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醋酸乙烯聚合体系热失控风险评估及失控抑制 被引量:11
1
作者 金满平 朱云峰 +3 位作者 张婧 孙峰 徐伟 石宁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4-109,共6页
为实现对醋酸乙烯(VAC)聚合反应热失控行为的风险评估及紧急抑制,采用VSP2绝热量热仪对醋酸乙烯聚合反应体系在不同危险场景条件下的热失控过程和失控抑制进行试验模拟。依据苏黎世危险性分析法(ZHA)中的失控反应严重度评估判据,评估醋... 为实现对醋酸乙烯(VAC)聚合反应热失控行为的风险评估及紧急抑制,采用VSP2绝热量热仪对醋酸乙烯聚合反应体系在不同危险场景条件下的热失控过程和失控抑制进行试验模拟。依据苏黎世危险性分析法(ZHA)中的失控反应严重度评估判据,评估醋酸乙烯聚合反应的热失控风险程度,提出紧急情况下抑制剂的加入时间及加入量。结果表明,醋酸乙烯聚合反应失控后绝热温升(ΔT_(ad))超过100℃,最大反应速率到达时间(TMRad)约为10 min,其热失控风险程度仅次于不可接受水平。聚合体系温度不高于73℃时,通过加入不低于参与聚合反应的醋酸乙烯质量20%的常温溶剂,可有效阻止失控反应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醋酸乙烯(VAC) 聚合体系 热失控 风险评估 绝热温升(ΔTad) 最大反应速率到达时间(tmra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氧乙酸叔丁酯热解特性分析及相容性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沈赛丽 蒋军成 +2 位作者 张文兴 倪磊 邹梦雅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33-138,共6页
为分析过氧乙酸叔丁酯(TBPA)的热解危险性,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绝热量热仪(Phi-TEC II)和气质联用仪(GC/MS),试验研究TBPA的热解特性以及酸碱与TBPA的相容性,分析TBPA热解产物,并推测可能的热解路径;根据Starink法和速率... 为分析过氧乙酸叔丁酯(TBPA)的热解危险性,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绝热量热仪(Phi-TEC II)和气质联用仪(GC/MS),试验研究TBPA的热解特性以及酸碱与TBPA的相容性,分析TBPA热解产物,并推测可能的热解路径;根据Starink法和速率常数法确定热解反应动力学参数,推算绝热条件下最大反应速率到达时间(TMRad)为24 h时所对应的温度θd24结果显示,绝热条件下TBPA起始放热温度为83.0℃,绝热温升为214.5℃,θd24为63.46℃。研究表明:TBPA混合H2SO4溶液后,混合物热解起始放热温度降低,反应更为剧烈,而NaOH溶液对TBPA的热解危险程度影响不大,必须严格控制生产工艺温度及储运温度,并应在合成工艺中优先选择NaOH作为反应物,尤其需要注意酸性物质对TBPA热解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乙酸叔丁酯(TBPA) 热解特性 动力学参数 相容性 热解路径 最大反应速率达到时间(tmra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甲基吡啶-N-氧化物热稳定性分析
3
作者 方佳静 余文翟 +3 位作者 潘旭海 华敏 陈发明 蒋军成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7-50,共4页
为了评估反应体系发生热失控时引发3-甲基吡啶-N-氧化物分解的可能性,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 Q20)对3-甲基吡啶-N-氧化物在不同升温速率下的催化分解过程进行了试验研究。采用Kissinger法和Starink法计算热分解反应的活化能和指前... 为了评估反应体系发生热失控时引发3-甲基吡啶-N-氧化物分解的可能性,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 Q20)对3-甲基吡啶-N-氧化物在不同升温速率下的催化分解过程进行了试验研究。采用Kissinger法和Starink法计算热分解反应的活化能和指前因子。根据得到的活化能,计算3-甲基吡啶-N-氧化物在不同温度下到达最大反应速率所需要的时间(TMR ad ),结合可能性评估判据进行评估。结果表明:3-甲基吡啶-N-氧化物的分解由两部分组成;两种方法计算得到的活化能较为接近;当冷却失效,反应体系热失控温度达到448 K时,3-甲基吡啶-N-氧化物发生分解的可能性为高级,当温度为433~443 K时,可能性为中级,而当温度低于428 K时,可能性为低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3-甲基吡啶-N-氧化物 差示扫描热分析仪 热分解 非等温动力学 达到最大反应速率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偶氮二异丁酸二甲酯热危险性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汪维俊 华敏 +2 位作者 潘旭海 徐启铭 蒋军成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16-121,共6页
为规避偶氮二异丁酸二甲酯(AIBME)的潜在热危险,使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研究其热分解过程,并利用Kissinger法初步计算活化能;通过热安全软件(TSS)进行数据拟合,得到AIBME的活化能及相关动力学参数,与Kissinger法所得活化能进行比较;利... 为规避偶氮二异丁酸二甲酯(AIBME)的潜在热危险,使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研究其热分解过程,并利用Kissinger法初步计算活化能;通过热安全软件(TSS)进行数据拟合,得到AIBME的活化能及相关动力学参数,与Kissinger法所得活化能进行比较;利用所得动力学参数建立热动力学模型,推算AIBME的自加速分解温度(SADT)和最大反应速率到达时间(TMRad)。研究结果表明:TSS进行分步式热分解分析所得AIBME的活化能比Kissinger法所得活化能更准确,所得第一阶段分解所需活化能为88.44 k J/mol,第二阶段为113.87 k J/mol;AIBME的SADT为30℃,在常温下可分解,故在生产、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应加强温度的监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偶氮二异丁酸二甲酯(AIBME) 差示扫描量热仪(DSC) 热安全软件(TSS) 自加速分解温度(SADT) 最大反应速率到达时间(tmra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氯过氧化苯甲酸热分解动力学及危险性 被引量:2
5
作者 江佳佳 杨建洲 +2 位作者 蒋军成 潘勇 潘旭海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10-114,共5页
为研究固态间氯过氧化苯甲酸(m-CPBA)在非等温和绝热条件下的热分解过程及其危险性,分别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绝热加速量热仪(ARC)试验研究m-CPBA的热分解特征。通过热重分析仪(TG)测量m-CPBA的初始分解温度,用Kissinger法、Ozawa... 为研究固态间氯过氧化苯甲酸(m-CPBA)在非等温和绝热条件下的热分解过程及其危险性,分别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绝热加速量热仪(ARC)试验研究m-CPBA的热分解特征。通过热重分析仪(TG)测量m-CPBA的初始分解温度,用Kissinger法、Ozawa法和速率常数法计算活化能、指前因子和反应级数等热分解反应动力学参数,并根据绝热试验结果推算最大反应速率到达时间(TMR_(ad))。结果表明:m-CPBA的初始分解温度为94℃,且在熔融相变的同时发生热分解放热反应;其绝热温升为41.69℃,TMRad在8和24 h所对应的绝热温度分别为54.7℃和50.9℃;因此,m-CPBA在贮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氯过氧化苯甲酸(m-CPBA) 热分解 热危险性 动力学参数最大反应速率到达时间(tmra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