,以确定其潜在地理分布,为相关引种和园林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最大熵模型(MaxEnt)和地理信息系统(... 【目的】通过对大叶补血草(Limonium gmelinii)、二色补血草(Limonium bicolor)、黄花补血草(Limonium aureum)生境适生性评价,以确定其潜在地理分布,为相关引种和园林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最大熵模型(MaxEnt)和地理信息系统(ArcGIS)对187个补血草样本进行建模分析,预测3种补血草的潜在适生性分布范围。【结果】3种补血草的当前潜在高适生区为新疆、黑龙江、甘肃、内蒙古、宁夏、青海。影响3种补血草当前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为海拔、坡度、降水、温度。【结论】3种补血草在西北潜在适生区分布范围广,可作为西北园林中抗旱抗盐碱的优良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血草 适生性 maxent生态模型 地理信息系统(Arc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于单一最大熵生态位模型的混合烟粉虱生境风险评估模型 被引量:5
7
作者 李志鹏 张心怡 +2 位作者 王苗苗 陈宏 赵健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276-1285,共10页
预测入侵生物的潜在地理分布、快速评估其高脆弱性区域是实现入侵生物前瞻性风险预警的重要手段。MaxEnt生态位模型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生境风险评估方法,操作简单,预测精度较高,但模型对数据的质量和数量过分依赖。以烟粉虱Bemisia tab... 预测入侵生物的潜在地理分布、快速评估其高脆弱性区域是实现入侵生物前瞻性风险预警的重要手段。MaxEnt生态位模型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生境风险评估方法,操作简单,预测精度较高,但模型对数据的质量和数量过分依赖。以烟粉虱Bemisia tabaci为对象,引入地理探测器显式描述评价因子的空间关联规律和贡献度,结合MaxEnt生态位模型,提出一种混合生境风险评估模型(Geo-MaxEnt),并与单一MaxEnt生态位模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1)地理探测器模型显示,海拔(0.56)、土地利用(0.43)、最热月最高温度(0.36)和年平均温度(0.30),对烟粉虱的空间分布具有显著影响,各因子对烟粉虱生境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差异。海拔和土地利用PD值最高,是影响烟粉虱生境的主要驱动因子。环境因子的交互作用强化了各个因子的影响力。(2)单一MaxEnt生态位和所构建的模型总体精度分别是94.86%(AUC 0.91)和98.13%(AUC 0.94),相较之下,所构建的模型精度略高,表明所构建的模型是合理的,具有高度的可靠性;(3)对于高风险区,混合模型优于MaxEnt模型,但两者在空间分布方面高度一致,主要分布在东部区域;对于非适生区,两种模型结果较为一致,MaxEnt模型的非适生区略大于混合模型。地理探测器能够解释入侵驱动因素相互作用和协同效应,能够较好地表达入侵昆虫生境适宜度与候选因子的生态学意义,在评价入侵昆虫生境风险上更为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境风险 地理信息系统(GIS) 地理探测器 最大熵生态模型(maxent) 烟粉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位模型的象耳豆根结线虫适生区预测研究
8
作者 孟永攀 廖金铃 +1 位作者 赵晓艳 王菲菲 《绿色科技》 2024年第16期39-47,54,共10页
象耳豆根结线虫是一种具有强大致病力和巨大危害性的农作物病原物。为了准确预测象耳豆根结线虫在我国的潜在分布区,采用了5种生态位模型:最大熵模型(Maxent)、基于规则的遗传算法(GARP)、生态位因子分析模型(ENFA)、生物气候模型(Biocl... 象耳豆根结线虫是一种具有强大致病力和巨大危害性的农作物病原物。为了准确预测象耳豆根结线虫在我国的潜在分布区,采用了5种生态位模型:最大熵模型(Maxent)、基于规则的遗传算法(GARP)、生态位因子分析模型(ENFA)、生物气候模型(Bioclim)以及域模型(Domain),建立了针对该病原虫的潜在生境预测模型。通过运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及Kappa值,对模型的预测精度进行了严谨检验,并从中筛选出了最优模型。结果表明:最大熵模型(Maxent)不仅具备出色的预测结果,而且运行性能卓越,因此被视为预测象耳豆根结线虫在我国潜在适生区的最理想模型。通过运用最优模型Maxent进行预测,发现象耳豆根结线虫在我国的适生区主要聚集在海南、广东、广西、福建等省份,同时江西、湖南等地区也包含其适生区。这些结果提供了宝贵的线索,强调了加强对象耳豆根结线虫的监测与预警工作的重要性。通过加强监测和预警工作,能够更好地防控象耳豆根结线虫的扩散与危害,保护我国的农业生产和植物生态安全。这一研究为农业生产者和植物保护工作者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有助于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降低象耳豆根结线虫对农作物造成的潜在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耳豆根结线虫 适生区 生态模型 maxent GARP ROC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xent生态位模型的银杏大蚕蛾贵州省适生区预测
9
作者 潘涌智 柴娜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第13期138-139,共2页
通过建立Maxent生态位模型,投影到地理空间,预测银杏大蚕蛾在贵州省的潜在分布区域,以期为贵州省有效预防银杏大蚕蛾提供借鉴。
关键词 银杏大蚕蛾 潜在分布区 maxent生态模型 贵州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下红茴砂在中国潜在适生区的最大熵生态位模型预测 被引量:2
10
作者 唐梦诗 袁淑娜 +4 位作者 余文刚 施琦 侯天泽 吴君楠 刘子毓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369-3375,共7页
红茴砂是姜科茴香砂仁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我国仅在海南地区有自然分布,是具有很高药用价值的濒危植物。为了解红茴砂在未来气候变化下的潜在适生区及其主要环境影响因子,以期对红茴砂的保育提供科学指导,将45条红茴砂分布位点数据与20个... 红茴砂是姜科茴香砂仁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我国仅在海南地区有自然分布,是具有很高药用价值的濒危植物。为了解红茴砂在未来气候变化下的潜在适生区及其主要环境影响因子,以期对红茴砂的保育提供科学指导,将45条红茴砂分布位点数据与20个环境因子相结合,运用最大熵生态位模型MaxEnt和ArcGIS软件模拟了当前气候和未来2050年RCP2.6和RCP8.5两种不同气候条件下红茴砂在中国的潜在分布区,并分析影响红茴砂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结果表明:当前气候条件下,红茴砂适生区总范围在18°~32°N、27°~122°E,面积约为1.24×10^(6)km^(2),主要集中分布在海南、贵州、福建、广东、广西、云南等地;影响红茴砂地理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为最湿月降水量、最暖季度降水量、年均温度变化范围、最冷月份最低温、海拔和最热季度均温,累计贡献率达87%;在未来2050年RCP2.6和RCP8.5两种不同气候情景下,红茴砂适生区域丧失面积均达到95%以上,潜在分布区缩小到云南、四川、西藏、贵州和台湾这5个省区,新增区域主要在西藏东南部和四川中南部,同时潜在总适生区和高适生区的质心有向西北方迁移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茴砂 最大熵生态模型 中国潜在适生区 气候变化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最大熵生态位元模型预测亚洲象在勐海县的潜在分布区 被引量:8
11
作者 王巧燕 陈颖 时坤 《林业调查规划》 2018年第5期30-35,共6页
亚洲象到农地觅食而踩踏、取食庄稼以及伤人事件频繁发生,缓解人象冲突迫在眉睫。结合亚洲象分布数据和地形地貌、土地利用、人为活动三大类环境变量,构建最大熵生态位元模型,综合分析影响亚洲象分布的环境因子,直观和定量地预测亚洲象... 亚洲象到农地觅食而踩踏、取食庄稼以及伤人事件频繁发生,缓解人象冲突迫在眉睫。结合亚洲象分布数据和地形地貌、土地利用、人为活动三大类环境变量,构建最大熵生态位元模型,综合分析影响亚洲象分布的环境因子,直观和定量地预测亚洲象在勐海县的潜在分布区和适生指数。研究结果显示,勐海县东北部的勐往乡和西部的勐满镇、打洛镇和南部的布朗山乡拥有较大面积的亚洲象适宜栖息地,海拔为主要限制因子,距河流的距离次之。认为可将潜在分布区与人为活动用地重叠度高的区域作为防范亚洲象肇事的重点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象 潜在分布区 最大熵生态模型 环境变量 适生区 人象冲突 勐海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xEnt模型参数设置对其所模拟物种地理分布和生态位的影响——以茶翅蝽为例 被引量:36
12
作者 朱耿平 原雪姣 +1 位作者 范靖宇 王梦琳 《生物安全学报》 2018年第2期118-123,共6页
【目的】生态位模型被广泛应用于入侵生物学和保护生物学研究,现有建模工具中,MaxEnt是最流行和运用最广泛的生态位模型。然而最近研究表明,基于MaxEnt模型的默认参数构建模型时,模型倾向于过度拟合,并非一定为最佳模型,尤其是在处理一... 【目的】生态位模型被广泛应用于入侵生物学和保护生物学研究,现有建模工具中,MaxEnt是最流行和运用最广泛的生态位模型。然而最近研究表明,基于MaxEnt模型的默认参数构建模型时,模型倾向于过度拟合,并非一定为最佳模型,尤其是在处理一些分布点较少的物种。【方法】以茶翅蝽为例,通过设置不同的特征参数、调控倍频以及背景拟不存在点数分别构建茶翅蝽的本土模型,然后将其转入入侵地来验证和比较模型,通过检测模型预测的物种对环境因子的响应曲线、潜在分布在生态空间中的生态位映射以及潜在分布的空间差异性,探讨3种参数设置对MaxEnt模型模拟物种分布和生态位的影响。【结果】在茶翅蝽的案例分析中,特征参数的设置对MaxEnt模型所模拟的潜在分布和生态位的影响最大,调控倍频的影响次之,背景拟不存在点数的影响最小。与其他特征相比,基于特征H和T的模型其响应曲线较为曲折;随着调控倍频的增加,响应曲线变得圆滑。【结论】在构建MaxEnt模型时,需要从生态空间中考虑物种的生态需求,分析模型参数对预测物种分布和生态位可能造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模型 maxent模型 特征参数 调控倍频 背景拟不存在点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xEnt生态位模型的小蜻蜓尺蛾在我国的适生区预测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韩阳阳 张岳峰 王焱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21期150-152,155,共4页
利用MaxEnt生态位模型,结合ArcGIS软件,对小蜻蜓尺蛾在我国的适生区范围进行了预测分析。结果表明,该虫在我国的适生区占全国面积约32.71%,其中高、中、低适生区分别占8.62%、8.53%、15.55%,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 利用MaxEnt生态位模型,结合ArcGIS软件,对小蜻蜓尺蛾在我国的适生区范围进行了预测分析。结果表明,该虫在我国的适生区占全国面积约32.71%,其中高、中、低适生区分别占8.62%、8.53%、15.55%,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温带季风气候以及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域。ROC评价结果表明,MaxEnt生态位模型的平均AUC值为0.984,预测结果具有较高的精度。各环境变量重要性的刀切法检验表明,温度因素对小蜻蜓尺蛾的潜在分布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蜻蜓尺蛾 maxent生态模型 适生区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背景下光核桃的潜在分布区和生态位变化
14
作者 张淑宁 包文泉 +5 位作者 敖敦 赵光华 王淋 乌云塔娜 白玉娥 韩其木格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5-56,共12页
【目的】探究气候变化对光核桃分布和生态位的影响,为光核桃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提供理论支撑。【方法】本研究根据光核桃的216条地理分布数据,结合11个气候、土壤和地形因子,调用ENMeval程序包优化后的最大熵值模型(MaxEnt)模拟我国光核... 【目的】探究气候变化对光核桃分布和生态位的影响,为光核桃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提供理论支撑。【方法】本研究根据光核桃的216条地理分布数据,结合11个气候、土壤和地形因子,调用ENMeval程序包优化后的最大熵值模型(MaxEnt)模拟我国光核桃潜在分布区在未来3种气候条件下的空间分布格局,并使用ecospat软件包分析光核桃气候生态位变化,以确定影响光核桃分布的主要环境变量。【结果】(1)优化后的MaxEnt模型可准确预测光核桃的潜在地理分布区,分布区主要位于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等较高海拔地区,总面积约为360711.8 km2,其中拉萨河谷、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怒江、澜沧江、金沙江等干热河谷等地为光核桃高度适生区;(2)在未来气候条件下,光核桃适生区整体呈向西南收缩趋势,生境适宜度总体呈下降趋势;(3)影响光核桃分布的主要环境变量为气温年较差、等温性和海拔,光核桃未来时期与当前时期生态位的重叠率随气候变化加剧逐渐降低。【结论】随着未来气候变化,我国光核桃适生区将向纬度与海拔相对较高的地区进行迁移,光核桃气候生态位也将与当前生态位逐渐分化,温度和海拔是影响光核桃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基于上述结果,我们应在当前和未来环境适宜度均无显著变化的区域设立保护地,以减少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同时也可避免人类活动对光核桃资源的进一步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核桃 maxent模型 潜在分布区 生态 气候变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下反枝苋潜在中国适生区及生态位研究
15
作者 张鑫 张丹 +2 位作者 代鹏飞 张广森 宋玫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280-3288,共9页
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属高存活率入侵性植物,关注其在气候变化下的潜在分布格局和生态位变化,对当地作物生长和畜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观测点位和环境变量数据,使用最大熵(Maximum entropy,MaxEnt)模型和R语... 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属高存活率入侵性植物,关注其在气候变化下的潜在分布格局和生态位变化,对当地作物生长和畜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观测点位和环境变量数据,使用最大熵(Maximum entropy,MaxEnt)模型和R语言ecospat包,对适生区潜在分布进行预测,并分析生态位。结果表明:海拔、年均温和年平均降水量是影响分布扩散的主要因子,累计贡献率达92%;在气候变化下,反枝苋的潜在分布区逐渐向我国的北部和西北部扩散,在2070年SSP585气候模式下扩散程度最大;随着气温升高,反枝苋逐渐向海拔较高、最暖月最高温度较低的地区分布扩散。在未来适宜生存的生态位重叠度将逐渐降低,并可能发生生态位变化。本研究将为气候变化下的反枝苋种群入侵提供保护政策和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枝苋 生态 空间格局 maxent模型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位模型的青海省醉马草的潜在分布区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文婷 《绿色科技》 2018年第4期1-3,共3页
采用最近邻体距离法和相关性分析分别选取样本数据和环境变量,并应用最大熵方法(Maxent)建立生态位模型,分析了影响醉马草潜在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预测了醉马草在青海省的潜在分布区域。结果表明:等温性、最潮湿季节的平均温度、年平均... 采用最近邻体距离法和相关性分析分别选取样本数据和环境变量,并应用最大熵方法(Maxent)建立生态位模型,分析了影响醉马草潜在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预测了醉马草在青海省的潜在分布区域。结果表明:等温性、最潮湿季节的平均温度、年平均降水量和季节性降水量对醉马草的潜分布影响较大;醉马草在青海省有广泛的潜在分布区,主要分布在青海湖附近和黄河流域。虽然目前醉马草的现实分布区远小于潜在分布范围,但其具有相当大的扩散空间,应高度重视醉马草的危害性,严格监控其向潜在适生区域扩散蔓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模型 醉马草 潜在分布区 最大熵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生态位模型研究地被植物棣棠的潜在分布区及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响应
17
作者 王文婷 《绿色科技》 2018年第2期1-3,共3页
通过最近邻体距离法和相关性分析法分别选取样本数据和环境变量,并应用最大熵方法(Maxent)建立生态位模型,分析了影响棣棠潜在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预测了棣棠在中国的潜在分布区域。结果表明:棣棠适应生长在温度、降雨适中,海拔较低的... 通过最近邻体距离法和相关性分析法分别选取样本数据和环境变量,并应用最大熵方法(Maxent)建立生态位模型,分析了影响棣棠潜在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预测了棣棠在中国的潜在分布区域。结果表明:棣棠适应生长在温度、降雨适中,海拔较低的平原地带;目前,棣棠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南部,介于22°N^36°N和98°E-122°E之间的区域;未来气候变化下,棣棠的潜在分布区向北移动,但高适生区和适生区范围减小,边缘适生区范围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模型 棣棠 潜在分布区 最大熵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位模型的森林害虫潜在分布区预测研究进展——以蒙古高原雅氏落叶松尺蠖为例
18
作者 李佩玲 《绿色科技》 2021年第8期17-19,共3页
指出了生态位模型是使用物种分布和系列环境变量数据,借助于某一算法对物种的生态需求进行分析,其运算结果在不同时空中的表达即为物种的实际和潜在分布区。近年来,该种模型在物种潜在分布区、动植物入侵风险、生物多样性保护、全球气... 指出了生态位模型是使用物种分布和系列环境变量数据,借助于某一算法对物种的生态需求进行分析,其运算结果在不同时空中的表达即为物种的实际和潜在分布区。近年来,该种模型在物种潜在分布区、动植物入侵风险、生物多样性保护、全球气候变化与物种分布等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从雅氏落叶松尺蠖的分布现状、生态位模型构建的基本原理应用等方面探讨了生态位模型在雅氏落叶松尺蠖潜在分布预测中的应用。生态位模型利用物种的分布点数据及与之相关的环境变量来模拟物种潜在分布,预测结果取决于环境变量的类别、分辨率等因素。MaxEnt模型基于有限的分布信息进行潜在分布区预测,且能在预测时充分考虑已知信息,而对未知信息不做过多揣测,根据客观的环境变量特征得出约束条件,探寻此约束条件下,该模型能够根据物种“出现点”的最大熵的可能分布。该种模型在蒙古高原雅氏落叶松尺蠖潜在分布预测研究中极具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模型 物种潜在分布 蒙古高原 雅氏落叶松尺蠖 maxen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xent和GARP模型的日本双棘长蠹在中国的潜在地理分布分析 被引量:23
19
作者 朱耿平 刘晨 +1 位作者 李敏 刘强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81-586,共6页
【目的】日本双棘长蠹Sinoxylon japonicum是一种重要的林木蛀干害虫。该虫自1981年首次报道于云南昆明以来,先后在中国的10多个省市被发现。近年来该害虫在北京、天津和河北等地对国槐Sophora japonica的危害日趋严重。【方法】在本研... 【目的】日本双棘长蠹Sinoxylon japonicum是一种重要的林木蛀干害虫。该虫自1981年首次报道于云南昆明以来,先后在中国的10多个省市被发现。近年来该害虫在北京、天津和河北等地对国槐Sophora japonica的危害日趋严重。【方法】在本研究中,作者按时间顺序梳理了日本双棘长蠹在中国的分布记录,根据日本双棘长蠹已有分布记录及其主要寄主植物国槐在我国的种植区域采用了Maxent和GARP两种生态位模型对日本双棘长蠹的潜在地理分布进行分析。【结果】日本双棘长蠹在中国南方地区呈零星分布,而在中国北方地区较为集中。分布记录的报道时间呈现出由南向北和自东向西的局势,推测这种分布格局是由于其寄主植物所导致的:中国北方地区危害严重可能与国槐在中国北方的集中种植有关,寄主树苗在不同地区间的调运是其种群扩散主要原因。基于生态位模拟的结果显示日本双棘长蠹在中国具有较大的适宜生态空间,潜在地理分布范围较广,从北到南其适生区主要有:辽宁西部、北京、天津、宁夏、河北、山西南部、山东、陕西、江苏、安徽、湖北、重庆、浙江、江西、湖南以及四川和贵州西北部。【结论】这些地区间的树苗转运需要做好检验检疫工作,以防止日本双棘长蠹的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双棘长蠹 生态模型 潜在分布 maxent GARP 动物地理区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xent模型的葡萄皮尔斯病在中国适生性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韩阳阳 王焱 +2 位作者 叶建仁 李玉秀 林司曦 《林业科技开发》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44-148,共5页
葡萄皮尔斯病能够引起葡萄灾难性的毁灭,是世界性检疫性有害生物。利用Maxent模型,结合地理信息系统Arc GIS,对该病在我国的适生范围进行了首次预测研究。结果表明,葡萄皮尔斯病的潜在分布区主要集中在我国的黄淮海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 葡萄皮尔斯病能够引起葡萄灾难性的毁灭,是世界性检疫性有害生物。利用Maxent模型,结合地理信息系统Arc GIS,对该病在我国的适生范围进行了首次预测研究。结果表明,葡萄皮尔斯病的潜在分布区主要集中在我国的黄淮海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ROC评价结果表明,Maxent生态位模型预测葡萄皮尔斯病菌潜在分布的训练数据和测试数据的AUC值分别为0.996和0.927,达到了极高的精度。各环境变量重要性的刀切法检验表明,降水量和温度因素对葡萄皮尔斯病的潜在分布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皮尔斯病 maxent生态模型 潜在分布区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