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兴凸起东缘断裂的三维建模及其最大潜在地震评估
1
作者 张雅静 李正芳 +1 位作者 周本刚 肖海波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02-820,共19页
通过最新的浅部地震反射剖面和钻孔资料发现了大兴凸起东缘断裂全新世活动的证据,这一发现改变了近几十年以来认为的其晚第四纪以来没有活动的结论,对北京市地震灾害风险普查工作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同时也对大兴凸起东缘断裂最大潜在... 通过最新的浅部地震反射剖面和钻孔资料发现了大兴凸起东缘断裂全新世活动的证据,这一发现改变了近几十年以来认为的其晚第四纪以来没有活动的结论,对北京市地震灾害风险普查工作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同时也对大兴凸起东缘断裂最大潜在地震的震级上限评估提出了新的挑战。文中通过收集和整理多条地震浅层物探剖面和地震深反射剖面,利用SKUA-GOCAD三维建模软件构建了大兴凸起东缘断裂的三维模型,模拟了大兴凸起东缘断裂在三维空间中的展布情况,揭示了该断裂的几何学特征及深浅构造关系。通过将大兴凸起东缘断裂和与其呈右阶排列的夏垫断裂进行构造类比,对大兴凸起东缘断裂深、浅部的构造特征进行了讨论,认为大兴凸起东缘断裂是一条深浅共存的活动断裂,并利用震级-破裂尺度经验关系式综合估计该断裂上可能诱发的最大潜在地震为7.5级。这一结论对首都圈南部地区开展震灾防治工作具有重要的科学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凸起东缘断裂 地震反射剖面 SKUA-GOCAD三维模型 最大潜在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海阳断裂东石兰沟段晚更新世以来地表断错特征与最大潜在地震估计 被引量:19
2
作者 周本刚 冉勇康 +1 位作者 环文林 冉洪流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59-166,共8页
海阳断裂是胶东半岛NE向牟平 -即墨断裂带东部一条规模较大的断裂 ,尽管晚更新世以来该断裂的地表断错活动总体上已基本停息 ,但东石兰沟段在晚更新世晚期以来仍有断错地表的活动。最后一次断错地表的活动发生在距今 3 7~ 1 2万年 ,但... 海阳断裂是胶东半岛NE向牟平 -即墨断裂带东部一条规模较大的断裂 ,尽管晚更新世以来该断裂的地表断错活动总体上已基本停息 ,但东石兰沟段在晚更新世晚期以来仍有断错地表的活动。最后一次断错地表的活动发生在距今 3 7~ 1 2万年 ,但接近 1 2万年。地表破裂长度约6 5km ,活动段长度 8km。地表断错以走滑活动为主 ,可见最大倾滑位移 0 2m ;根据断层擦痕侧伏角推测最大水平位移 1 13m。最后一次断错地表的活动若以距今 1 2万年计算 ,则最大平均倾滑速率为 0 0 17mm/a ;最大平均右旋走滑速率为 0 0 94mm/a。野外观测到该活动段的断错活动表现为突发断错 ,根据地震地表破裂参数、活动段长度与地震的关系 ,估计其最大潜在地震为 6 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阳断裂 活动断裂 晚更新世 地表断错 最大潜在地震 山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城断裂带北段最大潜在地震发震概率评估 被引量:11
3
作者 李自红 曾金艳 冉洪流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2014年第4期770-781,共12页
基于太原市目标区交城断裂带的定量研究,特别是对活动断裂上的古地震资料进行的系统、详细的分析与总结,建立了反映该断裂地震地质特点和运动学属性的复发模式和概率模型。引入震级-地表破裂长度、震级-震源破裂长度、震级-断层破裂面... 基于太原市目标区交城断裂带的定量研究,特别是对活动断裂上的古地震资料进行的系统、详细的分析与总结,建立了反映该断裂地震地质特点和运动学属性的复发模式和概率模型。引入震级-地表破裂长度、震级-震源破裂长度、震级-断层破裂面积以及震级-地震矩的经验关系进行震级估计,最后进行综合评估以确定交城断裂带北段潜在地震的最大震级。复发模式的建立兼顾了泊松和准周期两种模式,利用专家意见法组合相应的Poisson模型和BPT模型,计算活动断裂最大潜在地震的复发概率。结果表明,交城断裂带北段潜在地震最大震级为MS7.2级,而未来50a、100a、200a发生MS7.2级地震的概率分别为2.1%、4.0%和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城断裂带 最大潜在地震 概率模型 地震危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弱地震活动区评定最大潜在地震的原则和方法 被引量:2
4
作者 陈家庚 鄢家全 +1 位作者 胥广银 郝玉芹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20-228,共9页
本文针对弱地震活动区,提出了评定最大潜在地震的5项原则和方法,并以四川盆地为例论证其适宜性。本文所述的原则和方法不仅有明确的地质构造依据,而且充分考虑了地质学方法和地震学方法的互补性。这对于推进工程地震研究、更为合理地评... 本文针对弱地震活动区,提出了评定最大潜在地震的5项原则和方法,并以四川盆地为例论证其适宜性。本文所述的原则和方法不仅有明确的地质构造依据,而且充分考虑了地质学方法和地震学方法的互补性。这对于推进工程地震研究、更为合理地评定弱地震活动区的设计地震动参数是有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活动区 最大潜在地震 发震构造 弥散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带和大凉山断裂带孕震深度研究及其地震危险性 被引量:25
5
作者 李姜一 周本刚 +3 位作者 李铁明 杨永林 李正芳 龙锋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669-3682,共14页
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带及东侧的大凉山断裂带作为大凉山次级块体西侧与东侧边界,具有发生大地震的活动构造背景.本文意在用有限的形变数据和地震数据两种资料评估大凉山次级块体边界断裂带的孕震深度及其地震危险性.采用弹性半空间模型... 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带及东侧的大凉山断裂带作为大凉山次级块体西侧与东侧边界,具有发生大地震的活动构造背景.本文意在用有限的形变数据和地震数据两种资料评估大凉山次级块体边界断裂带的孕震深度及其地震危险性.采用弹性半空间模型对安宁河断裂、则木河断裂和大凉山断裂带滑动速率和闭锁深度进行了详细分析;计算了90%、95%和99%不同分位数的小震深度下界值并与GPS得到的闭锁深度进行对比,分析二者异同点.结果显示,安宁河断裂北段闭锁深度为6.2 km,不到90%分位小震震源深度16 km的一半,表明该段在1952年M S63/4地震后,断层逐渐趋于闭锁;而在6~16 km深度主要以小地震和无震滑动两种形式释放能量,存在深部蠕滑运动.大凉山断裂北段在0~10 km范围内完全闭锁,而10~25 km闭锁程度较弱.安宁河断裂南段、则木河断裂、大凉山断裂中段和南段均处于完全闭锁阶段,闭锁深度接近90%分位数小震深度的下界值,标准差约为0.94 km.此外,A、B、C三个剖面的反演结果表明大凉山次级块体的运动自北向南具有顺时针旋转特性,与川滇块体顺时针运动特征吻合.大凉山次级块体北、中、南三段边界断裂及块体内部总的滑动速率分别为9.8 mm·a^-1、8.9 mm·a^-1和8.4 mm·a^-1,呈自北向南递减趋势.大凉山断裂南段布拖断裂和交际河断裂积累的能量分别能够发生一次矩震级为M W7.5的地震,离逝时间已经接近地震平均复发间隔,未来100年大地震的发震概率分别为7.1%和5.9%,应对其地震危险性给予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带 大凉山断裂带 闭锁深度 孕震深度 最大潜在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半岛东北部新发现近EW向活断层 被引量:6
6
作者 马保起 舒赛兵 刘光勋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38-644,共7页
山东半岛东北部地区晚第四纪的构造活动以整体性抬升为主,内部的断裂活动相对较弱,晚更新世以来的断裂活动仅分布在局部地区,新发现的东殿后断裂是其中的1条。断裂总体走向近EW,全长约20km,地貌上表现为由3条河流上游组成的谷地。断裂... 山东半岛东北部地区晚第四纪的构造活动以整体性抬升为主,内部的断裂活动相对较弱,晚更新世以来的断裂活动仅分布在局部地区,新发现的东殿后断裂是其中的1条。断裂总体走向近EW,全长约20km,地貌上表现为由3条河流上游组成的谷地。断裂错断的最新地层的热释光年龄为84~75kaBP,上覆坡积角砾层的热释光年龄为64kaBP,断裂发育的松软断层泥的热释光年龄为82kaBP。断裂的剖面特征和断盖地层的年龄表明,东殿后断裂的最新活动时代是晚更新世早中期,垂直活动速率不<016mm/a,晚更新世晚期以来停止活动;断裂的最大潜在地震为6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更新世 最大潜在地震 山东半岛 东殿后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琉球-马尼拉海沟的构造背景及发震能力评估
7
作者 李正芳 周本刚 肖海波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381-1397,共17页
琉球-马尼拉海沟属于西太平洋板块俯冲带,2011年3月11日日本地震的震中同样位于西太平洋板块俯冲带,前者是否与"3·11"地震具有相同的构造背景和条件,是评估琉球-马尼拉海沟是否同样具备发生9级地震潜在能力的关键因素。... 琉球-马尼拉海沟属于西太平洋板块俯冲带,2011年3月11日日本地震的震中同样位于西太平洋板块俯冲带,前者是否与"3·11"地震具有相同的构造背景和条件,是评估琉球-马尼拉海沟是否同样具备发生9级地震潜在能力的关键因素。文中对大量资料进行了分析,对琉球-马尼拉海沟的构造背景、分段特征及最大潜在发震能力进行了评估,认为琉球海沟属于海沟-岛弧-弧后盆地俯冲构造体系,岛弧与海沟处于向E后退的状态,表现为弱耦合特征,构造上可分为6个破裂段,最大潜在地震为8.5级;马尼拉海沟受古扩张洋脊形成俯冲板块中的"板片窗"影响,长度及规模远小于目前已发生9级以上地震的俯冲带,构造上可分为6个破裂段,最大潜在地震为8.8级。综合结果分析认为,琉球-马尼拉海沟无论是在构造背景还是规模上都与日本"3·11"地震的构造样式存在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琉球海沟 马尼拉海沟 构造分段 最大潜在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