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最佳解释推理在侦查中的技术展开 被引量:1
1
作者 潘金贵 吴国章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2,共12页
最佳解释推理在我国刑事侦查领域有积极借鉴意义,主要用于刑事疑难案件中侦查假说的生成和检验。最佳解释推理以“预见”和“叙事”的功能生成并验证侦查假说,生成机制有哈曼的“三段式”和利普顿的“四段式”,生成技术有信息处理程式... 最佳解释推理在我国刑事侦查领域有积极借鉴意义,主要用于刑事疑难案件中侦查假说的生成和检验。最佳解释推理以“预见”和“叙事”的功能生成并验证侦查假说,生成机制有哈曼的“三段式”和利普顿的“四段式”,生成技术有信息处理程式和求解的逻辑思维。最佳解释推理形成的侦查假说具有或然性,需要进行解释性检验,检验标准有融贯性、涵盖性和简单性。在我国刑事司法的规范层面,最佳解释推理的运行需借助于排除合理怀疑的规范空间,才能取得制度容许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佳解释推理 侦查假说 预见 叙事 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言迁移研究的最佳解释推理视角 被引量:2
2
作者 杨丽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6-51,共6页
语言迁移机制是语言迁移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采用最佳解释推理(Inference to the Best Explanation)视角,通过比较标记理论、连接论及概念迁移理论对语言迁移机制的不同解释,发现:(1)概念迁移理论在静态及动态的一致性方面均优于... 语言迁移机制是语言迁移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采用最佳解释推理(Inference to the Best Explanation)视角,通过比较标记理论、连接论及概念迁移理论对语言迁移机制的不同解释,发现:(1)概念迁移理论在静态及动态的一致性方面均优于其他两个理论,显示出更高的解释力;(2)概念迁移理论呈现出对迁移机制研究较高的可靠性。以同一理论视角为平台比较不同理论对语言迁移机制的解释,有助于深化对语言迁移本质的理解,同时有助于从更丰富的层面彰显各派理论之所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佳解释推理 解释 概念迁移 标记理论 连接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达尔文的最佳解释推理
3
作者 李敏霞 《医学与哲学(A)》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0-12,共3页
科学研究需要正确的思维方法的指导,而最佳解释推理就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达尔文运用最佳解释推理论证通过自然选择而进化的理论最为成功,在《物种起源》中,达尔文以解释力、解释的一致性为基础,引用大量事实,充分比较了自然选择理... 科学研究需要正确的思维方法的指导,而最佳解释推理就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达尔文运用最佳解释推理论证通过自然选择而进化的理论最为成功,在《物种起源》中,达尔文以解释力、解释的一致性为基础,引用大量事实,充分比较了自然选择理论与上帝的独立创造说或神创论,符合最佳解释推理模型的评价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尔文 最佳解释推理 自然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尔士准则、溯因推理与最佳解释 被引量:1
4
作者 江怡 《哲学分析》 CSSCI 2023年第4期3-19,196,共18页
皮尔士是美国实用主义和符号学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在近二十年来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哲学界的关注。皮尔士提出的实用主义准则是实用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这个准则虽有众多表述,但都包含三个基本要点:我们关于一个对象的整个观念就是我们关... 皮尔士是美国实用主义和符号学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在近二十年来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哲学界的关注。皮尔士提出的实用主义准则是实用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这个准则虽有众多表述,但都包含三个基本要点:我们关于一个对象的整个观念就是我们关于它的效果的观念;这些效果不一定是实际的,它们可以得到设想就足够了;唯一相关的效果是那些可能具有实际影响的效果。实用主义准则与溯因推理有着密切关系。皮尔士准则表达的科学推理方式所要求的实际效果的获得,必须诉诸溯因推理来完成。溯因推理从一个令人惊奇的事实出发,得出关于这个事实的假设性的说明,最后得到关于这个假说为真的可能性。这就是皮尔士提供的溯因推理过程,就是形成解释性假说的过程。溯因推理由此就与归纳和演绎区别开来。皮尔士反对统一的、不可更改的因果关系概念,他用不同时代对因果关系的不同解释,说明人们对原因和结果的理解在不同时代之间的巨大差异。从实用主义准则到溯因推理,再到关于最佳解释的科学推理,这正是皮尔士最初提出的实用主义观念,最佳解释推理是实用主义准则的出发点和最后结果。从实用主义准则(即一般理论原则)出发,经过溯因推理(即解释性假说的推理),再到最佳解释推理(进入科学发现的逻辑),这是一个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用主义 皮尔士准则 溯因推理 最佳解释推理 因果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事证明中的预测性算法证据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刘宇琪 秦宗文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5-88,共14页
预测性算法证据是由算法将个案与类罪行为模型对比后导出的异常行为数据,可以预测并提示潜在的犯罪风险,通常作为侦查线索适用。但实证考察发现,其亦作为指控证据使用并对法官定罪心证产生影响,同时存在法律资格不明、审查方式混乱无序... 预测性算法证据是由算法将个案与类罪行为模型对比后导出的异常行为数据,可以预测并提示潜在的犯罪风险,通常作为侦查线索适用。但实证考察发现,其亦作为指控证据使用并对法官定罪心证产生影响,同时存在法律资格不明、审查方式混乱无序等问题。预测性算法证据本质上属于裸统计证据,与待证事实的相关性较弱,推理链条不牢固,若直接将其作为定案证据可能会产生一系列负面效应。为了平衡预测性算法证据在刑事证明中适用的积极价值与可能产生的负面效应:一方面,在审判中心主义视角下,探讨预测性算法证据的证据准入资格、定案证据资格审查以及证明机制构建等问题,以形成科学合理的证据能力和证明力审查规则;另一方面,从侦查重心主义视角出发,明确侦查机关对预测性算法证据的初步审查和随案移送等义务,以及对全案要达到“排除合理怀疑”的证明标准,以保障实体真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测性算法证据 算法 大数据 最佳解释推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