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考虑电枢速度的多级感应线圈炮最佳触发位置
被引量:21
- 1
-
-
作者
向红军
李治源
袁建生
-
机构
清华大学电机系
军械工程学院弹药工程系
-
出处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11,共5页
-
基金
国防预研计划
军械工程学院基金重点项目(YJJXM11002)
-
文摘
针对多级感应线圈炮中,电枢的速度会影响驱动线圈的最佳触发位置,分析影响电枢受力的变量的特点,给出了电磁力的曲线。基于冲量定理,分析电枢的速度增量与电磁力及其作用时间之间的关系,得出最佳触发位置会随着电枢速度增加而不断提前的结论。为验证理论分析结果,建立感应线圈炮的仿真模型,对不同电枢初始速度下的驱动线圈最佳触发位置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和分析完全一致,而且当电枢速度较高时最佳触发位置甚至会提前到电枢处于制动力的位置。通过仿真得到电枢初始速度与驱动线圈最佳触发位置之间的关系曲线,并据此给出多级感应线圈炮的触发控制策略。
-
关键词
仿真
线圈炮
电枢
触发控制
最佳触发位置
-
Keywords
simulation
coilgun
armature
trigger and control
optimal trigger position
-
分类号
TM303
[电气工程—电机]
-
-
题名单级感应线圈炮弹丸出口速度与效率影响研究
被引量:10
- 2
-
-
作者
国伟
苏子舟
曹斌
张博
范薇
-
机构
西北机电工程研究所
-
出处
《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共4页
-
文摘
驱动线圈是同步感应线圈炮的主要组成部分,其结构对系统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分析储能型单级感应线圈炮的工作原理和电路模型,利用Ansoft有限元软件,分别建立了短距、中距、长距3种结构驱动线圈模型,计算了多种弹丸启动速度下的最佳触发位置及单级线圈效率。计算结果表明:3种结构驱动线圈最佳触发位置均随弹丸启动速度增加向线圈底部(炮尾)方向移动;短距线圈效率最低,随弹丸启动速度增加而降低;中距线圈效率最高,先随弹丸启动速度增加而增加,增加到一定值随后再降低;长距线圈效率居中,随弹丸启动速度增加而增加。
-
关键词
电气工程
单级感应线圈炮
线圈结构
有限元分析
最佳触发位置
-
Keywords
electrical engineering
single-stage induction coilguns
drive coils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best discharge position
-
分类号
TJ012.1
[兵器科学与技术—兵器发射理论与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