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系统功能语法理论下的《最后一片叶子》
被引量:3
- 1
-
-
作者
宋晓菲
-
机构
河南教育学院
-
出处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Z期43-44,共2页
-
文摘
欧·亨利的作品构思精巧,风格独特,语言幽默,含义深刻。《最后一片叶子》采用了典型的欧·亨利式结尾,给人以出人意料而又合情合理的感觉。小说用简单直接的文字,讲述了老画家贝尔曼舍己救人的故事,让读者感受到爱的伟大与生命的坚强。本文将运用系统功能语法的理论,从语言结构、语气系统、及物性结构等方面对小说进行详细解读,以期找到文篇语言与语境、主题之间的联系。
-
关键词
《最后一片叶子》
系统功能语法
常青藤
最后一片叶子
贝尔曼
-
分类号
I712.074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
-
题名从四个视点评析《最后一片叶子》
- 2
-
-
作者
刘永莉
-
机构
湖北民族学院科技学院
-
出处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Z期50-51,共2页
-
文摘
欧·亨利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作品选材不拘一格,语言简单直白,构思精巧。他的小说多以生活中普普通通的小人物作为主人公,他们虽然生活并不富足,往往没有一帆风顺的人生,但都有宝贵品质。他的短篇小说《最后一片叶子》赞扬了人性美,讲述了一个平凡而感人的故事。观察某一事物选用的角度及方法就是视点,可分为观念、叙述、知觉与时空四种。
-
关键词
《最后一片叶子》
贝尔曼
画家
小说
故事
美术家
民间文学
琼斯
读者
-
分类号
I712.074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
-
题名最后一片叶子(缩写)
被引量:1
- 3
-
-
作者
欧·亨利
周新
-
机构
不详
湖北枝江一中高三
-
出处
《中学语文教学》
2005年第3期62-62,共1页
-
文摘
欧·亨利是20世纪美国著名的短篇小说家,常以幽默的笔调反映社会现实,被誉为“美国生活的幽默的百科全书”。他一生困顿,常与失意落魄的小人物共同生活,关注他们的命运,所以常用生动的笔触描写在弱肉强食的社会中他们的辗转挣扎,给作品带来“含泪的微笑”的效果,同时也加深了作品的社会意义。《最后一片叶子》这篇小说满怀深情地赞扬了艺术家之间相濡以沫的友谊和老艺术家舍己救人的品德。小说故事叙述简洁,构思巧妙,语言生动。在行文中多次围绕“就要画一幅杰作”设置悬念,妙用伏笔,给读者以阅读期待。文章最后石破天惊:“亲爱的,看看墙上最后的一片叶子。你不是觉得纳闷,它为什么在风中不飘不动呢?啊,亲爱的,那是贝尔曼的杰作———那晚最后的一片叶子掉落时,他画在墙上的。”常春藤叶贴在墙上,和真的叶子一模一样,居然让琼珊没有看出丝毫破绽,从艺术的造诣来说,可谓巧夺天工,堪称杰作。在风雨交加的夜晚,贝尔曼不顾惜自己,用生命绘制“最后一片叶子”,点燃了别人即将熄灭的生命火花,那叶子是生命的绝唱,它永远闪现着动人的绿意。它告诉人们,生命是短暂的,然而真诚、无私和高尚、善良的人性之美是永恒的、不朽的。(湖北枝江一中高三周新)
-
关键词
《最后一片叶子》
欧·亨利
美国
短篇小说
缩写
中学
语文
阅读欣赏
-
分类号
I712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H194.5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欧·亨利《最后一片叶子》叙事艺术探微
被引量:1
- 4
-
-
作者
胡文涓
-
机构
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出处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Z期36-37,共2页
-
文摘
本文通过对欧·亨利小说《最后一片叶子》的描述,概括了欧·亨利的叙事艺术中的两种表现手法——错位艺术和拟人艺术。欧·亨利将错位艺术发挥得淋漓尽致,形成了出人意料式的结尾风格。同时,欧·亨利还利用拟人手法将叙事变得更加有张力,更加生动和形象。总之,欧·亨利的"平民式的脉脉温情"和"笑中带泪"的写作手法,在这部小说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
关键词
欧·亨利
《最后一片叶子》
叙事艺术
-
分类号
I712.074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
-
题名为生命画一片树叶
- 5
-
-
-
出处
《黑龙江粮食》
2013年第3期60-60,共1页
-
文摘
美国作家欧·亨利在他的小说《最后一片叶子》里讲了个故事:
病房里,一个生命垂危的病人从房间里看见窗外的一棵树,在秋风中一片片地掉落下来。病人望着眼前的萧萧落叶,身体也随之每况愈下,
-
关键词
美国
作家
欧·亨利
小说
《最后一片叶子》
-
分类号
I26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文艺广播走向的思考与联想
- 6
-
-
作者
王雪梅
-
机构
北京广播学院文艺系
-
出处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1995年第4期91-93,共3页
-
文摘
文艺广播走向的思考与联想王雪梅广播,有过它辉煌的时代,也经历了跌入低谷的苦涩。现在,广播就像旭日东升一样泛着耀眼的光芒,进入了它的“第二青春期”。同样,文艺广播也以它独有的魅力覆罩着为数最多的受众,领异标新的节目形式,全天候的热诚服务,使它的接受者前...
-
关键词
文艺广播
精英文化
节目形式
最后一片叶子
广播电视文艺
国民精神
文化素质
观众
民族素质
通俗文艺
-
分类号
G220
[文化科学]
-
-
题名“文眼”双重性质说
- 7
-
-
作者
曹毅
-
出处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50-52,共3页
-
文摘
古人作文强调要“文中有眼”,作诗要“句中有眼”,可见“文眼”早就为人们所器重。近年来,人们分析评论文学作品时,也常常提及“文眼”一词。那么什么是“文眼”?它的内涵究竟怎样?人们均以刘熙载《艺概·文概》中的一段话作为注脚: “揭全文之指,或在篇首,或在篇中,或在篇末。在篇首则后必顾之,在篇末则前必注之,在篇中则前注之,后顾之。顾注,抑所谓文眼者也。” 这段话说明,全文的“顾注”即所谓“文眼”,有“顾注”才可称为有“眼”。但从目前一些探讨研究“文眼”的文章来看,对这段话的理解似乎有些偏颇,偏颇之处就在于简单地把“文眼”理解为全文“顾注”之“旨”,
-
关键词
文眼
双重性质
女画家
篇首
藤叶
最后一片叶子
刘氏
密线
贝尔
文章主旨
-
分类号
I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反常与奇趣——短篇小说艺术探微
- 8
-
-
作者
谢明德
-
出处
《当代文坛》
1985年第2期42-45,共4页
-
文摘
短篇小说应该写得富于情趣。情趣,不仅是指艺术形象所呈示的生活风貌的某种属性或特征,也不仅是指渗透艺术形象的作家的审美志趣和情调,它还包括饶有兴味的艺术表现形式。 社会生活的多样性,决定了艺术表现形式、手法的多样性。提笔运思,可以如风行水上,文理自然,也可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庄子·天下》)的手法。
-
关键词
艺术探微
短篇小说
阿Q
李逵
最后一片叶子
无理而妙
琼西
情与景
艺术表现形式
新异性
-
分类号
I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文学的中心是人
- 9
-
-
作者
赵素芳
-
出处
《现代中文学刊》
1994年第2期2-2,共1页
-
文摘
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与同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社会科学,有着极为显著的区别。这个区别就在于它们的对象不同。社会科学对社会生活进行分门别类的研究。而文学则反映的是整体的社会生活。我们知道,社会本身即由人的物质生产和意识活动所构成,人涉足并活跃于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文学要反映社会生活的整体,就离不开反映人,因而。
-
关键词
意识活动
社会生活
贾雨村
物质生产
护官符
潇湘馆
林黛玉
最后一片叶子
《雷雨》
回写
-
分类号
I0
[文学—文学理论]
-
-
题名欧·亨利短篇小说的语言特色
- 10
-
-
作者
吴宁
-
出处
《现代中文学刊》
1994年第10期16-17,共2页
-
文摘
美国近代著名的短篇小说家、幽默大师欧·亨利创作了三百篇短篇小说,在世界文坛上亨有盛誉。欧·亨利善于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创造笑中带泪的艺术效果;他精于词语的锤炼,以点晴之笔准确传神刻划人和事物;能得心应手地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并注人其满腔情感,力求脱俗创新。
-
关键词
欧·亨利
语言特色
世界文坛
三百篇
最后一片叶子
幽默风趣
生命之火
杰姆
丰义
无用武之地
-
分类号
I712.074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
-
题名发辫
- 11
-
-
作者
康笑琴
-
出处
《林业与生态》
1999年第6期23-23,共1页
-
-
关键词
最后一片叶子
充满希望
沙漠
星移
雪花
悬崖
-
分类号
I26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满满的年味儿
- 12
-
-
作者
张劲松
-
机构
国网山东宁阳县供电公司
-
出处
《农电管理》
2023年第2期78-78,共1页
-
文摘
临近深冬,临窗高大的杨树开始落尽最后一片叶子,远处的小山也变得高远深邃了起来。早有心急的孩子跳跃在街角或是燃了鞭炮,星星点点地飘走在这个寒冷却依旧温暖的季节里,乡村里赶集的人也陆陆续续地多了起来,除了没有儿时漫天飞舞的雪花,一切都像极了童年时过年的景象,柔情绕在心里,暖暖的。
-
关键词
最后一片叶子
漫天飞舞
小山
-
分类号
I26
[文学—中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