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能量原理的Park&Ang损伤模型简化计算方法
被引量:
16
1
作者
杨伟
欧进萍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9-165,共7页
Park&Ang损伤模型综合考虑了结构最大变形和累积滞回耗能的耦合作用,具有一定的先进性,被国内外研究者广泛采用;但由于该模型中参数的计算困难,尤其涉及结构滞回耗能的计算问题时,该模型的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文中从能量的关系入...
Park&Ang损伤模型综合考虑了结构最大变形和累积滞回耗能的耦合作用,具有一定的先进性,被国内外研究者广泛采用;但由于该模型中参数的计算困难,尤其涉及结构滞回耗能的计算问题时,该模型的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文中从能量的关系入手,寻找出结构滞回耗能与结构最大位移的关系,利用该关系可方便求解出结构的滞回耗能,从而为该模型的计算提供了一种简便方法;最后,例题分析证明本文的方法简便可行,计算效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模型
能量方程
滞回耗能
最大位移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工程输入地震动持时的人工智能预测方法
被引量:
2
2
作者
姚兰
李爽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4-81,共8页
为提高结构地震反应分析的计算效率,可以仅将决定结构地震反应大小的地震动强烈震动段作为输入,因此研究对应于强烈震动段的持时预测方法具有意义。本文以地震动截取前后结构最大位移反应保持不变为标准,考虑结构进入塑性时导致的周期...
为提高结构地震反应分析的计算效率,可以仅将决定结构地震反应大小的地震动强烈震动段作为输入,因此研究对应于强烈震动段的持时预测方法具有意义。本文以地震动截取前后结构最大位移反应保持不变为标准,考虑结构进入塑性时导致的周期延长影响、高阶模态影响、估计结构屈服强度时存在不确定性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地震动持时预测方法,该方法可以针对不同周期的结构给出相应的地震动持时预测结果。该深度学习模型以地震动参数和结构参数作为输入特征,对80280个样本进行训练和预测,将该模型用于分析4层结构和16层结构的最大层间位移角,并与广泛使用的工程输入地震动持时确定方法(95%Arias持时和75%Arias持时)所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和95%Arias持时方法用于4层结构时均表现良好,但用于16层结构时95%Arias持时方法的计算误差明显变大;75%Arias持时用于4层和16层结构时的计算误差均远高于本文方法。基于人工智能的地震动持时预测方法有望实现兼具计算效率高、较小计算误差和较强适用性的优点,是处理工程输入地震动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动持时
时程分析
计算效率
深度学习
最大位移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能量原理的Park&Ang损伤模型简化计算方法
被引量:
16
1
作者
杨伟
欧进萍
机构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城市与土木工程学科部
大连理工大学土木水利学院
出处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9-165,共7页
基金
国家973项目课题(2007CB714202)
文摘
Park&Ang损伤模型综合考虑了结构最大变形和累积滞回耗能的耦合作用,具有一定的先进性,被国内外研究者广泛采用;但由于该模型中参数的计算困难,尤其涉及结构滞回耗能的计算问题时,该模型的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文中从能量的关系入手,寻找出结构滞回耗能与结构最大位移的关系,利用该关系可方便求解出结构的滞回耗能,从而为该模型的计算提供了一种简便方法;最后,例题分析证明本文的方法简便可行,计算效率高。
关键词
损伤模型
能量方程
滞回耗能
最大位移反应
Keywords
damage model
energy function
hysteretic energy
maximum displacement
分类号
TU311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P315.95 [天文地球—地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工程输入地震动持时的人工智能预测方法
被引量:
2
2
作者
姚兰
李爽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结构工程灾变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哈尔滨工业大学)
土木工程智能防灾减灾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哈尔滨工业大学)
出处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4-81,共8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YFC1500604)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2018D02)
西藏自治区重点研发与转化计划项目(XZ201801-GB-07)。
文摘
为提高结构地震反应分析的计算效率,可以仅将决定结构地震反应大小的地震动强烈震动段作为输入,因此研究对应于强烈震动段的持时预测方法具有意义。本文以地震动截取前后结构最大位移反应保持不变为标准,考虑结构进入塑性时导致的周期延长影响、高阶模态影响、估计结构屈服强度时存在不确定性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地震动持时预测方法,该方法可以针对不同周期的结构给出相应的地震动持时预测结果。该深度学习模型以地震动参数和结构参数作为输入特征,对80280个样本进行训练和预测,将该模型用于分析4层结构和16层结构的最大层间位移角,并与广泛使用的工程输入地震动持时确定方法(95%Arias持时和75%Arias持时)所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和95%Arias持时方法用于4层结构时均表现良好,但用于16层结构时95%Arias持时方法的计算误差明显变大;75%Arias持时用于4层和16层结构时的计算误差均远高于本文方法。基于人工智能的地震动持时预测方法有望实现兼具计算效率高、较小计算误差和较强适用性的优点,是处理工程输入地震动的一种有效方法。
关键词
地震动持时
时程分析
计算效率
深度学习
最大位移反应
Keywords
ground motion duration
time history analysis
calculation efficiency
deep learning
maximum displacement
分类号
TU375.4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能量原理的Park&Ang损伤模型简化计算方法
杨伟
欧进萍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9
1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工程输入地震动持时的人工智能预测方法
姚兰
李爽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