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主要矿区煤的镜质体平均最大反射率分布特征 被引量:3
1
作者 陈怀珍 陈文敏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41-43,共3页
以我国不同矿区、不同成煤时代、不同类别的300 多个煤样的镜质体平均最大反射率(-Rmax % ) 结果为基础, 分别研究了它与浮煤挥发分(Vdaf) 区分各类煤的煤化程度, 发现其准确性明显优于浮煤Vdaf 值。
关键词 镜质体 平均 最大反射率 挥发分 分布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合煤镜质组最大反射率的预测方法 被引量:3
2
作者 常亮 白云起 周国江 《洁净煤技术》 CAS 2012年第3期40-43,共4页
为了研究单种煤的镜质组最大反射率与配合煤镜质组最大反射率之间的关系,采用煤岩分析中的镜质组最大反射率测定方法对9个单种煤及采用均匀设计方法混合的18个配合煤的镜质组最大反射率进行测定及研究。通过对LM1~LM9原料煤的镜质组最... 为了研究单种煤的镜质组最大反射率与配合煤镜质组最大反射率之间的关系,采用煤岩分析中的镜质组最大反射率测定方法对9个单种煤及采用均匀设计方法混合的18个配合煤的镜质组最大反射率进行测定及研究。通过对LM1~LM9原料煤的镜质组最大反射率进行分析发现,其分布区间为0.882%~1.446%,符合炼焦煤的镜质组最大反射率满足的分布区间。采用均匀设计U18×(189)实验方法设计这9种原料煤的配煤方案,通过测定发现这18种配煤的反射率区间为0.839%~1.259%,同时发现用均匀设计方法建立的数学模型R值大于0.9999,所以用该数学模型计算的配合煤镜质组最大反射率明显优于常规配煤加和法计算的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合煤 镜质组最大反射率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随机森林和树突网络的煤镜质组反射率估计 被引量:3
3
作者 袁懿琳 赵荣焕 +3 位作者 何坤 黄秀 王洪栋 邹亮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48-155,共8页
镜质组平均最大反射率是表征煤化程度的重要指标,在确定煤级、鉴别混煤和指导炼焦配煤中起关键作用。传统反射率测定方法费时耗力,且测量结果的主观性较强,致使实验室间鉴定结果的可比性差。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随机森林(RF)和树突... 镜质组平均最大反射率是表征煤化程度的重要指标,在确定煤级、鉴别混煤和指导炼焦配煤中起关键作用。传统反射率测定方法费时耗力,且测量结果的主观性较强,致使实验室间鉴定结果的可比性差。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随机森林(RF)和树突网络(DDNet)的煤镜质组反射率估计方法,主要包括煤岩显微图像分割、镜质组识别和镜质组平均最大反射率预测3个部分。利用手肘法和K-Means算法对显微图像聚类,以实现不同显微组分区域的分割;采用人工少数类过采样法(SMOTE)对少数类样本过采样,以改善煤岩中镜质组与非镜质组区域样本的不均衡问题;利用基于DDNet的回归算法实现镜质组平均最大反射率的估计,构建回归模型时从镜质组区域中选择多个41×41像素的方形窗口并提取其灰度特征,以提高算法的鲁棒性,其决定系数达到0.990。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手肘法自动确定K-Means算法的参数K,具有良好的自适应能力,能够自动区分不同类别数的显微组分;SMOTE方法可有效避免模型因过度学习样本先验信息而导致对多数类识别好、少数类识别差的问题,提高分类准确度,其中基于RF的识别模型准确率达到97.0%;建立了7种回归估计模型,其中DDNet回归模型性能最佳,决定系数达到0.990,预测结果与实际值高度契合,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镜质组平均最大反射率 K-MEANS聚类 随机森林 树突网络 SMOTE DDNet回归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40kg试验焦炉对炼焦煤中最佳活惰比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张代林 余亮 +2 位作者 韩仕兵 任学延 张文成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10-112,共3页
通过测定11种不同炼焦煤的煤岩性质和40 kg试验焦炉所炼焦炭抗碎强度分析,确定了基于炼焦煤镜质组最大反射率的活性权函数方程,根据其活性权函数对各炼焦煤的活惰比进行了计算。分析可知,焦炭抗碎强度M_(40)最大时所对应的活惰比为2.17... 通过测定11种不同炼焦煤的煤岩性质和40 kg试验焦炉所炼焦炭抗碎强度分析,确定了基于炼焦煤镜质组最大反射率的活性权函数方程,根据其活性权函数对各炼焦煤的活惰比进行了计算。分析可知,焦炭抗碎强度M_(40)最大时所对应的活惰比为2.17,为优化配煤提供了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岩 镜质组平均最大反射率 焦炭抗碎强度 活惰比 试验焦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代荧光素染料染色锦纶织物性能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葛凤燕 李金才 +2 位作者 唐菲菲 杨纯 蔡再生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33-337,共5页
采用3种自制氯代荧光素染料上染锦纶织物,考察了染液pH值对染色织物的K/S值的影响,探讨了染色织物的K/S值、最大反射率及荧光强度三者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随着pH值的增大,氯代荧光素染色织物的K/S值均出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染色织物... 采用3种自制氯代荧光素染料上染锦纶织物,考察了染液pH值对染色织物的K/S值的影响,探讨了染色织物的K/S值、最大反射率及荧光强度三者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随着pH值的增大,氯代荧光素染色织物的K/S值均出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染色织物的最大反射率及荧光强度均与K/S值呈现很好的负相关性.与荧光素染色织物相比,氯代荧光素染色织物的最大激发及发射波长均发生不同程度的红移,且染色织物的颜色包括荧光黄色、荧光橙色及荧光红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代荧光素染料 染色织物 K S值 最大反射率 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煤级煤甲烷饱和吸附量的数值模拟计算
6
作者 张学梅 马青华 +1 位作者 郝静远 李东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2期162-167,共6页
根据表征中煤级煤(镜质组最大反射率Ro,max=0.65%~2.50%)的系列等温吸附(20℃、30℃、40℃和50℃这4个实测温度)"煤变质程度-压力-吸附量"的三变量数学方程,建立一组"煤变质程度-温度-压力-吸附量"这4个共同存在并... 根据表征中煤级煤(镜质组最大反射率Ro,max=0.65%~2.50%)的系列等温吸附(20℃、30℃、40℃和50℃这4个实测温度)"煤变质程度-压力-吸附量"的三变量数学方程,建立一组"煤变质程度-温度-压力-吸附量"这4个共同存在并相互影响的四变量数学方程。该四变量数学方程用于预测1200m以浅的中煤级煤甲烷饱和吸附量。这种数学转换的平均相对误差在7.28%~9.49%之间。有处理中煤级煤甲烷饱和吸附量的数值模拟的软件著作。只要将5个实测数据:镜质组最大反射率R0,max、温度梯度、压力梯度、埋深和恒温层温度,输入相应可编辑文本框中,就可以输出5个值:饱和吸附量V、温度-压力-吸附量方程中的参数(A、B、Δ、β)。还可以输出在自己感兴趣的镜质组最大反射率R0,max、温度梯度、压力梯度、埋深和恒温层温度下,"R0,max值时温压吸附曲面"和"吸附量随埋深变化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煤级煤 镜质组最大反射率 温度 压力 吸附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变质变形煤微晶结构的XRD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周贺 潘结南 +2 位作者 李猛 王振至 牛庆合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6-35,共10页
煤的变质、变形作用不仅对煤的宏观特征具有重要影响,而且也影响着煤的微晶结构,煤微晶结构是影响煤储层物性的内在因素之一。为深入研究不同变质变形煤的微晶结构演化特征,本文采用X射线衍射(XRD)试验方法,综合前人的试验结果,对全煤... 煤的变质、变形作用不仅对煤的宏观特征具有重要影响,而且也影响着煤的微晶结构,煤微晶结构是影响煤储层物性的内在因素之一。为深入研究不同变质变形煤的微晶结构演化特征,本文采用X射线衍射(XRD)试验方法,综合前人的试验结果,对全煤级不同变质变形煤的微晶结构参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煤级的升高,面网间距d002逐渐减小、堆砌度Lc以及芳香层数Nc逐渐增大,呈现一定的阶段性,其数值最终趋于稳定;延展度La与最大反射率Ro,max呈线性关系,随着煤级的升高而逐渐增大。在变质作用的基础上,构造变形作用拉长了煤微晶参数的变化区间,使微晶结构得以提前演化;构造变形作用对堆砌度Lc、延展度La以及芳香层数Nc的增大有积极的影响;弱构造变形作用对d002最终稳定值影响较小,强构造变形煤d002的最终稳定值较原生煤的小;原生结构煤、弱构造变形煤以及强构造变形煤微晶参数随煤级变化时具有不同的特征,构造变形煤的微晶参数较原生结构煤变化空间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生结构煤 弱构造变形煤 强构造变形煤 X射线衍射 最大反射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中游离气含量估算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7
8
作者 降文萍 张群 +3 位作者 张培河 董敏涛 田新娟 茹婷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1-117,共7页
为了探讨不同煤级煤储层中游离气含量分布特征,本文基于游离气主要存在于煤孔隙中的认识,优化了游离气含量估算方法,并利用全国典型含煤地区包含从褐煤到无烟煤的42组不同煤级煤的煤层气参数测试数据,采用优化的游离气含量估算方法计算... 为了探讨不同煤级煤储层中游离气含量分布特征,本文基于游离气主要存在于煤孔隙中的认识,优化了游离气含量估算方法,并利用全国典型含煤地区包含从褐煤到无烟煤的42组不同煤级煤的煤层气参数测试数据,采用优化的游离气含量估算方法计算了不同煤样的游离气含量,并与解吸气含量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煤中游离气含量所占总气含量的比例随镜质体平均最大反射率增高呈减小趋势,在褐煤到无烟煤三号阶段的所占比例分布在2.13%~33.25%;游离气含量和解吸气含量与镜质体平均最大反射率关系均呈“双峰”特征,但双峰峰值大小顺序正好相反,游离气含量在肥煤阶段的峰值高于无烟煤三号阶段,总气含量与镜质体平均最大反射率关系主要受控于解吸气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气含量 游离气 镜质体平均最大反射率 孔隙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锦纶弹性针织物酸性荧光染料染色实践 被引量:2
9
作者 陈军 王思捷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6-31,共6页
针对酸性荧光染料在锦纶弹性针织物上染色重现性和匀染性差的问题,将有机释酸剂VS应用于酸性荧光染料的染色中,研究了染色温度、时间、p H值、浴比、匀染剂和染料用量对染色效果的影响,测试并分析了染色织物的最大反射率R_(max)、K/S值... 针对酸性荧光染料在锦纶弹性针织物上染色重现性和匀染性差的问题,将有机释酸剂VS应用于酸性荧光染料的染色中,研究了染色温度、时间、p H值、浴比、匀染剂和染料用量对染色效果的影响,测试并分析了染色织物的最大反射率R_(max)、K/S值、色差△E和色牢度等参数。结果表明,染色织物的表观深度K/S值均随染料用量的增加而增大,而最大反射率R_(max)则呈先增后减的趋势。最优的染色工艺为:匀染剂P用量为1.0 g/L,荧光黄E-8GZ的用量为0~1.600%,荧光玫红B的用量为0~0.800%,释酸剂VS的用量为0.5~1.5 g/L,始染p H值为6.0~7.0,终染p H值为3.5~4.5,浴比为1∶10,95℃保温20~40 min。最优工艺应用于大生产,染色织物能获得比较理想的颜色特征值、色牢度、匀染性和重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荧光染料 锦纶 染色 有机释酸剂VS K/S值 色差 最大反射率R_(ma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