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北陆块南部平顶山砂岩的最大沉积年龄和物源区:来自碎屑锆石LA-ICP-MS U-Pb年龄的证据 被引量:8
1
作者 曹高社 方磅磅 +2 位作者 孙凤余 余爽杰 徐海亭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518-2544,共27页
平顶山砂岩是华北陆块晚古生代地层上部的一个显著的标志层,以其广泛的分布、特殊的岩性,以及对晚古生代地层的分划性而著称,暗示了平顶山砂岩可能是一次地质事件的记录,但有关平顶山砂岩的沉积时代和沉积环境一直是争论的焦点。本项研... 平顶山砂岩是华北陆块晚古生代地层上部的一个显著的标志层,以其广泛的分布、特殊的岩性,以及对晚古生代地层的分划性而著称,暗示了平顶山砂岩可能是一次地质事件的记录,但有关平顶山砂岩的沉积时代和沉积环境一直是争论的焦点。本项研究选取华北陆块南部平顶山砂岩的创名地点---平顶山地区,及其北部巩义地区和宜阳地区的平顶山砂岩样品,进行碎屑锆石LA-ICP-MS U-Pb测年,并辅以Hf同位素测定,分析平顶山砂岩的最大沉积年龄和沉积物源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平顶山砂岩的沉积时代和沉积环境。研究表明,华北陆块南部平顶山、巩义和宜阳地区平顶山砂岩4个样品的碎屑锆石主要为古生代岩浆锆石和前寒武纪变质锆石。其中,古生代锆石占13%,具有~259Ma、~318Ma和~435Ma的峰值年龄;前寒武纪锆石占87%,具有显著的~1871Ma和~2459Ma峰值年龄,还有两个仅由3颗锆石组成的不明显的峰值~812Ma和~976Ma。采用最年轻单颗粒年龄(YSG)限定地层最大沉积年龄的方法,确定出三个地区4个样品YSG年龄分别为249±8Ma、260±7Ma、252±7Ma和248±7Ma,与二叠系-三叠系沉积界线年龄251.0±0.4Ma相接近,推测平顶山砂岩的底界可能是二叠纪与三叠纪的接触界线,即华北陆块南部平顶山砂岩的地质时代应归属于早三叠世。根据平顶山砂岩的沉积和构造背景分析,以及与潜在物源区年龄图谱和值的对比,平顶山砂岩的主要物源区为华北陆块北部内蒙古隆起上的晚古生代侵入岩体和华北陆块的变质基底,次要物源区为北秦岭造山带加里东期的中-酸性花岗质侵入岩和~1000Ma花岗岩或被侵入的该地区的主要变质地层(秦岭群、二郎坪群和宽坪群)。根据平顶山砂岩最大沉积年龄和沉积物源区分析,结合平顶山砂岩下伏地层(山西组、下石盒子组和上石盒子组)沉积物几乎全部来源于华北陆块北部的内蒙古隆起,平顶山砂岩上覆的石千峰组(除平顶山砂岩之外)的物源主要来源于北秦岭造山带的认识,推测平顶山砂岩可能是二叠纪与三叠纪之交沉积和构造环境变化在华北陆块南部的物质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词平顶山砂岩 最大沉积年龄 物源区 LA-ICP-MS U-PB测年 华北陆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北缘震旦系苏盖特布拉克组沉积相与物源演化--以塔北隆起XH1井为例
2
作者 张玮 胡俊成 张玉修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03-516,共14页
塔里木盆地北部的塔北隆起地区缺乏震旦系野外露头,导致对整个盆地北部的震旦纪地层发育和物源演化等认识不足。以XH1井苏盖特布拉克组岩心样品为研究对象,开展砂岩的碎屑组分、重矿物、碎屑锆石U-Pb-Hf同位素及稀土元素组成研究。测井... 塔里木盆地北部的塔北隆起地区缺乏震旦系野外露头,导致对整个盆地北部的震旦纪地层发育和物源演化等认识不足。以XH1井苏盖特布拉克组岩心样品为研究对象,开展砂岩的碎屑组分、重矿物、碎屑锆石U-Pb-Hf同位素及稀土元素组成研究。测井曲线、岩心岩相变化和重矿物指标显示塔北隆起的苏盖特布拉克组为潮坪相。碎屑锆石U-Pb年龄分为2900~2400、2300~1600、1100~900和750~580 Ma 4组,苏盖特布拉克组的最大沉积年龄不早于572 Ma。重矿物和碎屑锆石显示其母岩主要为酸性岩浆岩和少量基性-超基性岩,物源主要来自于盆地东北缘的库鲁克塔格地区,其次为北部的塔北隆起、东南缘阿尔金—敦煌地区,以及西南缘的西昆仑地区,少量来自中天山微陆块。大部分古元古代碎屑锆石的εHf(t)为负值,少量的碎屑锆石εHf(t)为正值,两阶段模式年龄T DMC介于3474~2360 Ma,主要来源于古元古代的古老地壳物质改造,少量来源于幔源岩浆输入或新生地壳的物源区。新元古代碎屑锆石εHf(t)主要为负值,两阶段模式年龄T DMC介于4032~1485 Ma,表明其物质来源于太古代至中元古代的古老地壳物质改造。塔里木北缘在震旦纪苏盖特布拉克期为碰撞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苏盖特布拉克组 最大沉积年龄 碎屑物源 碎屑锆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ICP-MS U-Pb定年技术相关问题探讨 被引量:18
3
作者 李艳广 靳梦琪 +1 位作者 汪双双 吕鹏瑞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74-282,共9页
LA-ICP-MS U-Pb定年技术是地质科学中被广泛应用的重要手段。发展至今,该技术已相对成熟,但在实际工作中仍需要注意一些关键问题。笔者就该技术的样品准备、定年结果的取舍、铅丢失问题、普通铅问题和定年结果投图与解释等5个方面进行... LA-ICP-MS U-Pb定年技术是地质科学中被广泛应用的重要手段。发展至今,该技术已相对成熟,但在实际工作中仍需要注意一些关键问题。笔者就该技术的样品准备、定年结果的取舍、铅丢失问题、普通铅问题和定年结果投图与解释等5个方面进行简要探讨。研究认为,对于复杂矿物进行U-Pb定年研究建议不分选出单矿物,而是采用矿物识别定位手段和LA-ICP-MS仪器相结合的技术手段,直接在岩石光片或探针片上进行原地原位微区定年分析,但要注意样品准备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铅污染问题。在碎屑矿物定年结果选择方面,对于大于1.5Ga的定年测点,笔者建议采用207Pb/206Pb年龄代表该颗粒的结晶年龄,而对于小于1.5 Ga的定年测点则应采用206Pb/238U年龄。对沉积岩最大沉积年龄的判断和选择主要依靠统计学方法,必要时需要结合地球化学数据和地质背景信息作为辅助判断依据。对于连续分布在谐和线上的年轻样品要提高警惕,需要采用谐和图、加权平均图、CL图像和元素含量等多种手段识别是否存在铅丢失不一致线。针对普通铅校正问题,笔者重点介绍了一种专用于碎屑矿物U-Pb定年的普通铅校正方法,并给出了计算过程。关于对矿物U-Pb定年结果加权平均值数据质量的评价,笔者着重讨论MSWD越接近于1表示数据质量越高的理论基础。总之,应用LA-ICP-MS技术对矿物进行U-Pb定年研究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才能得出准确、可靠和地质意义明确的定年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ICP-MS U-Pb定年 最大沉积年龄 铅丢失 普通铅 MSW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