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温热年代学在沉积盆地研究中的应用:以四川盆地北部为例 被引量:14
1
作者 田云涛 袁玉松 +1 位作者 胡圣标 邱楠生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05-115,共11页
低温热年代计,如磷灰石与锆石裂变径迹、(U-Th)/He等矿物年代计,具有较低的封闭温度(约60~250℃),是研究沉积盆地埋藏-剥蚀历史的重要工具之一。四川盆地地层向西逐渐变年轻,这一现象指示盆地可能经历了显著的后期剥蚀,但是剥蚀过程及... 低温热年代计,如磷灰石与锆石裂变径迹、(U-Th)/He等矿物年代计,具有较低的封闭温度(约60~250℃),是研究沉积盆地埋藏-剥蚀历史的重要工具之一。四川盆地地层向西逐渐变年轻,这一现象指示盆地可能经历了显著的后期剥蚀,但是剥蚀过程及时限不确定。四川盆地北部钻井样品碎屑锆石(U-Th)/He(ZHe)数据显示上三叠统至中侏罗统下部ZHe年龄已经发生了部分乃至完全重置。最小的两个年龄分布峰值(约80~100 Ma)已经完全重置,制约了川北最大埋深时代下限。这一解释与该区残余的最晚沉积记录以及已经发表的AFT数据一致。河坝1井AFT和(U-Th)/He数据联合反演模拟的结果显示川北地区的剥蚀速度可能在约32 Ma左右加快。这一加速剥蚀很可能是区域现象,但也可能反映了局部的新生代构造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热年代学 沉积盆地 四川盆地 最大埋藏 热演化 剥蚀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昌德含气系统成藏关键时刻的确定 被引量:6
2
作者 杨玉峰 万俭英 +1 位作者 杨波 栾长江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2年第1期23-24,共2页
应用镜质体反射率随浓度变化的三段式 ,建立了昌德地区主要烃源岩的热演化模式 ,同时计算了该区最大古埋藏深度以及古地温梯度。在热史模型研究的基础上 ,对含气系统中主要烃源岩沙河子组生、排烃史进行了模拟 ,给出了沙河子组的生气高... 应用镜质体反射率随浓度变化的三段式 ,建立了昌德地区主要烃源岩的热演化模式 ,同时计算了该区最大古埋藏深度以及古地温梯度。在热史模型研究的基础上 ,对含气系统中主要烃源岩沙河子组生、排烃史进行了模拟 ,给出了沙河子组的生气高峰为 10 0~ 80Ma (相当于青山口组和嫩江组沉积时期 ) ,其中最大峰值约为 90Ma (大约相当于青山口组沉积末期 )。最后指出 ,青山口组沉积末期是昌德地区深部含气系统成藏的关键时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镜质体反射率 最大埋藏深度 古地温梯度 含气系统 烃源岩 沙河子组 油气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